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鲁智深带着两个人投西北而去,李瑾和沈睿却没有马上入城,而是先到了闻焕章家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早上乔装打扮一番之后,才和闻焕章一道进了城里。
闻焕章和李瑾在前,都是一副书生打扮,此时李瑾的嘴唇上粘了两撇胡须,头上戴着幞头,披着一件白色斗篷,与往日作风大有不同,不是十分熟悉的人,晃眼一看,不见得能认出他来。
东京市民的生活的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每日清晨五更时分,各个寺院的行者打着铁牌子或是木鱼,挨家挨户地报晓,行者们报晓也都是分各自的地段的,白天则在城里化缘。那些赶早朝的官员和赶早集的人们,听见报晓声后就立即起床。此时东京城里各个城门、桥头、街市都已开放。
东京的市民,一天的商业活动从此时就开始了,此时的街市上有卖洗脸水以及代煎汤药的,一直忙碌到天亮。那些杀猪宰羊的作坊,常常担着猪羊肉或者是用推车推着来到集市上,进城卖的猪羊动辄就是数以百计。那些卖水果的多集中在朱雀门外和州桥的西边,叫做果子行。纸画交易也集中在那里,买卖十分兴旺,商贩络绎不绝。
还有卖面粉的,每称装一个布袋,叫做“一宛”;或者以三五称作为一宛,用太平车或者驴车驮运,他们通常在城门外守候,城门一开就进城兜售,到天亮还没有卖完。还有御街上从州桥到皇城的南门这一段,那些赶早市卖药材以及卖饮食的,各种不同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十分热闹。
李瑾他们从南熏门进城,沿着御街往城内走,此时正是八九点,早市还未散去,行人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嘈杂的声音响起,让人不由自主地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浑然忘记了这十冬腊月的寒冷。
李瑾和闻焕章在东京生活了这么久,早已经见惯了这繁华的场面,但是沈睿和李瑾的两个伴当哪里见识过帝都的繁华,从进城门开始,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人看花了眼。李瑾怜惜沈睿这小子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得跟着自己东奔西跑,吃了不少的苦,上次来也东京只是在城外一晃而过,所以一路上是有求必应,不管他看上了什么吃的或是玩的,都掏钱给他买下来,他高兴得都快找不着北了。闻焕章虽说是当朝权贵显宦的座上常客,什么东西都尝遍了,但是与高官虚与委蛇,哪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同游来得痛快,所以一路上也是嘴角含笑,显然心情不错。
什么曹婆婆肉饼、宋五嫂鱼羮、油蜜蒸饼、孙好手馒头(灌汤包子)、头羮、石髓羮、白肉、胡饼、桐面皮、肉糜饼、镜面糕等等等等,直将一行人吃得肚子溜圆。
虽说此行是为了来接林娘子一家人,只是此事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所以李瑾此时也不着急,就当是逛街了。眼看着日头到了中午,一行人才从朱雀门进了内城,过了州桥,到了大相国寺门前,正好赶上今天是大相国寺开市的日子,里面热闹的很,李瑾对沈睿说道:“沈睿,我记得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生辰了,大哥我送你一件礼物怎么样?”
“好啊!大哥要送我什么?”有吃有喝有玩,现在还能收到礼物,沈睿觉得这回跟着李瑾下山出来简直太值得了,在山寨时的无聊郁闷早不知道飞到哪去了。
“没想好。咱么进去看看,看你喜欢什么。”一行人随即抬脚走进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由于宋代商业文化浓厚,即便是寺院道观也不能免俗。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百姓可以在寺内进行商品交易。寺院的大门前都是买卖飞禽、猫、犬之类的,各种珍禽异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道门买卖的都是日常使用的物品。
寺庙的庭院内架设彩色账幕,露天的铺位,出售蒲合、簟席(音同垫,簟席就是竹席)、屏帷、洗漱用具、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内的物品。
沈睿虽然对那些珍禽异兽很感兴趣,但是不好携带,只好作罢。大伙继续顺着人潮往里走,一会儿到了一个卖刀剑的铺子。前文已经说过,宋代虽然禁兵器,但有五兵是不禁的,所以铺面上大多都是弓箭和刀。
李瑾想起来教沈睿这小子习武这么久,也还没有送给他一件像样的武器,想起来他平日除了拳脚,在刀上下的功夫最多,所以开口对主意不定的沈睿说道:“大哥教你习武这么久了,还没送你一件趁手的兵器,这次就送你一把刀吧。怎么样?”
沈睿这小子正拿不定主意,想到山寨里每个兄长都有自己的专属武器,听了李瑾的提议,就点头同意了。一行人走进店里,店里有两个客人正在看一把刀,李瑾扫了一眼,没太注意。店伙计上来招呼,李瑾一句随便看看先将他打发了,将心神用在为沈睿挑选好刀上。只是看了半天,都是些寻常货色,李瑾不由摇了摇头,有些失望。
李瑾他们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店里伙计的注意,看一行人都是衣着华贵的主,本以为是一群羊牯,没想到李瑾是个识货的。此时见到李瑾摇头,他是个有眼色的,哪里不知道李瑾这是没看上面上这些平常货色,怕丢了这一宗生意,赶紧上前说道:“官人可是看不上这些寻常货色?”
李瑾不置可否地说道:“店中还有更好的吗?”
“有,有,有,小店里新来了一批大理刀只是因为比较贵重,所以没有摆在台面上。”伙计忙不迭地回答道。
“哦?”他这么一说,李瑾倒是来了兴趣,说道,“拿上来看看。”
“您几位稍等。”那伙计快步走到后面,拿出一个箱子来。李瑾等人上前观看。那伙计将箱子打开,只见箱子了躺着一把烂银似的好刀。
刀身不长,也就一尺半长,只比寻常解首刀长半尺,看形制和刀鞘上的花纹,倒真是大理一带的风格。沈睿这小子眼前一亮,上前将刀拿起,放在手中仔细观瞧。那伙计知道这几人是有钱的主,倒也没有阻止。
李瑾从沈睿手中结果刀,拔出鞘来,只见寒光一闪,夺人眼目。沈睿眼中亮色更甚。李瑾不管他埋怨的眼神,从沈睿这小子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放在刀刃上一吹,头发立断,倒真是一把吹毛断发的利刃。挺直的刀背也够厚,也不虞会因为一味追求锋利而致使刀的整体显得过脆。
看出了沈睿眼中的欣喜之意,这刀刀身不长,倒是正适合他现在使用。李瑾将刀交到他手中,说道:“喜欢是吧?喜欢的话,从今天起它就是你的了。”说着叫过伙计将这刀以八百贯的价格买下了。
李瑾让伴当付钱的时候,沈睿说道:“大哥,会不会太贵了些?”
“你喜欢就行。”
“倒真不负大理刀吹毛过风之名!八百贯也是实价。若是这位小官人不想要,将此刀让给我可好。”一个声音忽然从李瑾身后传来。
李瑾几人回头看去,原来却是刚才就在店里的那两个客人。
那两人其中一人一表好人物:五尺六七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另一个身材高些,约在六尺左右,面皮有麻,鼻子上一条大路。相比他旁边那人,卖相差了不止一筹。开口的正是那面上有麻子的汉子。
大理刀是云南大理国出产的兵器。有谓:“蛮刀以大理所出最佳……今世所谓吹毛透风乃大理刀之类。”这把刀形制名贵已是难得,更为珍贵的却是没有因为追求花哨和失去了它身为一把刀应该有的实用性。难怪这两人见猎心喜,想要将此刀买下了。
“谁说我不要了?”沈睿有些急了。
“沈睿,不可无礼。”先是说了沈睿一句,李瑾才拱手对那两人说道:“此刀我已经买下送给幼弟了,请恕不能割爱。”
“官人客气,是我们兄弟孟浪了。”那面上有胡须的汉子回礼说道。
“官人面相好生熟悉。只是小可眼拙,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闻焕章仔细看了看那有胡须的汉子,忽然开口说道。
那汉子闻言看了看闻焕章,拱手说道:“原来是闻先生当面,徐宁一时到没认出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闻焕章和李瑾在前,都是一副书生打扮,此时李瑾的嘴唇上粘了两撇胡须,头上戴着幞头,披着一件白色斗篷,与往日作风大有不同,不是十分熟悉的人,晃眼一看,不见得能认出他来。
东京市民的生活的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每日清晨五更时分,各个寺院的行者打着铁牌子或是木鱼,挨家挨户地报晓,行者们报晓也都是分各自的地段的,白天则在城里化缘。那些赶早朝的官员和赶早集的人们,听见报晓声后就立即起床。此时东京城里各个城门、桥头、街市都已开放。
东京的市民,一天的商业活动从此时就开始了,此时的街市上有卖洗脸水以及代煎汤药的,一直忙碌到天亮。那些杀猪宰羊的作坊,常常担着猪羊肉或者是用推车推着来到集市上,进城卖的猪羊动辄就是数以百计。那些卖水果的多集中在朱雀门外和州桥的西边,叫做果子行。纸画交易也集中在那里,买卖十分兴旺,商贩络绎不绝。
还有卖面粉的,每称装一个布袋,叫做“一宛”;或者以三五称作为一宛,用太平车或者驴车驮运,他们通常在城门外守候,城门一开就进城兜售,到天亮还没有卖完。还有御街上从州桥到皇城的南门这一段,那些赶早市卖药材以及卖饮食的,各种不同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十分热闹。
李瑾他们从南熏门进城,沿着御街往城内走,此时正是八九点,早市还未散去,行人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嘈杂的声音响起,让人不由自主地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浑然忘记了这十冬腊月的寒冷。
李瑾和闻焕章在东京生活了这么久,早已经见惯了这繁华的场面,但是沈睿和李瑾的两个伴当哪里见识过帝都的繁华,从进城门开始,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让人看花了眼。李瑾怜惜沈睿这小子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得跟着自己东奔西跑,吃了不少的苦,上次来也东京只是在城外一晃而过,所以一路上是有求必应,不管他看上了什么吃的或是玩的,都掏钱给他买下来,他高兴得都快找不着北了。闻焕章虽说是当朝权贵显宦的座上常客,什么东西都尝遍了,但是与高官虚与委蛇,哪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同游来得痛快,所以一路上也是嘴角含笑,显然心情不错。
什么曹婆婆肉饼、宋五嫂鱼羮、油蜜蒸饼、孙好手馒头(灌汤包子)、头羮、石髓羮、白肉、胡饼、桐面皮、肉糜饼、镜面糕等等等等,直将一行人吃得肚子溜圆。
虽说此行是为了来接林娘子一家人,只是此事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所以李瑾此时也不着急,就当是逛街了。眼看着日头到了中午,一行人才从朱雀门进了内城,过了州桥,到了大相国寺门前,正好赶上今天是大相国寺开市的日子,里面热闹的很,李瑾对沈睿说道:“沈睿,我记得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生辰了,大哥我送你一件礼物怎么样?”
“好啊!大哥要送我什么?”有吃有喝有玩,现在还能收到礼物,沈睿觉得这回跟着李瑾下山出来简直太值得了,在山寨时的无聊郁闷早不知道飞到哪去了。
“没想好。咱么进去看看,看你喜欢什么。”一行人随即抬脚走进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由于宋代商业文化浓厚,即便是寺院道观也不能免俗。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百姓可以在寺内进行商品交易。寺院的大门前都是买卖飞禽、猫、犬之类的,各种珍禽异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道门买卖的都是日常使用的物品。
寺庙的庭院内架设彩色账幕,露天的铺位,出售蒲合、簟席(音同垫,簟席就是竹席)、屏帷、洗漱用具、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内的物品。
沈睿虽然对那些珍禽异兽很感兴趣,但是不好携带,只好作罢。大伙继续顺着人潮往里走,一会儿到了一个卖刀剑的铺子。前文已经说过,宋代虽然禁兵器,但有五兵是不禁的,所以铺面上大多都是弓箭和刀。
李瑾想起来教沈睿这小子习武这么久,也还没有送给他一件像样的武器,想起来他平日除了拳脚,在刀上下的功夫最多,所以开口对主意不定的沈睿说道:“大哥教你习武这么久了,还没送你一件趁手的兵器,这次就送你一把刀吧。怎么样?”
沈睿这小子正拿不定主意,想到山寨里每个兄长都有自己的专属武器,听了李瑾的提议,就点头同意了。一行人走进店里,店里有两个客人正在看一把刀,李瑾扫了一眼,没太注意。店伙计上来招呼,李瑾一句随便看看先将他打发了,将心神用在为沈睿挑选好刀上。只是看了半天,都是些寻常货色,李瑾不由摇了摇头,有些失望。
李瑾他们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店里伙计的注意,看一行人都是衣着华贵的主,本以为是一群羊牯,没想到李瑾是个识货的。此时见到李瑾摇头,他是个有眼色的,哪里不知道李瑾这是没看上面上这些平常货色,怕丢了这一宗生意,赶紧上前说道:“官人可是看不上这些寻常货色?”
李瑾不置可否地说道:“店中还有更好的吗?”
“有,有,有,小店里新来了一批大理刀只是因为比较贵重,所以没有摆在台面上。”伙计忙不迭地回答道。
“哦?”他这么一说,李瑾倒是来了兴趣,说道,“拿上来看看。”
“您几位稍等。”那伙计快步走到后面,拿出一个箱子来。李瑾等人上前观看。那伙计将箱子打开,只见箱子了躺着一把烂银似的好刀。
刀身不长,也就一尺半长,只比寻常解首刀长半尺,看形制和刀鞘上的花纹,倒真是大理一带的风格。沈睿这小子眼前一亮,上前将刀拿起,放在手中仔细观瞧。那伙计知道这几人是有钱的主,倒也没有阻止。
李瑾从沈睿手中结果刀,拔出鞘来,只见寒光一闪,夺人眼目。沈睿眼中亮色更甚。李瑾不管他埋怨的眼神,从沈睿这小子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放在刀刃上一吹,头发立断,倒真是一把吹毛断发的利刃。挺直的刀背也够厚,也不虞会因为一味追求锋利而致使刀的整体显得过脆。
看出了沈睿眼中的欣喜之意,这刀刀身不长,倒是正适合他现在使用。李瑾将刀交到他手中,说道:“喜欢是吧?喜欢的话,从今天起它就是你的了。”说着叫过伙计将这刀以八百贯的价格买下了。
李瑾让伴当付钱的时候,沈睿说道:“大哥,会不会太贵了些?”
“你喜欢就行。”
“倒真不负大理刀吹毛过风之名!八百贯也是实价。若是这位小官人不想要,将此刀让给我可好。”一个声音忽然从李瑾身后传来。
李瑾几人回头看去,原来却是刚才就在店里的那两个客人。
那两人其中一人一表好人物:五尺六七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另一个身材高些,约在六尺左右,面皮有麻,鼻子上一条大路。相比他旁边那人,卖相差了不止一筹。开口的正是那面上有麻子的汉子。
大理刀是云南大理国出产的兵器。有谓:“蛮刀以大理所出最佳……今世所谓吹毛透风乃大理刀之类。”这把刀形制名贵已是难得,更为珍贵的却是没有因为追求花哨和失去了它身为一把刀应该有的实用性。难怪这两人见猎心喜,想要将此刀买下了。
“谁说我不要了?”沈睿有些急了。
“沈睿,不可无礼。”先是说了沈睿一句,李瑾才拱手对那两人说道:“此刀我已经买下送给幼弟了,请恕不能割爱。”
“官人客气,是我们兄弟孟浪了。”那面上有胡须的汉子回礼说道。
“官人面相好生熟悉。只是小可眼拙,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闻焕章仔细看了看那有胡须的汉子,忽然开口说道。
那汉子闻言看了看闻焕章,拱手说道:“原来是闻先生当面,徐宁一时到没认出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