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河市是颜学义的起家之地,也是大汉王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更是目前大汉王国的首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从84年上半年开始,源河市南方十五公里处一个无名的小村庄吸引了整个大汉王国的注意力,在这里,大汉王国将倾全国之力建立第二个重工业城市——永逸市。
在一五计划中,大汉王国要建立第二座钢铁厂,使得五年后大汉王国年钢铁产量达到一百万吨,最终选定钢铁厂的位置就是在源河市南方17公里处左右。
而且该处区域铁矿石丰富,所以第二座钢铁厂在以后会不断扩充产能,年产钢铁一百万吨只是其中一个目标,这样的话,钢铁厂需要的工人以及配套设施就会非常多,倒不如在这里建立一座重工业城市,那将会省去很多麻烦。
建成后的永逸市将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忽略不计,而不是源河市这般,虽然同样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但是轻工业也没有放弃。
永逸市,这是颜学义以他第一个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在颜学义心中,彻底建成后的永逸市比源河市更重要,等到国家统一后,永逸市和源河市将成为内陆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整个国家发展而努力。
顺便说一下,84年下半年,颜学义又多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颜美琳,小家伙刚出生就受到全家的喜爱,连她的哥哥颜永逸也不例外,颜永逸最喜欢待在妹妹的身边,看着妹妹。
进入到85年,颜学义将今年第一次视察的目标定在永逸市,这个还在建设中的城市。
1月7日上午7点,颜学义常语欣夫妇在一个营禁卫军战士的护卫下来到源河市火车站,一行人将乘坐火车前往永逸市,15公里的路程,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这个速度比骑马快多了,而且骑马或者乘坐马车可没有乘坐火车这么安逸。
特别是颜学义有一列专属火车,虽说技术和其他火车没有多少差别,但是这列专属火车内部装饰豪华,使用各种隔音材料,要比其他火车舒适很多。
呜!呜!呜!
二十分钟一晃而过,火车缓缓开进永逸市火车站。
火车停下后,禁卫军战士率先下车,和永逸市警察一起警戒火车站,毕竟大汉王国境内已经有部分火车段路开通,公民可以购买并不贵的火车票乘坐火车来往两地,特别是正在大建设中的永逸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每天都会有大量公民乘坐火车来到永逸市或者离开。
永逸市的警察都来到火车站了,永逸市政府官员也不可能不到场,永逸市市长孔捷(颜学义学生)亲自带领市政府一帮官员来到火车站迎接他们的汉王陛下。
身着紫金色汉服(常服)的颜学义夫妇慢慢从车厢中走出来。
“拜见陛下王后。”孔捷带着一干官员恭敬的向颜学义夫妇弯腰行礼。
“平身,孔捷留下,剩下的都回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吧。”颜学义用他不怒自威的声音对孔捷等人说道。
“臣等遵命。”永逸市一干官员除了孔捷外都退下。
“孔捷,当这个市长感觉如何?”颜学义走到孔捷身边笑着问道。
“感觉还好,老师。”在自己下属面前一脸严肃的孔捷,在颜学义面前却露出不好意思的憨笑。
然后孔捷接着说道:“刚担任市长时还有点晕头转向,好在几天后就将政务理顺,大部分的事物吩咐下面人去做就可以,学生这个市长本身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太多。”
“这样才对嘛,无论是市长还是总理又或者是老师我,亲自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多,我们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总揽全局,将各种事物安排给合适的人去做,而不是将所有事情都揽在,这样自己的身体累垮了也不可能完成,好好干,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局限在四汌这一地。”颜学义伸手拍拍孔捷的肩膀,笑着说道。
“我知道了,老师。”孔捷回道。
“走,带老师和师母看看永逸市变化如何。”
“老师、师母请。”
孔捷早已经备好马车,众人将乘坐马车浏览永逸市,至于警察和禁卫军只能跑步前进了。
颜学义不是第一次来到永逸市,从永逸市的选址、建设规划、正式建设等事项中都有颜学义的身影。
和源河市一样,永逸市从规划时就照着现代城市进行规划,无论是有轨电车、地下铁、下水道等都是在量子计算机中提前设计好,这样建设完毕的永逸市起码一百年内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改建,这就是颜学义带来的高瞻远瞩,可以为城市后续发展建设节省很多的财力。
颜学义的高瞻远瞩放在大汉王国其他城池中则是:城池作为现有的居民主要居住区域,新建的工厂都要在城池外选择一处区域进行建设,这样等到发展成一个近现代城市后,古城池不需要多大改变,作为文化传承保留,以后就不需要为了古城池发展成近现代城市而进行大规模改建,有这个功夫,一座新的城市都能建立起来。
一辆两匹白马拉着的近似西洋样式的马车在永逸市公路上漫步前行,周围则是两排禁卫军战士在护卫着马车。
颜学义看着道路周边的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设完毕的楼房、工厂,感触良多。
十余年前,源河市从一个玻璃厂起步,十年时间才发展成如今人口过六十万的大型城市,其中充满艰辛的历程,颜学义身边的老人都知道。
高楼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源河市这座目前大汉王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也是一样,它是颜学义花费十年时间,从无到有,一点点摸索建设出来的。
如今再一次来到永逸市,颜学义仿佛看到另一个源河市:重重高楼拔地而起,无数工人在工厂中忙碌。
仅仅一年时间,永逸市已经有了一个近代化城市的轮廓,这是无人能够想象到的,但是永逸市的居民亲眼见证永逸市的一切变化。
然而从84年上半年开始,源河市南方十五公里处一个无名的小村庄吸引了整个大汉王国的注意力,在这里,大汉王国将倾全国之力建立第二个重工业城市——永逸市。
在一五计划中,大汉王国要建立第二座钢铁厂,使得五年后大汉王国年钢铁产量达到一百万吨,最终选定钢铁厂的位置就是在源河市南方17公里处左右。
而且该处区域铁矿石丰富,所以第二座钢铁厂在以后会不断扩充产能,年产钢铁一百万吨只是其中一个目标,这样的话,钢铁厂需要的工人以及配套设施就会非常多,倒不如在这里建立一座重工业城市,那将会省去很多麻烦。
建成后的永逸市将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忽略不计,而不是源河市这般,虽然同样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但是轻工业也没有放弃。
永逸市,这是颜学义以他第一个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在颜学义心中,彻底建成后的永逸市比源河市更重要,等到国家统一后,永逸市和源河市将成为内陆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整个国家发展而努力。
顺便说一下,84年下半年,颜学义又多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颜美琳,小家伙刚出生就受到全家的喜爱,连她的哥哥颜永逸也不例外,颜永逸最喜欢待在妹妹的身边,看着妹妹。
进入到85年,颜学义将今年第一次视察的目标定在永逸市,这个还在建设中的城市。
1月7日上午7点,颜学义常语欣夫妇在一个营禁卫军战士的护卫下来到源河市火车站,一行人将乘坐火车前往永逸市,15公里的路程,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这个速度比骑马快多了,而且骑马或者乘坐马车可没有乘坐火车这么安逸。
特别是颜学义有一列专属火车,虽说技术和其他火车没有多少差别,但是这列专属火车内部装饰豪华,使用各种隔音材料,要比其他火车舒适很多。
呜!呜!呜!
二十分钟一晃而过,火车缓缓开进永逸市火车站。
火车停下后,禁卫军战士率先下车,和永逸市警察一起警戒火车站,毕竟大汉王国境内已经有部分火车段路开通,公民可以购买并不贵的火车票乘坐火车来往两地,特别是正在大建设中的永逸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每天都会有大量公民乘坐火车来到永逸市或者离开。
永逸市的警察都来到火车站了,永逸市政府官员也不可能不到场,永逸市市长孔捷(颜学义学生)亲自带领市政府一帮官员来到火车站迎接他们的汉王陛下。
身着紫金色汉服(常服)的颜学义夫妇慢慢从车厢中走出来。
“拜见陛下王后。”孔捷带着一干官员恭敬的向颜学义夫妇弯腰行礼。
“平身,孔捷留下,剩下的都回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吧。”颜学义用他不怒自威的声音对孔捷等人说道。
“臣等遵命。”永逸市一干官员除了孔捷外都退下。
“孔捷,当这个市长感觉如何?”颜学义走到孔捷身边笑着问道。
“感觉还好,老师。”在自己下属面前一脸严肃的孔捷,在颜学义面前却露出不好意思的憨笑。
然后孔捷接着说道:“刚担任市长时还有点晕头转向,好在几天后就将政务理顺,大部分的事物吩咐下面人去做就可以,学生这个市长本身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太多。”
“这样才对嘛,无论是市长还是总理又或者是老师我,亲自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多,我们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总揽全局,将各种事物安排给合适的人去做,而不是将所有事情都揽在,这样自己的身体累垮了也不可能完成,好好干,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局限在四汌这一地。”颜学义伸手拍拍孔捷的肩膀,笑着说道。
“我知道了,老师。”孔捷回道。
“走,带老师和师母看看永逸市变化如何。”
“老师、师母请。”
孔捷早已经备好马车,众人将乘坐马车浏览永逸市,至于警察和禁卫军只能跑步前进了。
颜学义不是第一次来到永逸市,从永逸市的选址、建设规划、正式建设等事项中都有颜学义的身影。
和源河市一样,永逸市从规划时就照着现代城市进行规划,无论是有轨电车、地下铁、下水道等都是在量子计算机中提前设计好,这样建设完毕的永逸市起码一百年内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改建,这就是颜学义带来的高瞻远瞩,可以为城市后续发展建设节省很多的财力。
颜学义的高瞻远瞩放在大汉王国其他城池中则是:城池作为现有的居民主要居住区域,新建的工厂都要在城池外选择一处区域进行建设,这样等到发展成一个近现代城市后,古城池不需要多大改变,作为文化传承保留,以后就不需要为了古城池发展成近现代城市而进行大规模改建,有这个功夫,一座新的城市都能建立起来。
一辆两匹白马拉着的近似西洋样式的马车在永逸市公路上漫步前行,周围则是两排禁卫军战士在护卫着马车。
颜学义看着道路周边的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设完毕的楼房、工厂,感触良多。
十余年前,源河市从一个玻璃厂起步,十年时间才发展成如今人口过六十万的大型城市,其中充满艰辛的历程,颜学义身边的老人都知道。
高楼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源河市这座目前大汉王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也是一样,它是颜学义花费十年时间,从无到有,一点点摸索建设出来的。
如今再一次来到永逸市,颜学义仿佛看到另一个源河市:重重高楼拔地而起,无数工人在工厂中忙碌。
仅仅一年时间,永逸市已经有了一个近代化城市的轮廓,这是无人能够想象到的,但是永逸市的居民亲眼见证永逸市的一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