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题这道代数题沈奇刚写完一小半,令他略感紧张的事情发生了。
印度裔美国选手站了起来,做了个交卷的手势。
监考官走到他面前,将他的考卷装入文件袋密封。
印度裔美国选手轻松自若的离开考场,看上去毫无压力。
“不要受美国籍印度人的影响,他狂由他狂,清风拂山岗。”
沈奇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考卷上,完成他尚未完成的标准正交元素无穷序列。
几分钟之后,非常帅气的俄罗斯选手交卷。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没有必要跟他们拼速度,我要的是绝对分数,不是秒数。”
沈奇终于完成了证明,他并不急于交卷,而是检查检查再检查,等足了4.5个小时才交卷。
IMO首日竞赛结束,所有选手的考卷被密封,明日此时方可拆封。
中国奥数队六位队员随即回到酒店集合,互通有无,副领队及各专业教练做为军师帮他们出谋划策。
“首日竞考感觉如何?”副领队问各位队员。
“难。”
“挺难的。”
“比去年的更难。”
“确实有点难,我做过近5年的IMO真题,今年的首道逻辑题暂且不论,后面的解析几何题和代数题为这5年来最难。”沈奇如实阐述,然后补充到:“并且我发现有些国家的个别选手单兵作战能力不俗,比如说美国队的那位印度裔选手,以及俄罗斯队的那位左撇子选手。”
副领队找出选手座次表一瞅:“美国队的印度裔选手叫阿尔拉辛,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IMO,去年他参加IMO拿到满分,并列个人冠军。对,没错,我记得这印度小孩,去年也是我带的队,我们中国队以2分险胜美国队拿到团队冠军,虽然六位队员收获五金一银,但无一人拿到满分。”
“印度小孩这么吊?”沈奇觉得跟他同场竞技的那位印度选手其貌不扬,甚至还有点猥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数学天才。
那位俄罗斯小帅哥倒是让沈奇感到了巨大压力,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选手太帅了,湛蓝的眼睛,挺拔的鼻梁,一头柔顺金发美哭了,沈奇自认为颜值比不过人家,发型也没人家酷炫,压力山大。
副领队说到:“印度人的数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能排上号,沈奇你应该听说过拉马努金奖,它是全球仅次于菲奖的奖项之一,以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的名字命名。”
沈奇点点头:“听过听过,拉马努金这人厉害的,拉马努金猜想系列属于比较高端的操作,我都没掌握全。”
“沈奇,跟你同场的那位俄罗斯选手叫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这位俄罗斯小帅哥是公认的数学天才,他连续三届参加IMO,前两次都拿了满分。这位彼得已经被数学专业世界三强之一的巴黎高师录取,因为尚未去法国报道,所以他保有参加今年IMO的资格。”
“毫无疑问,最后一次参加IMO的彼得志在冲击个人满分三连冠。相比于多国部队美国,其实我更看好这届俄罗斯队,如果俄罗斯的另外几个选手发挥出色,配合王牌选手彼得,他们很有可能从我们手中抢走团队冠军。”副领队说着说着,露出了不容乐观的神情。
沈奇的表情亦肃穆:“俄罗斯人数学厉害的,七个千年难题中唯一被破解的庞加莱猜想,由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完成。实际上我经常运用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理论,野路子出身的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非欧几何授课,罗巴切夫斯基是我的非欧几何启蒙老师,我非常尊重他,虽然他已去世一百多年。”
“因为彼得和阿尔拉辛的存在,你们任何一人想拿个人冠军并不容易。”副领队面向六位队员说到,“所以我们要团结,确保团队冠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水平。”
副领队说的其实是句废话,计算总分的团队排名,说白了就是六位选手个人实力的累加。确保团队冠军的前提是队内没有短板,并且有那么一两位王牌选手冲锋在前拉升总分。
近五年内中国奥数队虽然拿了三个团队冠军,但副领队心里很清楚,咱们缺少那种个人实力超群的王牌选手,是的,咱手里有四个2加一个小王再加一手顺子,缺的就是那张大王。
回到酒店房间,沈奇上网查了查数据。
数据告诉他,在IMO赛场上拿到满分并不容易,一届IMO中满分选手的数量基本都是个位数。
很有规律性,满分选手要么不拿满分,一旦拿了满分就是连着拿。
中国奥数竞赛史上最出名的三位选手全部符合这个国际惯例,他们仨都是连续两届参加IMO,连续两年拿满分,被誉为天才少年。三位天才少年两个被保送北大,一个被保送浙大。
沈奇明年高中毕业,他最多也就能参加两届IMO,不可能追平罗马尼亚选手创造的“满分三连”世界纪录。
沈奇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除了团队冠军之外,他更想拿到金牌第一名,即个人冠军。
同样是依据国际惯例,美国队的印度裔选手去年拿了满分,俄罗斯左撇子帅哥去年、前年连拿两个冠军,这两个强敌极有可能今年继续拿满分。
所以要成为本届IMO个人金牌第一名,沈奇必须确保满分。
次日,IMO第二日竞考。
开赛之前,沈奇跟同一间考场的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打了个照面。
“Hey-man。”沈奇主动跟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打招呼。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点点头:“普鲁普鲁卡不鲁。”说的是俄语。
沈奇问到:“Can-you-speak-English?”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摇头,表示不会。
哦,看来俄罗斯的天才少年是个英语渣渣,还没我说的好。沈奇没辙了,我又不懂俄语,没法交流。
俄罗斯帅哥不再搭理沈奇,他移动几步,和美籍印度裔选手来了个拥抱,二人用法语交流,看上去挺熟的。
沈奇无趣的走开,这一帅一挫两人是去年的并列个人冠军,而沈奇在国际赛场上并没有任何战绩,人家不带他玩。
不带就不带吧,反正我不能比你们考的分数低。
沈奇调整一下状态,准备应战。
9点整,IMO第二日竞赛准时开赛,各选手将面对剩下的三道题。
沈奇拿到考卷后首先快速浏览一遍三道考题。
“最后这道题……貌似很变态。先不管它,把前两题搞定再说。”
沈奇必须安排好战术打法,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最后这道题恐怕是神仙出的,我特么看都看不懂啊。
不敢奢望满分了,复杂的国际形势令沈奇措不及防。
心理压力肯定是有的,好在前两题的解答比较顺利,两个小时之后,沈奇不得不直面本届IMO的镇宅之题。
最后一题开局只有一堆数字:
1=1
196884=196883+1
21493760=21296876+196883+1
864299970=842609326+21296876+2*196883+2*1
……
依据上述规律,请给出两种形式不同的数学解释。(7分)
这一堆数字跟黑客帝国开场画面似的,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沈奇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规律,然后用数学语言解释这种规律。
乍一看有点规律吧,下一行总有数字跟上一行重合,但问题是样本量不足,沈奇无法用任何一种数学语言解释这个数字列阵,它绝不是帕斯卡三角阵,它带等号的。
沈奇大力按压太阳穴,愁啊。
不远处的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以及美籍印度裔选手阿尔拉辛,他俩看上去并不发愁,正在翻阅自带的参考资料。
沈奇也带了三本参考资料,他翻书,但结果是失望的,翻书也没用。
在沈奇的知识储备里,他不知道哪本书记载了类似的数字列阵,这玩意不会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吧?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和阿尔拉辛边翻书边答卷,沈奇更愁了,可能美俄的教学大纲跟中国不一样,他俩学过这玩意?
印度裔美国选手站了起来,做了个交卷的手势。
监考官走到他面前,将他的考卷装入文件袋密封。
印度裔美国选手轻松自若的离开考场,看上去毫无压力。
“不要受美国籍印度人的影响,他狂由他狂,清风拂山岗。”
沈奇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考卷上,完成他尚未完成的标准正交元素无穷序列。
几分钟之后,非常帅气的俄罗斯选手交卷。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没有必要跟他们拼速度,我要的是绝对分数,不是秒数。”
沈奇终于完成了证明,他并不急于交卷,而是检查检查再检查,等足了4.5个小时才交卷。
IMO首日竞赛结束,所有选手的考卷被密封,明日此时方可拆封。
中国奥数队六位队员随即回到酒店集合,互通有无,副领队及各专业教练做为军师帮他们出谋划策。
“首日竞考感觉如何?”副领队问各位队员。
“难。”
“挺难的。”
“比去年的更难。”
“确实有点难,我做过近5年的IMO真题,今年的首道逻辑题暂且不论,后面的解析几何题和代数题为这5年来最难。”沈奇如实阐述,然后补充到:“并且我发现有些国家的个别选手单兵作战能力不俗,比如说美国队的那位印度裔选手,以及俄罗斯队的那位左撇子选手。”
副领队找出选手座次表一瞅:“美国队的印度裔选手叫阿尔拉辛,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IMO,去年他参加IMO拿到满分,并列个人冠军。对,没错,我记得这印度小孩,去年也是我带的队,我们中国队以2分险胜美国队拿到团队冠军,虽然六位队员收获五金一银,但无一人拿到满分。”
“印度小孩这么吊?”沈奇觉得跟他同场竞技的那位印度选手其貌不扬,甚至还有点猥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数学天才。
那位俄罗斯小帅哥倒是让沈奇感到了巨大压力,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选手太帅了,湛蓝的眼睛,挺拔的鼻梁,一头柔顺金发美哭了,沈奇自认为颜值比不过人家,发型也没人家酷炫,压力山大。
副领队说到:“印度人的数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能排上号,沈奇你应该听说过拉马努金奖,它是全球仅次于菲奖的奖项之一,以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的名字命名。”
沈奇点点头:“听过听过,拉马努金这人厉害的,拉马努金猜想系列属于比较高端的操作,我都没掌握全。”
“沈奇,跟你同场的那位俄罗斯选手叫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这位俄罗斯小帅哥是公认的数学天才,他连续三届参加IMO,前两次都拿了满分。这位彼得已经被数学专业世界三强之一的巴黎高师录取,因为尚未去法国报道,所以他保有参加今年IMO的资格。”
“毫无疑问,最后一次参加IMO的彼得志在冲击个人满分三连冠。相比于多国部队美国,其实我更看好这届俄罗斯队,如果俄罗斯的另外几个选手发挥出色,配合王牌选手彼得,他们很有可能从我们手中抢走团队冠军。”副领队说着说着,露出了不容乐观的神情。
沈奇的表情亦肃穆:“俄罗斯人数学厉害的,七个千年难题中唯一被破解的庞加莱猜想,由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完成。实际上我经常运用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理论,野路子出身的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非欧几何授课,罗巴切夫斯基是我的非欧几何启蒙老师,我非常尊重他,虽然他已去世一百多年。”
“因为彼得和阿尔拉辛的存在,你们任何一人想拿个人冠军并不容易。”副领队面向六位队员说到,“所以我们要团结,确保团队冠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水平。”
副领队说的其实是句废话,计算总分的团队排名,说白了就是六位选手个人实力的累加。确保团队冠军的前提是队内没有短板,并且有那么一两位王牌选手冲锋在前拉升总分。
近五年内中国奥数队虽然拿了三个团队冠军,但副领队心里很清楚,咱们缺少那种个人实力超群的王牌选手,是的,咱手里有四个2加一个小王再加一手顺子,缺的就是那张大王。
回到酒店房间,沈奇上网查了查数据。
数据告诉他,在IMO赛场上拿到满分并不容易,一届IMO中满分选手的数量基本都是个位数。
很有规律性,满分选手要么不拿满分,一旦拿了满分就是连着拿。
中国奥数竞赛史上最出名的三位选手全部符合这个国际惯例,他们仨都是连续两届参加IMO,连续两年拿满分,被誉为天才少年。三位天才少年两个被保送北大,一个被保送浙大。
沈奇明年高中毕业,他最多也就能参加两届IMO,不可能追平罗马尼亚选手创造的“满分三连”世界纪录。
沈奇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除了团队冠军之外,他更想拿到金牌第一名,即个人冠军。
同样是依据国际惯例,美国队的印度裔选手去年拿了满分,俄罗斯左撇子帅哥去年、前年连拿两个冠军,这两个强敌极有可能今年继续拿满分。
所以要成为本届IMO个人金牌第一名,沈奇必须确保满分。
次日,IMO第二日竞考。
开赛之前,沈奇跟同一间考场的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打了个照面。
“Hey-man。”沈奇主动跟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打招呼。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点点头:“普鲁普鲁卡不鲁。”说的是俄语。
沈奇问到:“Can-you-speak-English?”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摇头,表示不会。
哦,看来俄罗斯的天才少年是个英语渣渣,还没我说的好。沈奇没辙了,我又不懂俄语,没法交流。
俄罗斯帅哥不再搭理沈奇,他移动几步,和美籍印度裔选手来了个拥抱,二人用法语交流,看上去挺熟的。
沈奇无趣的走开,这一帅一挫两人是去年的并列个人冠军,而沈奇在国际赛场上并没有任何战绩,人家不带他玩。
不带就不带吧,反正我不能比你们考的分数低。
沈奇调整一下状态,准备应战。
9点整,IMO第二日竞赛准时开赛,各选手将面对剩下的三道题。
沈奇拿到考卷后首先快速浏览一遍三道考题。
“最后这道题……貌似很变态。先不管它,把前两题搞定再说。”
沈奇必须安排好战术打法,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最后这道题恐怕是神仙出的,我特么看都看不懂啊。
不敢奢望满分了,复杂的国际形势令沈奇措不及防。
心理压力肯定是有的,好在前两题的解答比较顺利,两个小时之后,沈奇不得不直面本届IMO的镇宅之题。
最后一题开局只有一堆数字:
1=1
196884=196883+1
21493760=21296876+196883+1
864299970=842609326+21296876+2*196883+2*1
……
依据上述规律,请给出两种形式不同的数学解释。(7分)
这一堆数字跟黑客帝国开场画面似的,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沈奇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规律,然后用数学语言解释这种规律。
乍一看有点规律吧,下一行总有数字跟上一行重合,但问题是样本量不足,沈奇无法用任何一种数学语言解释这个数字列阵,它绝不是帕斯卡三角阵,它带等号的。
沈奇大力按压太阳穴,愁啊。
不远处的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以及美籍印度裔选手阿尔拉辛,他俩看上去并不发愁,正在翻阅自带的参考资料。
沈奇也带了三本参考资料,他翻书,但结果是失望的,翻书也没用。
在沈奇的知识储备里,他不知道哪本书记载了类似的数字列阵,这玩意不会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吧?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和阿尔拉辛边翻书边答卷,沈奇更愁了,可能美俄的教学大纲跟中国不一样,他俩学过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