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
皑皑的大雪弥漫着整个天空。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时不时的可以看到乡间人家的烟囱上冒起的白烟,这颜色与与雪的白又截然不同,让人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生气。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陶明治下不说吏清严明,但寻常官员却是不敢有些许的怠慢,生怕被陶明的调查队发现。
两州的百姓没有了剥削,还剩下了一些粮食,能熬过冬季。按照来年的政策,相信日子会过得一天天好起来。
百姓有了生存下来的希望,对陶明更是敬仰。是陶明让他们有了生的希望。
相比于其他州郡的百姓,陶明治下百姓一片喜气洋洋。
马上就要过年了,春节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代表着希望,而今陶明的出现让他们这种希望有了保障。
建业城中,百姓爱戴的陶明,还在处理着公务。
看着鲁肃与郭嘉送来的一份报告中,如今士族反扑在陶明的大力镇压下,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但是如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陶明自己家族中的人。
要知道陶明家族可是徐州最大的士族了,若自己家族中的事情处理不好,那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的。
尤其是看到其中的一个案件时,陶明也不由觉得棘手。
此人名叫陶鑫,是陶明二爷爷陶谐的儿子,平时仗着身份,横行无忌,鲁肃因为他是陶明家中人,也有些顾及,所以将此事写到报告中,交给陶明决定。
从祖父死了,陶明对家中人就格外看重,可是偏偏如今发生这样的事,让陶明的政策受到阻碍。
想起之前去看望陶谐时,陶明能感觉出这位二爷爷也是一位受人敬重之人,却是不知为何会有这么一个儿子。
叹息之余,陶明也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在亲情与法纪和正义之间选择。
良久,陶明才提笔写到:子敬,一切按法纪执行。但需提前告知二老爷。
写完后,略显疲惫的陶明将信交给了将士。安排他送回鲁肃那里。
鲁肃接到陶明信后,即刻便命人与他出行,去往陶谐家中。
陶谐府上,怒气冲冲的陶谐正在教训着自己的儿子陶鑫。
“你整天不务正业,不思长进,终有一日你这个逆子要吃苦头的!”
旁边的陶鑫一听自己父亲的话,满不在乎的说道:“这徐州都是我们家的,我在自己家中有什么可怕的?”
听到那陶鑫还敢狡辩,陶谐愤怒的将手中茶杯摔在地上,训斥道:“你们家的?这是你大伯拼了命换来的,是你侄儿用命守下来的,他们为的是这徐州百姓。不是为了让你这个逆子逍遥。真当在这徐州没人治你吗?终有一日你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
可是看着陶鑫不以为意的样子,显然陶谐这样的话不止一遍的说过,但还是没有让陶鑫有丝毫的悔过之意。
正在陶谐恨不得将这逆子打死的时候,一名家丁来到了厅内,对着陶谐说着什么。
听完,陶谐说道:“请别驾大人进来。”
没过一会儿,只听厅外传来一声,“二姥爷,子敬前来拜见。”
听到这人的声音,陶谐变幻了一番脸色,对着来人说着:“子敬快快请进。”
陶谐看着坐在下座的鲁肃,问道:“子敬此次前来,不知有何事?”
鲁肃整理一番情绪,平静的看着陶谐说道:“二老爷,这全徐州的人见您都尊称一声二老爷可知为何?”
陶谐听完,笑着坦然说道:“老夫沾了大哥的光了。”
鲁肃听完,摇摇头,反驳道:“二老爷却是谦虚了,除了陶公的原因外。还有一点,便是二老爷从未仗着身份行那龌蹉之事,而且为人正直,颇受世人敬重。但是如今却有人在败坏二老爷名声啊。”
陶谐听完鲁肃的话,就知今日他此来怕是有事,便与鲁肃说道:“子敬若有什么事,尽管直说便是,老夫不是那不通事理之人。”
鲁肃想了想说道:“如今主公刚在扬州得一大胜,将江东以北尽数拿下。但思虑将士损伤,不愿再强攻。所以退回后,打算安心治理境内。并提出了一些治世之策,但这些对于主公大业来说,有很多的损害。可主公不顾后果只愿治下百姓能富足安乐。如此大义,子敬敬重非常。但就是这样,却有些人不愿如此,怕伤害自己利益。统统被主公大军镇压。但还是有人是主公派大军解决不了的,便是二老爷啊。”
陶谐听到最后,居然说起自己,大声说道:“若有需要,老夫这条命都能给那明儿,不知有啥事难为明儿?”
鲁肃接着道:“二老爷膝下小子,平时横行乡野,犯下诸多案件。主公念及二老爷情分不愿大动干戈,所以派子敬请来先与二老爷商讨一番。”
陶谐一听又是这逆子陶谐,火气一下又冲了起来,喊道:“来人,给我将那陶鑫带过来。”
一会儿,便听到一阵慵懒的声音,“父亲,又有何事啊?”
见此人一脸的傲慢之色,鲁肃心中不由一叹:为何这陶家都是虎父犬子呢?
陶谐见他如今模样,更是生气,正待训斥。或许年纪大了,一动肝火便剧烈咳嗽起来。
一边咳嗽还一边指着陶鑫说道:“逆子,逆子。大祸临头还不自知。”
说罢,便不再看他,对着旁边的鲁肃说道:“子敬,人就在这,你带走吧。老夫就算死也不做那说情丢人之事。”
听到陶谐的话,鲁肃更是对他敬重,说道:“二老爷为人,子敬佩服。”
说完对着陶谐行礼一拜,喊来人将陶鑫押走了。
这时,那陶鑫才明白过来,一边挣扎一边对自己父亲喊道:“父亲,您不能不管我啊,我是你的儿子啊。”
陶谐听到陶鑫的话,虽说没有阻拦鲁肃,但还是放不下,对着鲁肃说道:“还望子敬从轻吧。”
说完,便不再理会陶鑫,径直向着后院走去,一边走一边叹息。
皑皑的大雪弥漫着整个天空。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时不时的可以看到乡间人家的烟囱上冒起的白烟,这颜色与与雪的白又截然不同,让人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生气。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陶明治下不说吏清严明,但寻常官员却是不敢有些许的怠慢,生怕被陶明的调查队发现。
两州的百姓没有了剥削,还剩下了一些粮食,能熬过冬季。按照来年的政策,相信日子会过得一天天好起来。
百姓有了生存下来的希望,对陶明更是敬仰。是陶明让他们有了生的希望。
相比于其他州郡的百姓,陶明治下百姓一片喜气洋洋。
马上就要过年了,春节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代表着希望,而今陶明的出现让他们这种希望有了保障。
建业城中,百姓爱戴的陶明,还在处理着公务。
看着鲁肃与郭嘉送来的一份报告中,如今士族反扑在陶明的大力镇压下,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但是如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陶明自己家族中的人。
要知道陶明家族可是徐州最大的士族了,若自己家族中的事情处理不好,那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的。
尤其是看到其中的一个案件时,陶明也不由觉得棘手。
此人名叫陶鑫,是陶明二爷爷陶谐的儿子,平时仗着身份,横行无忌,鲁肃因为他是陶明家中人,也有些顾及,所以将此事写到报告中,交给陶明决定。
从祖父死了,陶明对家中人就格外看重,可是偏偏如今发生这样的事,让陶明的政策受到阻碍。
想起之前去看望陶谐时,陶明能感觉出这位二爷爷也是一位受人敬重之人,却是不知为何会有这么一个儿子。
叹息之余,陶明也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在亲情与法纪和正义之间选择。
良久,陶明才提笔写到:子敬,一切按法纪执行。但需提前告知二老爷。
写完后,略显疲惫的陶明将信交给了将士。安排他送回鲁肃那里。
鲁肃接到陶明信后,即刻便命人与他出行,去往陶谐家中。
陶谐府上,怒气冲冲的陶谐正在教训着自己的儿子陶鑫。
“你整天不务正业,不思长进,终有一日你这个逆子要吃苦头的!”
旁边的陶鑫一听自己父亲的话,满不在乎的说道:“这徐州都是我们家的,我在自己家中有什么可怕的?”
听到那陶鑫还敢狡辩,陶谐愤怒的将手中茶杯摔在地上,训斥道:“你们家的?这是你大伯拼了命换来的,是你侄儿用命守下来的,他们为的是这徐州百姓。不是为了让你这个逆子逍遥。真当在这徐州没人治你吗?终有一日你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
可是看着陶鑫不以为意的样子,显然陶谐这样的话不止一遍的说过,但还是没有让陶鑫有丝毫的悔过之意。
正在陶谐恨不得将这逆子打死的时候,一名家丁来到了厅内,对着陶谐说着什么。
听完,陶谐说道:“请别驾大人进来。”
没过一会儿,只听厅外传来一声,“二姥爷,子敬前来拜见。”
听到这人的声音,陶谐变幻了一番脸色,对着来人说着:“子敬快快请进。”
陶谐看着坐在下座的鲁肃,问道:“子敬此次前来,不知有何事?”
鲁肃整理一番情绪,平静的看着陶谐说道:“二老爷,这全徐州的人见您都尊称一声二老爷可知为何?”
陶谐听完,笑着坦然说道:“老夫沾了大哥的光了。”
鲁肃听完,摇摇头,反驳道:“二老爷却是谦虚了,除了陶公的原因外。还有一点,便是二老爷从未仗着身份行那龌蹉之事,而且为人正直,颇受世人敬重。但是如今却有人在败坏二老爷名声啊。”
陶谐听完鲁肃的话,就知今日他此来怕是有事,便与鲁肃说道:“子敬若有什么事,尽管直说便是,老夫不是那不通事理之人。”
鲁肃想了想说道:“如今主公刚在扬州得一大胜,将江东以北尽数拿下。但思虑将士损伤,不愿再强攻。所以退回后,打算安心治理境内。并提出了一些治世之策,但这些对于主公大业来说,有很多的损害。可主公不顾后果只愿治下百姓能富足安乐。如此大义,子敬敬重非常。但就是这样,却有些人不愿如此,怕伤害自己利益。统统被主公大军镇压。但还是有人是主公派大军解决不了的,便是二老爷啊。”
陶谐听到最后,居然说起自己,大声说道:“若有需要,老夫这条命都能给那明儿,不知有啥事难为明儿?”
鲁肃接着道:“二老爷膝下小子,平时横行乡野,犯下诸多案件。主公念及二老爷情分不愿大动干戈,所以派子敬请来先与二老爷商讨一番。”
陶谐一听又是这逆子陶谐,火气一下又冲了起来,喊道:“来人,给我将那陶鑫带过来。”
一会儿,便听到一阵慵懒的声音,“父亲,又有何事啊?”
见此人一脸的傲慢之色,鲁肃心中不由一叹:为何这陶家都是虎父犬子呢?
陶谐见他如今模样,更是生气,正待训斥。或许年纪大了,一动肝火便剧烈咳嗽起来。
一边咳嗽还一边指着陶鑫说道:“逆子,逆子。大祸临头还不自知。”
说罢,便不再看他,对着旁边的鲁肃说道:“子敬,人就在这,你带走吧。老夫就算死也不做那说情丢人之事。”
听到陶谐的话,鲁肃更是对他敬重,说道:“二老爷为人,子敬佩服。”
说完对着陶谐行礼一拜,喊来人将陶鑫押走了。
这时,那陶鑫才明白过来,一边挣扎一边对自己父亲喊道:“父亲,您不能不管我啊,我是你的儿子啊。”
陶谐听到陶鑫的话,虽说没有阻拦鲁肃,但还是放不下,对着鲁肃说道:“还望子敬从轻吧。”
说完,便不再理会陶鑫,径直向着后院走去,一边走一边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