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罗马假日》完美移植到上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情节要进行中国化。
在这个保守的社会里,男女拥抱都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更别说是吻戏了,最多只能是牵手,还不能是挠手心的那种。
其次,还要和上海的旅游景点相配合,让更多的人认识上海这座城市。
而且剧本中要尽量少用台词,因为默片中的台词都是用字幕打出来的,如果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时不时的有字幕跳出来,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
还有电影配乐的问题。
在默片时代,为了不使观众因为没有声音而感到厌倦,剧院会有专门的乐队根据电影剧情的发展来演奏音乐。
当情节悲惨的时候演奏悲伤的曲子,高兴的时候演奏欢快的曲子,高潮的时候演奏激昂的曲子,平淡的时候演奏舒缓的曲子。
这些曲子大多是国外的古典名曲,极少原创,配乐的好坏和乐队的水平有极大的关系。
在上海,外国人开的豪华戏院基本上都有专门的乐队,而一些国人开的小戏院很少配3,有乐队,有些戏院即便配有乐队,但乐队的水平不高,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观众感到厌恶。
林子轩觉得在一部国产电影中使用外国曲子略感违和,不如用中国的乐器,比如古琴或者二胡等等,更有意境。
他还想来个片尾曲,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让歌星现场演唱,从而引起轰动。
他不想毁掉心中的经典,所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林子轩把要做的事情一一记下,拍摄电影是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他要和但杜予商量过才行。
两天后,林子轩拿着剧本来到了位于闸北的上海影戏公司。
这家小型的电影公司完全是但杜予的家族公司,公司里的职员都是他的家人亲戚,连演员也是从家人中选择。
这是第一次有关《上海假日》的讨论会,参与的还有殷明竹和周瘦绢。
周瘦绢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
他在《申报》上连载过《影戏话》,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外国电影,在《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美国影戏中明星曼丽碧华自述之语》这篇文章。
“明星”这个词汇应该是周瘦绢在翻译中的首创。
他和但杜予是好友,很看好《海誓》这部电影。
当周瘦绢听说但杜予放弃拍摄《海誓》,要拍摄另一部电影时,怀着好奇的心情,他想看看新电影是什么模样。
他对林子轩的创作才华并不怀疑,能写出《寻秦记》和《射雕英雄传》的作者,绝对能编出来一个好故事。
结果没有让他失望,《上海假日》的确比《海誓》好很多。
他是写言情小说的大家,知道故事如何打动人,如果说《海誓》能够轰动一时,那么《上海假日》会流传很久。
因为它有能够让人回味无穷的魅力。
于是,周瘦绢加入了剧本的讨论之中,补充了许多有趣的情节,对于这个时代的上海,他要比林子轩熟悉的多。
他知道上海的哪个地方好玩,那个地方能够拍出好的效果。
他甚至提出用申报馆来协助拍摄,电影中的新闻记者就设定为《申报》的记者。
但杜予和殷明竹也围绕剧本发表了意见,大家一起修改完善。
讨论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
今天只是进行初步的沟通,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男主角的人选。
《上海假日》的男主角应该是风度翩翩,风趣幽默的类型。
既有传统中国男人的君子之风,成熟稳重,还要带着一点西方男人的放浪不羁,否则不会合伙骗取公主殿下进行上海一日游,也不会得到公主殿下的青睐了。
想要把这两种特征完美融合并不容易。
如此一来,原本《海誓》的男主角就不能用了,需要找到新的男主角,最好是有留学背景的,不那么墨守成规,才能演绎好这个角色。
此时上海的电影业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的职业演员之说,很多电影演员原本从事的是京剧和话剧行业。
在拍电影的时候大多是找身边的人演戏,对于演技的要求不高,只要外形差不多就行了。
但杜予更是如此,他所用的演员大多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
特别是他的曾侄孙但二春,刚满六岁,算是中国电影上的第一位童星。
在筛选了几个人选后,大家都不太满意。
殷明竹把目光放到了林子轩的身上,她觉得这个角色应该让林子轩来出演,不过她也知道眼下的情形。
在大众看来,演戏不是正经行业,特别是女演员,被认为是以色相示人,有伤门风。
她此刻就感受到家中的阻力,母亲不准她演戏,可她却有着叛逆的性格,一心想要演戏,为此还把邮局的工作给辞掉了。
殷明竹知道以林子轩的家世,应该不会亲自演戏。
林子轩察觉到殷明竹的频频注目,心中不解,难道哥们的魅力值又上升了?
“我觉得林先生是合适的人选。”最终,一向大胆的殷明竹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整个场面一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林子轩。
《上海假日》的剧本出自林子轩之手,不会这个男主角是按照他自身来写的吧?
可以他的身份和家世,会演电影么?
其他人怀疑,周瘦绢却觉得很有意思,他知道林子轩和上海滩其他的公子哥不大一样,至少其他公子哥不会写《寻秦记》。
林子轩愣住了,他对演电影并不抵触,只是一直没想过自己出演。
这么经典的片子,万一演砸了怎么办,这是毁童年啊!
他还没有考虑家庭的因素,觉得自己能够做主。
“我行么?”他不自信的问道。
其他人点了点头,林子轩无论外形还是气质,都符合电影里的角色,而且剧本就是他写的,更能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
我这也算是为艺术而献身了。
林子轩默默地想着。
首先,情节要进行中国化。
在这个保守的社会里,男女拥抱都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更别说是吻戏了,最多只能是牵手,还不能是挠手心的那种。
其次,还要和上海的旅游景点相配合,让更多的人认识上海这座城市。
而且剧本中要尽量少用台词,因为默片中的台词都是用字幕打出来的,如果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时不时的有字幕跳出来,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
还有电影配乐的问题。
在默片时代,为了不使观众因为没有声音而感到厌倦,剧院会有专门的乐队根据电影剧情的发展来演奏音乐。
当情节悲惨的时候演奏悲伤的曲子,高兴的时候演奏欢快的曲子,高潮的时候演奏激昂的曲子,平淡的时候演奏舒缓的曲子。
这些曲子大多是国外的古典名曲,极少原创,配乐的好坏和乐队的水平有极大的关系。
在上海,外国人开的豪华戏院基本上都有专门的乐队,而一些国人开的小戏院很少配3,有乐队,有些戏院即便配有乐队,但乐队的水平不高,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观众感到厌恶。
林子轩觉得在一部国产电影中使用外国曲子略感违和,不如用中国的乐器,比如古琴或者二胡等等,更有意境。
他还想来个片尾曲,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让歌星现场演唱,从而引起轰动。
他不想毁掉心中的经典,所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林子轩把要做的事情一一记下,拍摄电影是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他要和但杜予商量过才行。
两天后,林子轩拿着剧本来到了位于闸北的上海影戏公司。
这家小型的电影公司完全是但杜予的家族公司,公司里的职员都是他的家人亲戚,连演员也是从家人中选择。
这是第一次有关《上海假日》的讨论会,参与的还有殷明竹和周瘦绢。
周瘦绢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
他在《申报》上连载过《影戏话》,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外国电影,在《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美国影戏中明星曼丽碧华自述之语》这篇文章。
“明星”这个词汇应该是周瘦绢在翻译中的首创。
他和但杜予是好友,很看好《海誓》这部电影。
当周瘦绢听说但杜予放弃拍摄《海誓》,要拍摄另一部电影时,怀着好奇的心情,他想看看新电影是什么模样。
他对林子轩的创作才华并不怀疑,能写出《寻秦记》和《射雕英雄传》的作者,绝对能编出来一个好故事。
结果没有让他失望,《上海假日》的确比《海誓》好很多。
他是写言情小说的大家,知道故事如何打动人,如果说《海誓》能够轰动一时,那么《上海假日》会流传很久。
因为它有能够让人回味无穷的魅力。
于是,周瘦绢加入了剧本的讨论之中,补充了许多有趣的情节,对于这个时代的上海,他要比林子轩熟悉的多。
他知道上海的哪个地方好玩,那个地方能够拍出好的效果。
他甚至提出用申报馆来协助拍摄,电影中的新闻记者就设定为《申报》的记者。
但杜予和殷明竹也围绕剧本发表了意见,大家一起修改完善。
讨论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
今天只是进行初步的沟通,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男主角的人选。
《上海假日》的男主角应该是风度翩翩,风趣幽默的类型。
既有传统中国男人的君子之风,成熟稳重,还要带着一点西方男人的放浪不羁,否则不会合伙骗取公主殿下进行上海一日游,也不会得到公主殿下的青睐了。
想要把这两种特征完美融合并不容易。
如此一来,原本《海誓》的男主角就不能用了,需要找到新的男主角,最好是有留学背景的,不那么墨守成规,才能演绎好这个角色。
此时上海的电影业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的职业演员之说,很多电影演员原本从事的是京剧和话剧行业。
在拍电影的时候大多是找身边的人演戏,对于演技的要求不高,只要外形差不多就行了。
但杜予更是如此,他所用的演员大多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
特别是他的曾侄孙但二春,刚满六岁,算是中国电影上的第一位童星。
在筛选了几个人选后,大家都不太满意。
殷明竹把目光放到了林子轩的身上,她觉得这个角色应该让林子轩来出演,不过她也知道眼下的情形。
在大众看来,演戏不是正经行业,特别是女演员,被认为是以色相示人,有伤门风。
她此刻就感受到家中的阻力,母亲不准她演戏,可她却有着叛逆的性格,一心想要演戏,为此还把邮局的工作给辞掉了。
殷明竹知道以林子轩的家世,应该不会亲自演戏。
林子轩察觉到殷明竹的频频注目,心中不解,难道哥们的魅力值又上升了?
“我觉得林先生是合适的人选。”最终,一向大胆的殷明竹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整个场面一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林子轩。
《上海假日》的剧本出自林子轩之手,不会这个男主角是按照他自身来写的吧?
可以他的身份和家世,会演电影么?
其他人怀疑,周瘦绢却觉得很有意思,他知道林子轩和上海滩其他的公子哥不大一样,至少其他公子哥不会写《寻秦记》。
林子轩愣住了,他对演电影并不抵触,只是一直没想过自己出演。
这么经典的片子,万一演砸了怎么办,这是毁童年啊!
他还没有考虑家庭的因素,觉得自己能够做主。
“我行么?”他不自信的问道。
其他人点了点头,林子轩无论外形还是气质,都符合电影里的角色,而且剧本就是他写的,更能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
我这也算是为艺术而献身了。
林子轩默默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