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本是婉姨给宇儿的,让宇儿上学堂用,等宇儿再大两岁就能上学堂了。”蓝怡笑着说。
宇儿听到是给他的,抬头看着蓝怡,得到确认后把书抱在怀里,咧开小嘴笑得开心。
“娘先在家教宇儿识字,这样以后宇儿上了学堂就可以比其他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小朋友们就会觉得宇儿很厉害,等宇儿学会了,再教给弟弟,好不好?”蓝怡又说道。
“好。”他重重地点头,虽说他还未给蓝怡叫娘,但在心里已经认定了蓝怡就是他的娘亲,宝宝就是他的弟弟。
这几日忙着林山的葬礼,宝宝无论是饮食还是休息上都不好,有些拉肚子,精神也不济,蓝怡给他煮了去火的小米粥,饮食上也做了调整,以求清淡好消化。王文山下葬七日内,家里人要茹素表哀思,蓝怡也正好给宇儿和宝宝清清肠胃,这三日的饮食,每日都是肥肉汤炖菜加粗面馒头,蓝怡觉得自己也吃上火了,也只有在乡下这等平日少肉多蔬菜的村民眼里,才会认为这样的炖菜是上好的东西。
这日早间,蓝怡照旧起来忙活着琐事,听到有人敲门。刘氏背着箩筐站在门前,见到蓝怡便满脸笑意地招呼道:“大嫂,我还怕你这么早起不来呢。”
蓝怡见她这一脸堆笑的样子,直觉没有什么好事。刘氏虽说算不上极品亲戚,并没太多坏心眼,就是嘴碎,爱占点小便宜。这三日里忙进忙出的,蓝怡瞧着她做起事来比陈氏丝毫不差,甚至外场上比陈氏还要强些。
“三弟妹,这么早过来有事?”蓝怡微笑着问。
刘氏向院里望了一眼,当然隔着影壁墙也望不到什么,“家里不是要盖房子么,这银钱还差不少,我过来把菜拔了到集市上也能卖几个钱凑凑。咱不比大嫂,大哥入葬就能花上八两多,夏家还过来给你上礼,啧啧,那一大车东西,看得咱眼都直了!”
蓝怡暗中翻翻白眼,引她到了菜园边上。这几日家里待客,蔬菜是从菜园里和二叔家的菜地里摘的,所以这蔬菜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半,蓝怡自己种上的蔬菜还没有破土发芽,菜地看起来也荒凉了不少。
“唉,这几日家里人来人往的,菜也拔的差不多了。不知还能卖几个钱!”刘氏念叨着。
“三弟妹,这几日家里待客,多亏了你和二弟没帮忙,也亏得有这一菜园的蔬菜,才省得去外边采买。这样吧,这些蔬菜你左右是卖的,加上原来那些,你看值多少钱,我全买下吧,也省得弟妹再跑趟集市。”蓝怡的确是不想占她的便宜,再说买下这些蔬菜也能省不少事。
“三百,大嫂看如何?我可没多要。”这正称了刘氏的心思,她赶紧开口说道。
蓝怡冷笑,这人果真是蹬鼻子上脸,她也不想平白做这冤大头:“若三弟妹觉得这些菜值得上三百文,便摘了去卖吧。”这菜园子里只是韭菜、小葱、菠菜、莴苣和小白菜等常见蔬菜,哪里值三百文钱。
刘氏一见不成,赶紧拉住蓝怡的衣袖,赔笑说到:“大嫂,你看你这性子记得,我话还没说完呢。卖给别人是这些,大嫂是一家人,当然不是这个价。一百五十文,加上这几日摘掉的和这么多剩下的,这可是够便宜了吧?再说,这菜园子我也伺候精细着呢,翻土浇水拔草,没少花心思的。”
蓝怡点头,这价格虽说还是高了些,但不算离谱,便进屋数了铜钱给她。刘氏高高兴兴地接过一一数了才揣进怀里。
宇儿和宝宝醒来后,蓝怡带着他们吃过早饭,便出发去了周家村,趁着集日买些东西。宝宝今日比昨日好了很多,又开始扭着小身子要自己走,宇儿念着新学会的离离原上草等几句古诗,满心欢喜。
“弟妹,你这带孩子是要出门?”办过丧事,村里人对蓝怡母子也算是认识了,出门也有人和她主动打招呼。蓝怡这次出钱让王林山风光入葬,在王二叔的刻意宣传下,村里人都是知道的,对蓝怡也高看了几分。
蓝怡抬头,见是自己隔壁住着的牛嫂:“牛嫂,打算去集市上买些东西,您这是下地?”牛嫂扛着锄头,头戴帕巾,一看便是要下地的样子。
“是啊。再不去园子该荒了。”牛嫂身形稍胖,是个爽利性子,这几日没少到蓝怡家中帮着忙活,和蓝怡也算是熟悉了。
辞过牛嫂,又有几个人打招呼,蓝怡合理应对,这一路很快便到了周家村。
上午是正集,集市上人来人往,比蓝怡上次来的时候要热闹很多,两边卖东西的一个挨一个,店铺也都开着门。蓝怡抱着宝宝,拉着宇儿的手,开始找小背篓。这是宇儿主动要求的,他想日后自己给咩咩打草,蓝怡的背篓太大,与他的个头差不多,自然是没法用的。
卖背篓的不少,蓝怡见一个老伯卖竹子编的背篓,手工不错,翠绿的竹片看着也很喜人。蓝怡挑了个小点的背篓给宇儿,自己买了两个柳条编的簸箕和做针线的小篓。
宇儿背着小背篓,又看看蓝怡的大背篓,小脸上春意浓浓。这孩子自小的待遇使得他对生活要求很低,稍微对他好一点就能让他十分快乐。
三人找到卖种子店铺,蓝怡买了三升黄豆和一斗绿豆,收回的两亩地这个季节适合播种的就是黄豆和绿豆,蓝怡打算各种上一些。绿豆消暑祛火,是好东西,黄豆可磨成豆浆喝,营养十分丰富。
蓝怡寻摸着,又买了十五只小鸡,五只小鹅,按照宇儿要求,小鸡放在了他的背篓里,小鹅放在小篓里让他抱着。蓝怡本想买几只正在生蛋的母鸡,也好直接给孩子们煮鸡蛋吃。但是在这乡下,能生蛋的母鸡金贵得很,都是舍不得拿出来卖的。买五只小鹅,蓝怡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他们三个人住在一个大院子里,蓝怡总觉得不安全,白鹅大了是能看家的,起码来了人鹅叫声也是个提醒。虽说这几日没有人找上门来,但蓝怡时刻提防着,有备无患。
蓝怡又买了些必须用品,直到将自己的背篓装满才罢手,就这样蓝怡也觉得自己买的太少,毕竟家里必须的东西还是缺不少的。
上个集日订的浴桶周木匠已经做好,刷上的原色漆也干透了。蓝怡约了周木匠下午送到家中,有了浴桶,也能痛快得洗个澡了。
回家的路上多了这小鸡小鹅,热闹不少。宝宝看着宇儿怀里的小鹅,嘴里不清晰地喊着哥哥,伸手要他抱,也好就近看看他怀里的小东西。蓝怡后来将小鹅也放进了他的小背篓里,给两个孩子在溪水边洗手让他们吃点心,宝宝是个贪吃的,有吃的便也安静下来。
到了家里,宇儿急着出门去给咩咩打草,蓝怡不放心,怕他自己被刀子割到,将小鸡小鹅放在柴房里,给它们准备了水和剁碎的菜叶子,又泡了点小米才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打草。
出乎蓝怡的意料,宇儿打草的动作十分熟练,一看就是做惯了的。蓝怡一问才晓得他在家是经常要给猪打草,蓝怡实在很难想象他所说的“经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气?!
宇儿的小背篓很小,打了些草便满了,蓝怡又快速地打了不少装进自己的背篓,带着两个孩子回家。
今日起院子里的韭菜,青菜和小葱都是自家的了,吃起来也就不用顾忌什么。蓝怡中午打了两个鸡蛋,做了葱花鸡蛋饼,又熬了小米菠菜粥,一家人美美地吃午饭睡午觉。
现在有了布料,蓝怡开始琢磨着做衣服的事情,毕竟天气一天天热了,宇儿和宝宝也该换上短袖或无袖衣衫,自己的衣衫也该换成更轻薄透气一些的。这里女子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只是薄厚差异罢了,蓝怡也只得入乡随俗,准备做夏天穿的里衣和外衫。
将家里现有的几件衣服反复研究过,蓝怡发现只要把布剪成几片缝起来能做成衣服,说起来简单也复杂,毕竟这布料一针一线的缝起来,也是需要不少功夫的,特别是像她这种只会缝缝扣子,绣绣十字绣的人来说,难度比写论文还要高不少,蓝怡觉定抽时间先去找陈氏取经,请她帮忙将布料裁了自己再做,也好节约些布料。
将周木匠送来的浴桶滚进西屋,左右她们母子三个都睡在东屋,西屋空着正好用来做浴室。蓝怡见周木匠人实在,活计也好,又订了两个四扇屏风架子,付了定金让他做好直接送过来。
后晌,蓝怡拿出夏婉送给她的天蓝色布料剪下约四米长,有将前几日做孝衣剩的白布取了一些,带着两个孩子赶往王二叔家。
虽说是一家人,但二叔全家为了王林山的丧事跑前跑后的,十分尽心尽力。蓝怡拿着布料过去,一是表示感谢,二么,也是为了跟陈氏学学做衣服。
宇儿听到是给他的,抬头看着蓝怡,得到确认后把书抱在怀里,咧开小嘴笑得开心。
“娘先在家教宇儿识字,这样以后宇儿上了学堂就可以比其他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小朋友们就会觉得宇儿很厉害,等宇儿学会了,再教给弟弟,好不好?”蓝怡又说道。
“好。”他重重地点头,虽说他还未给蓝怡叫娘,但在心里已经认定了蓝怡就是他的娘亲,宝宝就是他的弟弟。
这几日忙着林山的葬礼,宝宝无论是饮食还是休息上都不好,有些拉肚子,精神也不济,蓝怡给他煮了去火的小米粥,饮食上也做了调整,以求清淡好消化。王文山下葬七日内,家里人要茹素表哀思,蓝怡也正好给宇儿和宝宝清清肠胃,这三日的饮食,每日都是肥肉汤炖菜加粗面馒头,蓝怡觉得自己也吃上火了,也只有在乡下这等平日少肉多蔬菜的村民眼里,才会认为这样的炖菜是上好的东西。
这日早间,蓝怡照旧起来忙活着琐事,听到有人敲门。刘氏背着箩筐站在门前,见到蓝怡便满脸笑意地招呼道:“大嫂,我还怕你这么早起不来呢。”
蓝怡见她这一脸堆笑的样子,直觉没有什么好事。刘氏虽说算不上极品亲戚,并没太多坏心眼,就是嘴碎,爱占点小便宜。这三日里忙进忙出的,蓝怡瞧着她做起事来比陈氏丝毫不差,甚至外场上比陈氏还要强些。
“三弟妹,这么早过来有事?”蓝怡微笑着问。
刘氏向院里望了一眼,当然隔着影壁墙也望不到什么,“家里不是要盖房子么,这银钱还差不少,我过来把菜拔了到集市上也能卖几个钱凑凑。咱不比大嫂,大哥入葬就能花上八两多,夏家还过来给你上礼,啧啧,那一大车东西,看得咱眼都直了!”
蓝怡暗中翻翻白眼,引她到了菜园边上。这几日家里待客,蔬菜是从菜园里和二叔家的菜地里摘的,所以这蔬菜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半,蓝怡自己种上的蔬菜还没有破土发芽,菜地看起来也荒凉了不少。
“唉,这几日家里人来人往的,菜也拔的差不多了。不知还能卖几个钱!”刘氏念叨着。
“三弟妹,这几日家里待客,多亏了你和二弟没帮忙,也亏得有这一菜园的蔬菜,才省得去外边采买。这样吧,这些蔬菜你左右是卖的,加上原来那些,你看值多少钱,我全买下吧,也省得弟妹再跑趟集市。”蓝怡的确是不想占她的便宜,再说买下这些蔬菜也能省不少事。
“三百,大嫂看如何?我可没多要。”这正称了刘氏的心思,她赶紧开口说道。
蓝怡冷笑,这人果真是蹬鼻子上脸,她也不想平白做这冤大头:“若三弟妹觉得这些菜值得上三百文,便摘了去卖吧。”这菜园子里只是韭菜、小葱、菠菜、莴苣和小白菜等常见蔬菜,哪里值三百文钱。
刘氏一见不成,赶紧拉住蓝怡的衣袖,赔笑说到:“大嫂,你看你这性子记得,我话还没说完呢。卖给别人是这些,大嫂是一家人,当然不是这个价。一百五十文,加上这几日摘掉的和这么多剩下的,这可是够便宜了吧?再说,这菜园子我也伺候精细着呢,翻土浇水拔草,没少花心思的。”
蓝怡点头,这价格虽说还是高了些,但不算离谱,便进屋数了铜钱给她。刘氏高高兴兴地接过一一数了才揣进怀里。
宇儿和宝宝醒来后,蓝怡带着他们吃过早饭,便出发去了周家村,趁着集日买些东西。宝宝今日比昨日好了很多,又开始扭着小身子要自己走,宇儿念着新学会的离离原上草等几句古诗,满心欢喜。
“弟妹,你这带孩子是要出门?”办过丧事,村里人对蓝怡母子也算是认识了,出门也有人和她主动打招呼。蓝怡这次出钱让王林山风光入葬,在王二叔的刻意宣传下,村里人都是知道的,对蓝怡也高看了几分。
蓝怡抬头,见是自己隔壁住着的牛嫂:“牛嫂,打算去集市上买些东西,您这是下地?”牛嫂扛着锄头,头戴帕巾,一看便是要下地的样子。
“是啊。再不去园子该荒了。”牛嫂身形稍胖,是个爽利性子,这几日没少到蓝怡家中帮着忙活,和蓝怡也算是熟悉了。
辞过牛嫂,又有几个人打招呼,蓝怡合理应对,这一路很快便到了周家村。
上午是正集,集市上人来人往,比蓝怡上次来的时候要热闹很多,两边卖东西的一个挨一个,店铺也都开着门。蓝怡抱着宝宝,拉着宇儿的手,开始找小背篓。这是宇儿主动要求的,他想日后自己给咩咩打草,蓝怡的背篓太大,与他的个头差不多,自然是没法用的。
卖背篓的不少,蓝怡见一个老伯卖竹子编的背篓,手工不错,翠绿的竹片看着也很喜人。蓝怡挑了个小点的背篓给宇儿,自己买了两个柳条编的簸箕和做针线的小篓。
宇儿背着小背篓,又看看蓝怡的大背篓,小脸上春意浓浓。这孩子自小的待遇使得他对生活要求很低,稍微对他好一点就能让他十分快乐。
三人找到卖种子店铺,蓝怡买了三升黄豆和一斗绿豆,收回的两亩地这个季节适合播种的就是黄豆和绿豆,蓝怡打算各种上一些。绿豆消暑祛火,是好东西,黄豆可磨成豆浆喝,营养十分丰富。
蓝怡寻摸着,又买了十五只小鸡,五只小鹅,按照宇儿要求,小鸡放在了他的背篓里,小鹅放在小篓里让他抱着。蓝怡本想买几只正在生蛋的母鸡,也好直接给孩子们煮鸡蛋吃。但是在这乡下,能生蛋的母鸡金贵得很,都是舍不得拿出来卖的。买五只小鹅,蓝怡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他们三个人住在一个大院子里,蓝怡总觉得不安全,白鹅大了是能看家的,起码来了人鹅叫声也是个提醒。虽说这几日没有人找上门来,但蓝怡时刻提防着,有备无患。
蓝怡又买了些必须用品,直到将自己的背篓装满才罢手,就这样蓝怡也觉得自己买的太少,毕竟家里必须的东西还是缺不少的。
上个集日订的浴桶周木匠已经做好,刷上的原色漆也干透了。蓝怡约了周木匠下午送到家中,有了浴桶,也能痛快得洗个澡了。
回家的路上多了这小鸡小鹅,热闹不少。宝宝看着宇儿怀里的小鹅,嘴里不清晰地喊着哥哥,伸手要他抱,也好就近看看他怀里的小东西。蓝怡后来将小鹅也放进了他的小背篓里,给两个孩子在溪水边洗手让他们吃点心,宝宝是个贪吃的,有吃的便也安静下来。
到了家里,宇儿急着出门去给咩咩打草,蓝怡不放心,怕他自己被刀子割到,将小鸡小鹅放在柴房里,给它们准备了水和剁碎的菜叶子,又泡了点小米才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打草。
出乎蓝怡的意料,宇儿打草的动作十分熟练,一看就是做惯了的。蓝怡一问才晓得他在家是经常要给猪打草,蓝怡实在很难想象他所说的“经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气?!
宇儿的小背篓很小,打了些草便满了,蓝怡又快速地打了不少装进自己的背篓,带着两个孩子回家。
今日起院子里的韭菜,青菜和小葱都是自家的了,吃起来也就不用顾忌什么。蓝怡中午打了两个鸡蛋,做了葱花鸡蛋饼,又熬了小米菠菜粥,一家人美美地吃午饭睡午觉。
现在有了布料,蓝怡开始琢磨着做衣服的事情,毕竟天气一天天热了,宇儿和宝宝也该换上短袖或无袖衣衫,自己的衣衫也该换成更轻薄透气一些的。这里女子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只是薄厚差异罢了,蓝怡也只得入乡随俗,准备做夏天穿的里衣和外衫。
将家里现有的几件衣服反复研究过,蓝怡发现只要把布剪成几片缝起来能做成衣服,说起来简单也复杂,毕竟这布料一针一线的缝起来,也是需要不少功夫的,特别是像她这种只会缝缝扣子,绣绣十字绣的人来说,难度比写论文还要高不少,蓝怡觉定抽时间先去找陈氏取经,请她帮忙将布料裁了自己再做,也好节约些布料。
将周木匠送来的浴桶滚进西屋,左右她们母子三个都睡在东屋,西屋空着正好用来做浴室。蓝怡见周木匠人实在,活计也好,又订了两个四扇屏风架子,付了定金让他做好直接送过来。
后晌,蓝怡拿出夏婉送给她的天蓝色布料剪下约四米长,有将前几日做孝衣剩的白布取了一些,带着两个孩子赶往王二叔家。
虽说是一家人,但二叔全家为了王林山的丧事跑前跑后的,十分尽心尽力。蓝怡拿着布料过去,一是表示感谢,二么,也是为了跟陈氏学学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