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某些情况下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偏偏那样的事情却是那样的容易。
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实心里也有一些苦涩,毕竟满朝文武之中有很多人还是在避讳着些什么。
虽然建文皇帝朱允炆并不会像太祖高皇帝一样过河拆桥,甚至是在自己的儿子太子朱标死去了之后做出了那么多疯狂的日子,千年来无数的人,可这些人还是这样,依然会做着自己的事情,在保存自己的同时才敢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所以他提到了方孝孺,在儿子这登高位,甚至是掌控越来越大的权力之后,他却渐渐的淡出了朝堂,只是心在学问上。
“哎,真是无趣,有些时候朕甚至在想,如果当初没有把你弄进朝堂,是不是朕的江山就丢了,而丢了之后却再也没有办法,拿回来。
现在看起来正在这个位置上坐着也不是什么好事,每天有操不完的心,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儿,还得考虑到后宫安宁,还得不断安抚那些臣子。”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一旁絮絮叨叨的,方中愈却没有说更多的话,他心里却在想,倒是的,如果当初我没有强势的插入进来的话,大明朝廷早就完蛋了。
皇帝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样的房东也不清楚,可是有一件事他确实知道,那就是燕王朱棣破城之后绝对不会放过他。
“陛下,其实这么久以来,臣一直都想告诉陛下几句话,虽然以前都说过,可现在还是想把它再说一遍。”
静静的听完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絮絮叨叨,方中愈也想了很多,但最终他还是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因为对于她来讲有些事情他已经做到底了,剩下的都要靠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来做。
“你说吧,朕听着呢,虽然有些话朕已经忘记了,但朕还是清楚,不管你怎么做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朕做了就是做了。”
皇帝也看到方中愈如此正经的跟他说话,他也不得不多考虑一些。
“陛下,丰功伟业,千古一帝,大部分都是与臣子的吹捧有关,太祖高皇帝的功绩确实很大,这一点相信陛下比其他人都知道的更清楚,可偏偏那些人依然把太祖高皇帝碰到了更高处,这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种阻碍,甚至是一种名义上的捧杀。”
要是其他人在这里肯定会说方中愈大逆不道,毕竟诋毁太祖高皇帝的话,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应当的。
“朕知道皇爷爷那个时候心里很清楚,所以才会动了杀念,当然里面的因素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有些人做了就得承担责任,是他们的责任朕也不会放过,自作自受,说的就是他们吧。”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也非常的清楚,这个时候提到太祖高皇帝也是为了告诉他,有些事情看看就好了,听听也就那样过去了,毕竟太当真的话,损失的不仅仅是大明朝廷,还有更多人的生命。
“既然陛下都知道,那臣在说些其它的,
天下,太平是最好的,打仗是一定会死人的。
臣现在虽然支持朝廷在北方开战,那是因为朝廷必须要有一个安稳的边境环境,才能够保证国内得到更大的发展。
大明南洲与沿线的海岛都会牵扯大明更多的精力,如今大明的人口还不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基本上除了武器装备以外,人员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死的人越多对达明就越不利。”
“朕知道,你是想告诉朕,太平也是需要帝国强大的实力才能够保证的,否则一时的安稳只会让整个帝国快速地分崩离析。”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都非常的清楚,可是有些时候他又有一些矛盾,毕竟她是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长大的,这个时候让他不断的杀人,多少还是有一些个硬的,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也要活着。
“陛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倘若敌人一旦侵犯了我们,我们必定要杀得他尸横遍野,这才是臣想要说的。”
听起来似乎有些残忍,而且对于方中愈来讲,他现在所做的这些事情就是这么个意思,可是对于建文皇帝朱允炆来讲,他也懂得了。
“你是想告诉朕,不管是什么时候大明帝国一定不能吃亏,至少就算是死光了,也要从敌人手里咬下一块肉出来。”
“是的,陛下。这些话臣只会说这一次了,以后不管必须要做什么程度会支持,所以以后的话臣不会再提了。”
“罢了,朕知道了,你走吧。”
暖阁里沉默了一段时间,两个人的心情都有一些沉重,建文皇帝朱允炆挥了挥手,让方中愈离开了。
天越发的冷了。
这段时间朝廷没有发生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就算是一些消息也只是在内部流传,阴天符变得有些萧瑟起来,毕竟天冷了,大家都不想动弹。
贯穿全城的运河如今却还是非常的热闹,毕竟南来北往的货物还有运送粮食的船只,都源源不断的从各地来到京师。
今天扶你的人越来越多,消耗也自然多了,所以外地来往的商品货就越来越多了,朝廷根据这些收了不少的商水,所以整个大明财政的收入还是有保证的。
秦淮河畔的花船依然像之前那么热闹,附近勾栏的买卖反而越来越好,毕竟有越来越多的人流连这里,繁花似锦,都是大家喜欢的。
京师里的管制还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大家不会去影响百姓的生活,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得到的共识,除了之前战争时期京师做过宵禁以外,现在反而大家更加习惯如今这种状态。
朝廷的威慑也越来越强大,让很多人都知道帝国强大了,百姓们因为这些能够感受到切实的变化,所以他们也非常支持如今朝廷的政策。
至于朝廷的商人,还有那些船队在外面做了哪些事,又其辱了多少人与他们无关,只要朝廷不压榨他们就行了。
百姓们分得特别的清楚,要么是大明帝国的百姓,要么是藩国的百姓,要么就是敌人,其他的都与他们无关。
京师里越是安静的时候就越是意味着可能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个时候也没有特别的旨意出来,不过他和方中愈聊了很久的事情,还是被有心人传播了出去。
不少官员还在想现如今建文皇帝朱允炆到底要做什么?方中愈要到底要做什么?
有能力打听的都在尽力打听,没有能力打听的也在想着法儿打听,反正不能让自己成为睁眼瞎,得把什么事情都多少,听到点风声,毕竟上面大雷声大了,总是会影响到自己的。
大明朝廷有太多的坎,顺利过关就会变得很好。
可是如果不是你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建文皇帝朱允炆,后来又去看了看太子和几位皇子。
心里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家事未必就是国事,这家国天下,这担子太重太重,重到连他自己都有一些单不起来了。
之前宫里可能还有一些争斗,甚至是为了一些可能悬而不决的东西做出一些过分的事,可是如今皇帝年纪还轻,太子又有这么多名师教导,自然不会引发一些其它的问题。
方中愈效忠的只有建文皇帝,朱允炆其他人心里都清楚,所以对于锦衣卫如今的表现,谁也不敢多说几句话,毕竟不过牵扯到自己,最后带来的只有麻烦。
锦衣卫指挥佥事曹文越曹大人,他也会看锦衣卫的奏报,大多数的消息到了方中愈那里自然也会到他这里,但是他只挑一些重要的事情看,其他的基本上都不管。
有这样一个上司对方中愈来说是非常的幸运的,因为没有人会去掣肘他,方中愈心里也清楚,曹文越曹大人这把锦衣卫真正的想交给他的,所以才没有管那些事,对于为你的一些事情他也压制得住。
更何况锦衣卫北镇抚司如今所做的事情,让卫里的其他兄弟都非常的满意,毕竟他们的福利也提高了。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大家这个时候都知道,毕竟是牵扯在一起的,如果做的不好看,那就是打对方的脸,小方大人的脸是那么好打的吗?
皇帝心里到底有多少亲近的人,谁也不清楚,可有一点大家是知道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心中一定有方中愈一个位置,而方中愈成为了绝对可信的几个人之一。
在最开始的时候,方中愈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如果有什么过节或者说有什么得罪人的地方,都不得不通过皇帝的手法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渠道来把事情做好。
但是如今却不一样了,方中愈手里掌握的资源远远的超过了其他人,甚至是之前那些他要仰仗鼻息的人,如今也不得不奉承着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方中愈自己手中的力量更加强大,更重要的是皇权依然强大,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赏识就是他最大的保障。
方中愈如今也非常的高兴,欢天喜地自然是不错的,甚至是还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桌酒,这也是对近期整个方家的改变的一种庆祝。
“中愈啊,老家的人,都被你抽掉的差不多了,村子里也就剩一些老人了,这些人你可要托人照管好,别让他们受了欺负。”
在饭桌上方中愈的父亲方孝孺自然是要多讲一句,作为方家的家主,如今又在京师里做官,名声很大,自然也要造福乡里的。
“父亲放心,如今那些人都有人供养,再说现在那些年轻人,一个个都赚了很多,再说了人脉也不差,现在放在咱们那个地方也算是了不起的一方人物了,只要他们不做贪赃违法的事情,县太爷也不会管他们的,所以这一点父亲还请放心。”
方中也是知道自己的父亲的,有些事情看得比较重要,甚至是骨子里依然有一种大家族家主的作风,虽然他确确实实是可如今自分家闹得那么厉害,父亲依然牢牢的掌控放假的权利,这一点也是让其他人都知道的。
中愈对于这些都没有太大的想法,毕竟他是方孝孺的儿子,如今掌控着锦衣卫,手里又有那么多的生意可做,其他人倒也没有太大的想法。
“嗯,这一点为父之道,不过你也不要太过的宠着她们,甚至是不要纵容他们,有些人要是仗着咱们方家的事情为非作歹,最后还得算到咱们方家头上来。”
方中愈笑着看了看他父亲心里却在想,父亲一直都是不管这些事情的,如今却有一些莫名的意味,总之,既然父亲已经这样说了,他便多注意一些就好。
“好啦好啦,好不容易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你们都聊一些这些事情多聊聊,其他的孩子们都大了,如今中愈也该娶媳妇了,算算时间也快到了,该做准备的就做准备吧。”
方中愈有一些头大,母亲,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说这些,甚至是时不时的都提醒她时间快到了,上回是什么时间来着,方中愈都忘记了。
“额额,大哥要娶嫂子了。”
方德宗如今十五岁,按照道理说也该说一门亲事了,不过他这个时候都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所以只说了这一句便没有说了,他也害怕父亲和母亲把火烧到他身上来。
“小鬼,别说话,吃饭。”
方中愈该想想了,因为他的事儿倒是耽误了自己家的弟弟妹妹们,这可是不太好,所以该给自家的妹子说一门亲事了,棣棣也该有什么想法了。
这样的日子才是最好的呀,有人做饭有人疼有人关心,最后更重要的是手里有权。
方中愈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越久越好。
人都是念旧的,越是到这个时候总是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
对后市的情况越来越模糊,他就不得不对如今的情况越来越熟悉,因为他害怕自己在这个时代也会迷失。
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实心里也有一些苦涩,毕竟满朝文武之中有很多人还是在避讳着些什么。
虽然建文皇帝朱允炆并不会像太祖高皇帝一样过河拆桥,甚至是在自己的儿子太子朱标死去了之后做出了那么多疯狂的日子,千年来无数的人,可这些人还是这样,依然会做着自己的事情,在保存自己的同时才敢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所以他提到了方孝孺,在儿子这登高位,甚至是掌控越来越大的权力之后,他却渐渐的淡出了朝堂,只是心在学问上。
“哎,真是无趣,有些时候朕甚至在想,如果当初没有把你弄进朝堂,是不是朕的江山就丢了,而丢了之后却再也没有办法,拿回来。
现在看起来正在这个位置上坐着也不是什么好事,每天有操不完的心,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儿,还得考虑到后宫安宁,还得不断安抚那些臣子。”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一旁絮絮叨叨的,方中愈却没有说更多的话,他心里却在想,倒是的,如果当初我没有强势的插入进来的话,大明朝廷早就完蛋了。
皇帝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样的房东也不清楚,可是有一件事他确实知道,那就是燕王朱棣破城之后绝对不会放过他。
“陛下,其实这么久以来,臣一直都想告诉陛下几句话,虽然以前都说过,可现在还是想把它再说一遍。”
静静的听完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絮絮叨叨,方中愈也想了很多,但最终他还是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因为对于她来讲有些事情他已经做到底了,剩下的都要靠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来做。
“你说吧,朕听着呢,虽然有些话朕已经忘记了,但朕还是清楚,不管你怎么做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朕做了就是做了。”
皇帝也看到方中愈如此正经的跟他说话,他也不得不多考虑一些。
“陛下,丰功伟业,千古一帝,大部分都是与臣子的吹捧有关,太祖高皇帝的功绩确实很大,这一点相信陛下比其他人都知道的更清楚,可偏偏那些人依然把太祖高皇帝碰到了更高处,这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种阻碍,甚至是一种名义上的捧杀。”
要是其他人在这里肯定会说方中愈大逆不道,毕竟诋毁太祖高皇帝的话,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应当的。
“朕知道皇爷爷那个时候心里很清楚,所以才会动了杀念,当然里面的因素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有些人做了就得承担责任,是他们的责任朕也不会放过,自作自受,说的就是他们吧。”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也非常的清楚,这个时候提到太祖高皇帝也是为了告诉他,有些事情看看就好了,听听也就那样过去了,毕竟太当真的话,损失的不仅仅是大明朝廷,还有更多人的生命。
“既然陛下都知道,那臣在说些其它的,
天下,太平是最好的,打仗是一定会死人的。
臣现在虽然支持朝廷在北方开战,那是因为朝廷必须要有一个安稳的边境环境,才能够保证国内得到更大的发展。
大明南洲与沿线的海岛都会牵扯大明更多的精力,如今大明的人口还不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基本上除了武器装备以外,人员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死的人越多对达明就越不利。”
“朕知道,你是想告诉朕,太平也是需要帝国强大的实力才能够保证的,否则一时的安稳只会让整个帝国快速地分崩离析。”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都非常的清楚,可是有些时候他又有一些矛盾,毕竟她是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长大的,这个时候让他不断的杀人,多少还是有一些个硬的,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也要活着。
“陛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倘若敌人一旦侵犯了我们,我们必定要杀得他尸横遍野,这才是臣想要说的。”
听起来似乎有些残忍,而且对于方中愈来讲,他现在所做的这些事情就是这么个意思,可是对于建文皇帝朱允炆来讲,他也懂得了。
“你是想告诉朕,不管是什么时候大明帝国一定不能吃亏,至少就算是死光了,也要从敌人手里咬下一块肉出来。”
“是的,陛下。这些话臣只会说这一次了,以后不管必须要做什么程度会支持,所以以后的话臣不会再提了。”
“罢了,朕知道了,你走吧。”
暖阁里沉默了一段时间,两个人的心情都有一些沉重,建文皇帝朱允炆挥了挥手,让方中愈离开了。
天越发的冷了。
这段时间朝廷没有发生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就算是一些消息也只是在内部流传,阴天符变得有些萧瑟起来,毕竟天冷了,大家都不想动弹。
贯穿全城的运河如今却还是非常的热闹,毕竟南来北往的货物还有运送粮食的船只,都源源不断的从各地来到京师。
今天扶你的人越来越多,消耗也自然多了,所以外地来往的商品货就越来越多了,朝廷根据这些收了不少的商水,所以整个大明财政的收入还是有保证的。
秦淮河畔的花船依然像之前那么热闹,附近勾栏的买卖反而越来越好,毕竟有越来越多的人流连这里,繁花似锦,都是大家喜欢的。
京师里的管制还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大家不会去影响百姓的生活,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得到的共识,除了之前战争时期京师做过宵禁以外,现在反而大家更加习惯如今这种状态。
朝廷的威慑也越来越强大,让很多人都知道帝国强大了,百姓们因为这些能够感受到切实的变化,所以他们也非常支持如今朝廷的政策。
至于朝廷的商人,还有那些船队在外面做了哪些事,又其辱了多少人与他们无关,只要朝廷不压榨他们就行了。
百姓们分得特别的清楚,要么是大明帝国的百姓,要么是藩国的百姓,要么就是敌人,其他的都与他们无关。
京师里越是安静的时候就越是意味着可能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个时候也没有特别的旨意出来,不过他和方中愈聊了很久的事情,还是被有心人传播了出去。
不少官员还在想现如今建文皇帝朱允炆到底要做什么?方中愈要到底要做什么?
有能力打听的都在尽力打听,没有能力打听的也在想着法儿打听,反正不能让自己成为睁眼瞎,得把什么事情都多少,听到点风声,毕竟上面大雷声大了,总是会影响到自己的。
大明朝廷有太多的坎,顺利过关就会变得很好。
可是如果不是你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建文皇帝朱允炆,后来又去看了看太子和几位皇子。
心里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家事未必就是国事,这家国天下,这担子太重太重,重到连他自己都有一些单不起来了。
之前宫里可能还有一些争斗,甚至是为了一些可能悬而不决的东西做出一些过分的事,可是如今皇帝年纪还轻,太子又有这么多名师教导,自然不会引发一些其它的问题。
方中愈效忠的只有建文皇帝,朱允炆其他人心里都清楚,所以对于锦衣卫如今的表现,谁也不敢多说几句话,毕竟不过牵扯到自己,最后带来的只有麻烦。
锦衣卫指挥佥事曹文越曹大人,他也会看锦衣卫的奏报,大多数的消息到了方中愈那里自然也会到他这里,但是他只挑一些重要的事情看,其他的基本上都不管。
有这样一个上司对方中愈来说是非常的幸运的,因为没有人会去掣肘他,方中愈心里也清楚,曹文越曹大人这把锦衣卫真正的想交给他的,所以才没有管那些事,对于为你的一些事情他也压制得住。
更何况锦衣卫北镇抚司如今所做的事情,让卫里的其他兄弟都非常的满意,毕竟他们的福利也提高了。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大家这个时候都知道,毕竟是牵扯在一起的,如果做的不好看,那就是打对方的脸,小方大人的脸是那么好打的吗?
皇帝心里到底有多少亲近的人,谁也不清楚,可有一点大家是知道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心中一定有方中愈一个位置,而方中愈成为了绝对可信的几个人之一。
在最开始的时候,方中愈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如果有什么过节或者说有什么得罪人的地方,都不得不通过皇帝的手法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渠道来把事情做好。
但是如今却不一样了,方中愈手里掌握的资源远远的超过了其他人,甚至是之前那些他要仰仗鼻息的人,如今也不得不奉承着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方中愈自己手中的力量更加强大,更重要的是皇权依然强大,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赏识就是他最大的保障。
方中愈如今也非常的高兴,欢天喜地自然是不错的,甚至是还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桌酒,这也是对近期整个方家的改变的一种庆祝。
“中愈啊,老家的人,都被你抽掉的差不多了,村子里也就剩一些老人了,这些人你可要托人照管好,别让他们受了欺负。”
在饭桌上方中愈的父亲方孝孺自然是要多讲一句,作为方家的家主,如今又在京师里做官,名声很大,自然也要造福乡里的。
“父亲放心,如今那些人都有人供养,再说现在那些年轻人,一个个都赚了很多,再说了人脉也不差,现在放在咱们那个地方也算是了不起的一方人物了,只要他们不做贪赃违法的事情,县太爷也不会管他们的,所以这一点父亲还请放心。”
方中也是知道自己的父亲的,有些事情看得比较重要,甚至是骨子里依然有一种大家族家主的作风,虽然他确确实实是可如今自分家闹得那么厉害,父亲依然牢牢的掌控放假的权利,这一点也是让其他人都知道的。
中愈对于这些都没有太大的想法,毕竟他是方孝孺的儿子,如今掌控着锦衣卫,手里又有那么多的生意可做,其他人倒也没有太大的想法。
“嗯,这一点为父之道,不过你也不要太过的宠着她们,甚至是不要纵容他们,有些人要是仗着咱们方家的事情为非作歹,最后还得算到咱们方家头上来。”
方中愈笑着看了看他父亲心里却在想,父亲一直都是不管这些事情的,如今却有一些莫名的意味,总之,既然父亲已经这样说了,他便多注意一些就好。
“好啦好啦,好不容易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你们都聊一些这些事情多聊聊,其他的孩子们都大了,如今中愈也该娶媳妇了,算算时间也快到了,该做准备的就做准备吧。”
方中愈有一些头大,母亲,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说这些,甚至是时不时的都提醒她时间快到了,上回是什么时间来着,方中愈都忘记了。
“额额,大哥要娶嫂子了。”
方德宗如今十五岁,按照道理说也该说一门亲事了,不过他这个时候都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所以只说了这一句便没有说了,他也害怕父亲和母亲把火烧到他身上来。
“小鬼,别说话,吃饭。”
方中愈该想想了,因为他的事儿倒是耽误了自己家的弟弟妹妹们,这可是不太好,所以该给自家的妹子说一门亲事了,棣棣也该有什么想法了。
这样的日子才是最好的呀,有人做饭有人疼有人关心,最后更重要的是手里有权。
方中愈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越久越好。
人都是念旧的,越是到这个时候总是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
对后市的情况越来越模糊,他就不得不对如今的情况越来越熟悉,因为他害怕自己在这个时代也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