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光闻言转头,看了那少年一眼,露了个短暂的笑:“是你啊。”
是戴振国。
戴振国闻言也有点意外,说你还记得我?我以为这么久没见你已经不记得了。
“记得的。”宁光笑了笑,她这辈子基本没出过村,认识的人除了村里的屈指可数,这年纪的牛佬家,主动招呼她的,好像就戴振国一个,想记不住也难。
“你怎么在这里?”她对戴振国的印象还是蛮好的,不说当初帮她跟沈安怡传话的情分,就说同为学渣的唏嘘,这会儿也忍不住多问了句,“在这里上班吗?你已经初中毕业了?”
“没呢。”提到念书,戴振国露出尴尬之色,摸了摸脑袋,解释,“今天不是不上课吗?我跟我哥批了点东西过来卖,刚才卖的差不多了现在打算回去。”
宁光觉得自己懂了,这是认为初中之后肯定考不上,提前找生计?
她不知道该怎么接口,就笑了笑。
这时候戴振国那哥哥打量着宁光,就当面问弟弟,这是哪里的美头?
“朝阳村的。”戴振国指了指朝阳村的方向,“就那,前两年我跟大伯出来做炒米认识的。”
又跟沉默寡言的苗国庆打招呼,说这两年苗国庆变了很多,以至于刚才在厂里都没认出来。
苗国庆摆了摆手表示不在意,三口两口吞完包子,跟女儿木讷的说了句:“美头,我进去了啊,你回去路上当心。”
也就回厂区了。
宁光答应着也想走,戴振国的哥哥却拿了几根绸带出来塞给她,说他们从县里批发的小东西,不值几个钱,给宁光扎头发玩。
这种绸带是现在女孩子流行用的发饰,打成蝴蝶结或者就当飘带系在辫子上,村里好多美头都这么打扮。以前沈安怡在的时候,似乎也扎过两次,但沈安怡有家里人在大城市买的各种发饰,似乎就为了新鲜扎了那么几回,后来就没有了……宁光才上小学的时候还不怎么懂事,看同学有,也跟家里要过,然后被打了一顿,还被褚老婆子数落说她成天惦记着花红柳绿的不正经,之后再没提过半个字。
没想到时隔数年,一个陌生人会送这绸带给自己。
宁光也不知道什么心情,只是不肯要,然而戴振国的哥哥非常坚持,最后甚至给她在自行车龙头上打了个复杂的结,拉着弟弟嬉皮笑脸的走了。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打结的,反正宁光在化工厂门口解了半天没解开,想骑车追上兄弟俩让他们解,因为平时很少跟陌生人打交道,她又有点没勇气。
思前想后就先回家了,到家的时候院子里静悄悄的没一个人出来看,宁光就直接拿了把剪刀把绸带剪断……不然叫褚老婆子他们看到,肯定要问哪里来的,如果交代不出来路一定是偷了钱,如果如实说了那就是不知羞耻。宁光已经摸清了自己太婆的套路,实在不想折腾。
剪断的绸带按照宁光的想法是扔掉的,可从小爱惜东西的本能作祟,她捧着绸带在门口站了会,最终还是悄悄放到了枕头下。
就算不能戴,看看摸摸也好。
终归是她压在心底惦记了多年的东西。
正常小姑娘谁不想打扮的花枝招展,谁想成天灰扑扑的呢?
尤其她扎头发的还是那种最便宜的皮筋,没有裹一层线,是透明的浅黄色的那种,各种缠头发,每次扎辫子宁光眼里都痛的噙满泪水。
要是这两条绸带能用……宁光叹口气,把枕头盖盖好,起身去喂猪了。
她没有多想戴家兄弟送东西给自己的动机,因为之前沈安怡的姑姑也曾塞了钱给她。也许正常的人家,长辈,或者哥哥姐姐的,看到小孩子的小伙伴,都会有所表示吧。
宁光这么认为。
想到自己却没有东西回礼,她自嘲的笑了笑,觉得以后出门不遇见这些好人就好了。
她不知道戴振国哥哥其实平时没有那么大方的,这次肯送她绸带主要是因为:“这就是你之前说的那个三天两头被家里打骂的美头?”
戴振国点了点头:“她底下还有个弟弟,家里对她弟弟挺好的。”
之前他在朝阳村的时候多少打听到些内幕,这会儿左右无人,就直说了,“她牙牙以前是朝阳村的村支书,因为她是美头嘛,家里想要牛佬家,于是超生了她弟弟,为此她牙牙就被撤职了……好像因为这个缘故,家里都怨她。”
“这倒也难怪。”戴振国的哥哥很容易接受这种逻辑,因为这时候的乡下大抵习惯将错误归咎于女性,“不过她家里人也是目光短浅。”
戴振国知道这个堂哥虽然跟自己一样是学渣党,然而从小脑子灵活,最会来事,不然家里也不会让他带自己到处晃荡,就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古话不是说郎才女貌?”他哥哥就说,“那美头看年纪也要上初中了吧?除非成绩特别好,不然初中毕业也就不念了,到时候就该考虑说亲的事情。她长的挺好看的,以后八成能说个家境殷实的人家,要是运气好一点,说到镇上县里都有可能。可家里对她又不好,她结婚之后干嘛还要顾着兄弟?要是她家里对她好一点,哄着她心疼弟弟,以后结了婚也处处想着娘家,她弟弟有姐夫一家帮衬,还怕日子过不好吗?”
“她娘老子都在呢。”戴振国提醒,“到时候她不肯帮忙的话,娘老子一起上门去骂,她能怎么办?”
他哥哥冷笑:“把出门外的女子泼出门外的水,要么男方一家子都是孬种,不然婚都结了,敢上门闹,甩手就可以俩耳刮子过去,问问十里八乡,谁家女子出了门还要管娘家的死活?难为咱们花那么多彩礼讨的老婆还要养丈人一家子?没有这种道理的。”
不过遇见宁光只是一个插曲,他们讨论了会儿说起其他事情来,也就过去了。
……朝阳村的宁光全然不知道这些。
她接送了宁宗约莫个把月的时间,有一次路上宁宗想起来,就跟她说,今天傍晚不用去接自己了,因为有个镇上的同学过生日,想请大家去他家里吃个饭,他已经同杨父杨母请了半天假,下午要去同学家道贺的。
宁光就问:“那要去你同学家接你吗?”
“不要你去!”宁宗闻言就发脾气,说你穿的这么差,成绩也不好,还在村小念书,又留级……总之就是这种姐姐出现在自己同学跟前,自己的脸往哪搁?
宁光对家里人的嫌弃早就习惯了,这会儿心里想着我还不愿意去接你呢,就说:“那你回来路上当心点。”
她这天送了宁宗之后,回家跟家里说了下宁宗同学生日的事情,招来褚老婆子一顿骂,说她也不知道劝着点宁宗,要以学习为重,同学生日吃饭有什么好去的?
有那功夫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目呢。
不过骂完也就没说什么了,宁光就自顾自的去洗洗刷刷。
这天天快黑的时候宁宗才回来,他表现的异常亢奋,晚上写作业时还有点难以集中精神,不住的看着家里人,很想沟通的样子,但最终忍住了,什么都没说。
过了几天就提出来,他想练车,以后不要宁光接送了。
家里当然奇怪,问他为什么?
宁宗就说宁光车技不好,担心经过臭水沟,就是被化工厂排污的那条小溪的时候,会把自己摔下去。
而且新自行车本来就是为他买的,干嘛老是给宁光骑?
宁家对他的说法当然是连声叫好,宁福林还夸孙子这叫自强自立。
总之宁宗重新开始了学车,宁光不得不再次跟着他到场院上伺候着。她心里觉得很奇怪,因为宁宗从小受宠,不免娇气。而自行车虽然不算难吧,常人学起来最初肯定要摔几下的。宁宗之前就是摔了几次不想吃苦头才不学的。
可这次宁宗却表现的特别有毅力,摔了都没发脾气,一骨碌爬起来继续,像是有某种充足的动力在支持他。
如此用了大概四五天就学会了,褚老婆子跟宁福林所以又夸他聪明,对照组是宁光,说宁光比他大,学的却慢,可见智商到底是不如宁宗的。
宁光认为这么说不公平,因为宁宗学的时候一家人围着他转,而且他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可自己学的时候根本没人管,唯一的叮嘱还是别把车摔坏了,学车的时间更是从做家务跟上学做作业里硬生生挤出来的。
如果她有宁宗的条件,不必束手束脚的话,她没准学的比宁宗还快呢。
然而这些想法不敢说出来,只能默默腹诽。
不过不管怎么说,宁宗学会骑车之后她省了件事情。
这天宁光挽着一篮子脏衣服到村外的水坞洗,再次碰见了赵建国。
双方仍旧如这段时间以来的默契那样,毫无交流,一个在充当栈桥的楼板这头,一个在那头。
赵建国占据了靠近岸边的这头,宁光当然只能去离岸远的那头。
她走过去的时候发现楼板上湿漉漉的,以为赵建国之前在这儿洗过,所以沾了水,也没多想,谁知道一步踏出,脚下却踩了个什么东西,整个人一滑,连人带篮子朝旁边栽下去!
是戴振国。
戴振国闻言也有点意外,说你还记得我?我以为这么久没见你已经不记得了。
“记得的。”宁光笑了笑,她这辈子基本没出过村,认识的人除了村里的屈指可数,这年纪的牛佬家,主动招呼她的,好像就戴振国一个,想记不住也难。
“你怎么在这里?”她对戴振国的印象还是蛮好的,不说当初帮她跟沈安怡传话的情分,就说同为学渣的唏嘘,这会儿也忍不住多问了句,“在这里上班吗?你已经初中毕业了?”
“没呢。”提到念书,戴振国露出尴尬之色,摸了摸脑袋,解释,“今天不是不上课吗?我跟我哥批了点东西过来卖,刚才卖的差不多了现在打算回去。”
宁光觉得自己懂了,这是认为初中之后肯定考不上,提前找生计?
她不知道该怎么接口,就笑了笑。
这时候戴振国那哥哥打量着宁光,就当面问弟弟,这是哪里的美头?
“朝阳村的。”戴振国指了指朝阳村的方向,“就那,前两年我跟大伯出来做炒米认识的。”
又跟沉默寡言的苗国庆打招呼,说这两年苗国庆变了很多,以至于刚才在厂里都没认出来。
苗国庆摆了摆手表示不在意,三口两口吞完包子,跟女儿木讷的说了句:“美头,我进去了啊,你回去路上当心。”
也就回厂区了。
宁光答应着也想走,戴振国的哥哥却拿了几根绸带出来塞给她,说他们从县里批发的小东西,不值几个钱,给宁光扎头发玩。
这种绸带是现在女孩子流行用的发饰,打成蝴蝶结或者就当飘带系在辫子上,村里好多美头都这么打扮。以前沈安怡在的时候,似乎也扎过两次,但沈安怡有家里人在大城市买的各种发饰,似乎就为了新鲜扎了那么几回,后来就没有了……宁光才上小学的时候还不怎么懂事,看同学有,也跟家里要过,然后被打了一顿,还被褚老婆子数落说她成天惦记着花红柳绿的不正经,之后再没提过半个字。
没想到时隔数年,一个陌生人会送这绸带给自己。
宁光也不知道什么心情,只是不肯要,然而戴振国的哥哥非常坚持,最后甚至给她在自行车龙头上打了个复杂的结,拉着弟弟嬉皮笑脸的走了。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打结的,反正宁光在化工厂门口解了半天没解开,想骑车追上兄弟俩让他们解,因为平时很少跟陌生人打交道,她又有点没勇气。
思前想后就先回家了,到家的时候院子里静悄悄的没一个人出来看,宁光就直接拿了把剪刀把绸带剪断……不然叫褚老婆子他们看到,肯定要问哪里来的,如果交代不出来路一定是偷了钱,如果如实说了那就是不知羞耻。宁光已经摸清了自己太婆的套路,实在不想折腾。
剪断的绸带按照宁光的想法是扔掉的,可从小爱惜东西的本能作祟,她捧着绸带在门口站了会,最终还是悄悄放到了枕头下。
就算不能戴,看看摸摸也好。
终归是她压在心底惦记了多年的东西。
正常小姑娘谁不想打扮的花枝招展,谁想成天灰扑扑的呢?
尤其她扎头发的还是那种最便宜的皮筋,没有裹一层线,是透明的浅黄色的那种,各种缠头发,每次扎辫子宁光眼里都痛的噙满泪水。
要是这两条绸带能用……宁光叹口气,把枕头盖盖好,起身去喂猪了。
她没有多想戴家兄弟送东西给自己的动机,因为之前沈安怡的姑姑也曾塞了钱给她。也许正常的人家,长辈,或者哥哥姐姐的,看到小孩子的小伙伴,都会有所表示吧。
宁光这么认为。
想到自己却没有东西回礼,她自嘲的笑了笑,觉得以后出门不遇见这些好人就好了。
她不知道戴振国哥哥其实平时没有那么大方的,这次肯送她绸带主要是因为:“这就是你之前说的那个三天两头被家里打骂的美头?”
戴振国点了点头:“她底下还有个弟弟,家里对她弟弟挺好的。”
之前他在朝阳村的时候多少打听到些内幕,这会儿左右无人,就直说了,“她牙牙以前是朝阳村的村支书,因为她是美头嘛,家里想要牛佬家,于是超生了她弟弟,为此她牙牙就被撤职了……好像因为这个缘故,家里都怨她。”
“这倒也难怪。”戴振国的哥哥很容易接受这种逻辑,因为这时候的乡下大抵习惯将错误归咎于女性,“不过她家里人也是目光短浅。”
戴振国知道这个堂哥虽然跟自己一样是学渣党,然而从小脑子灵活,最会来事,不然家里也不会让他带自己到处晃荡,就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古话不是说郎才女貌?”他哥哥就说,“那美头看年纪也要上初中了吧?除非成绩特别好,不然初中毕业也就不念了,到时候就该考虑说亲的事情。她长的挺好看的,以后八成能说个家境殷实的人家,要是运气好一点,说到镇上县里都有可能。可家里对她又不好,她结婚之后干嘛还要顾着兄弟?要是她家里对她好一点,哄着她心疼弟弟,以后结了婚也处处想着娘家,她弟弟有姐夫一家帮衬,还怕日子过不好吗?”
“她娘老子都在呢。”戴振国提醒,“到时候她不肯帮忙的话,娘老子一起上门去骂,她能怎么办?”
他哥哥冷笑:“把出门外的女子泼出门外的水,要么男方一家子都是孬种,不然婚都结了,敢上门闹,甩手就可以俩耳刮子过去,问问十里八乡,谁家女子出了门还要管娘家的死活?难为咱们花那么多彩礼讨的老婆还要养丈人一家子?没有这种道理的。”
不过遇见宁光只是一个插曲,他们讨论了会儿说起其他事情来,也就过去了。
……朝阳村的宁光全然不知道这些。
她接送了宁宗约莫个把月的时间,有一次路上宁宗想起来,就跟她说,今天傍晚不用去接自己了,因为有个镇上的同学过生日,想请大家去他家里吃个饭,他已经同杨父杨母请了半天假,下午要去同学家道贺的。
宁光就问:“那要去你同学家接你吗?”
“不要你去!”宁宗闻言就发脾气,说你穿的这么差,成绩也不好,还在村小念书,又留级……总之就是这种姐姐出现在自己同学跟前,自己的脸往哪搁?
宁光对家里人的嫌弃早就习惯了,这会儿心里想着我还不愿意去接你呢,就说:“那你回来路上当心点。”
她这天送了宁宗之后,回家跟家里说了下宁宗同学生日的事情,招来褚老婆子一顿骂,说她也不知道劝着点宁宗,要以学习为重,同学生日吃饭有什么好去的?
有那功夫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目呢。
不过骂完也就没说什么了,宁光就自顾自的去洗洗刷刷。
这天天快黑的时候宁宗才回来,他表现的异常亢奋,晚上写作业时还有点难以集中精神,不住的看着家里人,很想沟通的样子,但最终忍住了,什么都没说。
过了几天就提出来,他想练车,以后不要宁光接送了。
家里当然奇怪,问他为什么?
宁宗就说宁光车技不好,担心经过臭水沟,就是被化工厂排污的那条小溪的时候,会把自己摔下去。
而且新自行车本来就是为他买的,干嘛老是给宁光骑?
宁家对他的说法当然是连声叫好,宁福林还夸孙子这叫自强自立。
总之宁宗重新开始了学车,宁光不得不再次跟着他到场院上伺候着。她心里觉得很奇怪,因为宁宗从小受宠,不免娇气。而自行车虽然不算难吧,常人学起来最初肯定要摔几下的。宁宗之前就是摔了几次不想吃苦头才不学的。
可这次宁宗却表现的特别有毅力,摔了都没发脾气,一骨碌爬起来继续,像是有某种充足的动力在支持他。
如此用了大概四五天就学会了,褚老婆子跟宁福林所以又夸他聪明,对照组是宁光,说宁光比他大,学的却慢,可见智商到底是不如宁宗的。
宁光认为这么说不公平,因为宁宗学的时候一家人围着他转,而且他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可自己学的时候根本没人管,唯一的叮嘱还是别把车摔坏了,学车的时间更是从做家务跟上学做作业里硬生生挤出来的。
如果她有宁宗的条件,不必束手束脚的话,她没准学的比宁宗还快呢。
然而这些想法不敢说出来,只能默默腹诽。
不过不管怎么说,宁宗学会骑车之后她省了件事情。
这天宁光挽着一篮子脏衣服到村外的水坞洗,再次碰见了赵建国。
双方仍旧如这段时间以来的默契那样,毫无交流,一个在充当栈桥的楼板这头,一个在那头。
赵建国占据了靠近岸边的这头,宁光当然只能去离岸远的那头。
她走过去的时候发现楼板上湿漉漉的,以为赵建国之前在这儿洗过,所以沾了水,也没多想,谁知道一步踏出,脚下却踩了个什么东西,整个人一滑,连人带篮子朝旁边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