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与咱们交好的公孙老海主,战败身死。少海主退守玳瑁岛,外有韩、潘两位海主虎视眈眈;内有公孙老海主的一班兄弟,不服少海主年轻,各怀心思。”盛兰辞叹道,“少海主为了筹集粮草,派心腹到岸上出手了一批祖上走四海时积攒的珍宝,这玉佩就在其中。”
海主是对海匪首领的尊称。
南风郡临海,海外多岛,岛上从百年前啸聚匪徒,劫掳过往船只,偶尔上岸侵扰,为害不轻。官府多次围剿,却因大海茫茫,无法根除,只能每年象征性的出海几次,以作震慑。
而现在在位的这位天子沉迷于美色之中,不问朝政。
外戚、宗室、朝臣三方勾心斗角都来不及,连距离长安更近的北方茹茹之患,都只偶尔过问,南方这边的匪患又没占据州城公然自立,朝廷就更加不管了。
所以南风郡这边自己组织民壮,跟海匪拼了几场之后,深觉划不来,渐渐的就谈了和:势家富户,按年上贡,且助海主销赃;海主约束手下,不得随意侵扰岸上、更不得攻击商船。
甚至必要时,还提供护航、收债之类的服务。
近十几年来,南风郡附近最强大的海匪,就是以玳瑁岛为大本营的公孙氏。
这一伙海匪同三大势家相处不错,跟盛兰辞关系尤其好,盛兰辞能把南风郡两大势家变成三大势家,老海主公孙图的支持与偏袒,功不可没。
但前不久,其他海域的两位海主,韩氏与潘氏忽然联袂进攻公孙氏,公孙氏猝不及防之下大败,连公孙图都战死了。现在临时当家的是少海主公孙夙,乃公孙图独子,传闻心狠手辣,凶残无比——然而做海匪的哪有什么好人?
他的对手没有一个是善茬,老实说大家都不太看好公孙夙,甚至不太看好公孙氏还能继续占据南风郡这一片海域了。
宣于冯氏就是其中之一,她这会已经没心思去管什么玉佩了,脸色凝重道:“你接睡鹤时,去打探过消息了?怎么样?玳瑁岛那边,最近可能出结果?我这两日正愁着呢,年初时候进的货,就等入夏转了风向,就装船北上,不想海主们打到现在都僵持在那,十几船东西,满打满算十多万两银子,没个准信哪敢就这么贸然出海?!”
“若有结果,还不早就告诉大姐了?”盛兰辞叹了口气,“我们盛家的船,这会也都歇在港里哪!”
“你派人同韩海主、潘海主打过交道么?”宣于冯氏呷了口茶水,问,“若是他们开价不算离谱,不如咱们想个法子帮他们一把,总好过现在这样望洋兴叹!”
十多万两银子的货物,一趟走下来,纯粹的利润大约也就三四万两银子。
韩、潘二人的开价,肯定不止这点的。
但考虑到按时交货的信用,宣于冯氏也不在乎亏本了。至于说他们怎么帮韩、潘两位海主——一来,跟公孙家打了那么多年交道,谁家没朝玳瑁岛上派几个眼线之类?二来,朝廷派驻这边的水师虽然近年已经是象征的意义更多,但终归是正规军队,砸银子买通他们掐着时机落井下石,料想本就情况不大好的玳瑁岛一准撑不住。
“这趟混水不好趟!”盛兰辞闻言,却连连摇头,小声提点,“我派人打听过那两位海主,他们都是碧水郡那一片海上的,与公孙老海主有杀父之仇,这才率众远来。”
盛兰辞自然不会高风亮节到不干涉人家报父仇,重点是,“当年公孙老海主之所以能够斩杀那两位的爹,却是因为韩老海主跟潘老海主自己昏了头:他们绑了个当今陛下都不敢轻动的人,帝师桓观澜!”
“十年前,桓公于祖宅失踪,疑为盗匪所掳,竟是韩潘二贼之父所为?!”宣于冯氏倒抽一口冷气,瞬间改口,将韩海主、潘海主喊成了“二贼”,“他们不想活了么!”
无怪她如此失态,桓观澜是谁?
三朝元老,庙堂巨擘,今上之师,桃李遍天下——朝野传闻,今上做太子的时候,与当今太后都不受先帝喜爱,当时先帝有意改立宠妃之子、现在的南康王为储。满朝文武因为太后娘家寒微,都有默认之意。
若非当时还不是太子太师的桓观澜坚持反对,力主“无嫡立长”,说服先帝,天知道当今的太后跟皇帝会是什么结局?毕竟自古以来的废太子与废太子生母,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然而今上才登基的时候虽然处事稚嫩,倒也有模有样,十分勤政。自从遇见舒氏姐妹,却跟变了个人似的,一头往昏君的路上狂奔!
桓观澜铭记先帝所托,三番两次劝谏无果,反被舒氏姐妹吹枕头风,将他赶回了老家碧水郡。
纵然如此,他依然在大穆朝堂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十年前,碧水郡官府接到桓家报案,道桓观澜忽然失踪,疑似被人掳走,吓得简直是魂飞魄散!
消息传到长安,孟太后与满朝文武都怀疑是舒氏姐妹的赶尽杀绝,要不是今上闹死闹活的拦着,舒氏姐妹根本活不到现在。
只是其他人可没舒氏姐妹的本事,能让堂堂天子挡在身前了。足足小两年时间,从碧水郡到朝堂,到处都是血流成河,尤其是碧水郡附近的盗匪,不管是山上的还是海里的,统统都被朝廷狠狠篦了一遍——公孙图就是趁这个机会下阴手,坑死了韩老海主跟潘老海主!
宣于冯氏不知就里也还罢了,既知此事,怎么可能再去跟韩潘合作?
须知道桓观澜生前名望就非常高,死后更是达到了顶峰——宣于家虽然专心商贾,对功名看得不重,但如果被人知道他们居然帮助了谋害桓观澜之人的后人,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往后也不要在陆上混了!
“这事据说还真跟宫里那两位舒娘娘有些关系,大姐知道了可千万不要外传!”盛兰辞没有给大姨子详说的意思,毕竟他跟宣于冯氏虽然是亲戚,却也分别是盛家与宣于家的主事人,互通消息也有个限度,不可能一味不计报酬的给对方解惑。
这点宣于冯氏也能理解,点了点头不追问了,只道:“公孙少海主那儿还缺些什么?你尽管说!”
——不能选择韩潘,又希望海上早点平静下来,也只能想方设法的支持公孙夙了。
两人说完正事,盛兰辞正要告辞,宣于冯氏却又想到一事,“对了,乔儿上回来我这边,回去的路上遇见我那不争气的侄子无礼,据说是睡鹤帮忙解的围?”
“是有这么回事。”盛兰辞闻言,忙道,“那孩子一直想有个妹妹让他疼,这不,才回来,就赶着那宣于澈当众出言不逊,他怎么能不替乖囡出头呢?”
他这么讲,自然是替外室子在正妻娘家人面前刷好感。
不过宣于冯氏没接这话,只道:“我那侄子虽然不争气,到底是他父母的独子。他那对父母,前两年才因分家的事情,跟我结了怨,这回儿子又被睡鹤打得不轻,新仇旧恨加一起,当天就跑我跟前大闹了一场!若非我压着,怕不要闹到盛家那边去了!”
盛兰辞原没把宣于澈挨揍这件事情放心上,毕竟一来最终吃亏的不是他的子女,二来宣于澈的父母也奈何不了盛家。
但听说这事牵累了大姨子,到底觉得不好意思,忙给宣于冯氏赔罪,又说:“也是我这两日脱不开身,要不我回头就让管家去给他们送点药材,赔个礼吧!”
“赔什么礼?”宣于冯氏冷笑,“事情的起因是宣于澈不对,挨揍也是活该!宣于澈的父母还好意思闹,我当时就跟他们说了:现在可不是我夫君在的时候,敢再无理取闹,看我整不死他们!”
盛兰辞赔着笑,没作声:他知道当初宣于冯氏的丈夫宣于勒死得突兀,宣于冯氏很花了一番力气跟心思,才大权独揽,这中间她跟夫家亲戚的关系自然是一路恶化,到现在看彼此都是余怒未消。
“不过那对夫妻向来心胸狭窄,常有歹毒之行。”宣于冯氏不希望妹夫低头,但还是提醒了一句,“虽然我敲打了他们,可往后还是叫乔儿小心点的好,免得落单被他们觑着空子欺负了!”
“大姐放心,我怎么会让乔儿落单呢?”盛兰辞闻言,暗记在心,再次谢了大姨子——两人见没其他事要说,也就散了。
这时候日已近昏,盛兰辞再去冯家也不合适了,汇合了女儿之后,只得直接回盛府。
父女两个进门之后,却立刻被告知:盛老太爷携徐世子已经到了城外,只可惜因着城门关闭,只能在外面歇息一晚,次日才能进府。
海主是对海匪首领的尊称。
南风郡临海,海外多岛,岛上从百年前啸聚匪徒,劫掳过往船只,偶尔上岸侵扰,为害不轻。官府多次围剿,却因大海茫茫,无法根除,只能每年象征性的出海几次,以作震慑。
而现在在位的这位天子沉迷于美色之中,不问朝政。
外戚、宗室、朝臣三方勾心斗角都来不及,连距离长安更近的北方茹茹之患,都只偶尔过问,南方这边的匪患又没占据州城公然自立,朝廷就更加不管了。
所以南风郡这边自己组织民壮,跟海匪拼了几场之后,深觉划不来,渐渐的就谈了和:势家富户,按年上贡,且助海主销赃;海主约束手下,不得随意侵扰岸上、更不得攻击商船。
甚至必要时,还提供护航、收债之类的服务。
近十几年来,南风郡附近最强大的海匪,就是以玳瑁岛为大本营的公孙氏。
这一伙海匪同三大势家相处不错,跟盛兰辞关系尤其好,盛兰辞能把南风郡两大势家变成三大势家,老海主公孙图的支持与偏袒,功不可没。
但前不久,其他海域的两位海主,韩氏与潘氏忽然联袂进攻公孙氏,公孙氏猝不及防之下大败,连公孙图都战死了。现在临时当家的是少海主公孙夙,乃公孙图独子,传闻心狠手辣,凶残无比——然而做海匪的哪有什么好人?
他的对手没有一个是善茬,老实说大家都不太看好公孙夙,甚至不太看好公孙氏还能继续占据南风郡这一片海域了。
宣于冯氏就是其中之一,她这会已经没心思去管什么玉佩了,脸色凝重道:“你接睡鹤时,去打探过消息了?怎么样?玳瑁岛那边,最近可能出结果?我这两日正愁着呢,年初时候进的货,就等入夏转了风向,就装船北上,不想海主们打到现在都僵持在那,十几船东西,满打满算十多万两银子,没个准信哪敢就这么贸然出海?!”
“若有结果,还不早就告诉大姐了?”盛兰辞叹了口气,“我们盛家的船,这会也都歇在港里哪!”
“你派人同韩海主、潘海主打过交道么?”宣于冯氏呷了口茶水,问,“若是他们开价不算离谱,不如咱们想个法子帮他们一把,总好过现在这样望洋兴叹!”
十多万两银子的货物,一趟走下来,纯粹的利润大约也就三四万两银子。
韩、潘二人的开价,肯定不止这点的。
但考虑到按时交货的信用,宣于冯氏也不在乎亏本了。至于说他们怎么帮韩、潘两位海主——一来,跟公孙家打了那么多年交道,谁家没朝玳瑁岛上派几个眼线之类?二来,朝廷派驻这边的水师虽然近年已经是象征的意义更多,但终归是正规军队,砸银子买通他们掐着时机落井下石,料想本就情况不大好的玳瑁岛一准撑不住。
“这趟混水不好趟!”盛兰辞闻言,却连连摇头,小声提点,“我派人打听过那两位海主,他们都是碧水郡那一片海上的,与公孙老海主有杀父之仇,这才率众远来。”
盛兰辞自然不会高风亮节到不干涉人家报父仇,重点是,“当年公孙老海主之所以能够斩杀那两位的爹,却是因为韩老海主跟潘老海主自己昏了头:他们绑了个当今陛下都不敢轻动的人,帝师桓观澜!”
“十年前,桓公于祖宅失踪,疑为盗匪所掳,竟是韩潘二贼之父所为?!”宣于冯氏倒抽一口冷气,瞬间改口,将韩海主、潘海主喊成了“二贼”,“他们不想活了么!”
无怪她如此失态,桓观澜是谁?
三朝元老,庙堂巨擘,今上之师,桃李遍天下——朝野传闻,今上做太子的时候,与当今太后都不受先帝喜爱,当时先帝有意改立宠妃之子、现在的南康王为储。满朝文武因为太后娘家寒微,都有默认之意。
若非当时还不是太子太师的桓观澜坚持反对,力主“无嫡立长”,说服先帝,天知道当今的太后跟皇帝会是什么结局?毕竟自古以来的废太子与废太子生母,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然而今上才登基的时候虽然处事稚嫩,倒也有模有样,十分勤政。自从遇见舒氏姐妹,却跟变了个人似的,一头往昏君的路上狂奔!
桓观澜铭记先帝所托,三番两次劝谏无果,反被舒氏姐妹吹枕头风,将他赶回了老家碧水郡。
纵然如此,他依然在大穆朝堂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十年前,碧水郡官府接到桓家报案,道桓观澜忽然失踪,疑似被人掳走,吓得简直是魂飞魄散!
消息传到长安,孟太后与满朝文武都怀疑是舒氏姐妹的赶尽杀绝,要不是今上闹死闹活的拦着,舒氏姐妹根本活不到现在。
只是其他人可没舒氏姐妹的本事,能让堂堂天子挡在身前了。足足小两年时间,从碧水郡到朝堂,到处都是血流成河,尤其是碧水郡附近的盗匪,不管是山上的还是海里的,统统都被朝廷狠狠篦了一遍——公孙图就是趁这个机会下阴手,坑死了韩老海主跟潘老海主!
宣于冯氏不知就里也还罢了,既知此事,怎么可能再去跟韩潘合作?
须知道桓观澜生前名望就非常高,死后更是达到了顶峰——宣于家虽然专心商贾,对功名看得不重,但如果被人知道他们居然帮助了谋害桓观澜之人的后人,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往后也不要在陆上混了!
“这事据说还真跟宫里那两位舒娘娘有些关系,大姐知道了可千万不要外传!”盛兰辞没有给大姨子详说的意思,毕竟他跟宣于冯氏虽然是亲戚,却也分别是盛家与宣于家的主事人,互通消息也有个限度,不可能一味不计报酬的给对方解惑。
这点宣于冯氏也能理解,点了点头不追问了,只道:“公孙少海主那儿还缺些什么?你尽管说!”
——不能选择韩潘,又希望海上早点平静下来,也只能想方设法的支持公孙夙了。
两人说完正事,盛兰辞正要告辞,宣于冯氏却又想到一事,“对了,乔儿上回来我这边,回去的路上遇见我那不争气的侄子无礼,据说是睡鹤帮忙解的围?”
“是有这么回事。”盛兰辞闻言,忙道,“那孩子一直想有个妹妹让他疼,这不,才回来,就赶着那宣于澈当众出言不逊,他怎么能不替乖囡出头呢?”
他这么讲,自然是替外室子在正妻娘家人面前刷好感。
不过宣于冯氏没接这话,只道:“我那侄子虽然不争气,到底是他父母的独子。他那对父母,前两年才因分家的事情,跟我结了怨,这回儿子又被睡鹤打得不轻,新仇旧恨加一起,当天就跑我跟前大闹了一场!若非我压着,怕不要闹到盛家那边去了!”
盛兰辞原没把宣于澈挨揍这件事情放心上,毕竟一来最终吃亏的不是他的子女,二来宣于澈的父母也奈何不了盛家。
但听说这事牵累了大姨子,到底觉得不好意思,忙给宣于冯氏赔罪,又说:“也是我这两日脱不开身,要不我回头就让管家去给他们送点药材,赔个礼吧!”
“赔什么礼?”宣于冯氏冷笑,“事情的起因是宣于澈不对,挨揍也是活该!宣于澈的父母还好意思闹,我当时就跟他们说了:现在可不是我夫君在的时候,敢再无理取闹,看我整不死他们!”
盛兰辞赔着笑,没作声:他知道当初宣于冯氏的丈夫宣于勒死得突兀,宣于冯氏很花了一番力气跟心思,才大权独揽,这中间她跟夫家亲戚的关系自然是一路恶化,到现在看彼此都是余怒未消。
“不过那对夫妻向来心胸狭窄,常有歹毒之行。”宣于冯氏不希望妹夫低头,但还是提醒了一句,“虽然我敲打了他们,可往后还是叫乔儿小心点的好,免得落单被他们觑着空子欺负了!”
“大姐放心,我怎么会让乔儿落单呢?”盛兰辞闻言,暗记在心,再次谢了大姨子——两人见没其他事要说,也就散了。
这时候日已近昏,盛兰辞再去冯家也不合适了,汇合了女儿之后,只得直接回盛府。
父女两个进门之后,却立刻被告知:盛老太爷携徐世子已经到了城外,只可惜因着城门关闭,只能在外面歇息一晚,次日才能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