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富有的人穿着朴实无华,真正智慧的人沉稳低调,真正成功的人会以聪颖之心、平凡之姿处世。
真正的善良不是对人的施舍,而是能做到时时以笑脸应对冷峻的人。善良也是一种策略。

曾国藩要求自己待人以致敬为主,但他并非只讲大道理而是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他对伪善投机取巧的人只用一套办法。

李世忠,原是太平军的一员将领,作战失败后投降清军。他投降后对清军并不忠心耿耿,常常带领自己的兵卒抢夺周边老百姓的财物,扰乱老百姓的生活。李世忠认为当初跟随太平军时生活异常清苦,现在投降清军当然应该享受一番,因此他对部下越发不加以约束,任他们胡作非为。李世忠的言行在湘军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李世忠最初在李鸿章部任职,后来转到曾国藩之弟曾国荃帐下。因为曾国藩对此人早有耳闻,所以去信一封告诉弟弟:“对待李世忠这种人方法有两种,一个方面对他不要约束太死;另一个方面,他有战功时不与他争功;如果他偶然犯下错误,应以好处笼络他,不要举报他。对他宽松,是说在金银方面要慷慨大方,千万不要在金钱方面与他斤斤计较。这两个方法都是要对他宽松。对他严格的地方也有两个,一个方面对他有礼有节,交往要淡,来往不要密切,书信来往要简单,话不要多说,情感上不要与他有何牵扯;另一个方面要明析是非曲直,如遇到他部下的兵勇与百姓发生纠葛,且又在我们管辖的范围,一定要当面弄清是非缘由,一旦查明,不要有任何包庇,必须严加惩治。总之,对李世忠要做到在金钱、名利方面待他宽松,不与他计较;在礼节、道义方面待他严格,不要有丝毫放松。这四个方面做好了,与他这样的人相处就没有什么困难。”

曾国藩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说,曾国藩有一次到军中视察,命李世忠前来相见,曾国藩知道此人骄傲,不可一世,因此想挫挫他的威风。李世忠进到帐中,来不及说话,眼见曾国藩表情冷漠、严肃,心里顿时有点紧张。曾国藩开口便列举李世忠做太平军时的种种劣迹,“贪恋美色,喜好酒肉,不受管束,爱财如命……”李世忠见曾国藩一来便掀他老底,心下一片慌乱,顿时乱了阵脚,锐气先去一半。这时曾国藩话锋一转,赞扬其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可造之材。李世忠听到此话,顿时精神一振。一番交谈之后,李世忠对曾国藩是又怕又敬,此后做事收敛了许多。

宽“名利”严“礼义”是曾国藩对一般朋友的处世哲学。曾国藩认为,朋友有远近之分,族亲有密疏之分,在交往过程中应时时把自己放在主动地位,对至亲好友以诚恕待之,对远亲疏友以礼义待之,这样才能做到与人交往不伤情谊。他的这种情谊观念是很先进的。朋友虽然多为人生过客,但是可以感念当时的陪伴与分享,远近亲疏,了然于胸即可。

曾国藩认为对于“黑脸”之人应该以“白脸”相对,就好比五行相生相克,以柔克刚,以缓应急,使不友好的人深受自己的感染,从而转变过来。他写道:“一个省的风气全靠督抚、同道及首府几个人来影响,其他的小官员和士绅都会被他们几个人的言行所影响。”曾国藩为官期间,每天很早起床,天刚亮就和幕僚一起吃饭。一次李鸿章推说头痛不肯起来,让大家先吃,但曾国藩坚持等他,李鸿章毫无办法,也被老师的诚信感动,终于起来,同老师共同用餐。

曾国藩在与人交往中推崇以天下至诚的方法破除天下取巧的方法。他常训诫曾国荃,大意说:左宗棠对弟弟你很关心,弟弟也应该真心地对待他,不可以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反复保留。如果人用伪善之心待你,你用真诚的心待人,时间久了他也会受你的感染变得真诚起来。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最恨虚伪狡诈,可是世间偏有许多人在言行中又重新与它为伍。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初四,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表达了类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