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道德经五千字,背诵所需耗费的时间并不多,随着最后一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整篇道德经背完了。

孙师兄依旧没有停笔,但他书写的频率出现了变化,变化,再变化,不断的变化,他……分心了。

他变了,燊异没有变,维持着诵读道德经的语速语调,少年吐字未歇。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咄咄——!

一滴汗水沿着孙师兄的面颊滴落,砸在宗卷上,如果将画面放大一千倍,这一砸便是激起惊涛骇浪般的飞尘,又或者这滴汗水本身已是惊涛骇浪。

画面并未放大一千倍,汗水还是汗水,但少年背诵的已不是《道德经》。

《抱朴子》!

道门史上开宗立新的丹道伟著,全数八卷,罗列七十篇,甚至修仙史上举世闻名的九字真言,便是出自此作。

五千字的《道德经》是万道之初,近二十万字的《抱朴子》是道学栋梁。

现在,有人要将这栋梁,一块砖一块砖的堆砌给自己看。

“俯无倨鵄之呼,仰无亢极之悔,人莫之识,邈矣辽哉。”

第一篇瞬息而终,其实并非瞬息,只是在孙师兄听来,少年吐字圆润,气息融合,每次换气都契合段落分截,文断他断,文继他随。

朗朗一篇读来,竟好似连绵不绝,令他有“瞬息”错觉。

事实上并非“瞬息”,但燊异确实背的很快,他很熟,尤其是如今的他。

第一篇《畅玄》完结,第二篇《论仙》薪火相传。

“神仙不死,信可得乎?”

咄咄——!

又一滴汗珠沿着孙师兄的面颊而下,能背出《道德经》不算什么,但背的如燊异这般娴熟和韵,已是不多见。

背出五千字的《道德经》不算什么,但若能背出近二十万字的《抱朴子》,那就很算什么了,世间、尤其是修行界对这样的人往往有一种称呼……天才!

目前燊异只背到第二篇,还算不得背出《抱朴子》全文,但万一他真的能,自己便是得罪了一个修道的天才。

不过,暂时来说他没有背出全文,因此孙师兄认为自己还能挣扎一下,他怕了,但并不打算就此认输。

对,认输!

孙师兄是故意冷落燊异的,想以此给燊异一点颜色看看。

为什么要给燊异点颜色看看,因为他是焱旭,自己是孙绍堂。

他是心月峰一脉单传,自己是神威峰外堂弟子。

他是最初的天才,曾经的废物,如今的争议;自己是一如既往的平凡。

……

他是令凌延峰第二长老的血亲鲁冠,重伤败北的罪魁祸首,而自己……是长老团的一员。

不止是孙绍堂,整个百果居严格来说都可算作长老团的麾下。

不久之前,心月峰焱旭于竞武阙重伤凌延峰鲁冠,赢得一众凌延峰弟子五万灵壤,令整个凌延峰,甚至是长老团面上无光。

这个消息早已在长老团成员内部传开,长老团的成员,尤其是年轻弟子,都憋了一口气,要为长老团找回面子。

若非碍于仙渺门规,若非碍于心月峰主,恐怕早已有人出手了。

然而今日,心心念念的目标居然自己找上门来,岂非良机。

当然,以焱旭心月峰一脉单传的身份,又是如今沉珂四载,终得突破的境遇,神威峰一介外堂弟子,且不过是长老团边缘角色的孙绍堂,并不敢真的对焱旭怎么样。

所谓的良机,也不过是给本欲求灵果的焱旭添些阻力,最好令他知难而退,无功反而。

孙绍堂甚至已计划好,借此事向长老团邀功。

但现在,他发现自的如意算盘可能打的太早了。

对,可能,仅仅是可能,他依旧抱有一丝期望。

少年闭目凝心,《抱朴子》宣之于口,动之于心,明之于道。

金丹、明本、地真……君道、擢才、百里……十篇、二十篇、五十篇,室内光线变化着,四方桌上孙绍堂左右两边堆起的宗卷变化着,孙绍堂本人也变化着。

他的神情越来越凝重,沿着面颊而下的汗水越来越多。

但他依旧专心致志的批阅,至少表现的专心致志,他还没有放弃,甚至就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耳闻少年背出过半的《抱朴子》后,自己究竟还在坚持什么,抗拒什么。

或者,他坚持的是一种先入为主,对心月峰天才废物绝不可能真正涅槃重生的先入为主。

或者,他抗拒的是一种改头换面,沉寂四年后,再度傲立于世人眼前的天才少年,那焕然一新的改头换面。

你既然曾经倒下,那如今又为何要再度站起?

这是孙绍堂这一刻,内心深处自己都未必察觉到的控诉。

只是他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事,连天都不由,又怎会由你。

这世上有些精彩,正是因为别众倒行,才能释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抱朴子》即将进入尾声,少年神情一如开始的背诵,但在心中,却扬起一声叹息。

——该说是负隅顽抗呢?还是……冥顽不灵。

《抱朴子》终,孙师兄执笔的手颤抖着,已经很久没有一字落下了,他依旧没有抬头,他依旧再挣扎。

下一瞬,令他万般后悔的声音出现。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太上感应篇》,相较于道门奠基立业的《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在民间不如《道德经》那般耳熟能详,但在道门修行界,两者的地位几无差别。

孙绍堂神情一愣,随即一股寒气自脚底直窜入心。

《太上感应篇》的出现,令他终于稍稍触摸到了燊异的些许心思,真因为触摸到了,才会无比恐惧,且又无比悔恨,才明白自己刚才究竟错过了什么。

原来,眼前的少年早已为自己备好了一柄劫数之剑,更是早已开始提醒自己此剑的存在,只是自己一直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这柄劫数之剑,名为……

天人感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