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跟着秦氏坐车,要是按她性子,她还是喜欢和颜烈一起骑马。只是今日醒来她就想黏在秦氏边上,所以没有骑马了。
秦氏和颜烈都奇怪她怎么转性了。
王嬷嬷倒是高兴的直夸她:“姑娘还是坐车好,京城里的大家闺秀,都是坐车的。”
颜宁也没解释,笑着坐上马车,靠在秦氏身边坐好,颜烈上了马,护在马车边上,一行人往城外行去。
一路上颜宁不停的掀起车帘一角,看外面的街景。秦氏当她是这几天在家闷了,也不约束她。
颜家武将世家,不论男女都会骑马。
小时候,颜宁跟着父母在玉阳关,战况危急时,秦氏都曾站上城楼,带着城中妇女们送饭、为伤兵包扎。颜明德并不因为颜宁是女儿就不让她习武,他总是说“我颜家就算是女儿,也得上得了马,拉得开弓”。
颜宁从小跟二哥颜烈一样,三岁时就习文练武,晨起扎马步,白日读书启蒙,细读兵书。她自小也喜欢,日日苦练不辍,家传枪法和箭法都练的不错。在玉阳关的时候,比箭法二哥还不如自己呢。
大楚的大家闺秀们虽然都是坐车坐轿,但是作为颜大将军的嫡女,一向特立独行,骑马过街也是常事,元帝知道后还夸她是巾帼不让须眉。有皇帝的夸奖在,那些官员们和夫人小姐们再有非议也只敢私下嘀咕嘀咕,又不是自家女儿,想管也管不了啊。
九岁的时候,京中祖母过世,父亲带着母亲、二哥和自己回京治丧。祖母灵柩返乡后,留下母亲带着二哥和自己住在京城,父亲又回玉阳关去了。
镇守边关的武将,尤其是颜家这样掌着三十万精兵的世家,是不能举家在外的。
原本祖母在世,自己一家才能在玉阳关待着,祖母过世后,父亲和大哥在玉阳关,母亲就得留京里了。
其实颜宁不喜欢京城,九岁回到京城,跟着母亲到很多人家做客,那些人家的女孩子们总是说着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这些颜宁也不是一样都不会,她的棋就下的不错,可是实在不喜欢那种娇柔做作,比如看到一只飞虫都要叫上半天,自己在玉阳关的时候,还跟哥哥一起,在关外草原上打猎呢,还亲手射下过大雁、兔子。
刚在京城住下时,有一次她听二哥要去打猎,高兴的换上骑装拿着弓箭跟着去,结果到了猎场,其他四家人家来的姐姐妹妹们都是坐在猎场外,吃吃茶点看看风景,帮自家兄弟叫个好,就自己跟着去打猎了。
最糟糕的是,除了二哥颜烈,就属她打到的猎物多,那四家的公子们觉得没面子,后来还背后笑话她“粗鲁无礼”,二哥知道后把那四个人揍的鼻青脸肿,母亲只好一一去赔礼,几家长辈嘴里说着小孩子玩闹当不得真,背后可没少说闲话。
“宁儿,前天林家姑娘下帖子说下月她生辰,你不是一直叫着要准备礼物,等下要是看到好的,不如买了带回去?”秦氏看女儿上车后就看着街景不说话,找个话题问道。
“我还没想好送她什么呢,等我想想。”林家女儿,那就是林意柔和林意怜姐妹了。在这京城贵女里,她们是自己的朋友,一直对自己表现的很亲近很善意。
马车出城驶过城隍庙,那里是京城乞丐最多的地方。
咦?
颜宁看到城隍庙那边,十几个乞丐散布在门口,向往来行人乞讨着,可在左边靠墙处,有个乞丐正靠墙而坐,一头乱发披散遮挡住脸,面前放着个破碗,也不见他乞讨,照理说乱哄哄的人群里,这人是很不起眼的。
可是,颜宁却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而且认出了这人是谁。
秦氏看她一直盯着庙前的那个乞丐,也跟着看了一眼,“原来是他啊。王嬷嬷,你让人过去,拿一吊钱给庙前那个乞丐吧,就是封家的七哥儿封平。”
“夫人就是心善,每次看到都要给他钱,可听说他傻了,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都不知道了,连话都不会说了。”王嬷嬷唠叨着,探头到车外叫来小厮交代了一下,又拿出一吊钱给小厮。
“这封平也是个可怜人,年纪轻轻的,不知大赦的时候能赦免不。”秦氏看着那个乞丐感慨道。
“也就夫人心善,听说有些人家的公子哥还去作践人家呢。”
“这孩子小时候还叫过我伯母呢,虽然我们和封家没什么深交,但不管别人家如何,咱们家的人嬷嬷帮我约束着,不许对他无礼。”秦氏这人看着刚强,其实人后是个心善不过的人,可是这封家是元帝御笔亲口抄家的,又说出封家三代不得入仕的话,钱给多了这么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也守不住反而害了他,所以每次都是见到就给点,也算尽尽心意。
王嬷嬷感慨着封家的没落。
颜宁却还是盯着外面,看到那小厮跑过去,把钱扔进破碗里,不等别人有反应,就跑了回来。
那乞丐等小厮跑出一段路后,才惊醒过来一样,看了这边一眼,伸手去抓破碗,没想到斜刺里一个看着就很强壮的乞丐伸手就抓了他的破碗,其乞丐也冲了上来。
封平!
脑子里闪过这个名字,这名字京城里的人都不陌生,可颜宁闪过的,却是脑子里记得的那一系列场景。
封家,世袭定国公,掌管天下盐政,开元六年,被举报贪墨抄家,家产全部充入国库,定国公处斩,成年男子流放,嫡系子孙三代以内不许入仕。这个封平当时只有十一岁,元帝开恩饶了他,家族被灭,身无分文,他除了在京行乞也没别的出路了。
今年他十九岁了,按梦里的记忆,再过三年他将投入楚昭业门下,此后才干逐渐显现,直到楚昭业登基,他不入仕但却是帝王身边的第一谋臣,当年封家灭族一事上“出过力”的人,纷纷付出了代价。
也不知这人,是不是真像梦里那样多谋善断呢。
秦氏和颜烈都奇怪她怎么转性了。
王嬷嬷倒是高兴的直夸她:“姑娘还是坐车好,京城里的大家闺秀,都是坐车的。”
颜宁也没解释,笑着坐上马车,靠在秦氏身边坐好,颜烈上了马,护在马车边上,一行人往城外行去。
一路上颜宁不停的掀起车帘一角,看外面的街景。秦氏当她是这几天在家闷了,也不约束她。
颜家武将世家,不论男女都会骑马。
小时候,颜宁跟着父母在玉阳关,战况危急时,秦氏都曾站上城楼,带着城中妇女们送饭、为伤兵包扎。颜明德并不因为颜宁是女儿就不让她习武,他总是说“我颜家就算是女儿,也得上得了马,拉得开弓”。
颜宁从小跟二哥颜烈一样,三岁时就习文练武,晨起扎马步,白日读书启蒙,细读兵书。她自小也喜欢,日日苦练不辍,家传枪法和箭法都练的不错。在玉阳关的时候,比箭法二哥还不如自己呢。
大楚的大家闺秀们虽然都是坐车坐轿,但是作为颜大将军的嫡女,一向特立独行,骑马过街也是常事,元帝知道后还夸她是巾帼不让须眉。有皇帝的夸奖在,那些官员们和夫人小姐们再有非议也只敢私下嘀咕嘀咕,又不是自家女儿,想管也管不了啊。
九岁的时候,京中祖母过世,父亲带着母亲、二哥和自己回京治丧。祖母灵柩返乡后,留下母亲带着二哥和自己住在京城,父亲又回玉阳关去了。
镇守边关的武将,尤其是颜家这样掌着三十万精兵的世家,是不能举家在外的。
原本祖母在世,自己一家才能在玉阳关待着,祖母过世后,父亲和大哥在玉阳关,母亲就得留京里了。
其实颜宁不喜欢京城,九岁回到京城,跟着母亲到很多人家做客,那些人家的女孩子们总是说着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这些颜宁也不是一样都不会,她的棋就下的不错,可是实在不喜欢那种娇柔做作,比如看到一只飞虫都要叫上半天,自己在玉阳关的时候,还跟哥哥一起,在关外草原上打猎呢,还亲手射下过大雁、兔子。
刚在京城住下时,有一次她听二哥要去打猎,高兴的换上骑装拿着弓箭跟着去,结果到了猎场,其他四家人家来的姐姐妹妹们都是坐在猎场外,吃吃茶点看看风景,帮自家兄弟叫个好,就自己跟着去打猎了。
最糟糕的是,除了二哥颜烈,就属她打到的猎物多,那四家的公子们觉得没面子,后来还背后笑话她“粗鲁无礼”,二哥知道后把那四个人揍的鼻青脸肿,母亲只好一一去赔礼,几家长辈嘴里说着小孩子玩闹当不得真,背后可没少说闲话。
“宁儿,前天林家姑娘下帖子说下月她生辰,你不是一直叫着要准备礼物,等下要是看到好的,不如买了带回去?”秦氏看女儿上车后就看着街景不说话,找个话题问道。
“我还没想好送她什么呢,等我想想。”林家女儿,那就是林意柔和林意怜姐妹了。在这京城贵女里,她们是自己的朋友,一直对自己表现的很亲近很善意。
马车出城驶过城隍庙,那里是京城乞丐最多的地方。
咦?
颜宁看到城隍庙那边,十几个乞丐散布在门口,向往来行人乞讨着,可在左边靠墙处,有个乞丐正靠墙而坐,一头乱发披散遮挡住脸,面前放着个破碗,也不见他乞讨,照理说乱哄哄的人群里,这人是很不起眼的。
可是,颜宁却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而且认出了这人是谁。
秦氏看她一直盯着庙前的那个乞丐,也跟着看了一眼,“原来是他啊。王嬷嬷,你让人过去,拿一吊钱给庙前那个乞丐吧,就是封家的七哥儿封平。”
“夫人就是心善,每次看到都要给他钱,可听说他傻了,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都不知道了,连话都不会说了。”王嬷嬷唠叨着,探头到车外叫来小厮交代了一下,又拿出一吊钱给小厮。
“这封平也是个可怜人,年纪轻轻的,不知大赦的时候能赦免不。”秦氏看着那个乞丐感慨道。
“也就夫人心善,听说有些人家的公子哥还去作践人家呢。”
“这孩子小时候还叫过我伯母呢,虽然我们和封家没什么深交,但不管别人家如何,咱们家的人嬷嬷帮我约束着,不许对他无礼。”秦氏这人看着刚强,其实人后是个心善不过的人,可是这封家是元帝御笔亲口抄家的,又说出封家三代不得入仕的话,钱给多了这么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也守不住反而害了他,所以每次都是见到就给点,也算尽尽心意。
王嬷嬷感慨着封家的没落。
颜宁却还是盯着外面,看到那小厮跑过去,把钱扔进破碗里,不等别人有反应,就跑了回来。
那乞丐等小厮跑出一段路后,才惊醒过来一样,看了这边一眼,伸手去抓破碗,没想到斜刺里一个看着就很强壮的乞丐伸手就抓了他的破碗,其乞丐也冲了上来。
封平!
脑子里闪过这个名字,这名字京城里的人都不陌生,可颜宁闪过的,却是脑子里记得的那一系列场景。
封家,世袭定国公,掌管天下盐政,开元六年,被举报贪墨抄家,家产全部充入国库,定国公处斩,成年男子流放,嫡系子孙三代以内不许入仕。这个封平当时只有十一岁,元帝开恩饶了他,家族被灭,身无分文,他除了在京行乞也没别的出路了。
今年他十九岁了,按梦里的记忆,再过三年他将投入楚昭业门下,此后才干逐渐显现,直到楚昭业登基,他不入仕但却是帝王身边的第一谋臣,当年封家灭族一事上“出过力”的人,纷纷付出了代价。
也不知这人,是不是真像梦里那样多谋善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