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婵发现,对孟量来说,不管是鼓励教育还是其他什么教育方式都不管用,其实还是得直接跟他讲,让他自己领悟到,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时间缓慢得让人能急得跳脚。光就送礼物这事儿,孟量就整整领悟两年才悟出来,然后可劲儿花样翻新地送各种各样礼物,把他能想到的送个遍后,悄然从里边挑出来她最喜欢的种类,各式各样倒腾着不重样地送。
这还是孟量收礼物从来没收过重样的前提条件下,才发现的事件,梁婵真的有点心累。决定以后不要搞什么教育了,直接明明白白地摆到他面前来,跟他说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告诉他,如果不知道别人喜欢什么,就直接开口问。
弯弯绕绕的使不来,直来直去也一样能成,很有些人就爱直爽利落不做作的清流嘛!
但等到她想往直了教,孟量又往弯弯绕绕城钻,通过送礼物这件事,孟量玩起了举一反三。
梁婵:我还能怎么办呢,只好任他自由生长啦,不知道别人教起郎君来,是不是也有这么闹心。
“阿婵,不瞒你说,自打十几岁出书院,从爹妈手里接过家业,接过家计,我也没仔细想过,生意到底该怎么做。这么些年,也都是依样画葫芦,照着我爹的路子去做,我爹是从我祖父那里学来的,也没问过是不是一代一代都这么传。经阿婵教导,我忽发现,生意或许并不需要照着父辈祖辈的路子走,得琢磨自己的路子。甭管这路子是走歪,还是真正走到阳关大道上,都值得尝试一下,不走一走自己的路,怎么知道走不通呢,是吧?”
梁婵:是的。
“我郎君真是好聪明哦。”先夸一句,然后再来说走什么路,走什么风格的事。
孟量:果然,我认真仔细考虑问题,阿婵会开心,还会声音软软地夸我……
“我也不知道怎么做生意,但是有些事应该是共通的,我们一起琢磨一起参详。”找几个经典的成功案例,孟量不是脑子不好使,把经典安全一说,孟量肯定自己能分析出来,诚然梁婵也不会做生意,但是穿越后家里是做生意的,穿越前家里父母也是做生意的,耳濡目染……咳,总看过几本成功人士传记嘛。
孟量:谨受教。
孟量原本就是个读书胚子,只是他自己不爱读书科举而已,分析经典成功案例这种事,他不要太拿手。也不用梁婵举太多例子,他就自己去观察身边那些生意做得大的人,都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观察完回来,他还作笔记。梁婵说要一起琢磨一起参详,他也不落下梁婵,作完笔记和梁婵说一遍,看笔记,交流心得。
梁婵:“我现在知道为什么郎君上学时成绩好,招师长喜爱啦。”
孟量:又夸我,总夸我,我女神太太大概是太爱我啦!
“用郎君这份心,做什么事不能成呢。”
孟量:开心!满足!
梁婵总算总结出经验来,比起鼓励式教育,孟量更适合赞美式教育,还得是带着爱的赞美。赞美完,她怎么赞美的,他就怎么发展,简直像是她赞美过后,他才知道他哪哪都很棒,而且总会有新的更棒的地方被挖掘出来。
待年年长到两岁,梁婵才第一次去乡下田庄,刚成亲时天天在家腻歪都不够,哪有工作上外边玩耍去,后来生年年,又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小家伙身上。对田庄,梁婵也并没有太多期待,因为梁家也有,乡下田庄常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间一畦畦菜蔬,还会有种着荷叶的渔塘。
乡下的菜蔬也并不会格外好吃,因为这时节,就是大片大片种菜,也没有农药化肥呀。当然,乡下的菜蔬还是会更新鲜一些,毕竟要卖的菜,拿到市上来,不可能是当天鲜采的,多半是头天先采摘好,放盆里也好,桶里也好,盆里桶里留半指水,上边还得浇点水,这样菜才能保持原样到第二天。这样吸饱了水的菜固然好看新鲜,但其实口感会不如现摘现吃的,不过孟家的菜素是庄子上送来,因而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孟家的田庄,较之梁家的要显得更具北方特色一些,春天才刚开始,这会儿农人们正往地里种玉米,种土豆还有许我按说明朝不该有的食材。梁婵对此已经非常淡定,呃,准确地说,她并不是很了解这些农作物到底是本国产土著品种,还是其他大陆引进来的品种。
梁婵也很快发现,田庄上的农人,虽然日子过得下去,但还是紧巴巴的,很难有所积蓄,遇上什么事怕只有听天由命的份。要搁以前,梁婵肯定轻轻敲边鼓,现在么……
“衡诚,咱们田庄的佃户要上缴多少收成?”
“五成。”
说到租子,孟家田庄其实不能说高,时下盛行的就是五成租,出产较丰的得交六成,贫瘠一点的减到四成,这不是绝对的,还得看主家怎么理事待人。以前梁家的田庄了也是五成,但田庄上的佃户日子都过得挺富余宽敞,江南地到底是鱼米之乡,收成可能比孟家这里的田庄要好一些。
“阿婵是觉得高了吗?”
“并不高,但是衡诚,你说人一生辛劳到底是为什么?”
孟量:我还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啊!
“过好日子吧。”
“如果只有你过好日子,身边跟着你办事的人,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好日子能长久吗?”
孟量:细想想,不能。
“我琢磨琢磨。”孟量做为东家,已经算个不错的,遇灾年荒年,还会依他爹留下的旧例减租,实在紧张,会减得很低。委实没办法时,他还会上外边帮忙买种子,让大家能维持下去,但也仅仅只是维持下去……
但是梁婵说得对,一个人过得好算什么好,周围人可都过得不好,可不很打眼么。先贤说过,不患贫患不均,啧……不说让大家日子过得一样好,至少得让跟着孟家干活的人都过得还成吧;也不必说什么大富大贵,至少得有余粮、有闲钱吧!
#我女神太太心超好#
这还是孟量收礼物从来没收过重样的前提条件下,才发现的事件,梁婵真的有点心累。决定以后不要搞什么教育了,直接明明白白地摆到他面前来,跟他说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告诉他,如果不知道别人喜欢什么,就直接开口问。
弯弯绕绕的使不来,直来直去也一样能成,很有些人就爱直爽利落不做作的清流嘛!
但等到她想往直了教,孟量又往弯弯绕绕城钻,通过送礼物这件事,孟量玩起了举一反三。
梁婵:我还能怎么办呢,只好任他自由生长啦,不知道别人教起郎君来,是不是也有这么闹心。
“阿婵,不瞒你说,自打十几岁出书院,从爹妈手里接过家业,接过家计,我也没仔细想过,生意到底该怎么做。这么些年,也都是依样画葫芦,照着我爹的路子去做,我爹是从我祖父那里学来的,也没问过是不是一代一代都这么传。经阿婵教导,我忽发现,生意或许并不需要照着父辈祖辈的路子走,得琢磨自己的路子。甭管这路子是走歪,还是真正走到阳关大道上,都值得尝试一下,不走一走自己的路,怎么知道走不通呢,是吧?”
梁婵:是的。
“我郎君真是好聪明哦。”先夸一句,然后再来说走什么路,走什么风格的事。
孟量:果然,我认真仔细考虑问题,阿婵会开心,还会声音软软地夸我……
“我也不知道怎么做生意,但是有些事应该是共通的,我们一起琢磨一起参详。”找几个经典的成功案例,孟量不是脑子不好使,把经典安全一说,孟量肯定自己能分析出来,诚然梁婵也不会做生意,但是穿越后家里是做生意的,穿越前家里父母也是做生意的,耳濡目染……咳,总看过几本成功人士传记嘛。
孟量:谨受教。
孟量原本就是个读书胚子,只是他自己不爱读书科举而已,分析经典成功案例这种事,他不要太拿手。也不用梁婵举太多例子,他就自己去观察身边那些生意做得大的人,都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观察完回来,他还作笔记。梁婵说要一起琢磨一起参详,他也不落下梁婵,作完笔记和梁婵说一遍,看笔记,交流心得。
梁婵:“我现在知道为什么郎君上学时成绩好,招师长喜爱啦。”
孟量:又夸我,总夸我,我女神太太大概是太爱我啦!
“用郎君这份心,做什么事不能成呢。”
孟量:开心!满足!
梁婵总算总结出经验来,比起鼓励式教育,孟量更适合赞美式教育,还得是带着爱的赞美。赞美完,她怎么赞美的,他就怎么发展,简直像是她赞美过后,他才知道他哪哪都很棒,而且总会有新的更棒的地方被挖掘出来。
待年年长到两岁,梁婵才第一次去乡下田庄,刚成亲时天天在家腻歪都不够,哪有工作上外边玩耍去,后来生年年,又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小家伙身上。对田庄,梁婵也并没有太多期待,因为梁家也有,乡下田庄常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间一畦畦菜蔬,还会有种着荷叶的渔塘。
乡下的菜蔬也并不会格外好吃,因为这时节,就是大片大片种菜,也没有农药化肥呀。当然,乡下的菜蔬还是会更新鲜一些,毕竟要卖的菜,拿到市上来,不可能是当天鲜采的,多半是头天先采摘好,放盆里也好,桶里也好,盆里桶里留半指水,上边还得浇点水,这样菜才能保持原样到第二天。这样吸饱了水的菜固然好看新鲜,但其实口感会不如现摘现吃的,不过孟家的菜素是庄子上送来,因而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孟家的田庄,较之梁家的要显得更具北方特色一些,春天才刚开始,这会儿农人们正往地里种玉米,种土豆还有许我按说明朝不该有的食材。梁婵对此已经非常淡定,呃,准确地说,她并不是很了解这些农作物到底是本国产土著品种,还是其他大陆引进来的品种。
梁婵也很快发现,田庄上的农人,虽然日子过得下去,但还是紧巴巴的,很难有所积蓄,遇上什么事怕只有听天由命的份。要搁以前,梁婵肯定轻轻敲边鼓,现在么……
“衡诚,咱们田庄的佃户要上缴多少收成?”
“五成。”
说到租子,孟家田庄其实不能说高,时下盛行的就是五成租,出产较丰的得交六成,贫瘠一点的减到四成,这不是绝对的,还得看主家怎么理事待人。以前梁家的田庄了也是五成,但田庄上的佃户日子都过得挺富余宽敞,江南地到底是鱼米之乡,收成可能比孟家这里的田庄要好一些。
“阿婵是觉得高了吗?”
“并不高,但是衡诚,你说人一生辛劳到底是为什么?”
孟量:我还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啊!
“过好日子吧。”
“如果只有你过好日子,身边跟着你办事的人,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好日子能长久吗?”
孟量:细想想,不能。
“我琢磨琢磨。”孟量做为东家,已经算个不错的,遇灾年荒年,还会依他爹留下的旧例减租,实在紧张,会减得很低。委实没办法时,他还会上外边帮忙买种子,让大家能维持下去,但也仅仅只是维持下去……
但是梁婵说得对,一个人过得好算什么好,周围人可都过得不好,可不很打眼么。先贤说过,不患贫患不均,啧……不说让大家日子过得一样好,至少得让跟着孟家干活的人都过得还成吧;也不必说什么大富大贵,至少得有余粮、有闲钱吧!
#我女神太太心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