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在楚军的全方位立体打击下,梁军损失惨重,最初登岸的先锋部队三万人无一人生还,大小战船被击沉、烧毁二十余艘,右武卫大将军梁邦、武贲郎将蒋飞和鹰扬郎将金轩成等十一名五品以上将军阵亡于天水河南岸。
此役,曹大将军也上了阵,不过楚军发动攻击时,曹大将军还没有登陆,所乘的船正在江中。曹迎纯见楚兵尽出,先锋失陷,目眦欲裂,赶紧指挥战船后退,并亲自压阵,指挥船几乎与对方短兵相接,连曹迎纯都身中流矢,可见战况之激烈。
梁军出师不利,士兵低迷,之后在厉叔勤的建议下,又组织了几次进攻,可己方准备仓促,物资短缺,而楚国刚好相反,林晓冲经营已久,防御物资和防御手段层出不穷。于是屡次进攻只能图增伤亡,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其实仗打到这个份上,无论是谁都看出来,这次南征是彻底失败了,没法打了。可这又不是打群架,见势不妙拔腿跑了就是,倾全国之力,耗费银两无数搞的这么大阵势,实不是说撤就撤的。无论是在前的曹大将军、厉叔勤,还是在后方的顺正皇帝、郭华,都骑虎难下。
到了五月初,南征大军寸功未建,竟然还被林晓冲跑到北岸来打了个偷袭,虽然损失很小,可性质太恶劣了,几乎是对梁军赤裸裸地嘲讽了。
梁国上下气氛压抑,人人丧气,尤其是郭华,当初南征几乎是他一力促成,仗打成这样,郭华的脸一天比一天阴,都快能挤出水来了。
何三进自从投靠郭华后,越想越觉得自己这步棋走的妙,虽然眼下郭华和自己一样只是侍郎,可人家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说话比谁都管用。善于揣摩人心的何三进自然发觉了郭华的尴尬,而且,当点将的当日,他是亲耳听到郭华要在南征凯旋之日请杨宇喝酒的。
何三进赶紧绞尽脑汁想办法给郭华化解尴尬。这天散了朝,何三进寻了郭华,到僻静无人处,对郭华道:“郭侍郎,门下有个建议,我以为,秒书省杨宇杨大人,年少有为,可堪大任,任秘书监一职,太委屈了。”
郭华听了一愣,看到何三进狡猾的眼神,知道肯定有下文,问:“噢?你的意思呢?”
“不如外放出去,主政一方。”
郭华一听,心中大喜,那以后可就不用面对杨宇了,可又一想,杨宇现在是正三品的秘书监,外放出去,那除非就是当上州刺史了。当前大梁地方上是三级行政,州、郡、县,可州刺史这个官职,其实是个监察类的官,并不处理具体政务,对州内郡守有监督权,一般都是官员到了养老的时候,才任此职。
杨宇才二十出头,自领秘书省,虽然是最清闲的衙门,可毕竟实权在握,这样放出去,排挤的意味了太明显了吧?
不由犹豫道:“这……合适吗?”
何三进听了郭华的担忧,心下很不以为然,心道读书人就是矫情,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眼珠一转说道:“大人如果觉得不合适,我们可以给他兵权,当有兵权的刺史,这可真算是实缺,谁也说不出什么了吧?”
郭华瞪了一眼何三进:“带兵?你说陛下同不同意?”刺史倒有带兵的先例,可顺正皇帝对燕王的忌惮他最了解,而杨宇身上深深打着燕王的烙印,当初就是因为这,顺正皇帝直接偷偷向先帝建议,把杨宇弄到国子监去的。
何三进毫不以为意,嘿嘿一笑说:“大人忘了辽州了吗?”
郭华“啊”了一声,一下明白了何三进的用意。
之所以郭华根本没有考虑到辽州,是因为这个州,理论上是大梁的,可大梁对这片土地,根本没有实际控制权。
辽州比燕王的封地燕州还要往东北,天寒地偏,汉民少,异族多,当初还是德兴皇帝的父亲,征服了这片土地,设立了辽州。可惜辽州人口稀少,基本不通教化,不但没有什么税收,还得倒贴。之后战事连连,大梁也没精力去管了,连衙门都撤了,可地图上,倒一直还是梁国的土地。
德兴皇帝在德兴十五年上,又想起了辽州,派人去作剌史,也是有兵权的,结果第一任辽州刺史,去了没多久,衙门还没建好呢,得罪了当地土人,被生生打死了。
德兴皇帝赶紧派了第二任刺史,结果第二任剌史还没到地界,就被山上的野人给抓了,逃回来的随从几乎吓傻了,说第二任剌史被野人吃了,还是生吃,都没蘸盐……
德兴皇帝无奈,又派第三任剌史,结果这次的倒霉蛋一听,拍拍屁股走人,不当官了!随即楚国又不安生了,德兴皇帝就再也没提这茬。
如果把杨宇派去,那相当于间接要了他的命啊。郭华嗯了一声,未置可否,扬长而去。何三进不知郭华到底什么意思,只能悻悻地骂了句:“切,装什么清高!”
何三进以为郭华不满意,回去继续想办法。结果又过了数日,百般无奈的顺正皇帝下旨让南征军北归,郭华果然向顺正皇帝建议调杨宇为辽州刺史,把何三进对自己说的又和顺正说了一遍。
顺正皇帝早看杨宇不顺眼,南征这事上杨宇又坚持反对,要不是看他一直给内库供着银子,怕是早找借口拿下了,把杨宇支出京倒是愿意,不过一听让他带兵,还是心里犯嘀咕。
郭华道:“陛下大可放心,咱们不给他派兵,许他自已招募郡兵,可辽州一地,汉民一共才有多少人,就是全民皆兵能有多少?”
见顺正皇帝仍犹豫,郭华又道:“一个郡的郡兵,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可一般没有超过一万人的,陛下可下旨时规定他不超过这个数就行了。”
顺正皇帝一听,一万郡兵,实在当不得什么事,当年第一任辽州刺史,带了两万府兵,还生生被打死了,这才许了,吩咐小祥子着人拟旨。
刚才君臣二人的对话小祥子听得还清清楚楚,心想这不是陷杨大人于死地吗?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圣意已决,自己一个小太监有什么办法?
突然灵机一动,郭侍郎刚才说的话,大有学问,只须我稍一变动,杨大人募兵就没有上限了。可是这算不算矫传圣旨?
小祥子想到惨死在长和狗贼之手的父母,又想起幺妹如今那幸福满足的神情,心智慢慢坚定,是我该回报杨大人的时候了。
此役,曹大将军也上了阵,不过楚军发动攻击时,曹大将军还没有登陆,所乘的船正在江中。曹迎纯见楚兵尽出,先锋失陷,目眦欲裂,赶紧指挥战船后退,并亲自压阵,指挥船几乎与对方短兵相接,连曹迎纯都身中流矢,可见战况之激烈。
梁军出师不利,士兵低迷,之后在厉叔勤的建议下,又组织了几次进攻,可己方准备仓促,物资短缺,而楚国刚好相反,林晓冲经营已久,防御物资和防御手段层出不穷。于是屡次进攻只能图增伤亡,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其实仗打到这个份上,无论是谁都看出来,这次南征是彻底失败了,没法打了。可这又不是打群架,见势不妙拔腿跑了就是,倾全国之力,耗费银两无数搞的这么大阵势,实不是说撤就撤的。无论是在前的曹大将军、厉叔勤,还是在后方的顺正皇帝、郭华,都骑虎难下。
到了五月初,南征大军寸功未建,竟然还被林晓冲跑到北岸来打了个偷袭,虽然损失很小,可性质太恶劣了,几乎是对梁军赤裸裸地嘲讽了。
梁国上下气氛压抑,人人丧气,尤其是郭华,当初南征几乎是他一力促成,仗打成这样,郭华的脸一天比一天阴,都快能挤出水来了。
何三进自从投靠郭华后,越想越觉得自己这步棋走的妙,虽然眼下郭华和自己一样只是侍郎,可人家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说话比谁都管用。善于揣摩人心的何三进自然发觉了郭华的尴尬,而且,当点将的当日,他是亲耳听到郭华要在南征凯旋之日请杨宇喝酒的。
何三进赶紧绞尽脑汁想办法给郭华化解尴尬。这天散了朝,何三进寻了郭华,到僻静无人处,对郭华道:“郭侍郎,门下有个建议,我以为,秒书省杨宇杨大人,年少有为,可堪大任,任秘书监一职,太委屈了。”
郭华听了一愣,看到何三进狡猾的眼神,知道肯定有下文,问:“噢?你的意思呢?”
“不如外放出去,主政一方。”
郭华一听,心中大喜,那以后可就不用面对杨宇了,可又一想,杨宇现在是正三品的秘书监,外放出去,那除非就是当上州刺史了。当前大梁地方上是三级行政,州、郡、县,可州刺史这个官职,其实是个监察类的官,并不处理具体政务,对州内郡守有监督权,一般都是官员到了养老的时候,才任此职。
杨宇才二十出头,自领秘书省,虽然是最清闲的衙门,可毕竟实权在握,这样放出去,排挤的意味了太明显了吧?
不由犹豫道:“这……合适吗?”
何三进听了郭华的担忧,心下很不以为然,心道读书人就是矫情,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眼珠一转说道:“大人如果觉得不合适,我们可以给他兵权,当有兵权的刺史,这可真算是实缺,谁也说不出什么了吧?”
郭华瞪了一眼何三进:“带兵?你说陛下同不同意?”刺史倒有带兵的先例,可顺正皇帝对燕王的忌惮他最了解,而杨宇身上深深打着燕王的烙印,当初就是因为这,顺正皇帝直接偷偷向先帝建议,把杨宇弄到国子监去的。
何三进毫不以为意,嘿嘿一笑说:“大人忘了辽州了吗?”
郭华“啊”了一声,一下明白了何三进的用意。
之所以郭华根本没有考虑到辽州,是因为这个州,理论上是大梁的,可大梁对这片土地,根本没有实际控制权。
辽州比燕王的封地燕州还要往东北,天寒地偏,汉民少,异族多,当初还是德兴皇帝的父亲,征服了这片土地,设立了辽州。可惜辽州人口稀少,基本不通教化,不但没有什么税收,还得倒贴。之后战事连连,大梁也没精力去管了,连衙门都撤了,可地图上,倒一直还是梁国的土地。
德兴皇帝在德兴十五年上,又想起了辽州,派人去作剌史,也是有兵权的,结果第一任辽州刺史,去了没多久,衙门还没建好呢,得罪了当地土人,被生生打死了。
德兴皇帝赶紧派了第二任刺史,结果第二任剌史还没到地界,就被山上的野人给抓了,逃回来的随从几乎吓傻了,说第二任剌史被野人吃了,还是生吃,都没蘸盐……
德兴皇帝无奈,又派第三任剌史,结果这次的倒霉蛋一听,拍拍屁股走人,不当官了!随即楚国又不安生了,德兴皇帝就再也没提这茬。
如果把杨宇派去,那相当于间接要了他的命啊。郭华嗯了一声,未置可否,扬长而去。何三进不知郭华到底什么意思,只能悻悻地骂了句:“切,装什么清高!”
何三进以为郭华不满意,回去继续想办法。结果又过了数日,百般无奈的顺正皇帝下旨让南征军北归,郭华果然向顺正皇帝建议调杨宇为辽州刺史,把何三进对自己说的又和顺正说了一遍。
顺正皇帝早看杨宇不顺眼,南征这事上杨宇又坚持反对,要不是看他一直给内库供着银子,怕是早找借口拿下了,把杨宇支出京倒是愿意,不过一听让他带兵,还是心里犯嘀咕。
郭华道:“陛下大可放心,咱们不给他派兵,许他自已招募郡兵,可辽州一地,汉民一共才有多少人,就是全民皆兵能有多少?”
见顺正皇帝仍犹豫,郭华又道:“一个郡的郡兵,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可一般没有超过一万人的,陛下可下旨时规定他不超过这个数就行了。”
顺正皇帝一听,一万郡兵,实在当不得什么事,当年第一任辽州刺史,带了两万府兵,还生生被打死了,这才许了,吩咐小祥子着人拟旨。
刚才君臣二人的对话小祥子听得还清清楚楚,心想这不是陷杨大人于死地吗?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圣意已决,自己一个小太监有什么办法?
突然灵机一动,郭侍郎刚才说的话,大有学问,只须我稍一变动,杨大人募兵就没有上限了。可是这算不算矫传圣旨?
小祥子想到惨死在长和狗贼之手的父母,又想起幺妹如今那幸福满足的神情,心智慢慢坚定,是我该回报杨大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