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吟诵社(下)
“你这是哪位老先生的调子?”吟诵社的社长高沁问道,“听着像江南的调子, 但几位老先生的吟诵调我们都采录过, 和你这个不太一样,怎么说呢?”高沁皱着眉, “合平仄, 调子也好听,就是没个出处的话, 到时候评委问起来不好说。”
秦雯听她问起来源, 有点不好说,总不能告诉大家,这个调子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学的姑苏调吧, 会被人当成臆症的。她想了一下, 才说道:“这应该是苏州一带的吟诵调, 我小时候寒暑假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苏州、杭州拜访刺绣大师, 那些大师大多住在老院子里,周围住的也都是老派人家,这个调子我在苏州听过的, 我当时在那儿学刺绣, 有个老婆婆每天一早就摇着橹从后窗的河道里划过,送孙女上学, 这个调子唱了几次, 我的印象很深。”
“不是名家的调子啊~”一个吟诵社的社员遗憾道。
“是不是名家有什么关系, 吟诵的调子本来就因人而异, 不过秦雯的调子确实好听, 咱们就练这个调子?”高沁转头问吟诵社的成员。
“行啊,评委问的时候,我们就拿秦雯讲的这一版故事出来吧。”几个骨干成员同意道。
吟诵是一种连五音不全的人都能唱的曲调,只是唱得好听难听有所区别罢了,学起来也容易,毕竟只要顺着字的读音添上一些起伏就好,秦雯带着吟了两遍,在场的所有人就差不多都学会了。
“大家用手机把秦雯的吟诵录下来,回去好好练一下,下周我们要排练一下,然后就能正式上场了。”高沁很习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社员们完成一定的练习,在大家离开之前嘱咐道。
秦雯将设计图和样衣交给冯伦叔叔,麻烦他去找服装加工厂下单订制一下衣服,然后就不管了,最近学校里物理化学的功课明显变难了,她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排练半天,临上场前再带妆彩排一次,等到上场的时候,大家都确实自己这方面不会有任何问题了——甚至为了防止堵车造成的状态上的影响,一行十几个人财大气粗的提前一天住到了电视台附近的宾馆。
#
“下面请欣赏燕大吟诵社带来的作品:山居秋暝。”主持人报幕的声音落下,秦雯和她的女生同伴们,踩着特殊的步子慢慢走到了舞台上。伴着她们步伐的,是一阵清脆悦耳的笛声。
“吹笛子的小哥哥是谁?帅哭了~”网络上,刚刚无聊乱点网页接进直播间的观众忍不住发了一个贴子来询问。
“妹子们也很漂亮,为什么有些学霸既可以凭才华吃饭,还能靠脸吃饭?简直嫉妒。”
“吹笛子的是咱们娱乐圈掌门家的二公子,”有知道的观众在网络上进行科普,“燕大学计算机的。”
“于是,这是不会乐器的程序猿不是好的富二代的套路吗?”有人在视频里这样问道。
吹笛子的是戴牧皑,为了构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他被迫捡起小时候为了在亲戚面前炫技而学的笛子,看着秦雯她们一边歌唱一边脚踏手折,就像看着远方的可人儿,一股为心爱的人伴奏伴舞的欢快让戴牧皑面颊有点微红。
踏歌而行的少女,吹着笛子的白衣少年,三五成群穿着玄色襕衫的吟诵者,在说不上华丽的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肢体和声音演绎着完美的一幕。
“没想到在首都还能听到南调,”一个银发如霜穿着旗袍的老教授在演出结束后感叹道,“你们的发音很地道,有谁是苏州人吗?”
“我们吟诵社今年没有苏州人,”高沁双手藏在袖管里紧紧握着,但表面上却端庄而带着些羞涩地说,“是新年的新社员曾经在苏州学习过一段时间,学过这个姑苏调。”她缓缓地将秦雯说的故事润色了一遍,事先准备好的VCR里播放着橹声咿呀的粉墙黛瓦,播放着田田莲叶里粉红粉白的莲花,还有那蹲在河边辛勤劳作的少女们。
提着盛满了一竹篮白纱的少女们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往升起炊烟的村庄走去,脚下精致的绣鞋踩在刚刚被溪水冲洗过的鹅卵石上,就像踩在美丽的霞光上。
这段VCR非常短,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可录制却花了两个社长不少功夫,但此时在比赛中,配合着高沁清脆的声音播放出来的效果,就像在一堆PPT当背景的展示活动中猛地杀出一部好莱坞大片,这种视听的震撼简直无可比拟。
“美,这是一种完全中国式的审美,一种天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是一种韵律的美,这种美不会有强行学习别的名家作品的那种拘束感,是一种自然的、从心发出来的美。”另一位音乐家评委从一开始就一直半闭着眼睛,此时,他张开了眼睛,很专注、很认真地评价着。
“你们刚才所跳的,是踏歌吗?”这次发言的是个清癯的老者,他的声音有一点暗哑,神情里带着一丝求证的意味。
“是的。”高沁点点头,肯定道:“我们社里考古系的同学,翻看了早期民俗的影视记录,改编出了踏歌。”
“你们做得很用心,”那位清癯的老者赞赏的点点头,“不论从艺术性还是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你们都做得不错。”
在一番点评之后,他们不出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极好的分数,并在最后将那一枚奖牌带回了学校。
“这回可多亏了秦雯,”在“庆功宴”上,高沁端了一杯椰汁站到秦雯跟前,“从服装到表演形式都多亏你出力了,我代我们社的大家敬你一杯。”
“客气了。”秦雯擎了杯子,还得抬起头才能看清高沁的脸,能参与这一项演出并且得奖,秦雯还是挺开心的,“都是燕大的学子,能抱回来的奖杯总不能看着它落到别人家里去。”
“就是!”
“说的好!”都是各地考进来的精英学生,在家乡时便是排名靠前,大家的心气儿都很高,这回也不例外,因为前两年奖项都落在两个师大的头上,今年大家也都是憋着一股子劲儿,在各个方面精心准备,誓要将这首名夺回来。
“这回总归是幸不辱命,我也算能给我这姐们一个交待了。”传统服饰社的社长古茹刚才因为开心,喝了点白的,这时候脸上微微上了点粉粉的血色,“为了咱们的努力,一起喝点儿?不能喝的就沾沾唇就是了。”
“好~”刚刚离开家庭步入成年的大学生,总会找一个理由沾点酒气,用来庆贺自己的独立,而今天的胜利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理由,大家轰然应是,男生们当仁不让地一口了闷下去,女孩子也小小地抿上一口,然后被辣得直哈哈,惹得旁人侧目微笑。
“时间不早了,”高沁摸出手机看了一眼,“最近大家都累得不轻,咱们今晚也别闹得晚了,K歌什么的,改天我再请大家,咱们女生就早点回寝室了,别等晚上锁了门,宿管阿姨肯定不给好脸。”
“也是不早了,我送送你们吧。”戴牧皑看着第一次喝酒,没沾了多少酒,但被呛得满脸通红的秦雯,觉得自己被酒精浇灌过的大脑分外清醒,“最近学校工地挺多的,来往的人也杂,还是把你们送到宿舍楼下比较安全。”
所有男生都频频点头,然后取得一致,一大堆人借着酒意三五一团从靠近宿舍区的小门进了校园,往女生宿舍走去。
“今天的节目很不错,”秦雯和钱茵刚刚和一大堆人在楼下告别,进了寝室,抱着电脑,戴着耳机缩在床帘里不知道在看什么的段玲就伸出了脑袋,大声地说,“雯雯,你和阿茵的姿势美极了,衣服也漂亮,VCR里你们最漂亮。”
“谢谢夸奖!”钱茵毫不谦虚地应声道。
“最大的功臣还没说什么呢,你到是自我感觉良好。”朱芸作为钱茵的自小一块儿长大的发小,此时有点不忍卒睹地捂着脸说,“你是水仙花变的吗?”
“是啊,我就是水仙变的小仙女啊。”钱茵笑着承认了,然后才看到放置一些公共杂物的桌子上多了一本极为精美的外文杂志,家庭经济状况不坏,家里又有个时尚追随者的妈妈,钱茵当然认得那本杂志是世界著名的时尚杂志《HB》。
《HB》的封面上,不是身材火辣、穿着清凉的金发美女,而是一个面容清秀、身形端庄的亚洲女性。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封面上,金色的文字印着这一期杂志的主题——来自中国的风暴
“你这是哪位老先生的调子?”吟诵社的社长高沁问道,“听着像江南的调子, 但几位老先生的吟诵调我们都采录过, 和你这个不太一样,怎么说呢?”高沁皱着眉, “合平仄, 调子也好听,就是没个出处的话, 到时候评委问起来不好说。”
秦雯听她问起来源, 有点不好说,总不能告诉大家,这个调子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学的姑苏调吧, 会被人当成臆症的。她想了一下, 才说道:“这应该是苏州一带的吟诵调, 我小时候寒暑假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苏州、杭州拜访刺绣大师, 那些大师大多住在老院子里,周围住的也都是老派人家,这个调子我在苏州听过的, 我当时在那儿学刺绣, 有个老婆婆每天一早就摇着橹从后窗的河道里划过,送孙女上学, 这个调子唱了几次, 我的印象很深。”
“不是名家的调子啊~”一个吟诵社的社员遗憾道。
“是不是名家有什么关系, 吟诵的调子本来就因人而异, 不过秦雯的调子确实好听, 咱们就练这个调子?”高沁转头问吟诵社的成员。
“行啊,评委问的时候,我们就拿秦雯讲的这一版故事出来吧。”几个骨干成员同意道。
吟诵是一种连五音不全的人都能唱的曲调,只是唱得好听难听有所区别罢了,学起来也容易,毕竟只要顺着字的读音添上一些起伏就好,秦雯带着吟了两遍,在场的所有人就差不多都学会了。
“大家用手机把秦雯的吟诵录下来,回去好好练一下,下周我们要排练一下,然后就能正式上场了。”高沁很习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社员们完成一定的练习,在大家离开之前嘱咐道。
秦雯将设计图和样衣交给冯伦叔叔,麻烦他去找服装加工厂下单订制一下衣服,然后就不管了,最近学校里物理化学的功课明显变难了,她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排练半天,临上场前再带妆彩排一次,等到上场的时候,大家都确实自己这方面不会有任何问题了——甚至为了防止堵车造成的状态上的影响,一行十几个人财大气粗的提前一天住到了电视台附近的宾馆。
#
“下面请欣赏燕大吟诵社带来的作品:山居秋暝。”主持人报幕的声音落下,秦雯和她的女生同伴们,踩着特殊的步子慢慢走到了舞台上。伴着她们步伐的,是一阵清脆悦耳的笛声。
“吹笛子的小哥哥是谁?帅哭了~”网络上,刚刚无聊乱点网页接进直播间的观众忍不住发了一个贴子来询问。
“妹子们也很漂亮,为什么有些学霸既可以凭才华吃饭,还能靠脸吃饭?简直嫉妒。”
“吹笛子的是咱们娱乐圈掌门家的二公子,”有知道的观众在网络上进行科普,“燕大学计算机的。”
“于是,这是不会乐器的程序猿不是好的富二代的套路吗?”有人在视频里这样问道。
吹笛子的是戴牧皑,为了构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他被迫捡起小时候为了在亲戚面前炫技而学的笛子,看着秦雯她们一边歌唱一边脚踏手折,就像看着远方的可人儿,一股为心爱的人伴奏伴舞的欢快让戴牧皑面颊有点微红。
踏歌而行的少女,吹着笛子的白衣少年,三五成群穿着玄色襕衫的吟诵者,在说不上华丽的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肢体和声音演绎着完美的一幕。
“没想到在首都还能听到南调,”一个银发如霜穿着旗袍的老教授在演出结束后感叹道,“你们的发音很地道,有谁是苏州人吗?”
“我们吟诵社今年没有苏州人,”高沁双手藏在袖管里紧紧握着,但表面上却端庄而带着些羞涩地说,“是新年的新社员曾经在苏州学习过一段时间,学过这个姑苏调。”她缓缓地将秦雯说的故事润色了一遍,事先准备好的VCR里播放着橹声咿呀的粉墙黛瓦,播放着田田莲叶里粉红粉白的莲花,还有那蹲在河边辛勤劳作的少女们。
提着盛满了一竹篮白纱的少女们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往升起炊烟的村庄走去,脚下精致的绣鞋踩在刚刚被溪水冲洗过的鹅卵石上,就像踩在美丽的霞光上。
这段VCR非常短,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可录制却花了两个社长不少功夫,但此时在比赛中,配合着高沁清脆的声音播放出来的效果,就像在一堆PPT当背景的展示活动中猛地杀出一部好莱坞大片,这种视听的震撼简直无可比拟。
“美,这是一种完全中国式的审美,一种天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是一种韵律的美,这种美不会有强行学习别的名家作品的那种拘束感,是一种自然的、从心发出来的美。”另一位音乐家评委从一开始就一直半闭着眼睛,此时,他张开了眼睛,很专注、很认真地评价着。
“你们刚才所跳的,是踏歌吗?”这次发言的是个清癯的老者,他的声音有一点暗哑,神情里带着一丝求证的意味。
“是的。”高沁点点头,肯定道:“我们社里考古系的同学,翻看了早期民俗的影视记录,改编出了踏歌。”
“你们做得很用心,”那位清癯的老者赞赏的点点头,“不论从艺术性还是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你们都做得不错。”
在一番点评之后,他们不出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极好的分数,并在最后将那一枚奖牌带回了学校。
“这回可多亏了秦雯,”在“庆功宴”上,高沁端了一杯椰汁站到秦雯跟前,“从服装到表演形式都多亏你出力了,我代我们社的大家敬你一杯。”
“客气了。”秦雯擎了杯子,还得抬起头才能看清高沁的脸,能参与这一项演出并且得奖,秦雯还是挺开心的,“都是燕大的学子,能抱回来的奖杯总不能看着它落到别人家里去。”
“就是!”
“说的好!”都是各地考进来的精英学生,在家乡时便是排名靠前,大家的心气儿都很高,这回也不例外,因为前两年奖项都落在两个师大的头上,今年大家也都是憋着一股子劲儿,在各个方面精心准备,誓要将这首名夺回来。
“这回总归是幸不辱命,我也算能给我这姐们一个交待了。”传统服饰社的社长古茹刚才因为开心,喝了点白的,这时候脸上微微上了点粉粉的血色,“为了咱们的努力,一起喝点儿?不能喝的就沾沾唇就是了。”
“好~”刚刚离开家庭步入成年的大学生,总会找一个理由沾点酒气,用来庆贺自己的独立,而今天的胜利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理由,大家轰然应是,男生们当仁不让地一口了闷下去,女孩子也小小地抿上一口,然后被辣得直哈哈,惹得旁人侧目微笑。
“时间不早了,”高沁摸出手机看了一眼,“最近大家都累得不轻,咱们今晚也别闹得晚了,K歌什么的,改天我再请大家,咱们女生就早点回寝室了,别等晚上锁了门,宿管阿姨肯定不给好脸。”
“也是不早了,我送送你们吧。”戴牧皑看着第一次喝酒,没沾了多少酒,但被呛得满脸通红的秦雯,觉得自己被酒精浇灌过的大脑分外清醒,“最近学校工地挺多的,来往的人也杂,还是把你们送到宿舍楼下比较安全。”
所有男生都频频点头,然后取得一致,一大堆人借着酒意三五一团从靠近宿舍区的小门进了校园,往女生宿舍走去。
“今天的节目很不错,”秦雯和钱茵刚刚和一大堆人在楼下告别,进了寝室,抱着电脑,戴着耳机缩在床帘里不知道在看什么的段玲就伸出了脑袋,大声地说,“雯雯,你和阿茵的姿势美极了,衣服也漂亮,VCR里你们最漂亮。”
“谢谢夸奖!”钱茵毫不谦虚地应声道。
“最大的功臣还没说什么呢,你到是自我感觉良好。”朱芸作为钱茵的自小一块儿长大的发小,此时有点不忍卒睹地捂着脸说,“你是水仙花变的吗?”
“是啊,我就是水仙变的小仙女啊。”钱茵笑着承认了,然后才看到放置一些公共杂物的桌子上多了一本极为精美的外文杂志,家庭经济状况不坏,家里又有个时尚追随者的妈妈,钱茵当然认得那本杂志是世界著名的时尚杂志《HB》。
《HB》的封面上,不是身材火辣、穿着清凉的金发美女,而是一个面容清秀、身形端庄的亚洲女性。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封面上,金色的文字印着这一期杂志的主题——来自中国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