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首战告捷
“快点儿给我们把汤也端上来,对了你家这烧饼是怎么卖的?”瘦高年轻人有些迫不及待了。先前他嫌干粮不好吃,压根儿就没吃几口。走到这儿闻着香味儿以后,更加觉得饥肠辘辘,肚饿难忍。
“烧饼两文钱一个。”
“给我们一人拿一个,快点儿上。”
“好嘞。”
江网扣在外间跟客人说话的功夫,江巧凤已经将剩下三碗粉丝都烫好装碗,江网扣进来用托盘装了,一并带上三只烧饼给外间的客人送去。
“这汤的味道确实还不错,还有这什么粉丝,吃起来又滑又软还有弹性,口感不错。”
“嗯,天气转凉了,大家以后尽量少吃凉的东西了。真吃坏了肠胃也是耽误事儿。”
“这不是早上忙着装东西么。”
这几人许是忙着赶路,唠叨完以后吃起东西来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功夫就吃完喝完,碗底连一口汤都没剩下。
江巧凤站在厨房门口看着人家结账,粉丝汤加烧饼一共付了二十八文。等到客人们走了以后,江巧凤立即出来帮忙收拾碗筷。
“哥你刚才跟人家介绍时很厉害嘛,一点都瞧不出来今天是你头一回招呼客人。”
江网扣不好意思的笑笑:“不是着急嘛,人家都问我了,我要是什么都说不出来,跑了生意可怎么办?”
大嫂杨氏也从厨房里面走了出来。
“刚才那几个客人收了多少钱?”
“二十八文。”
杨氏听了以后长长的吁了口气:“谢天谢地,我这悬了好久的心总算可以暂时放下了。”
“嫂子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吧。这快到年底了,来往三河县与庆阳府之间的商旅可是越来越多了。我们这店里的生意啊,发财不敢说,挣个养家糊口的钱应该还是有的。”江巧凤笑嘻嘻的对杨氏说。
“一碗五文钱,五十碗就是二百五十文,一百碗就是五百文。一斤粉丝最少可以做二十碗粉丝汤,骨头一斤最多就两三文钱。所以只要每天不少于三十碗,一天下来的收入也有个百八十文的呢。”
江巧凤算完又嘀咕道:“我原先还想着卖十文一碗呢,可惜这里消费能力太低了。等哪天能把店开到县城里头去就好了。”
“这么多钱啊?那不是要发财了?五文一碗就不少了,小妹你心可够黑的。咦,不对啊!小妹你什么时候这么能算账了?”江网扣夫妻两个先是被江巧凤的估算给吓到了,接着又对她的计算能力产生了怀疑。
结果就是,这两公婆的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鸡蛋了。
江巧凤一看心道,遭糕,她一时得意忘形,嘴巴说得太快了。
“呵呵,我跟村里头那汪婶子走得近,就是她教会我的,她男人可是个童生呢。”
“你这么一说我有点印象了,上回去你们村里时见过那个汪童生。几个人当中,就数他说话最中肯了。”江网扣一拍脑袋想起汪童生来了。
艾玛,总算是给糊弄过去了,看来她以后得加倍小心了。
不过最实际最现实的做法就是送大哥家的儿子娶学堂读书,到时候她这个做姑姑的就可以跟侄子学着认几个字儿。
刚刚那几位客人给江家这三人带来可不仅仅就是那二十八文,还让他们对经营这个食铺充满了信心。说实话,在没有客人上门之前江巧凤的心里也是很忐忑的。
“娘,舅舅,舅妈你们都在说什么呢?妞妞都不明白。”妞妞这时候才从厨房里头跑了出来。刚才见大人们在忙,她就很有眼色的没敢打扰。这会儿见大人之间的气氛轻松愉快,她才跳出来刷一下存在感。
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看这情形江巧凤的原身对她的关注度也是不够啊。
“妞妞,娘教你数数玩好不好?”
江巧凤边跟妞妞说话,边捧着碗去洗。
杨氏看着她们母女两个玩得开心,摇头笑笑推开江巧凤抢过碗去洗了。
江巧凤也不跟杨氏争:“那就让嫂子受累啦,妞妞我们站到门外数人去。对了大哥,你这回可要大声招呼客人来我们店里吃东西哦。”
江网扣听自己妹妹似乎话里有话,有点不好意思。不过等到他想起刚收到手的那二十八文铜钱,还有妹妹给他所描绘的美好前景。
人有多大胆,店有多大产。只要保证每天最低卖出三十碗粉丝汤,月入三贯就不是梦啊。想到这里他仿佛看见三贯铜钱漫天遍野的朝着他飞过来,给他增添了无数的勇气。
“妹子你可不要小瞧哥,不就是招揽客人吗,你看哥的。”
说罢他信心十足的走到路边去招揽客人去了。
江巧凤也带着妞妞站到店铺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跟妞妞数过路的行人,顺便看看江网扣他招揽生意。
谁知这过往的行人来来去去一连走了好几波儿,却没人肯再停下来来江记吃上一碗粉丝汤。眼见着江网扣原本挺得笔直的腰杆儿慢慢的驼了下来。江巧凤怕他气馁,走过去小声安慰他。
“大哥你别着急,现在这个点儿不早不午的还没到吃饭时间,人家不吃东西很正常的。待会儿到了中饭时间肯定会有客人上门的。”
“巧凤你别担心哥哥了。关于这点儿哥哥心里还是有数的,不过在屋子里头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在这人招揽客人呢。”
整个午饭时间店里总共卖出十六碗大骨粉丝汤,二十五个烧饼,加上早晨的那二十八文共计有一百五十八文钱。
江网扣把钱罐子拿过来一数,果真是一百五十八文,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已经有一百多文钱啦,老天爷保佑。还有巧凤你可真是厉害,居然能记得这么清楚。”杨氏忍不住夸赞。
“嫂子我记着账呢。那粉丝卖多少碗,心里大概还能有个底儿,那烧饼我可真是没记住。”江巧凤用脚一点地下,笑着说:“我记着账呢。”
“刚才你拿烧过的树枝在地上比划原来是在记账?”
“是啊。”
“快点儿给我们把汤也端上来,对了你家这烧饼是怎么卖的?”瘦高年轻人有些迫不及待了。先前他嫌干粮不好吃,压根儿就没吃几口。走到这儿闻着香味儿以后,更加觉得饥肠辘辘,肚饿难忍。
“烧饼两文钱一个。”
“给我们一人拿一个,快点儿上。”
“好嘞。”
江网扣在外间跟客人说话的功夫,江巧凤已经将剩下三碗粉丝都烫好装碗,江网扣进来用托盘装了,一并带上三只烧饼给外间的客人送去。
“这汤的味道确实还不错,还有这什么粉丝,吃起来又滑又软还有弹性,口感不错。”
“嗯,天气转凉了,大家以后尽量少吃凉的东西了。真吃坏了肠胃也是耽误事儿。”
“这不是早上忙着装东西么。”
这几人许是忙着赶路,唠叨完以后吃起东西来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功夫就吃完喝完,碗底连一口汤都没剩下。
江巧凤站在厨房门口看着人家结账,粉丝汤加烧饼一共付了二十八文。等到客人们走了以后,江巧凤立即出来帮忙收拾碗筷。
“哥你刚才跟人家介绍时很厉害嘛,一点都瞧不出来今天是你头一回招呼客人。”
江网扣不好意思的笑笑:“不是着急嘛,人家都问我了,我要是什么都说不出来,跑了生意可怎么办?”
大嫂杨氏也从厨房里面走了出来。
“刚才那几个客人收了多少钱?”
“二十八文。”
杨氏听了以后长长的吁了口气:“谢天谢地,我这悬了好久的心总算可以暂时放下了。”
“嫂子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吧。这快到年底了,来往三河县与庆阳府之间的商旅可是越来越多了。我们这店里的生意啊,发财不敢说,挣个养家糊口的钱应该还是有的。”江巧凤笑嘻嘻的对杨氏说。
“一碗五文钱,五十碗就是二百五十文,一百碗就是五百文。一斤粉丝最少可以做二十碗粉丝汤,骨头一斤最多就两三文钱。所以只要每天不少于三十碗,一天下来的收入也有个百八十文的呢。”
江巧凤算完又嘀咕道:“我原先还想着卖十文一碗呢,可惜这里消费能力太低了。等哪天能把店开到县城里头去就好了。”
“这么多钱啊?那不是要发财了?五文一碗就不少了,小妹你心可够黑的。咦,不对啊!小妹你什么时候这么能算账了?”江网扣夫妻两个先是被江巧凤的估算给吓到了,接着又对她的计算能力产生了怀疑。
结果就是,这两公婆的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一个鸡蛋了。
江巧凤一看心道,遭糕,她一时得意忘形,嘴巴说得太快了。
“呵呵,我跟村里头那汪婶子走得近,就是她教会我的,她男人可是个童生呢。”
“你这么一说我有点印象了,上回去你们村里时见过那个汪童生。几个人当中,就数他说话最中肯了。”江网扣一拍脑袋想起汪童生来了。
艾玛,总算是给糊弄过去了,看来她以后得加倍小心了。
不过最实际最现实的做法就是送大哥家的儿子娶学堂读书,到时候她这个做姑姑的就可以跟侄子学着认几个字儿。
刚刚那几位客人给江家这三人带来可不仅仅就是那二十八文,还让他们对经营这个食铺充满了信心。说实话,在没有客人上门之前江巧凤的心里也是很忐忑的。
“娘,舅舅,舅妈你们都在说什么呢?妞妞都不明白。”妞妞这时候才从厨房里头跑了出来。刚才见大人们在忙,她就很有眼色的没敢打扰。这会儿见大人之间的气氛轻松愉快,她才跳出来刷一下存在感。
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看这情形江巧凤的原身对她的关注度也是不够啊。
“妞妞,娘教你数数玩好不好?”
江巧凤边跟妞妞说话,边捧着碗去洗。
杨氏看着她们母女两个玩得开心,摇头笑笑推开江巧凤抢过碗去洗了。
江巧凤也不跟杨氏争:“那就让嫂子受累啦,妞妞我们站到门外数人去。对了大哥,你这回可要大声招呼客人来我们店里吃东西哦。”
江网扣听自己妹妹似乎话里有话,有点不好意思。不过等到他想起刚收到手的那二十八文铜钱,还有妹妹给他所描绘的美好前景。
人有多大胆,店有多大产。只要保证每天最低卖出三十碗粉丝汤,月入三贯就不是梦啊。想到这里他仿佛看见三贯铜钱漫天遍野的朝着他飞过来,给他增添了无数的勇气。
“妹子你可不要小瞧哥,不就是招揽客人吗,你看哥的。”
说罢他信心十足的走到路边去招揽客人去了。
江巧凤也带着妞妞站到店铺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跟妞妞数过路的行人,顺便看看江网扣他招揽生意。
谁知这过往的行人来来去去一连走了好几波儿,却没人肯再停下来来江记吃上一碗粉丝汤。眼见着江网扣原本挺得笔直的腰杆儿慢慢的驼了下来。江巧凤怕他气馁,走过去小声安慰他。
“大哥你别着急,现在这个点儿不早不午的还没到吃饭时间,人家不吃东西很正常的。待会儿到了中饭时间肯定会有客人上门的。”
“巧凤你别担心哥哥了。关于这点儿哥哥心里还是有数的,不过在屋子里头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在这人招揽客人呢。”
整个午饭时间店里总共卖出十六碗大骨粉丝汤,二十五个烧饼,加上早晨的那二十八文共计有一百五十八文钱。
江网扣把钱罐子拿过来一数,果真是一百五十八文,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已经有一百多文钱啦,老天爷保佑。还有巧凤你可真是厉害,居然能记得这么清楚。”杨氏忍不住夸赞。
“嫂子我记着账呢。那粉丝卖多少碗,心里大概还能有个底儿,那烧饼我可真是没记住。”江巧凤用脚一点地下,笑着说:“我记着账呢。”
“刚才你拿烧过的树枝在地上比划原来是在记账?”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