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比例不够的宝宝需要多等两天, 实在抱歉  这时候, 他真有些庆幸自己是投在了这经济最为发达的京城里。
若是个偏远地区, 在穷困的小村庄里, 麻烦还要更多, 想做点什么也更不容易。

至少在京城,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这里有,外地来的人也最先来京城。

在茶馆了里听书吃了几次茶,又查了些资料,转头李成则就吩咐元宝出去打听西域那边的情况, 或是找个虽是本地的货商,但常年往返两地做生意的那种人。

元宝得了话就去了, 他对京城内也挺熟的,没被卖之前到处给人做短工,见的杂七杂八的人不知凡几,码头抗麻袋的活儿也做过, 寻个知事儿的人不算难事儿。

这天,李成则自己也收拾了下, 没忘了自己应了那位苏子彦约的事, 于是就去赴了约。

时间实在下午。

去的路上, 李成则又翻了翻记忆,然后发现, 原身上学的时候, 最开始时, 其实同那些苏子彦并没什么交情, 关系就只是一般。

苏子彦家庭情况比李成则要好很多,听说他父亲自己就是一位同进士,如今被外放鲁地做着一方父母官,母亲也是某小官之女。

因开私塾的林举人和苏子彦的爹是当年同一科的举子,有些交情在,于是苏父就把苏子彦送去了林举人那里读书。

苏子彦向来不怎么搭理那些穷门陋户出生的学生,并且在心里看不上那些人。

李成则自然也是他看不上中的一员,只是碍于面子和名声,他没太愚蠢地表现出来,所以别人都以为他是性格有些冷清,才不怎么跟人交流。

事情的转变就发生在明德侯府举办文会的差不多前两个月。

那时候,苏子彦突然开始有意无意地和李成则套起了近乎,之后更是在和他自己一伙朋友相约出去吃酒时约了李成则。

李成则知道苏子彦结交的那几个人身份都不错,至少那些人从前可不会搭理自己。

有了苏子彦的引荐,自能多结交些不错的人,李成则心里高兴,自此也开始和苏子彦频繁来往。

就连明德厚度的那次宴会,也是苏子彦自己故意在李成则面前透露出来,说他从表兄那里得来一张侯府请帖,便是主动让李成则蹭。

后面的事就不用再说,明德侯府嫡出姑娘意外落水又恰被李成则救起,其中一直都有苏子彦在,甚至他还意无意了一些引导的话。

怎么看,这人都不像是无辜的。

李成则心里门清。

*

苏子彦宴会的地方定在了城东最大的一家樊楼。

三楼被他包下一个大间。

李成则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了四五个人。

欢声笑语不断传来。

屋子里,左右两边各摆着三台小桌几,上又放着各色酒菜。

凭着记忆,那几人,李成则都算眼熟。

四个人,包括苏子彦再内,身边都有一两位坦露着肩膀束紧小腰的女娘在伺候。

更有人已经同女娘相互喂起酒来,有或已经半解了人家的衣服,手下伸进细软的腰腹内大行其事,任由那些女娘倒在自己身上娇.喘不已,眼神迷离。

前头还有一位抱着琵琶的女子,正抚着琴弦咿咿呀呀唱着。

好一副奢靡画面。

李成则一脚踏进去,苏子彦就发现了他。对方立即眯起一双眼睛,看着像酒气上头,一手撑在地板上,一边把贴在他身边的人推了开去。

朗声道:“李兄来了,快过来坐,可等你许久了!”

屋内只剩苏子彦边上有一个位子,是以李成则也没说什么,淡定走过去,撩起衣袍,跪坐而下。

旁边有伺候的女娘很有眼色,见着李成则,一左一右扭着腰身,款款上前,一人倒酒,一人直往他身上贴。

但被李成则面无表情地撕开了。

口中不急不慢道:“毋须伺候,都远着些。”

苏子彦看见着一幕,目光微闪了闪,然后又是一派大笑:“李兄俊朗非凡,又年龄轻轻考中秀才,莫怪这些女娘一见李兄就黏了上来。”

李成则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然而道:“苏兄谬赞,在下愧不敢当,苏兄才是真高才,我等万不能比。”

苏子彦和李成则都参加的今年的考试,而且苏子彦的成绩比李成则好太多了,榜上十名至内。李成则这话也是随口就来。

不过,苏子彦方才说起考上秀才时,李成则的脑子里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却现在不是回想的好时机,李成则面上八风不动。

苏子彦大约是个善谈的人,一直都在说话,没冷落任何人。

只听得他又道:“自今年开春以来,两湖部分地区就再未曾下过一滴雨水,气候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连月来,旱情不见缓解反而越发严重,到六月底,圣上派官员去地方赈灾,可最后消息传过来,还是饿死了数万人。巴蜀那边更有小股乱民趁势揭竿而起犯上作乱,虽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听说朝堂上圣上还是震怒,一口气处置了不少人,因着这些,今年的乡试都推到了十月下旬,哎,往年可都是八月下旬的。”

对面一人听了这话点点头,“谁说不是,不过好在是没取消,不然得多少人痛苦不已。”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三年才一次的秋闱,若真取消了,那些发奋了三年的举人搞不好哭都哭不过来。

这时候,苏子彦却又转头问李成则:“李兄可否参加今年的乡试?依兄的高才,定然是回去的吧。”说完他又笑了几声。

李成则没正面回答,反而连连道:“实在惭愧,苏兄才乃真有学之士。”

说罢,又拉着其他几人一同吹嘘起苏子彦来。

所谓的文会一直玩到傍晚才散去,那几位还要继续留宿,直直暗示晚上的活动才更有趣。

李成则不欲跟在这里私混,找了个借口就告辞了。

直到出来吹了冷风,才感觉鼻间的脂粉味散去,舒服了许多。

回去洗了澡,元宝尽职尽责拿着干帕子帮主子擦头发。

李成则逼着眼睛想事,突然脑子一个灵光,终于想起下午在樊楼里没想起来的事了!

是原身考中秀才的事,其实这内里并不简单!

有一段时间,苏子彦日日约原身一起探讨功课,忽有一天,他拿出一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给李成则,然后偷偷告诉他,这是他家中花钱请人押的题,可用来一看。

苏子彦这么神神秘秘又郑重其事的样子,果然引得原身动了心思。

苏子彦走后,李成则就把那些题一道一道细看。

然后全记在心里,想着反正不管这题最后押不押得中他都不吃亏。

好在他也没有蠢到家,虽然苏子彦给的题上都写好了答案,但原身并不打算就用人家的,除了有固定答案的题,其他或诗或赋或要自己理解解答的,原身花了许多功夫,翻了许多书,自己耐心着做了一遍。

万万没想法,最后那些题,竟然大部分都考到了!

李成则是又惊讶又惊喜!

所以最后,没有意外的,原身也捞得一个秀才。

李成则把这些事都想起来后,当真是长长叹了一口气。

也皱着眉想,这个苏子彦,比他想像的还要不简单。

而且,他接近原身,到底有什么目的?

理了理衣服,让元宝付了车钱,李成则才抬眼看四周。

这村落不小,方才一路过来,也附近也有村庄,都不及河口村的规模。

河口村据说有百来户人口,因临着一条小河,就起了这个名字。

有河有水有山,更因挨着官道,进城的路不远又方便。

水田肥沃,林子山地也多,所以这里的日子过得不错。

至少看着没有面黄肌瘦的。

河口村是杂姓聚居,七八种姓氏,不过超过泰半姓李,故而以村以李姓为首。

李家祖上就是河口村人,一直到李保德的太爷爷那辈,因有幸娶了个城里姑娘,一家人才在皇城里落了根,往后几代就定居在城里。

只李家的宗祠和老宅还是在这里,每年过年,李家你家人依旧是要回来祭祖的。

李家现任族长,论起辈分李成则要称他一声三爷爷,对方是李成则爷爷的堂兄弟。

古代对氏族宗祠看得非常重。族亲之间一般不会断了来往。

平日不说,年节都是要走礼的。

河口村一百多户人家,算人口数量,应该在七八百左右。

因为李姓占了一半,如今河口村担任村长也是李姓人,就是李成则三爷爷的儿子。

因为这个,李姓人在河口村方便很多,更没人敢来欺负,要办个什么事也能方便点。

这就是氏族的力量。

李家在这里的祖宅,是个大三进的大宅院,要比京中住的地方面积要大上许多。

毕竟是乡里,地没那么值钱。

李家这宅院虽然看上去有点旧,但并不破,里头东西都齐整。

屋子里也不脏,是隔三差五收拾的。

这里因为李家雇的佃户住在这里帮忙看房。

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儿子。

这佃户以前是外地人,后来才落户在河口村。

两人没屋没地,便只能给人当佃农。后来老太太孙氏看人可怜,就把人招来看宅子,让他们住在最外头一进,平日就打扫打扫屋子。

李成则过来也这儿没事先托人送了口信来,兀地就来了,眼下不免害的那对夫妻慌手慌脚。

那二人虽知道这是主家的少爷,但往年过来得多的都是李老太太和大老爷。李成则这一头乍来,着实让人手忙脚乱。

他们都知道这位李少爷是个有大出息的,年头春天的时候,就听说考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在身,这月又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为妻,真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这种人在他们眼里已经是高高在上,不敢高攀,更不敢得罪。

日子久了,李成则已经适应了古人这一套磕头跪地行礼的行为。

这夫妻二人突如其来的磕头再不能让李成则头痛。他淡定地吩咐元宝叫人起来,接着问了些这里的事。

当然主要是问李家那慌着的一百亩山地。

这夫妻二人,男人叫王虎,女的旁人就喊她王虎家的。

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非常老实,说话带着一股别样口音。

在李成则面前回话很是小心翼翼。

不过总算不糊涂,问什么答什么。

这会儿到了晌午,到了用饭的时辰。

这两人大约也是回来吃午饭的,不然就该在田里忙活。

出门前诸多琐事孙氏都一一交代过,元宝也很机灵,看着情况就从兜里摸出手腕大小的一串儿大钱出来,给了王虎家的,让她去割点猪肉或杀只鸡,整些齐整的吃食过来。

他家少爷早上起赶路过来,正饿着累着呢。

王虎家的搓了搓手,嘴里连连哎哎了几声,又说,“这会儿就去。”

应了话,一边小心接过钱,又给李成则上了一壶茶水,才脚步匆忙往灶下去了。

这人手脚利索,干活快,半个时辰不到,就上了一桌菜上来。

有一锅子鸡汤,一碗腊肉蒸干菜,一盘青豆,一盘炒嫩笋,一盘炒鸡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