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就听丁老继续说道:“我是三年前来到这里的,当时的事情我并不在场,都是听队里的老同志说的。当时有是一支考古队的小分队在这里考察,结果是迷了路,他们给队里发了信号,说明了坐标以及他们的情况,计划只有一周的任务,结果因为迷路的问题拖延了半个月,他们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几乎就是弹尽粮绝。
队里的同志收到信号后马上派人过来,当时开车的就是华子的父亲,他和一个叫老范的队员过来营救,结果也迷了路。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明明有通信设备却没有寻求救援。
后来队里的人觉得情况不对,就又派人过来寻找。
七天以后,他们在这里,也就是我们搭营的附近发现了他们的车辙印,从轮胎的花纹判断就是华子他父亲的车,但奇怪的是沿着车辙找下去,却没有找到人,车辙在一片沙层上突然消失了。
一开始大家猜测是否是遇到了流沙,当检测了那的土地,并没有这种可能,两个人和一辆车就这么没了,倒是先前那支小分队误打误撞的竟然回到了队里,不过也已经有两个人因为严重的脱水牺牲了。”
丁老说到这里,车子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大家不再说话,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和破吉普的引擎声。
老万给华子递了根烟,气氛这才稍微有了缓和。
一支烟以后,丁老望着窗外说道:“这地方方圆几百里都是一个样子,没有特殊的东西做标志,人走进去是很容易迷路的,只要一倒下,黄沙一飞,地上连个小土包都看不见,数千年来也不知有多少人埋在了这里。”
望着窗外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一股悲凉,是的,丁老的话没有错,记得大唐高僧玄奘法师西去取经的路上曾走过这里,在他那本《大唐西域记》中曾这样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
是啊,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在此间游荡呢,就像这漫天的风沙一样。
感叹之间,我忽然感觉车子慢了下来,透过挡风玻璃望出去,只见不远处的土坡上出现了一个黑色的物体,在这黄沙之中格外显眼。
“那是什么?”我心中问道。
车子慢慢停下了,华子开了车门走出去,靠向了那团物体,我也打开车门好奇的跟上。
走近了一看,那竟是一具死尸,尸体头朝下趴在沙窝子里,破烂的衣衫露出森然的白骨。我知道纤维的腐烂周期至少需要两年,看来这个路倒(死在路边的人)趴在这里至少两年多了。
华子跑回车里拿了一把工兵铲,抛了个坑把尸骨埋了。回到车里以后我才发现那把铲子竟然没带回来,而是插在了小坟包的一旁。
我疑惑的看着丁老,丁老告诉我说,这是队里的规矩,凡是碰到这玩意就把工兵铲插那,一来算是当作墓碑,二来也算是个标记,好叫后来的人知道那里躺着一具尸体,就当行车的路标吧。
午饭我们是从车上进行的,大家嚼了几口馕,就继续赶路,一路上我看到了七八只竖着的工兵铲,只是坟包早就被风抚平了,一阵死亡的窒息感一下子涌了出来。
第四天的傍晚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酷似于城堡的土丘,从丁老和华子惊讶的眼神里,我发现他们好像也是第一次见。
从土丘的形状上看,那似乎是某种古代的建筑遗迹。
车子奔驰而去,我们全都兴奋的从车上跳下来。但见那土丘的顶上有些发黑,似乎是被火烧过的痕迹。
老万用手敲了敲土丘的外皮,大声叫道:“这他娘的真的是建筑啦!夯土啦!”
我们被他吸引过去,都伸出手去触摸,那手感很硬,确实是夯土。丁老寻着较矮的一处爬到了顶上,我们全都跟在后面。
“这好像是个烽火台啊。”丁老自言自语的说。
老万道:“烽火台?这地方怎么会有烽火台啦?这看上去也不像嘛!”
丁老皱着眉头不说话,用手抠掉了一大块土坷垃,放在鼻子上一闻,说:“这就是烽火台,没错的!”随后他又自言自语的说:“可是怎么长得和汉朝的那座不一样呢?”
我也观察着这座奇特的建筑,但说实话我真的看不出什么,西域的东西完全就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在这里我和一般的学生没什么区别。
而就在这时,一直在下面的华子突然叫了起来:“丁教授,这里有块石碑!”
我们全都跑下去,只见烽火台下的黄土里赫然露出了半截黑石板,隐约还有几个奇形怪状的文字路在外面。
我们把那石碑抛出来,只见那上面刻满了奇形怪状的文字。
我看到丁老看着发呆,就问他这上面都写着什么,丁老激动地说道:“这是古佉卢文啊!”
古佉卢文,我以前曾听罗教授讲起过关于这种文字的发源以及消失。
记得他说这种文字最早是从犍陀罗而来的,大概是孔雀王朝三世纪时期的文字,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文字和语言,曾有大量的佛经典籍也都是用这种文字记载的。东汉末年,此文字流入塔里木盆地,是古楼兰的重要文字。
我惊讶地说:“丁老的意思是说这是古楼兰的烽火台?”
丁老兴奋的点了点头,他说:“想不到啊,这地方竟然也有楼兰的东西,看来以前这里也是属于楼兰的了,这个发现可真是不小啊!”
我问丁老以前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吗,丁老说这里一定是刚刚经历过一次沙尘暴,要不然这些东西是不会露出来的,大西北的沙尘暴非常厉害,一阵风过去,能把一座城给埋了。
我们正说着话,就听老万也叫起来了:“老孔,老孔啊,这里好像有一扇门啦!”
我们又朝老万的方向奔过去,在烽火台的底部,我们看到了一个类似于门楣一样的东西,下面一大半被埋在沙土里,好像真是一扇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就听丁老继续说道:“我是三年前来到这里的,当时的事情我并不在场,都是听队里的老同志说的。当时有是一支考古队的小分队在这里考察,结果是迷了路,他们给队里发了信号,说明了坐标以及他们的情况,计划只有一周的任务,结果因为迷路的问题拖延了半个月,他们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几乎就是弹尽粮绝。
队里的同志收到信号后马上派人过来,当时开车的就是华子的父亲,他和一个叫老范的队员过来营救,结果也迷了路。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明明有通信设备却没有寻求救援。
后来队里的人觉得情况不对,就又派人过来寻找。
七天以后,他们在这里,也就是我们搭营的附近发现了他们的车辙印,从轮胎的花纹判断就是华子他父亲的车,但奇怪的是沿着车辙找下去,却没有找到人,车辙在一片沙层上突然消失了。
一开始大家猜测是否是遇到了流沙,当检测了那的土地,并没有这种可能,两个人和一辆车就这么没了,倒是先前那支小分队误打误撞的竟然回到了队里,不过也已经有两个人因为严重的脱水牺牲了。”
丁老说到这里,车子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大家不再说话,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和破吉普的引擎声。
老万给华子递了根烟,气氛这才稍微有了缓和。
一支烟以后,丁老望着窗外说道:“这地方方圆几百里都是一个样子,没有特殊的东西做标志,人走进去是很容易迷路的,只要一倒下,黄沙一飞,地上连个小土包都看不见,数千年来也不知有多少人埋在了这里。”
望着窗外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一股悲凉,是的,丁老的话没有错,记得大唐高僧玄奘法师西去取经的路上曾走过这里,在他那本《大唐西域记》中曾这样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
是啊,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在此间游荡呢,就像这漫天的风沙一样。
感叹之间,我忽然感觉车子慢了下来,透过挡风玻璃望出去,只见不远处的土坡上出现了一个黑色的物体,在这黄沙之中格外显眼。
“那是什么?”我心中问道。
车子慢慢停下了,华子开了车门走出去,靠向了那团物体,我也打开车门好奇的跟上。
走近了一看,那竟是一具死尸,尸体头朝下趴在沙窝子里,破烂的衣衫露出森然的白骨。我知道纤维的腐烂周期至少需要两年,看来这个路倒(死在路边的人)趴在这里至少两年多了。
华子跑回车里拿了一把工兵铲,抛了个坑把尸骨埋了。回到车里以后我才发现那把铲子竟然没带回来,而是插在了小坟包的一旁。
我疑惑的看着丁老,丁老告诉我说,这是队里的规矩,凡是碰到这玩意就把工兵铲插那,一来算是当作墓碑,二来也算是个标记,好叫后来的人知道那里躺着一具尸体,就当行车的路标吧。
午饭我们是从车上进行的,大家嚼了几口馕,就继续赶路,一路上我看到了七八只竖着的工兵铲,只是坟包早就被风抚平了,一阵死亡的窒息感一下子涌了出来。
第四天的傍晚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酷似于城堡的土丘,从丁老和华子惊讶的眼神里,我发现他们好像也是第一次见。
从土丘的形状上看,那似乎是某种古代的建筑遗迹。
车子奔驰而去,我们全都兴奋的从车上跳下来。但见那土丘的顶上有些发黑,似乎是被火烧过的痕迹。
老万用手敲了敲土丘的外皮,大声叫道:“这他娘的真的是建筑啦!夯土啦!”
我们被他吸引过去,都伸出手去触摸,那手感很硬,确实是夯土。丁老寻着较矮的一处爬到了顶上,我们全都跟在后面。
“这好像是个烽火台啊。”丁老自言自语的说。
老万道:“烽火台?这地方怎么会有烽火台啦?这看上去也不像嘛!”
丁老皱着眉头不说话,用手抠掉了一大块土坷垃,放在鼻子上一闻,说:“这就是烽火台,没错的!”随后他又自言自语的说:“可是怎么长得和汉朝的那座不一样呢?”
我也观察着这座奇特的建筑,但说实话我真的看不出什么,西域的东西完全就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在这里我和一般的学生没什么区别。
而就在这时,一直在下面的华子突然叫了起来:“丁教授,这里有块石碑!”
我们全都跑下去,只见烽火台下的黄土里赫然露出了半截黑石板,隐约还有几个奇形怪状的文字路在外面。
我们把那石碑抛出来,只见那上面刻满了奇形怪状的文字。
我看到丁老看着发呆,就问他这上面都写着什么,丁老激动地说道:“这是古佉卢文啊!”
古佉卢文,我以前曾听罗教授讲起过关于这种文字的发源以及消失。
记得他说这种文字最早是从犍陀罗而来的,大概是孔雀王朝三世纪时期的文字,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文字和语言,曾有大量的佛经典籍也都是用这种文字记载的。东汉末年,此文字流入塔里木盆地,是古楼兰的重要文字。
我惊讶地说:“丁老的意思是说这是古楼兰的烽火台?”
丁老兴奋的点了点头,他说:“想不到啊,这地方竟然也有楼兰的东西,看来以前这里也是属于楼兰的了,这个发现可真是不小啊!”
我问丁老以前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吗,丁老说这里一定是刚刚经历过一次沙尘暴,要不然这些东西是不会露出来的,大西北的沙尘暴非常厉害,一阵风过去,能把一座城给埋了。
我们正说着话,就听老万也叫起来了:“老孔,老孔啊,这里好像有一扇门啦!”
我们又朝老万的方向奔过去,在烽火台的底部,我们看到了一个类似于门楣一样的东西,下面一大半被埋在沙土里,好像真是一扇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