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东直大街,街上愈发地热闹了。除了悬挂于屋角街沿的花灯,还有巨商富贾宦官人家搭设的花灯彩楼,有一层层堆叠起来的普通的叠山样式,也有做成各种鹏鸟、老虎等飞禽走兽模样的,还有铜钱、扇面、灯笼等常见之物,更有亭台楼阁等精巧的建筑……
更绝的,还有做成敦煌飞天的,云髻高耸,衣袂翻飞,似要乘风而去一般。
当然,所有的花灯彩楼都未点燃,只在周围以烛花照明,让人大略欣赏其形罢了。
因为按照惯例,要东直门口官府扎设的花灯彩楼点亮之后,其他的花灯彩楼才能依次点燃。
但是因此而愈发可以想见,花灯彩楼点亮时的夺目盛景。
冯援激动地连连拍手欢呼,何妈妈差点都抱不住他。
冯淑嘉看着越来越汹涌的人潮,不得不让张护院亲自抱起冯援,免得他不小心挣扎到了地上,再被人潮给冲散了。
武安侯府的观灯彩棚离着鼓楼还有一段距离。
毕竟是朝廷新贵,不管如何得圣眷恩宠、大权在握,都不能和皇亲贵族、百年世家相提并论。
冯淑嘉一行人到达的时候,观灯彩棚里已经坐了几个人,都是如武安侯府和李家这样的勋贵武将的家眷。
居中有个妇人,满身珠翠,光彩照人,十分夺目,正笑眯眯地端坐着,听着周围人的逗趣。
正是中山伯夫人崔氏。
冯淑嘉脚步一顿,悄悄落后李夫人一步,韩氏半步,和李娇容并肩前行。
何妈妈已经从张护院手里接过了冯援,紧跟在冯淑嘉身边。彩棚里都是些权贵女眷,张护院并不适合进入,免得唐突了娇客。
李夫人和韩氏不觉有异,虽然冯异官职高于李达,但是冯淑嘉和冯援却是晚辈,她们又受白氏的嘱托照顾姐弟二人,当先一步也是应当。
崔氏一眼就看见了李夫人和冯淑嘉,立刻起身,笑着迎了上去:“李夫人你们来了。”又看着冯淑嘉,亲切地问道,“侯夫人怎么没来?”
冯淑嘉敛衽见礼,神色如常:“家母身子不适,不克前来。”
对于崔氏,她心底的恨并不比对李景少一些。
那些年,崔氏眼看着她不得李景欢心,在清晖园过得连个小厮都不如,却因为她名义上是李景的妻子,就猜忌折磨她,依仗着婆母的身份,要她从早到晚地再松鹤堂立规矩。
她在松鹤堂,做的是粗使婆子的事情,吃的却连那只看门狗都不如。
李景那时候恼恨她“隐瞒”武安侯府已经得罪汾阳王的事实不说,害得他费尽心思,结果却娶了个祸害累赘,巴不得崔氏将她弄到松鹤堂去,狠狠地折磨,眼不见为净,还能出口恶气,自然不会看在所谓的“夫妻情分”上,去帮她说情。
那个时候,她软弱又偏执,不肯说一句软话求饶,就这样默默地挺直着脊梁,任由他们磋磨;也愚笨不堪,不知道想法子躲开李景的眼线,将消息传回武安侯府去,让父母早做防备,才有了后来的抄家灭族之祸……
想起往事,冯淑嘉心底起伏难平。
这是她第二次见崔氏,然而心底的恨意较之上次,并没有减少一丝一毫。
上一次和崔氏相见,是李景撺掇冯淑颖私奔,被张护院看押回京时。
当时,按照白氏的意思,是要押着李景直接打上中山伯府去,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让中山伯府没脸,也借此机会在京城权贵之中立威,看谁以后还敢这样算计他们武安侯府。
可是冯淑嘉却委婉地劝阻了白氏,因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中山伯府内里的盘根错节,以及他们为了利益可以完全不要脸面的无耻卑劣。
若是直接打上门去,只怕崔氏不但能借机夺了李景的世子之位,还能巧言狡辩,将污水泼向武安侯府,让她们得不偿失。
“母亲,狗急跳墙,虽然这件事是堂姐做得不对,可咱们也不能完全抛下她不管。万一中山伯府的人推卸责任,倒打一耙,到时候不止堂姐清白有损,就是武安侯府也难脱非议。”冯淑嘉不能实话实说,只能如此劝解白氏,“不管怎么说,堂姐近几年总是生活在咱们家的。”
白氏思索片刻,改变主意,让人“请”了中山伯夫妇过府,亲眼目睹他们儿子的卑劣无行,无可狡辩,只能乖乖赔罪认罚。
事后,白氏还夸赞冯淑嘉小小年纪的就想事周全呢。
冯淑嘉心底郁郁难平时,原本围在崔氏周围的其他人也都忙跟随而上,满面和气地寒暄。
冯淑嘉只得收起心思,大方得体地应酬。
大家寒暄后,各自坐下。
原本这一座彩棚是以白氏为尊的,眼下白氏没来,冯淑嘉又是小辈,崔氏便起了争胜为首的心思。
李夫人不想破坏游玩的兴致,眼见着崔氏离开先前的坐位,坐在了属于白氏的主位上,只是笑笑,转身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还吩咐丫鬟移了两张桌椅过来,让冯淑嘉和冯援跟在她身边。
这原本就是她事先答应白氏的,照看冯淑嘉和冯援姐弟二人。现在崔氏抢了白氏的坐位,让冯淑嘉姐弟俩无处安坐,她自然得既为他们姐弟俩寻得坐位,又要保全他们的面子。
崔氏原本还担心李夫人会不满,想要和她争上一争,毕竟,李达的身份虽然不如中山伯尊贵,但是胜在有实权,又得隆庆帝的重用嘛!
而且冯淑嘉和冯援姐弟俩是跟随李夫人一起来观灯的,感情亲昵融洽,崔氏还真担心李夫人会拿冯淑嘉姐弟俩做借口,给她难堪呢。
见李夫人这么好说话,崔氏一颗心顿时安定下来,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神情自得地端坐在主位上,享受着原本围在她身边的那群人的奉承。
冯淑嘉垂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崔氏这样争强好胜贪图小利,却又急躁没城府的性子,早晚会给她自己,甚至是给中山伯府招来灭顶之灾的。
且等着瞧好了!
更绝的,还有做成敦煌飞天的,云髻高耸,衣袂翻飞,似要乘风而去一般。
当然,所有的花灯彩楼都未点燃,只在周围以烛花照明,让人大略欣赏其形罢了。
因为按照惯例,要东直门口官府扎设的花灯彩楼点亮之后,其他的花灯彩楼才能依次点燃。
但是因此而愈发可以想见,花灯彩楼点亮时的夺目盛景。
冯援激动地连连拍手欢呼,何妈妈差点都抱不住他。
冯淑嘉看着越来越汹涌的人潮,不得不让张护院亲自抱起冯援,免得他不小心挣扎到了地上,再被人潮给冲散了。
武安侯府的观灯彩棚离着鼓楼还有一段距离。
毕竟是朝廷新贵,不管如何得圣眷恩宠、大权在握,都不能和皇亲贵族、百年世家相提并论。
冯淑嘉一行人到达的时候,观灯彩棚里已经坐了几个人,都是如武安侯府和李家这样的勋贵武将的家眷。
居中有个妇人,满身珠翠,光彩照人,十分夺目,正笑眯眯地端坐着,听着周围人的逗趣。
正是中山伯夫人崔氏。
冯淑嘉脚步一顿,悄悄落后李夫人一步,韩氏半步,和李娇容并肩前行。
何妈妈已经从张护院手里接过了冯援,紧跟在冯淑嘉身边。彩棚里都是些权贵女眷,张护院并不适合进入,免得唐突了娇客。
李夫人和韩氏不觉有异,虽然冯异官职高于李达,但是冯淑嘉和冯援却是晚辈,她们又受白氏的嘱托照顾姐弟二人,当先一步也是应当。
崔氏一眼就看见了李夫人和冯淑嘉,立刻起身,笑着迎了上去:“李夫人你们来了。”又看着冯淑嘉,亲切地问道,“侯夫人怎么没来?”
冯淑嘉敛衽见礼,神色如常:“家母身子不适,不克前来。”
对于崔氏,她心底的恨并不比对李景少一些。
那些年,崔氏眼看着她不得李景欢心,在清晖园过得连个小厮都不如,却因为她名义上是李景的妻子,就猜忌折磨她,依仗着婆母的身份,要她从早到晚地再松鹤堂立规矩。
她在松鹤堂,做的是粗使婆子的事情,吃的却连那只看门狗都不如。
李景那时候恼恨她“隐瞒”武安侯府已经得罪汾阳王的事实不说,害得他费尽心思,结果却娶了个祸害累赘,巴不得崔氏将她弄到松鹤堂去,狠狠地折磨,眼不见为净,还能出口恶气,自然不会看在所谓的“夫妻情分”上,去帮她说情。
那个时候,她软弱又偏执,不肯说一句软话求饶,就这样默默地挺直着脊梁,任由他们磋磨;也愚笨不堪,不知道想法子躲开李景的眼线,将消息传回武安侯府去,让父母早做防备,才有了后来的抄家灭族之祸……
想起往事,冯淑嘉心底起伏难平。
这是她第二次见崔氏,然而心底的恨意较之上次,并没有减少一丝一毫。
上一次和崔氏相见,是李景撺掇冯淑颖私奔,被张护院看押回京时。
当时,按照白氏的意思,是要押着李景直接打上中山伯府去,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让中山伯府没脸,也借此机会在京城权贵之中立威,看谁以后还敢这样算计他们武安侯府。
可是冯淑嘉却委婉地劝阻了白氏,因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中山伯府内里的盘根错节,以及他们为了利益可以完全不要脸面的无耻卑劣。
若是直接打上门去,只怕崔氏不但能借机夺了李景的世子之位,还能巧言狡辩,将污水泼向武安侯府,让她们得不偿失。
“母亲,狗急跳墙,虽然这件事是堂姐做得不对,可咱们也不能完全抛下她不管。万一中山伯府的人推卸责任,倒打一耙,到时候不止堂姐清白有损,就是武安侯府也难脱非议。”冯淑嘉不能实话实说,只能如此劝解白氏,“不管怎么说,堂姐近几年总是生活在咱们家的。”
白氏思索片刻,改变主意,让人“请”了中山伯夫妇过府,亲眼目睹他们儿子的卑劣无行,无可狡辩,只能乖乖赔罪认罚。
事后,白氏还夸赞冯淑嘉小小年纪的就想事周全呢。
冯淑嘉心底郁郁难平时,原本围在崔氏周围的其他人也都忙跟随而上,满面和气地寒暄。
冯淑嘉只得收起心思,大方得体地应酬。
大家寒暄后,各自坐下。
原本这一座彩棚是以白氏为尊的,眼下白氏没来,冯淑嘉又是小辈,崔氏便起了争胜为首的心思。
李夫人不想破坏游玩的兴致,眼见着崔氏离开先前的坐位,坐在了属于白氏的主位上,只是笑笑,转身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还吩咐丫鬟移了两张桌椅过来,让冯淑嘉和冯援跟在她身边。
这原本就是她事先答应白氏的,照看冯淑嘉和冯援姐弟二人。现在崔氏抢了白氏的坐位,让冯淑嘉姐弟俩无处安坐,她自然得既为他们姐弟俩寻得坐位,又要保全他们的面子。
崔氏原本还担心李夫人会不满,想要和她争上一争,毕竟,李达的身份虽然不如中山伯尊贵,但是胜在有实权,又得隆庆帝的重用嘛!
而且冯淑嘉和冯援姐弟俩是跟随李夫人一起来观灯的,感情亲昵融洽,崔氏还真担心李夫人会拿冯淑嘉姐弟俩做借口,给她难堪呢。
见李夫人这么好说话,崔氏一颗心顿时安定下来,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神情自得地端坐在主位上,享受着原本围在她身边的那群人的奉承。
冯淑嘉垂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崔氏这样争强好胜贪图小利,却又急躁没城府的性子,早晚会给她自己,甚至是给中山伯府招来灭顶之灾的。
且等着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