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公的话,说到了太后的心坎中,太后为了元德帝的身体,操碎了心。
“这么久都没什么动静,哀家心中甚是不安。”太后想到陛下的身体,不由的叹了口气。
“太后,奴才以前在民间时,曾看到有些家中盼小孩的,就从外抱养个孩子,过不久就有好消息。”李公公也只是随口一说,毕竟,太后也不会去随便抱养孩子过来。
“好好的侍奉皇上,有什么动静就来告诉哀家一声。”
“遵命”李公公毕恭毕敬的说道。
“回宫吧。”太后起身,宫人们纷纷簇拥着她向寝宫的方向走去。
只是这一夜,太后睡的并不安稳。
“镇国公留下,退朝。”太后在龙椅旁代陛下处理早朝公务。
“臣等告退。”群臣鱼贯而出,元德帝看了太后和镇国公一眼,拂袖离开。
太后望着儿子的背影,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走下长长的台阶,来到镇国公身边。
“镇国公,哀家想见见诚王那两个孩子,你拟旨,让诚王那对子女进京住上一段时间。”
镇国公微微一愣,太后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他也正好安排了人去了瓮城,准备让那两个孩子进京,他还没想到怎么对太后提起此事,太后就先提了出来。
“臣遵旨。”镇国公应道。
镇国公离开皇城的时间,对引路的一名小太监说道:“对李公公说,我要见他。”
小太监点了点头,镇国公缓步离开。
下朝之后,太后回到寝宫,脱去繁琐沉重的朝服,卸下厚厚的头饰,换上轻便的明黄外衫,夏夕仔细的给太后梳了头后,锦绣端着镜子,站在太后身后。
太后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笑着点了点头。
“夏夕,你这个盘恒鬓梳的是越来越好了。”
“太后的头发好,奴婢才能梳的好。”夏夕讨巧的说道。
“你这个小丫头,就是嘴甜,给,这个你拿去玩吧。”太后从梳妆台上,随手拿了一对儿红宝石耳钉递给了夏夕。
“奴婢谢过太后。”夏夕双手接过耳钉,爱不释手,脸上的欣喜之色藏都藏不住。
年轻时真是容易满足,随便得一样喜爱的饰品,都能如此欢喜,如今,已经很难有让她再露出欢喜的事情了。
“太后,周太医已经在殿外候着了。”一名宫女进来通报。
“宣。”
“宣周太医进殿。”
很快,一名年约四十左右,身高近7尺,偏瘦的中年男子走进殿内,他穿着医正的紫色长袍,外罩一件亮绸面的乳白色对襟袄背子,手上提着一个小药箱。
周太医看到坐在上位的太后,立刻跪下请安。
“太后万福。”
“周太医无需多礼,锦绣,赐坐。”
“谢太后。”
周太医斜坐在椅子上,望向太后,“太后凤体有何不适?”
“哀家一切都好,召你是为了陛下的身体,上次你说的治疗打算什么时候开始,陛下的身体现在又如何了?”太后关心的问道。
“回禀太后,陛下的身体比之前略有好转,只是依然不能见了寒气,等到五月间,天气转暖,臣的针灸之术也略有小成,炮制的几味古方药丸也能服用,陛下的身体,最多五年,就能跟常人无疑。”周太医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说道。
“真是太好了,陛下的病如果能治好,你就是我大梁最大的功臣。”太后闻听皇上的身体将要大好,整个脸上都是欣喜之色。
“太后言重了,这是臣之本分。”周太医急忙起身行礼。
“周太医,有你照顾着陛下,哀家很放心。”
“臣定不辜负太后的厚望,如果无事,臣就先行退下了。”周太医除了每月出宫回府见见妻儿,其余时间都在陛下的养德宫里,从抓药到熬制,事事亲为,不假与他人之手,因此不能离开太久。
“还有一事,昨日,婉妃的伤势如何。”
“回禀太后,婉妃娘娘只是受了点儿皮肉之伤,其余没什么大碍。”周太医如实回报。
“听说是伤在了脸上的,这女子的容颜最是珍贵。”太后追问道。
“只是划破了油皮,血流的看起来有点吓人,臣也留下了祛疤的良药。”
“哀家知道了,你下去吧。”太后点了点头。
“臣告退。”周太医从容的退下。
“锦绣,你去库房找找,哀家记得库房里有一瓶祛除疤痕的膏药,是先帝所赐,哀家当时没舍得用,效果很好,你去找出来,再包上四两血燕。”太后沉思了一会儿,吩咐道。
锦绣很快就找齐了东西,拿了过来。
“走,去玉兰殿。”太后站起身来,抚了抚衣袖。
“起驾玉兰殿”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呼,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玉兰殿走去。
“娘娘,您忘记太医怎么说的了,不能吃发物,不能吃辛辣食物,您这大早上的,就吃辣酱,一点儿都不仔细。”一个略带埋怨的声音响起,原来是婉妃的陪嫁侍女玉露。
“也只有你敢这样没大没小的跟我讲话了,这平时就是太宠你了。”婉妃带着笑意把已经用勺子挖出来的辣椒酱放下。
“奴婢这是为娘娘好,这女人,可要爱惜自己的脸蛋。”玉露噘着嘴,模样看起来分外的娇憨。
“这几日,都是陪伴陛下用餐,吃的甚是清淡,本宫又喜辣,这偷偷吃一口,解解馋,也不行。”婉妃略带遗憾的看着已经被拿走的辣椒酱。
“本宫都已经食不知味了,好想吃辣的。”婉妃的父亲是山城的知府,那里的人都爱食辣,婉妃也是如此。
“等娘娘的伤好了,奴婢一定做娘娘爱吃的麻辣鱼。”
“行,听你的。”婉妃宠溺的望着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女。
“太后娘娘驾到。”高亮的声音,吓了屋内两人一跳,随后立刻就反应过来。
婉妃慌忙的用手整理了一下头发,玉露搀扶着她就朝外走去,刚走到门前,太后正好进屋,两人急忙行礼。
“都免礼吧。”太后对着婉妃招了招手。
“这么久都没什么动静,哀家心中甚是不安。”太后想到陛下的身体,不由的叹了口气。
“太后,奴才以前在民间时,曾看到有些家中盼小孩的,就从外抱养个孩子,过不久就有好消息。”李公公也只是随口一说,毕竟,太后也不会去随便抱养孩子过来。
“好好的侍奉皇上,有什么动静就来告诉哀家一声。”
“遵命”李公公毕恭毕敬的说道。
“回宫吧。”太后起身,宫人们纷纷簇拥着她向寝宫的方向走去。
只是这一夜,太后睡的并不安稳。
“镇国公留下,退朝。”太后在龙椅旁代陛下处理早朝公务。
“臣等告退。”群臣鱼贯而出,元德帝看了太后和镇国公一眼,拂袖离开。
太后望着儿子的背影,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走下长长的台阶,来到镇国公身边。
“镇国公,哀家想见见诚王那两个孩子,你拟旨,让诚王那对子女进京住上一段时间。”
镇国公微微一愣,太后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他也正好安排了人去了瓮城,准备让那两个孩子进京,他还没想到怎么对太后提起此事,太后就先提了出来。
“臣遵旨。”镇国公应道。
镇国公离开皇城的时间,对引路的一名小太监说道:“对李公公说,我要见他。”
小太监点了点头,镇国公缓步离开。
下朝之后,太后回到寝宫,脱去繁琐沉重的朝服,卸下厚厚的头饰,换上轻便的明黄外衫,夏夕仔细的给太后梳了头后,锦绣端着镜子,站在太后身后。
太后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笑着点了点头。
“夏夕,你这个盘恒鬓梳的是越来越好了。”
“太后的头发好,奴婢才能梳的好。”夏夕讨巧的说道。
“你这个小丫头,就是嘴甜,给,这个你拿去玩吧。”太后从梳妆台上,随手拿了一对儿红宝石耳钉递给了夏夕。
“奴婢谢过太后。”夏夕双手接过耳钉,爱不释手,脸上的欣喜之色藏都藏不住。
年轻时真是容易满足,随便得一样喜爱的饰品,都能如此欢喜,如今,已经很难有让她再露出欢喜的事情了。
“太后,周太医已经在殿外候着了。”一名宫女进来通报。
“宣。”
“宣周太医进殿。”
很快,一名年约四十左右,身高近7尺,偏瘦的中年男子走进殿内,他穿着医正的紫色长袍,外罩一件亮绸面的乳白色对襟袄背子,手上提着一个小药箱。
周太医看到坐在上位的太后,立刻跪下请安。
“太后万福。”
“周太医无需多礼,锦绣,赐坐。”
“谢太后。”
周太医斜坐在椅子上,望向太后,“太后凤体有何不适?”
“哀家一切都好,召你是为了陛下的身体,上次你说的治疗打算什么时候开始,陛下的身体现在又如何了?”太后关心的问道。
“回禀太后,陛下的身体比之前略有好转,只是依然不能见了寒气,等到五月间,天气转暖,臣的针灸之术也略有小成,炮制的几味古方药丸也能服用,陛下的身体,最多五年,就能跟常人无疑。”周太医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说道。
“真是太好了,陛下的病如果能治好,你就是我大梁最大的功臣。”太后闻听皇上的身体将要大好,整个脸上都是欣喜之色。
“太后言重了,这是臣之本分。”周太医急忙起身行礼。
“周太医,有你照顾着陛下,哀家很放心。”
“臣定不辜负太后的厚望,如果无事,臣就先行退下了。”周太医除了每月出宫回府见见妻儿,其余时间都在陛下的养德宫里,从抓药到熬制,事事亲为,不假与他人之手,因此不能离开太久。
“还有一事,昨日,婉妃的伤势如何。”
“回禀太后,婉妃娘娘只是受了点儿皮肉之伤,其余没什么大碍。”周太医如实回报。
“听说是伤在了脸上的,这女子的容颜最是珍贵。”太后追问道。
“只是划破了油皮,血流的看起来有点吓人,臣也留下了祛疤的良药。”
“哀家知道了,你下去吧。”太后点了点头。
“臣告退。”周太医从容的退下。
“锦绣,你去库房找找,哀家记得库房里有一瓶祛除疤痕的膏药,是先帝所赐,哀家当时没舍得用,效果很好,你去找出来,再包上四两血燕。”太后沉思了一会儿,吩咐道。
锦绣很快就找齐了东西,拿了过来。
“走,去玉兰殿。”太后站起身来,抚了抚衣袖。
“起驾玉兰殿”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呼,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玉兰殿走去。
“娘娘,您忘记太医怎么说的了,不能吃发物,不能吃辛辣食物,您这大早上的,就吃辣酱,一点儿都不仔细。”一个略带埋怨的声音响起,原来是婉妃的陪嫁侍女玉露。
“也只有你敢这样没大没小的跟我讲话了,这平时就是太宠你了。”婉妃带着笑意把已经用勺子挖出来的辣椒酱放下。
“奴婢这是为娘娘好,这女人,可要爱惜自己的脸蛋。”玉露噘着嘴,模样看起来分外的娇憨。
“这几日,都是陪伴陛下用餐,吃的甚是清淡,本宫又喜辣,这偷偷吃一口,解解馋,也不行。”婉妃略带遗憾的看着已经被拿走的辣椒酱。
“本宫都已经食不知味了,好想吃辣的。”婉妃的父亲是山城的知府,那里的人都爱食辣,婉妃也是如此。
“等娘娘的伤好了,奴婢一定做娘娘爱吃的麻辣鱼。”
“行,听你的。”婉妃宠溺的望着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女。
“太后娘娘驾到。”高亮的声音,吓了屋内两人一跳,随后立刻就反应过来。
婉妃慌忙的用手整理了一下头发,玉露搀扶着她就朝外走去,刚走到门前,太后正好进屋,两人急忙行礼。
“都免礼吧。”太后对着婉妃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