对于这本《西游记》,高文有着强烈的信心,也相信一旦问世必会卖到断货。但他这人做事一向稳妥,即便胸中有万丈波澜激荡,手下的字却写得极端正,用的正是这个时代读书人最擅长的馆阁体。
所谓馆阁体,明朝又叫台阁体,是一种方正、大小一律的小楷。一般用于官府衙门之间的公文往来,要求每个字都写得标准得如同印在书上一般,不能有丝毫的错漏,以免被人误读。这一字体常被用于考场之上,因为八股时文直接关系到一个读书人的前程。若字写得潦草,碰到考官眼神又不好读差了,那才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所以,这种字乃是明朝读书人必修科目。你如果能够写得一手好的台阁体,也比一般人多几分中式的把握。到了殿试一关,能够走到皇帝面前写文章的进士,都是人中龙凤,真若说起八股文章,其实谁也不比谁差。要想从中分出胜负,只能看谁的字写得好。

这种字体自然谈不上书法艺术,且一笔一划,写起来也慢。要将这一章写完,鬼知道要花多长时间。问题是你向书坊老板投稿,总得照顾人家的情绪。乱码若是太多,阅读体验会很差的,一但看得心中冒火,说不定就将你的稿子扔到废纸篓子去了。

高文记得自己刚从大学毕业后,曾经到一个纯文学刊物当过几天实习编辑。刊物一旦版面有多余的地方,为了凑数,多半会选几首现代诗歌。当时,杂志社已经实行无纸化办公,以qq作为联络和接受投稿的方式。

但有的女作者也不知道是否是情怀使然,偏要用信笺。信笺就信笺吧,偏要将诗稿折成翩翩欲飞纸鹤。可怜高文大老爷们一个,手粗指短,一拆拆不开,二拆还是不开,三拆心浮气躁,四拆心头邪火拱起,遂付之一炬。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曾经的老编,高文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将这首诗写完之后,接下来就开始写引文。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老实说,这一段当年自己在中学看的时候是跳着读的。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而言,简直就是云山雾罩,丈二金刚摸不清头脑。

直到大学时重读,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才搞明白。不外是说这天地是如何生成,“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人类和动物又是何时出现“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到那个时候,高文才品出这段文字的滋味。心中也是暗自摇头:这书一开头写这么多废话,入题未免太慢,那比得现代小说开门见山来得爽利。若现在有小说家敢这么作文,只怕扑得连他妈也认不出来吧!

这种作法也算是明清小说的固定格式,就好象后世的穿越小说,一开头主角总得穿上一穿,算是一种套路吧!

当然,同时代的小说中也是一开头就直接进入主题,不搞这种玄虚的。比如明人小说《风流悟》第五回的故事,一开始就是“话说崇祯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人姓张,名广,字同人。自幼父母双亡,只因父亲是个穷秀才,他也能读得几句书。做人且自聪明伶俐,十五岁上边进了学。因此有父亲的好友李日章,独养一女,名曰琬娘,就入赘他家为女婿。”清清楚,直接让主角登场。只不过,这书严格来说算是********小说,格调颇低,自然比不过《西游记》这种洋溢着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的大作。

这大概就是名著和普通小黄文的区别吧!

写完这一段文字,半个小时过去了,高文感觉手有点发热,就给砚台里续了些水,磨了。继续写道:“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终于进入石猴出世的正题。

这个时候,已经满满地写了两页纸。高文的精神也亢奋了。为了加快速度,改正楷为行草,也顾不得许多,一气写下去,直到“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如此,美猴王出世这个故事算是写好。

看了看墨汁淋漓的六页稿子,高文甩了甩已经出汗的右手,这才满意地在抬头写上《西游记》三个大字和“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章节名,便站起身来。

“好了,今天就在这里吧!”高文看了看自己的稿子,心道:“有一阵子没写毛笔,今日看来工夫还没有荒废,不错,不错!”

其实,这并不是完整的《西游记》第一章。

完整的第一章除了石猴出世发现水帘洞之后,还包括美猴王飘洋出海寻仙问道,最后拜在菩提老祖门下。若真要写完,十页稿子出去,七八千字,用毛笔写字,实在太慢,哪比得用电脑,也就一个小时的事情。

即便知道《西游记》一旦刻成书儿印刷发行,必然会卖到断货,但话不能说得太满。就他后世的出版经验看来,一本书是否大火,其实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还得看适不适合这个时代读者的口味。

话说回《红楼梦》,这书的优秀程度和好看程度自没有任何争议,可曹雪芹却没能在这本书上赚到一文钱稿费,穷得三九天举家食粥。

高文本打算先写个两三千字找明朝的出版商先看看,咱也做做2k党。若稿子能用就继续写下去,若不成,换一本。反正高老师我肚子里记得的小说书儿多了去,提笔就有。

可想了想,又坐回座位。

《西游记》这本书自然是非常好看的,开玩笑,那可是经过时间长河检验的经典。方才俞老头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我这书只抄到孙悟空发现水帘洞,被众猴尊为猴王一节,不但故事没有展开,只怕连个开头都算不上,又如何吸引读者读下去。其实,这一章的精华在于猴王有一天突然意识到‘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对于死亡对于不能长生产生了巨大的恐惧,立即求仙问道。这才飘洋过海,拜在菩提老祖门下,学了长生法门。

在这里,原著作者留了个悬念,这个菩提老祖虽然收悟空于门下,可他究竟有没有神仙手段,而美猴王是否又从他身上学得大神通呢?

只要你看到这里,就会急不可耐地去读第二章,然后一章一章下去,一发而不可收。说起吸引读者的手段,吴承恩先生可高明着呢!

看来,我今日拿着两千来字就急吼吼起要出门找书坊换钱,确实是考虑欠妥,至少也得写到猴王求了求仙之心才是。

想到这里,高文又提起他那管已经磨秃噜了毛的羊毫笔,深吸了一口气,落笔“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等到第一章最后一行字“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第一章才算是写完,有十七页稿子。

这个时候,看了看外面的天光,已然是艳阳高照,想来至少也是上午十点。

高文是七点钟起的床,在书桌前一坐就是三个小时,时间过得真快。

据脑中的记忆得知,家中贫寒,每日只中午和晚上两顿饭。而且,这两顿饭都迟,午饭大约下午两点,晚饭则在天黑以后八点到十点之间。

距离午饭还有两个时辰,正好出门卖稿,给母亲一个惊喜。

当即就换了身还算干净的衣裳,将稿子收进袖中,高文深吸了一口气,捏紧拳“高文,加油!”走出房门。

今日是出门卖文,衙门里的差服自然是不能穿的。即便没有书生的谰衫,也得穿得正经。

母亲的织机还在“砰砰”地响着,听到儿子的声音,道:“文儿,你起来了,娘这就过来替你洗脸穿衣裳。”

高文:“娘,不用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这种事情我做得来的。”他心中一阵汗颜,以前那个高文还真是……都十八岁的成年人了,连洗脸穿衣服都不会。

“哎,腹中感到饥了,娘这就去做。”

“不用不用,我不饿,来不及了。”

听到高文的脚步声,屋中的高母面上露出一丝笑容,喃喃道:“文儿在外面当了几日差,好象长大了。”

在明朝之前,由于生产力和识字率的缘故,书籍的价格非常高。到永乐年后,随着活字印刷术的普及,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书籍的价格不断下落。到如今,就算是装帧精美的经史子集,一本也不过一钱银子,相当于后世一百块人民币,已经能够为一般人所承受。

若是不讲究纸张质量,三五十文就能买一本。

书坊印的书也是五花八门,有四书五经,也有时文集子,但卖得最好的却是话本演义这种闲书。

读者主要是读书人,和识字的市民阶级。

古人生活苦闷,没有什么消遣。有钱的达官贵人还可以去酒楼青楼吃吃酒,玩玩女人。没钱的普通人,天一黑就只能上床睡觉,行周公之礼。若是枕边的婆娘面目可憎,做河东狮子吼,那一份造人的兴致自然半点也无。

长夜漫漫,无以谴怀。何以解忧,惟有读书。

子曰诗云,那是高士情怀,和饮食男女的凡夫俗子却没有丝毫关系;就算你立志科举,要刻苦读书,那根弦绷得紧了,也需要一些消遣放松身心。

这个时候,演义话本乃是最得劲最便宜的消遣。

一本印刷质量拙劣,薄如蝉翼,全是口水话的风月书儿也不过几十文钱,买了也不影响生活。读完,还可以用来出恭擦屁股。

当然,这事得悄悄干,文字是神圣的,若叫人知道,免不了许多麻烦。君不见这大街小巷,走上几步就能看到用来烧纸的砖塔,上面刻着一行大字“敬惜纸墨。”

如果读得起了性,学着书里人的知识和枕边人鱼水交融,黄脸婆高兴了,日子也好过许多。说不好还能为家里添丁增口,装大家族声势,人口就是生产力啊!若是一口气生下十七八个男孩,若是同人起了争执,也人多势众无人敢惹不是?

只需几十文就能有如许之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说书中自有美丽的梦幻。

不读书,是你的损失。

什么,你不识字?

不用担心,但凡有好的故事书出来,你绝对错不过。在中国北方,但凡一座有活力的城市,绝对少不了茶社这种中国古典特色的社交场所。

一见铺面,几十张竹椅,一杯两文钱清茶,满座交头接耳,唾沫四溅,小到本地本方的家长里,大到紫禁城里又换了皇帝、大太监王振又强抢民女了之类的消息如同插了翅膀,瞬间传遍整座城市。

然后,“砰”一声惊堂木,所有茶客同时将目光落到正前方那穿着一袭青衫的糟老头面上。

“话说当时太尉喝叫左右排列军校,拿下林冲要斩……”没错,这是说书先生在讲《水浒》。

《水浒》成书快百年了,里边的故事众听众早已经熟悉,但每听一次都觉得还是那么精彩。当然,《水浒》只有一本,大家更想听听新鲜故事,如果故事里能够带点男欢女爱就最好不过了,下里巴人,饮食男女更贴近生活,也更有代入感。

于是,每出一本新的话本,说书先生若是觉得不错,多半会直接搬上舞台,将其传播开去。

“却说赵舜生既为美人才子,又得娶了个丽贞的才子夫人,亦可谓志足意满,终身再不思量渔色了。孰知那赵舜生,心偏不足,他性最爱的是偷情。”

“于是舜生赤条条,轻轻走到床边一张,月光正照着帐子里雪白半截身子,两只小脚儿弯着,直挺挺的打鼾。舜生不觉欲火如焚,揭起帐儿,轻轻跨上床,将被儿悄悄揭去……此处删去一百字……”

听众一片大哗:“别删啊,照真了讲。”

“喂,说书的,直你娘,要紧关节却吞吞吐吐不爽利,不就是想要钱吗,给你就是。”

一把铜钱如雨投来,直打得说书先生痛叫不已,眉开眼笑。

……

这就是大明,包容,开放,自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