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词有一句很着名的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事实上这并非是老苏的原创,而是原出唐朝诗人白居易之口,后由老苏好友王定国身边人所道,然后再由老苏写入词。当然,被他一写,这句话差不多也就成了他的独门招牌了。

就好像苏东坡这个“东坡”的本身,也并非出自老苏一样。

后世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把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为“抢戏”,或者说,“抢镜头”。

还是回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吧,具体来源是这样的,老苏词有原序: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换个通俗也更实际点的说法就是,饿过的人,才知饱的滋味。

同样的,只有颠沛流离的人,才分外想望着,也分外需要着,“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身不能安,于是就只能期待并要求着心安了。

如果身心全都不安,那人还怎么活?

和在地球上,和在那个叫做华夏的地方颠沛流离比起来,跨越不知多少的时间和空间,来到这个莫名所以的异界,对于方天来说,大概是没有什么比这更颠沛流离的了。

过往的一切,全然斩断。如风,如影。如梦,去不复来。

别说不能回去,就算退一万步、一百万步或更多步来讲,就算能回去,届时,所面对的,大概也只是一个更陌生的“异界”吧。

而在这里,所幸有一个枫林大院。所幸有一个井。

枫林大院,给初临此世的他提供了一个安身的地方,而位于大院侧院一角的那个井,就是他安心的地方了。

在这里,他有过迷惘,也有着成长,在这里。他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也沐浴过许多如水的月华和星光之夜。

随着修行的渐深,这个曾默默陪伴着他度过无数个日夜的井,渐渐从实际的需要,变成了心的慰藉,而此际。当修为再一次大进,横绝一切的意念贯彻身心内外之时,方天的第一个选择,并不是纵横捭阖,也不是登上高高的山顶。纵览合,横览八荒。

而是再一次地回到这个井。与井同处,共井默默。

这一默,就又是数天的时间。

无数的念头,在意识徘徊,无数的意识,在心冲撞,而这念头和意识的绝大多数,都是催促着方天,去“大展拳脚”一番,并且,是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姿态。

方天并没有任何阻挡,任其冲撞。

当然,也就是在身心之内冲撞而已。

伴随着意识的涌动,身体,气血也在急速地周流,不论是气脉还是血脉,在此际,都好像变成了高速公路,气血在此横冲直闯。

也亏得是方天现在这样的身体,换了稍微差一点的,估计就是直接挂了也说不定。

用个宏观点的形容,方天现在,是在“治水”。

气血的泛滥冲撞只是现象,或者说表象,方天要治理的,不是这个,而是意识之水。怎么治理?前世华夏还是上古之时,便已有了答案。

南域每年都有长达两个月的雨季,而卡拉多山脉的这一端,也每年都有一次山洪泛滥,浩浩汤汤的卡拉多河便来源于此。

修行过程的每一次晋升,差不多也就是天降大雨。

而大雨降落之后,身体能留住多少,就要看每个人的情况了,或者换个说法,“视其造化”。

若是沙漠,一场雨过,哪怕是再大的雨,两三个时辰后,便又是滴水不剩,若是山林……卡拉多山脉就是最好的榜样。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每个人的“涵养”。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么做固然爽,但爽过之后,免不了也就是个沙漠的下场。

纵横捭阖同样爽,但最多也就是造就个卡拉多河,让人看个赞叹感叹而已。

相比而言,方天还是更衷情于把这些“水”完全或至少大部分地留住,这就是总体的策略或者说道路界定了,而在此之后,就是具体的方法了。

修行,只要是修行之事,就脱不了十字修行体系,也就是身、心、意识、精神力。

身,已经小成这样,而且内里所有的脉络皆是四通八达,方天实在是不知该如何锻炼了。

心,从生命总体来说,“心之七岛”早已确立,从方天自己的生命个体而言,人生道路也基本确立,在这一项上,只要照着既定的方针路线走下去就是了,无须作太多考量。

精神力,每一次和那些亿万植物作连接,哪怕是酣眠,都会造成精神力的茁壮成长,而且是以最自然或者说最完美的方式成长,方天只担心它成长得太快了,而绝不担心它慢。所以这一项,也不需考虑。

那么,剩下的,也就是“意识”这一项了。

这是最复杂的一项,不说对于修者,哪怕是对于普通人也一样。任何一个人,从生命刚开始诞生,意识便随之而行,直到生命终结。如果什么时候生命没有终结而意识不见了,那大抵就是植物人了。

其实哪怕是植物人,“意识”这种东西也未必就是不见了,更多的可能还只是出现了某些障碍而已。

意识是什么?

不说那些复杂的本质的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方天现在的答案,意识,是生命的出路。

一个人,意识越广博,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便越多,而哪怕是人生道路确定了,意识越广博,在这道路上行走之时,可供选择的手段也便越多。

前世,有一种幻想类小说,主角穿越到古代,然后如鱼得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左拥右抱,大杀四方。

其实认真说起来,其人并没有带什么现代的东西到古代,带去的,也不过就是“意识”而已。

而就这个东西,就决定了其人与古人相当大的不同。

有着超越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现实,让那个人实现超越的、非同于一般的成就。不说小说了,现实,不论前世还是今世,这样的例比比都是,不胜枚举。

不一定非要穿越,才有意识的不同。事实上,哪怕是同时代、同地域、同一小区,甚至是同一个家,再甚至于哪怕是双胞胎,同吃同住同行,接触的东西也都一样,其意识么,也很可能千差万别。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这句话用来形容意识再恰当不过。

每个人的意识之初,都是一眼清清涓涓的泉水,这泉水跟随着生命一起,一路蜿蜒,有的走向混浊,有的偏处一隅,有的慢慢枯萎,有的左右逢源,更有的吸纳千流历经千回百转而终成浩瀚。

方天的意识,经前世,经今生,经修行,几番周折,多番变化,现在,成为识海的那几十颗“太阳”,具体地说,十七颗。

而下一步,方天的行止,就着落在这十七颗“太阳”之上了。I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