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搜索534355180领红包, 加一分钱即可充值到晋-江 而一个不能得百姓信任的朝廷,还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其实顾铮本来也打算要救唐礼臣,所以知道贺卿的想法跟自己一样, 他其实是有几分高兴的。
他看着贺卿, 贺卿以为他要说点儿什么,但最后,顾铮也只是淡然地收回视线,点头道, “好,这个忙我帮了。”
跟聪明人说话, 总是更省力气。
不过,贺卿可不会主动承认, 落人口实,她含笑道, “这怎么能说是帮我的忙呢?顾大人乃是朝廷肱骨, 救国于危、维护朝廷的脸面与威严,难道不是分内之事?”
顾铮失笑,“真师这过河拆桥的速度, 未免也太快了些。”
“顾大人本来就有此意,倒是我多此一举了。”贺卿神色不变,口中淡淡道。
顾铮自然也不会承认,只一笑, 将话题转回了唐礼臣的事情上, “真师可有良策?”
“这种事哪有万全之策?”贺卿道, “如今瑞州看似闹得很大,其实还是在看朝廷的应对。这种事绝不能后退一步,当发兵镇之,难道还要与他们讲道理不成?”
朝廷表现得越强势,乱民才不敢擅动。而后再派人前往接应。唐礼臣又不是棒槌,只要有机会,必定能够从府衙之中逃出来。届时少了人质,要解决乱民就容易了。
顾铮摇头道,“如今朝中局势如此,太皇太后只怕不会应允。”
一旦打起来,必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对朝廷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太皇太后如今的态度,必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绝不会主动给自己揽这种麻烦。
花一点小小的代价将瑞州的乱民安抚下去,对她而言更简单。
“这你不必担心,”贺卿深吸一口气,“若是顾大人能说服薛相公,在朝上向太皇太后进言,我就能借机说服她。”
顾铮看了她一眼,低头思量片刻,点头道,“好。”
他没问贺卿是否有把握。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看看贺卿现在紧张的表情,就可猜测一二。但世上的事,有十成把握的毕竟不多,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博那一个可能罢了。总不能因为未必成事,就什么都不做吧?
不过,偏偏选了这条路,这位慧如真师的胆子的确不小。不论她的话说得多委婉,实际上还是要朝臣倒逼太皇太后,以势压之。这种做法,稍有不慎,恐怕会将所有人都折在里头。
但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
既然已经决定要做,顾铮心想,不如就来一把大的。
下午接着议事,贺卿并未继续参与。早上是适逢其会,但她一直留在咨平殿内,毕竟不妥。在这种事情上,没必要惹来别人的疑窦。
她去了一趟坤华宫。
张太后的肚子已经七个月,腹部明显凸起,虽然她自己看上去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整个坤华宫的气氛却紧张了不少。行动间必要有人上前搀扶,以免出现意外。衣食住行,邱姑姑更是亲自盯着,看得很紧。
就连贺卿过来说话,她也一定要跟在旁边,免得贺卿再撺掇着张太后去做什么。
如今张太后肚子里的孩子最要紧,贺卿本来就没打算让她牵扯进来,见她一切都好,便主动起身告辞了。
回转问道宫,她便枯坐房中,不断翻阅记忆,寻找能够劝说太皇太后的各种说法和依据,务求能够打动她,让她改变主意。
这天下午的议事,如贺卿所料,并没有结果。
这也不奇怪,举凡这种牵扯很广的事,少有能够迅速定下来的,朝上总要议上几日。
顾铮的动作够快,第二天早朝时,薛知道便当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他的话就像一个引子,立刻有无数官员站出来附和,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就连原本力主安抚的汪同,面对这样的局势,都不免弱了声势。
这完全在控制之外的变化让太皇太后十分不快,早朝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就散了。
因为太皇太后直接拂袖而去,后续自然就没了安排。重臣们站在大殿里面面相觑片刻,而后由薛知道出面,让值守的内侍通传,请求前往咨平殿奏对。
太皇太后听到内侍转达的话时刚刚更衣完毕,正在喝茶润桑,闻言气得将手中杯子摔了出去,“你去告诉薛知道,哀家今日不见人!”
下面的态度如此整齐划一,其中威逼的意思,太皇太后已经全然接收到了。
来自朝臣的声势,让身居高位的她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看似是她执掌朝政,但实际上,她却只能倚重朝臣来处理这些事。一旦彼此的想法相悖,朝臣完全有能力逼迫她改变主意。
这是太皇太后第一次体会到这种糟糕的感觉。即使明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至尊,她心中还是惊怒不已。
这种时候,她无法心平气和地接见朝臣,不如不见。
等传话的内侍走了,她才重新坐下来,抬手掐着眉心,感觉十分头痛。
贺卿一直在关注此事,几乎是掐着时间过来求见的。太皇太后想着她在许多事情上都颇有见地,便宣了她来见面。
地上的碎瓷器还没有收拾,也就成了贺卿最好的切入点,“这可是娘娘最爱的一套瓷器,莫不是失手摔了?那就太可惜了。这一套还是惠帝爷在时烧的,后来总烧不出这么好的颜色。”
她说着,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瓷片,放在手心里,摇头叹息。
“你不见哀家正生着气?也不来劝,倒是光顾着看瓷器了。”太皇太后嗔怪了一句。但被贺卿一打岔,情绪倒是平复了一些。
贺卿这才笑问,“是谁惹得太皇太后如此生气?实在该罚!”
太皇太后的连沉了下来,“法不责众,他倒是打的好算盘!哀家也不过白气一回,若当真责罚了,只怕这朝堂上就再容不下哀家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贺卿露出了一点惶恐之色,“娘娘可是为朝上的事烦心?”
“就是瑞州的事。”太皇太后道,“一场民变,既然事出有因,那只需解决了也就是,若真打起来可不是劳民伤财?可朝上的大臣们,似乎都认为该打。却也不想想,如今朝中才略安定些,战事一起,只怕又要生出事端。”
“原来是为了这事。”贺卿将手里的碎瓷片放下,对太皇太后道,“外头的事我不懂,不过娘娘若是不生气,我倒有一句话要说。”
“什么话?”
“这一仗,的确该打。”
太皇太后勃然变色,“怎么,连你也要来做说客?”
“我一个方外之人,又是女子,谁会请我做说客?娘娘且听我分说,”贺卿不慌不忙道,“外间的事不论,但正因为朝中如今不算稳定,这一仗才必定要打。”
“哦?怎么说?”大抵因为贺卿并非利益相关之人,太皇太后便也多了几分耐心。
贺卿道,“春秋时,楚国为五霸之一,国力强盛。然而楚庄王病逝早亡,年仅十岁的楚共王继位,楚国便陷入了危机之中。为了稳定局面,代理朝政的太后与大臣商议,决定联合齐国攻打鲁国。我也曾听闻,草原民族为了缓解内部分裂与争斗之势,往往总要纠集起来,对中原用兵。太皇太后试想,这是为何?”
太皇太后也读了不少史书,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外面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便可以顺利将矛盾转移,反倒有利于内部团结。”
“正是如此。”贺卿点头道,“瑞州自然是癣疥之患,但若是能一振朝廷声威,令朝中大臣同心协力,便是兴师动众一些又何妨?——正是要兴师动众,好教所有人都知晓,国朝仍然稳固。”
贺卿见林太后面色大变,也跟着踟蹰起来,仿佛吃惊得忘了避嫌,“怎么……竟是真的?”
林太后震惊之下心神失守,露了端倪,便也不瞒她,微微点头道,“哀家原本瞧他不错,他们这一支人丁单薄,这一辈更是只得他一个。才十几岁的年纪,上头父母都没了,他以世子之身监国,也做得似模似样。如今袭了爵,更添沉稳,想来能承担得起这江山之重。”
她说到这里神色微冷,“但若外间真有这样的流言,只怕有些人的心,太大了。”
她还没死呢,怎么这外人的手,已经能伸到宫里来了?
贺卿自然不是真的听过这样的流言,只是想借此机会给林太后提个醒。见已经起效,便也不置言。想了想,问林太后,“选出来的人,都是如中山王这般年纪的么?”
林太后微微一叹,“可不是?国赖长君,何况这两年朝堂上变故太多,已经不像样子。若没有个年长的皇帝压着,只怕……”
她没说下去,但未尽之意贺卿已经了然了。
恐怕朝臣也好,太后自己也好,都是被大行皇帝贺祁吓怕了。那孩子实在跳脱得很,心思全不在正事上,这个年纪又最是爱跟大人对着干的时候,不管是太后的话还是政事堂里先生们的话,都一概不听,着实令人头疼。
所以选了年方弱冠、老成持重的中山王。
这么选,原本没错,只是……
贺卿微微摇了摇头,还没拿定主意是否要开口,林太后已经看出了她有话说,便道,“怎么,真师心里有顾虑?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不管是什么样的话,出得你口,入了哀家的耳,旁人再不会知晓。”
“事关重大,本不该随意置喙。”贺卿抬起头来,直视林太后,维持着这个有些不敬的姿态道,“但太后可曾想过……国赖长君,但长君可不需要一位不亲近的长辈,到时候……说句僭越的话,皇嫂又该依靠谁呢?”
这话说得着实大胆,林太后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怔怔的看着贺卿,半晌未能回神。
过了一会儿,她才若有所失的回过神来,看向贺卿的视线里头一回带上了几分认真。莫名悲意上涌,但她静默半晌,最后只化作了一句叹息,“如今,这番话也只有你能说了。”
“我是方外之人,本不该过问这些事。”贺卿低下头道,“只是如今的情形,我与娘娘也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这一番话,并不是贺卿危言耸听。
事实上,中山王贺垣,要远比所有人想的都更有野心,也更倔强。于是事情的发展,也就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就是这个在林太后口中“老成持重”的中山王,林太后看重他们那一支人丁单薄,以为可以拿捏,殊不知正是因为过早见惯世事风霜,却养成了这位中山王阴沉刻薄、心狠手辣的性子。
他被召回京城,还没当上皇帝,就先给了林太后一个没脸。
——入城后,朝臣们请他以储君之礼登位,但他却直言自己年纪比大行皇帝还要大四岁,论起来也该是平辈的堂兄弟,驳回了这个要求,只肯以“皇兄”的身份登基。
他是皇兄,大行皇帝殡葬祭奠乃至其他一应礼仪,自然也不能比照储君之礼,要另行商定。最重要的是,本该荣升太皇太后的林氏,莫名成了“皇叔母”,连太后这个位置,都快坐不稳了。
这还不够。事实证明,这只是贺垣计划中的第一步。
因为拗不过他,时间又不等人,最终朝臣们说服了林太后,允许他以皇兄的身份继位。
然而大行皇帝葬仪一结束,登基大典办完,新君册封的第一道圣旨,就将他与林太后本就危如薄冰的关系彻底撕裂:他要尊自己的生父,上一代的中山王为先皇!
这就是贺垣打的主意,先定下自己皇兄的身份,然后顺理成章的追封自己的生父生母以及一干祖先,为自己正位的同时,也将本就已经足够艰难的林太后挤到了十分尴尬的位置。
皇帝自有生父生母,那“皇叔母”又算什么呢?
林太后自然不会应允,朝臣们也不可能答应。但把他推上皇帝位容易,要拉下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于是这件事始终暧昧着,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僵持。
直到贺卿死前,也没有真正商量出一个结果来。
如果只是这样,其实跟贺卿也没什么关系。她跟林太后说不上亲近,跟大行皇帝也好,灵帝也罢,都没多少骨肉亲情,不必要为他们的事情操心。恰恰相反,若林太后被贺垣打压下去,为名声计,就该多亲近其他的皇室宗亲。她这位已经出了家的大长公主,正是不二人选。她的日子,或许会比之前还好过些。
可是谁叫贺卿复生的时候出了一点意外,脑子里多出来一个魂魄,又给她留下了一段记忆?
她所不知道的事,这段记忆里都有。
虽然非常简略,省却了凶险复杂的过程不提,只有一句结果:贺垣为追封生父,与宫中林太后及朝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权力争斗,持续整整三年时间,史称“大礼议”。
这件事最终的结局是贺垣胜利了。他是皇帝,真要不管不顾,就非要办成一件事,谁能拦得住呢?
可是他们又都输了。
大楚历经两位荒唐帝王,本来就乱象频生、岌岌可危,选择贺垣这位“长君”,就是为了尽快稳定局势,治理好天下。结果这一位比之前的更荒唐,因一己之私荒废政事,使得整个朝堂陷入一场可笑的内部争斗,空耗实力。
三年后,就在他终于如愿追封生父为皇帝,心满意足的将对方的灵位送入太庙,与大秦历代君王比肩的时候,西北狼族铁骑南下,以锐不可当之势踏破了大楚河山。短短半年时间便攻入京城,俘虏了皇帝及一干大臣。
大楚灭。
贺垣,史称——末帝。
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太惨烈了,远远超出了贺卿的承受能力。所以她虽然已经打定了明哲保身的主意,但还是忍不住来提醒林太后。
谁都好,就是不能选这个狼子野心、忘恩负义的中山王!
倒不是她多有忠君爱国之心,也不是她舍不得长公主的尊位……只是,跟个人比起来,万里江山太大太沉重,贺卿下意识的就不想让这个皇朝结束得像自己一样可笑,简直毫无尊严。
这是浩浩历史长河带给她的一点浅薄的念头。
这莫名的情绪压在她身上,让她辗转反侧,最后还是站了出来。
贺卿恍惚间,林太后已经有了决断。大楚江山固然重要,但十几年了都好好的,等闲也不至于会出事。倒是她自己,坐在皇位上的不是她的丈夫和儿子,而是个陌生人,又不需要依靠她,那她还凭什么保持如今的身份地位呢?
“好孩子,若非你提醒,哀家就要犯错了。”她握了握贺卿的手,“只是孩子年龄太小,又怕站不住。”
大的怕养不熟,她索性琢磨起抱个婴儿回来养活的可能了。自己带在身边养大的,总归更亲近。而且前头这十几年皇帝不能亲政,万事便要依靠她这个太皇太后。
“也不必选太小的。”贺卿道,“六七岁就很好,知道轻重,又自己做不得主,须得有人依靠。”
林太后迟疑道,“六七岁已记事了,是否会与哀家不亲近?”
“他是皇帝,身世是掩不住的。与其瞒着,倒不如光明正大。”贺卿道,“最好是选那父母双全的。他们为了避嫌,反而不敢亲近,才更显得您和善。也免得皇帝长大了,要追封生身父母和先祖。人活着,他总不可能迎回宫里当太上皇。”
贺卿如今颇有点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思,防范得十分严密。倒是林太后一时没想到这里,此刻一个激灵,不由想起中山王贺垣来。那孩子就是家里什么人都没了的,焉知将来不会这么办?
到那时她该如何自处?
心底最后一丝犹豫尽去,她点头道,“难为你考虑得周全,我这一阵子精神不济,竟是半点都不曾想到。”
“娘娘日理万机,自然顾不得这些琐事。”贺卿自谦道。
一番交谈下来,林太后对待贺卿的态度显然多了几分真的亲热。想着贺卿见事明白,以后在宫里少不得互相扶持,便道,“往后你得了空,千万多往我这里来。咱们说说话,做个伴儿。今日还有事,我就不留你了。”
贺卿知道她是要重新谋划新君之事,自觉的站起身,对着林太后一礼,才终于掀开了自己真正的底牌:“其实外头带回来的,再好也不如自己家的。我记得大行皇帝虽然没有正经妃嫔,身边却也有几个伺候的人。太后娘娘从外头挑人之前,何不先让太医给她们诊个脉?”
重生以来,贺卿很少去想从前的事。尤其是临死之前那些事,只要稍微想想,就有种喘不过气来的窒闷与绝望。
可是现在她才发现,不去想未必就是忘记了。
那些事是不可能忘记的,不但没有忘记,它们还刻在她的骨子里,如影随形。
贺卿靠在车上,缓了好一会儿,才让心跳平复下来。她拿出手绢,拭去额头上冒出来的汗水,端正了脸色,这才唤了外头的玉屏进来伺候。
“真师的脸色不太好。”玉屏倒了一杯温茶水递给她,有些担忧地道。
贺卿闭了闭眼,道,“只是晕车。”
“那真师躺下歇会儿吧,这才刚刚出城,还得走一会儿呢。”因为队伍太过庞大,速度自然也不会快,走了这么半天,才刚出了城门。
贺卿抿了一口茶咽下去,将茶盏递给玉屏,重新靠回枕头上,闭着眼道,“躺着也难受,你陪我说说话。”
“是。”玉屏应道,“真师想说什么?”
“我好像没有问过你的事。”贺卿道,“你是怎么入宫的,进宫多少年了,家里可还有人?”
“咱们大楚的宫女都是采选来的,选中之后家里就能拿一笔钱。家里揭不开锅,就送了奴婢去应选。从十二岁入宫,已有五年了。”玉屏道,“走时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如今不知怎样了。”
“这些年没有联络?”
“奴婢的老家在江南,山长水远,如何联络?”玉屏笑笑。
贺卿睁开眼睛看着她,低声问,“家里人送你去应选,从此骨肉分离,你可怨恨过?”
玉屏脸色一白,怔怔地想了一会儿,低头苦笑,“怨恨又如何?家里揭不开锅,留下也没有出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饿死了。入了宫,跟着贵人们,不知多好过。”
语气却全然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还是怨恨的。”贺卿转开了眼,盯着车顶装饰用的彩绸,“便是贫苦人家,穷得揭不开锅了,也是卖女儿来养活儿子。我们女子生在这个世上,太苦了。”
贵如金枝玉叶,人生只是一场悲剧。贱如贫家女子,多半也只能随波逐流,挣不出所谓的出路。
这究竟是怎么了呢?
明明大楚号称承平盛世,不管往前还是往后比,都不差什么。
“殿下……”这番话不知怎么,让玉屏一阵心慌,忍不住开口叫道。
贺卿瞥了她一眼,“你叫错了。”玉屏慌忙低下头去,改了口,“……真师。”
这个称呼叫出口时,她陡然就明白了贺卿说出方才那句话时心中的悲苦,因为就连她自己,在明白的这一刻,也忍不住泪意上涌。
贺卿又道,“玉屏,若是我现在放你出宫,你可愿意?”
这一回玉屏露出了绝无任何夸饰的惊慌,她慌忙地跪在车厢里,一手抓着贺卿的袍角,有些无措地问,“真师,可是奴婢做错了什么?”
“没有。”贺卿一颗心晃晃悠悠,没有着落,听到这句话,并不意外,却还是免不了有些悲哀,她摇头道,“我不过随口一说。你不想走,就继续留下吧。”
“多谢真师宽宥。”玉屏连忙抹去眼泪。
贺卿摇了摇头,“罢了,取书来,我读一会儿。”
她最近看的不是道经,而是史书。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要争分夺秒。那一点因为玉屏而起的遗憾,很快就被无数的文字淹没,再寻不见了。
没有人讲解,贺卿看起书来也是囫囵吞枣,只能努力跟那份记忆之中的各种观点对照起来,勉强理解。
她自知这样肯定会留下很多问题,但眼下也顾不上了。
车子停下时,她才勉强看了半章书,看得头昏脑涨,整个人还沉浸在书中的氛围里没有回过神来,险些直接磕在车厢上,被玉屏抬手挡了一下。
贺卿回过神来,放下书揉了揉额头,便听玉屏道,“真师,到地方了。”
祭坛并非本朝所建,是在前朝留下的遗址上修缮而成,占地极广、庄严恢弘。贺卿站在车辕上远眺,也不由生出了几分震撼。不过这种心情,没多会儿就被破坏了。
作为女眷,她是没资格入内参加祭祀的。所以没多久,就有内侍省的人过来安排她们这些人,以免冲撞了前面的祭祀仪式。
贺卿被安排跟皇室宗亲们待在一起,莺莺燕燕看起来十分热闹。
没有人对不能参加祭祀一事表示不满,好像这才是理所应当。不光是这样大型的祭祀女子不能参加,就是平日里四时八节各种大小祭祀,大部分女子都是不能参加的。
皇家的女子不能进太庙,民间的女子也不能进祠堂,否则会“玷污”祖宗。
真可笑。
贺卿身处这样一群人之中,心情越发憋闷。只有她知道,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应当。在遥远的先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农耕文明,只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的时候,曾经有过“母系氏族社会”,因为拥有繁衍能力,女子的地位远远高于男子。
而在她记忆中的那个世界里,经过数次解放,虽然女子还是会因为性别的缘故受到排挤打压,遭遇欺辱不公,但是跟当下比起来,那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了。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做主,不分性别、年龄、出身、背景。
贺卿当然知道,那样的日子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才终于争来的。
可是——可是总要有一个人最先开了这个头吧?
这个念头一从她的心底里冒出来,就再也无法抹去。贺卿的心跳都为之加速,她努力想要按捺,但却没什么用。她问自己,我重生一次,到底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呢?
像上一世那种任人摆布,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或许不会再有,但这就够了吗?
她不会经历,只是因为她得到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又主动出家。但将来还会有无数女子步她的后尘,踏上这条悲惨的道路。
不去争,这一切就永远都不会改变。
只是前路艰险重重,光是想起来就叫人害怕,贺卿也不敢随便下定决心去做。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年纪不大,见识很少,目光短浅,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一直坚持。
周围的人还在说东家长西家短,贺卿听得难受,索性起身离席,到外头去透气。
这边的气氛比较肃穆,也没人会随便乱走。贺卿找了个角落的地方待着,也没人发觉,就这么出起了神。直到脚下的地面开始发生震动,贺卿才陡然清醒过来。
地震了!
直到此刻,她提了许久的一颗心,反倒慢慢落了下来。
更多的人会因为这猝然而来的地震惊慌失措,可是对贺卿来说,地震真的发生,反倒是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
朝堂上之前曾经质疑过张太后,质疑过托梦这件事的所有人,都得重新摆正自己的立场了。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还有点爽。尤其是那个目空一切以为只有自己是聪明人的顾铮,发现自己根本不相信的地震真的发生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贺卿想着这个问题,回到了自己之前暂时待着的偏殿,立刻被玉屏抓住,“真师去了何处?太后娘娘遣人来寻您,请您过去那边伴驾呢!”
“这就去。”贺卿闻言,立刻打起了精神。
祭坛这边只有震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短暂的惊慌之后,就已经稳定下来了。如今最重要的,却是京城那边。
贺卿到的时候,报信的人才来,说是京城的地面上裂开了几条将近半米宽的口子,附近的房屋损毁不少,好在人们早有准备,都逃出去了,只是东西带不走,损失了一些。
目前军队正在巡逻,维持秩序,百姓们虽然略有恐慌,但还在控制之中。今日没有随驾,而是留守京城的几位官员请众人赶快回去主持大局。
“谢天谢地,总算没出什么问题。”太皇太后第一个松了一口气,“这是上天庇佑,历代祖宗垂怜,才有这个结果啊!”
众臣少不得跟着说了几句套话,薛知道才道,“既然祭祀已经结束,地震也发生了,还是须得尽快回京,处置后续事宜才是。”
“正该如此。”太皇太后点头道,“只是人数太多,走起来也麻烦。不如先行派遣一部分人回京。”
“臣愿为国分忧。”薛知道立刻道。
太皇太后摇头,“薛相有心,只是你年纪大了,岂可如此忧劳奔波?既然不是十万火急的事,还是交给他们年轻人去办吧。”她说着转向顾铮,“顾学士年少有为,此事就交给你来办。”
“臣谨遵钧命。”顾铮出列应道。
贺卿抬眼看去,正好对上直起身来的顾铮的视线。两人的目光一触即分,贺卿走到张太后身侧,低声道,“娘娘,宫中也该有个人主持大局为好。”
张太后点头,对太皇太后道,“母后,如今宫中没有主位在,也容易生乱。顾大人毕竟是外臣,宫里的事不好过问。不如叫慧如真师先行回去,打点一切。”
这句提醒自然不是空口白话,因为在贺卿经历过的上一世里,皇帝身边的确有个女官有了身孕,只是月份尚浅,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发现时,贺垣都已经在乾光宫住了一月有余,说什么都迟了。
贺卿出嫁之前,这孩子已经出生,是个大胖小子。
只是她虽未亲见,但对于这么一个骨鲠在喉的存在,贺垣会是什么态度可想而知。而在那个自称穿越女的家伙学过的历史中,这个命薄的遗腹子,不到三岁就夭折了。
没赶上做亡国奴,也不知究竟算不算是他的福气。
但是现在,无论是对贺卿还是林太后而言,这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
有大行皇帝的血脉在,自然比从宗室之中遴选合适的人上位更好,至少他们能更主动的去掌控眼前的局面,而不是让另一个人做主。
这提议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不知怎么,林太后看着贺卿的模样,就郑重将之记载了心里。第二日召见重臣议事时,便先没有提新君人选的事,而是召了太医过来。
众人以为是她身体不适,因而纷纷开口询问。林太后只含糊应对,等太医院所有太医都被请过来了,这才一摆手,让侍立在自己身后的一行女子上前,“请诸位太医给她们瞧瞧脉象。”
能站在这里的人,一颗心恨不得长十个心眼,见此情景,已经明白了五六分,纷纷沉默着,等待诊脉的结果。
太后如此兴师动众,不论是宗室重臣还是太医们心里多少有了一点数。
但即便如此,但太移门整修其中一位张侍长果然已经有了近两月的身孕时,众人还是免不了有些震惊。
尤其是之前因为新君的人选打得不可开交的宗室和重臣。
早知如此,他们还费这个功夫干什么?
如今从龙之功肯定没有了,还惹得太后不喜,可以想见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也许一时半会儿太后不会做什么,但提名过其他宗室的他们,必然会被上位者忌惮。
每个人的心情都相当复杂。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翻盘的可能。这孩子毕竟还在娘胎里,能不能生出来、生了之后又是男是女,都还不好确定。
万一立不住或者是个公主,便又是他们的机会了。
到时候,还是会绕回现在的问题。
所以众人相互对视,都保持了沉默,听着太医长篇大论的恭喜张侍长和太后。
林太后却是乐的合不拢嘴,语气柔和的安抚了一番张侍长,就叫她暂且跟自己一起住在这坤华宫中,又着邱姑姑多多的安排人伺候。等邱姑姑把人领走,太医们也起身告退之后,她才正了脸色,对站了一地的人道,“天可怜见,给我大楚江山留了后。之前的事不必再议,一切都等这孩子生出来再说。”
其实顾铮本来也打算要救唐礼臣,所以知道贺卿的想法跟自己一样, 他其实是有几分高兴的。
他看着贺卿, 贺卿以为他要说点儿什么,但最后,顾铮也只是淡然地收回视线,点头道, “好,这个忙我帮了。”
跟聪明人说话, 总是更省力气。
不过,贺卿可不会主动承认, 落人口实,她含笑道, “这怎么能说是帮我的忙呢?顾大人乃是朝廷肱骨, 救国于危、维护朝廷的脸面与威严,难道不是分内之事?”
顾铮失笑,“真师这过河拆桥的速度, 未免也太快了些。”
“顾大人本来就有此意,倒是我多此一举了。”贺卿神色不变,口中淡淡道。
顾铮自然也不会承认,只一笑, 将话题转回了唐礼臣的事情上, “真师可有良策?”
“这种事哪有万全之策?”贺卿道, “如今瑞州看似闹得很大,其实还是在看朝廷的应对。这种事绝不能后退一步,当发兵镇之,难道还要与他们讲道理不成?”
朝廷表现得越强势,乱民才不敢擅动。而后再派人前往接应。唐礼臣又不是棒槌,只要有机会,必定能够从府衙之中逃出来。届时少了人质,要解决乱民就容易了。
顾铮摇头道,“如今朝中局势如此,太皇太后只怕不会应允。”
一旦打起来,必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对朝廷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太皇太后如今的态度,必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绝不会主动给自己揽这种麻烦。
花一点小小的代价将瑞州的乱民安抚下去,对她而言更简单。
“这你不必担心,”贺卿深吸一口气,“若是顾大人能说服薛相公,在朝上向太皇太后进言,我就能借机说服她。”
顾铮看了她一眼,低头思量片刻,点头道,“好。”
他没问贺卿是否有把握。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看看贺卿现在紧张的表情,就可猜测一二。但世上的事,有十成把握的毕竟不多,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博那一个可能罢了。总不能因为未必成事,就什么都不做吧?
不过,偏偏选了这条路,这位慧如真师的胆子的确不小。不论她的话说得多委婉,实际上还是要朝臣倒逼太皇太后,以势压之。这种做法,稍有不慎,恐怕会将所有人都折在里头。
但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
既然已经决定要做,顾铮心想,不如就来一把大的。
下午接着议事,贺卿并未继续参与。早上是适逢其会,但她一直留在咨平殿内,毕竟不妥。在这种事情上,没必要惹来别人的疑窦。
她去了一趟坤华宫。
张太后的肚子已经七个月,腹部明显凸起,虽然她自己看上去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整个坤华宫的气氛却紧张了不少。行动间必要有人上前搀扶,以免出现意外。衣食住行,邱姑姑更是亲自盯着,看得很紧。
就连贺卿过来说话,她也一定要跟在旁边,免得贺卿再撺掇着张太后去做什么。
如今张太后肚子里的孩子最要紧,贺卿本来就没打算让她牵扯进来,见她一切都好,便主动起身告辞了。
回转问道宫,她便枯坐房中,不断翻阅记忆,寻找能够劝说太皇太后的各种说法和依据,务求能够打动她,让她改变主意。
这天下午的议事,如贺卿所料,并没有结果。
这也不奇怪,举凡这种牵扯很广的事,少有能够迅速定下来的,朝上总要议上几日。
顾铮的动作够快,第二天早朝时,薛知道便当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他的话就像一个引子,立刻有无数官员站出来附和,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就连原本力主安抚的汪同,面对这样的局势,都不免弱了声势。
这完全在控制之外的变化让太皇太后十分不快,早朝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就散了。
因为太皇太后直接拂袖而去,后续自然就没了安排。重臣们站在大殿里面面相觑片刻,而后由薛知道出面,让值守的内侍通传,请求前往咨平殿奏对。
太皇太后听到内侍转达的话时刚刚更衣完毕,正在喝茶润桑,闻言气得将手中杯子摔了出去,“你去告诉薛知道,哀家今日不见人!”
下面的态度如此整齐划一,其中威逼的意思,太皇太后已经全然接收到了。
来自朝臣的声势,让身居高位的她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看似是她执掌朝政,但实际上,她却只能倚重朝臣来处理这些事。一旦彼此的想法相悖,朝臣完全有能力逼迫她改变主意。
这是太皇太后第一次体会到这种糟糕的感觉。即使明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至尊,她心中还是惊怒不已。
这种时候,她无法心平气和地接见朝臣,不如不见。
等传话的内侍走了,她才重新坐下来,抬手掐着眉心,感觉十分头痛。
贺卿一直在关注此事,几乎是掐着时间过来求见的。太皇太后想着她在许多事情上都颇有见地,便宣了她来见面。
地上的碎瓷器还没有收拾,也就成了贺卿最好的切入点,“这可是娘娘最爱的一套瓷器,莫不是失手摔了?那就太可惜了。这一套还是惠帝爷在时烧的,后来总烧不出这么好的颜色。”
她说着,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瓷片,放在手心里,摇头叹息。
“你不见哀家正生着气?也不来劝,倒是光顾着看瓷器了。”太皇太后嗔怪了一句。但被贺卿一打岔,情绪倒是平复了一些。
贺卿这才笑问,“是谁惹得太皇太后如此生气?实在该罚!”
太皇太后的连沉了下来,“法不责众,他倒是打的好算盘!哀家也不过白气一回,若当真责罚了,只怕这朝堂上就再容不下哀家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贺卿露出了一点惶恐之色,“娘娘可是为朝上的事烦心?”
“就是瑞州的事。”太皇太后道,“一场民变,既然事出有因,那只需解决了也就是,若真打起来可不是劳民伤财?可朝上的大臣们,似乎都认为该打。却也不想想,如今朝中才略安定些,战事一起,只怕又要生出事端。”
“原来是为了这事。”贺卿将手里的碎瓷片放下,对太皇太后道,“外头的事我不懂,不过娘娘若是不生气,我倒有一句话要说。”
“什么话?”
“这一仗,的确该打。”
太皇太后勃然变色,“怎么,连你也要来做说客?”
“我一个方外之人,又是女子,谁会请我做说客?娘娘且听我分说,”贺卿不慌不忙道,“外间的事不论,但正因为朝中如今不算稳定,这一仗才必定要打。”
“哦?怎么说?”大抵因为贺卿并非利益相关之人,太皇太后便也多了几分耐心。
贺卿道,“春秋时,楚国为五霸之一,国力强盛。然而楚庄王病逝早亡,年仅十岁的楚共王继位,楚国便陷入了危机之中。为了稳定局面,代理朝政的太后与大臣商议,决定联合齐国攻打鲁国。我也曾听闻,草原民族为了缓解内部分裂与争斗之势,往往总要纠集起来,对中原用兵。太皇太后试想,这是为何?”
太皇太后也读了不少史书,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外面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便可以顺利将矛盾转移,反倒有利于内部团结。”
“正是如此。”贺卿点头道,“瑞州自然是癣疥之患,但若是能一振朝廷声威,令朝中大臣同心协力,便是兴师动众一些又何妨?——正是要兴师动众,好教所有人都知晓,国朝仍然稳固。”
贺卿见林太后面色大变,也跟着踟蹰起来,仿佛吃惊得忘了避嫌,“怎么……竟是真的?”
林太后震惊之下心神失守,露了端倪,便也不瞒她,微微点头道,“哀家原本瞧他不错,他们这一支人丁单薄,这一辈更是只得他一个。才十几岁的年纪,上头父母都没了,他以世子之身监国,也做得似模似样。如今袭了爵,更添沉稳,想来能承担得起这江山之重。”
她说到这里神色微冷,“但若外间真有这样的流言,只怕有些人的心,太大了。”
她还没死呢,怎么这外人的手,已经能伸到宫里来了?
贺卿自然不是真的听过这样的流言,只是想借此机会给林太后提个醒。见已经起效,便也不置言。想了想,问林太后,“选出来的人,都是如中山王这般年纪的么?”
林太后微微一叹,“可不是?国赖长君,何况这两年朝堂上变故太多,已经不像样子。若没有个年长的皇帝压着,只怕……”
她没说下去,但未尽之意贺卿已经了然了。
恐怕朝臣也好,太后自己也好,都是被大行皇帝贺祁吓怕了。那孩子实在跳脱得很,心思全不在正事上,这个年纪又最是爱跟大人对着干的时候,不管是太后的话还是政事堂里先生们的话,都一概不听,着实令人头疼。
所以选了年方弱冠、老成持重的中山王。
这么选,原本没错,只是……
贺卿微微摇了摇头,还没拿定主意是否要开口,林太后已经看出了她有话说,便道,“怎么,真师心里有顾虑?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不管是什么样的话,出得你口,入了哀家的耳,旁人再不会知晓。”
“事关重大,本不该随意置喙。”贺卿抬起头来,直视林太后,维持着这个有些不敬的姿态道,“但太后可曾想过……国赖长君,但长君可不需要一位不亲近的长辈,到时候……说句僭越的话,皇嫂又该依靠谁呢?”
这话说得着实大胆,林太后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怔怔的看着贺卿,半晌未能回神。
过了一会儿,她才若有所失的回过神来,看向贺卿的视线里头一回带上了几分认真。莫名悲意上涌,但她静默半晌,最后只化作了一句叹息,“如今,这番话也只有你能说了。”
“我是方外之人,本不该过问这些事。”贺卿低下头道,“只是如今的情形,我与娘娘也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这一番话,并不是贺卿危言耸听。
事实上,中山王贺垣,要远比所有人想的都更有野心,也更倔强。于是事情的发展,也就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就是这个在林太后口中“老成持重”的中山王,林太后看重他们那一支人丁单薄,以为可以拿捏,殊不知正是因为过早见惯世事风霜,却养成了这位中山王阴沉刻薄、心狠手辣的性子。
他被召回京城,还没当上皇帝,就先给了林太后一个没脸。
——入城后,朝臣们请他以储君之礼登位,但他却直言自己年纪比大行皇帝还要大四岁,论起来也该是平辈的堂兄弟,驳回了这个要求,只肯以“皇兄”的身份登基。
他是皇兄,大行皇帝殡葬祭奠乃至其他一应礼仪,自然也不能比照储君之礼,要另行商定。最重要的是,本该荣升太皇太后的林氏,莫名成了“皇叔母”,连太后这个位置,都快坐不稳了。
这还不够。事实证明,这只是贺垣计划中的第一步。
因为拗不过他,时间又不等人,最终朝臣们说服了林太后,允许他以皇兄的身份继位。
然而大行皇帝葬仪一结束,登基大典办完,新君册封的第一道圣旨,就将他与林太后本就危如薄冰的关系彻底撕裂:他要尊自己的生父,上一代的中山王为先皇!
这就是贺垣打的主意,先定下自己皇兄的身份,然后顺理成章的追封自己的生父生母以及一干祖先,为自己正位的同时,也将本就已经足够艰难的林太后挤到了十分尴尬的位置。
皇帝自有生父生母,那“皇叔母”又算什么呢?
林太后自然不会应允,朝臣们也不可能答应。但把他推上皇帝位容易,要拉下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于是这件事始终暧昧着,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僵持。
直到贺卿死前,也没有真正商量出一个结果来。
如果只是这样,其实跟贺卿也没什么关系。她跟林太后说不上亲近,跟大行皇帝也好,灵帝也罢,都没多少骨肉亲情,不必要为他们的事情操心。恰恰相反,若林太后被贺垣打压下去,为名声计,就该多亲近其他的皇室宗亲。她这位已经出了家的大长公主,正是不二人选。她的日子,或许会比之前还好过些。
可是谁叫贺卿复生的时候出了一点意外,脑子里多出来一个魂魄,又给她留下了一段记忆?
她所不知道的事,这段记忆里都有。
虽然非常简略,省却了凶险复杂的过程不提,只有一句结果:贺垣为追封生父,与宫中林太后及朝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权力争斗,持续整整三年时间,史称“大礼议”。
这件事最终的结局是贺垣胜利了。他是皇帝,真要不管不顾,就非要办成一件事,谁能拦得住呢?
可是他们又都输了。
大楚历经两位荒唐帝王,本来就乱象频生、岌岌可危,选择贺垣这位“长君”,就是为了尽快稳定局势,治理好天下。结果这一位比之前的更荒唐,因一己之私荒废政事,使得整个朝堂陷入一场可笑的内部争斗,空耗实力。
三年后,就在他终于如愿追封生父为皇帝,心满意足的将对方的灵位送入太庙,与大秦历代君王比肩的时候,西北狼族铁骑南下,以锐不可当之势踏破了大楚河山。短短半年时间便攻入京城,俘虏了皇帝及一干大臣。
大楚灭。
贺垣,史称——末帝。
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太惨烈了,远远超出了贺卿的承受能力。所以她虽然已经打定了明哲保身的主意,但还是忍不住来提醒林太后。
谁都好,就是不能选这个狼子野心、忘恩负义的中山王!
倒不是她多有忠君爱国之心,也不是她舍不得长公主的尊位……只是,跟个人比起来,万里江山太大太沉重,贺卿下意识的就不想让这个皇朝结束得像自己一样可笑,简直毫无尊严。
这是浩浩历史长河带给她的一点浅薄的念头。
这莫名的情绪压在她身上,让她辗转反侧,最后还是站了出来。
贺卿恍惚间,林太后已经有了决断。大楚江山固然重要,但十几年了都好好的,等闲也不至于会出事。倒是她自己,坐在皇位上的不是她的丈夫和儿子,而是个陌生人,又不需要依靠她,那她还凭什么保持如今的身份地位呢?
“好孩子,若非你提醒,哀家就要犯错了。”她握了握贺卿的手,“只是孩子年龄太小,又怕站不住。”
大的怕养不熟,她索性琢磨起抱个婴儿回来养活的可能了。自己带在身边养大的,总归更亲近。而且前头这十几年皇帝不能亲政,万事便要依靠她这个太皇太后。
“也不必选太小的。”贺卿道,“六七岁就很好,知道轻重,又自己做不得主,须得有人依靠。”
林太后迟疑道,“六七岁已记事了,是否会与哀家不亲近?”
“他是皇帝,身世是掩不住的。与其瞒着,倒不如光明正大。”贺卿道,“最好是选那父母双全的。他们为了避嫌,反而不敢亲近,才更显得您和善。也免得皇帝长大了,要追封生身父母和先祖。人活着,他总不可能迎回宫里当太上皇。”
贺卿如今颇有点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思,防范得十分严密。倒是林太后一时没想到这里,此刻一个激灵,不由想起中山王贺垣来。那孩子就是家里什么人都没了的,焉知将来不会这么办?
到那时她该如何自处?
心底最后一丝犹豫尽去,她点头道,“难为你考虑得周全,我这一阵子精神不济,竟是半点都不曾想到。”
“娘娘日理万机,自然顾不得这些琐事。”贺卿自谦道。
一番交谈下来,林太后对待贺卿的态度显然多了几分真的亲热。想着贺卿见事明白,以后在宫里少不得互相扶持,便道,“往后你得了空,千万多往我这里来。咱们说说话,做个伴儿。今日还有事,我就不留你了。”
贺卿知道她是要重新谋划新君之事,自觉的站起身,对着林太后一礼,才终于掀开了自己真正的底牌:“其实外头带回来的,再好也不如自己家的。我记得大行皇帝虽然没有正经妃嫔,身边却也有几个伺候的人。太后娘娘从外头挑人之前,何不先让太医给她们诊个脉?”
重生以来,贺卿很少去想从前的事。尤其是临死之前那些事,只要稍微想想,就有种喘不过气来的窒闷与绝望。
可是现在她才发现,不去想未必就是忘记了。
那些事是不可能忘记的,不但没有忘记,它们还刻在她的骨子里,如影随形。
贺卿靠在车上,缓了好一会儿,才让心跳平复下来。她拿出手绢,拭去额头上冒出来的汗水,端正了脸色,这才唤了外头的玉屏进来伺候。
“真师的脸色不太好。”玉屏倒了一杯温茶水递给她,有些担忧地道。
贺卿闭了闭眼,道,“只是晕车。”
“那真师躺下歇会儿吧,这才刚刚出城,还得走一会儿呢。”因为队伍太过庞大,速度自然也不会快,走了这么半天,才刚出了城门。
贺卿抿了一口茶咽下去,将茶盏递给玉屏,重新靠回枕头上,闭着眼道,“躺着也难受,你陪我说说话。”
“是。”玉屏应道,“真师想说什么?”
“我好像没有问过你的事。”贺卿道,“你是怎么入宫的,进宫多少年了,家里可还有人?”
“咱们大楚的宫女都是采选来的,选中之后家里就能拿一笔钱。家里揭不开锅,就送了奴婢去应选。从十二岁入宫,已有五年了。”玉屏道,“走时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如今不知怎样了。”
“这些年没有联络?”
“奴婢的老家在江南,山长水远,如何联络?”玉屏笑笑。
贺卿睁开眼睛看着她,低声问,“家里人送你去应选,从此骨肉分离,你可怨恨过?”
玉屏脸色一白,怔怔地想了一会儿,低头苦笑,“怨恨又如何?家里揭不开锅,留下也没有出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饿死了。入了宫,跟着贵人们,不知多好过。”
语气却全然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还是怨恨的。”贺卿转开了眼,盯着车顶装饰用的彩绸,“便是贫苦人家,穷得揭不开锅了,也是卖女儿来养活儿子。我们女子生在这个世上,太苦了。”
贵如金枝玉叶,人生只是一场悲剧。贱如贫家女子,多半也只能随波逐流,挣不出所谓的出路。
这究竟是怎么了呢?
明明大楚号称承平盛世,不管往前还是往后比,都不差什么。
“殿下……”这番话不知怎么,让玉屏一阵心慌,忍不住开口叫道。
贺卿瞥了她一眼,“你叫错了。”玉屏慌忙低下头去,改了口,“……真师。”
这个称呼叫出口时,她陡然就明白了贺卿说出方才那句话时心中的悲苦,因为就连她自己,在明白的这一刻,也忍不住泪意上涌。
贺卿又道,“玉屏,若是我现在放你出宫,你可愿意?”
这一回玉屏露出了绝无任何夸饰的惊慌,她慌忙地跪在车厢里,一手抓着贺卿的袍角,有些无措地问,“真师,可是奴婢做错了什么?”
“没有。”贺卿一颗心晃晃悠悠,没有着落,听到这句话,并不意外,却还是免不了有些悲哀,她摇头道,“我不过随口一说。你不想走,就继续留下吧。”
“多谢真师宽宥。”玉屏连忙抹去眼泪。
贺卿摇了摇头,“罢了,取书来,我读一会儿。”
她最近看的不是道经,而是史书。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要争分夺秒。那一点因为玉屏而起的遗憾,很快就被无数的文字淹没,再寻不见了。
没有人讲解,贺卿看起书来也是囫囵吞枣,只能努力跟那份记忆之中的各种观点对照起来,勉强理解。
她自知这样肯定会留下很多问题,但眼下也顾不上了。
车子停下时,她才勉强看了半章书,看得头昏脑涨,整个人还沉浸在书中的氛围里没有回过神来,险些直接磕在车厢上,被玉屏抬手挡了一下。
贺卿回过神来,放下书揉了揉额头,便听玉屏道,“真师,到地方了。”
祭坛并非本朝所建,是在前朝留下的遗址上修缮而成,占地极广、庄严恢弘。贺卿站在车辕上远眺,也不由生出了几分震撼。不过这种心情,没多会儿就被破坏了。
作为女眷,她是没资格入内参加祭祀的。所以没多久,就有内侍省的人过来安排她们这些人,以免冲撞了前面的祭祀仪式。
贺卿被安排跟皇室宗亲们待在一起,莺莺燕燕看起来十分热闹。
没有人对不能参加祭祀一事表示不满,好像这才是理所应当。不光是这样大型的祭祀女子不能参加,就是平日里四时八节各种大小祭祀,大部分女子都是不能参加的。
皇家的女子不能进太庙,民间的女子也不能进祠堂,否则会“玷污”祖宗。
真可笑。
贺卿身处这样一群人之中,心情越发憋闷。只有她知道,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应当。在遥远的先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农耕文明,只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的时候,曾经有过“母系氏族社会”,因为拥有繁衍能力,女子的地位远远高于男子。
而在她记忆中的那个世界里,经过数次解放,虽然女子还是会因为性别的缘故受到排挤打压,遭遇欺辱不公,但是跟当下比起来,那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了。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做主,不分性别、年龄、出身、背景。
贺卿当然知道,那样的日子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才终于争来的。
可是——可是总要有一个人最先开了这个头吧?
这个念头一从她的心底里冒出来,就再也无法抹去。贺卿的心跳都为之加速,她努力想要按捺,但却没什么用。她问自己,我重生一次,到底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呢?
像上一世那种任人摆布,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或许不会再有,但这就够了吗?
她不会经历,只是因为她得到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又主动出家。但将来还会有无数女子步她的后尘,踏上这条悲惨的道路。
不去争,这一切就永远都不会改变。
只是前路艰险重重,光是想起来就叫人害怕,贺卿也不敢随便下定决心去做。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年纪不大,见识很少,目光短浅,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一直坚持。
周围的人还在说东家长西家短,贺卿听得难受,索性起身离席,到外头去透气。
这边的气氛比较肃穆,也没人会随便乱走。贺卿找了个角落的地方待着,也没人发觉,就这么出起了神。直到脚下的地面开始发生震动,贺卿才陡然清醒过来。
地震了!
直到此刻,她提了许久的一颗心,反倒慢慢落了下来。
更多的人会因为这猝然而来的地震惊慌失措,可是对贺卿来说,地震真的发生,反倒是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
朝堂上之前曾经质疑过张太后,质疑过托梦这件事的所有人,都得重新摆正自己的立场了。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还有点爽。尤其是那个目空一切以为只有自己是聪明人的顾铮,发现自己根本不相信的地震真的发生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贺卿想着这个问题,回到了自己之前暂时待着的偏殿,立刻被玉屏抓住,“真师去了何处?太后娘娘遣人来寻您,请您过去那边伴驾呢!”
“这就去。”贺卿闻言,立刻打起了精神。
祭坛这边只有震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短暂的惊慌之后,就已经稳定下来了。如今最重要的,却是京城那边。
贺卿到的时候,报信的人才来,说是京城的地面上裂开了几条将近半米宽的口子,附近的房屋损毁不少,好在人们早有准备,都逃出去了,只是东西带不走,损失了一些。
目前军队正在巡逻,维持秩序,百姓们虽然略有恐慌,但还在控制之中。今日没有随驾,而是留守京城的几位官员请众人赶快回去主持大局。
“谢天谢地,总算没出什么问题。”太皇太后第一个松了一口气,“这是上天庇佑,历代祖宗垂怜,才有这个结果啊!”
众臣少不得跟着说了几句套话,薛知道才道,“既然祭祀已经结束,地震也发生了,还是须得尽快回京,处置后续事宜才是。”
“正该如此。”太皇太后点头道,“只是人数太多,走起来也麻烦。不如先行派遣一部分人回京。”
“臣愿为国分忧。”薛知道立刻道。
太皇太后摇头,“薛相有心,只是你年纪大了,岂可如此忧劳奔波?既然不是十万火急的事,还是交给他们年轻人去办吧。”她说着转向顾铮,“顾学士年少有为,此事就交给你来办。”
“臣谨遵钧命。”顾铮出列应道。
贺卿抬眼看去,正好对上直起身来的顾铮的视线。两人的目光一触即分,贺卿走到张太后身侧,低声道,“娘娘,宫中也该有个人主持大局为好。”
张太后点头,对太皇太后道,“母后,如今宫中没有主位在,也容易生乱。顾大人毕竟是外臣,宫里的事不好过问。不如叫慧如真师先行回去,打点一切。”
这句提醒自然不是空口白话,因为在贺卿经历过的上一世里,皇帝身边的确有个女官有了身孕,只是月份尚浅,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发现时,贺垣都已经在乾光宫住了一月有余,说什么都迟了。
贺卿出嫁之前,这孩子已经出生,是个大胖小子。
只是她虽未亲见,但对于这么一个骨鲠在喉的存在,贺垣会是什么态度可想而知。而在那个自称穿越女的家伙学过的历史中,这个命薄的遗腹子,不到三岁就夭折了。
没赶上做亡国奴,也不知究竟算不算是他的福气。
但是现在,无论是对贺卿还是林太后而言,这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
有大行皇帝的血脉在,自然比从宗室之中遴选合适的人上位更好,至少他们能更主动的去掌控眼前的局面,而不是让另一个人做主。
这提议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不知怎么,林太后看着贺卿的模样,就郑重将之记载了心里。第二日召见重臣议事时,便先没有提新君人选的事,而是召了太医过来。
众人以为是她身体不适,因而纷纷开口询问。林太后只含糊应对,等太医院所有太医都被请过来了,这才一摆手,让侍立在自己身后的一行女子上前,“请诸位太医给她们瞧瞧脉象。”
能站在这里的人,一颗心恨不得长十个心眼,见此情景,已经明白了五六分,纷纷沉默着,等待诊脉的结果。
太后如此兴师动众,不论是宗室重臣还是太医们心里多少有了一点数。
但即便如此,但太移门整修其中一位张侍长果然已经有了近两月的身孕时,众人还是免不了有些震惊。
尤其是之前因为新君的人选打得不可开交的宗室和重臣。
早知如此,他们还费这个功夫干什么?
如今从龙之功肯定没有了,还惹得太后不喜,可以想见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也许一时半会儿太后不会做什么,但提名过其他宗室的他们,必然会被上位者忌惮。
每个人的心情都相当复杂。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翻盘的可能。这孩子毕竟还在娘胎里,能不能生出来、生了之后又是男是女,都还不好确定。
万一立不住或者是个公主,便又是他们的机会了。
到时候,还是会绕回现在的问题。
所以众人相互对视,都保持了沉默,听着太医长篇大论的恭喜张侍长和太后。
林太后却是乐的合不拢嘴,语气柔和的安抚了一番张侍长,就叫她暂且跟自己一起住在这坤华宫中,又着邱姑姑多多的安排人伺候。等邱姑姑把人领走,太医们也起身告退之后,她才正了脸色,对站了一地的人道,“天可怜见,给我大楚江山留了后。之前的事不必再议,一切都等这孩子生出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