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参加殿试的贡士们眼中,如今就端坐在眼前十几步外的大明天子,与传闻中的皇帝形象颇为不同。传闻中那位心机深、手段狠、刻薄寡恩的抄家皇帝,如今看起来一点也没有冷酷的样子。若不是皇帝穿着一身龙袍,他与普通的儒林士子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皇帝既年轻又和善,身材偏瘦,相貌英俊,面容白皙,如今正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殿外,似乎陷入了沉思。
按惯例,目视皇帝是一种不敬,所以用眼角的余光偷着打量皇帝的李信,在看清楚皇帝长相之后,很快就低下了头,眼观鼻、鼻观心,只是盯着自己面前几案上的空白宣纸看。

李信刚低下头,就听见皇帝开口说道:“元年恩科已近尾声,今天就是最后一场。朕按皇明旧例,今日只考策论,不考其他。各位贡士,都是经过朝廷多次选拔而得的天下英才,将来是要帮着朕治理天下的。而要治理天下就不能不通庶务,经义重要,但却只有运用于实际,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听见皇帝说到了这里,李信不由自主地点头,对皇帝的说法他十分赞同,虽然八股文他也可以写,但是他却并不喜欢写,在他的心目中,多少贪官污吏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的八股文高手,八股文能不能写得好,与个人品行、实际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治国安民,关键还要看经世致用的本事。

果然,皇帝略微停顿了之后,接着说道:“亚圣说过一句话,叫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大明有天下,已超过二百五十余年,如今环顾宇内,忧患实多。今日汝等就以如何振衰起敝,革故鼎新,富国强兵,中兴大明为主题,作一篇策论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振衰起敝,革故鼎新,富国强兵,中兴大明,皇帝此话一出,殿中贡士有人讶异,有人惊喜,有人不知所措,也有人突然领会于心。

沈廷扬就是那个突然领会于心的贡士之一。皇帝说完这次殿试的策论题目,他略一思考,就开始提笔酝酿。

史可法、李孟辰等人自然也很快找到了各自的兴趣点,一边思考一边打起草稿来。

事实上,对殿中的大多数贡士来说,这样的策论题目,完全是一道送分题。比如夏允彝、张溥这样的人,平日里就喜好散布这样的议论,如今皇帝除了这样的题,那简直就是送分题。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中还有很多可能性,一个人的看法写下来,是不是与未来的历史走向相符合,现在唯有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一个人知道。所以谁有真才实学,他一看便知。

因此说,不管你是如何的妙笔生花、花团锦簇,若是说不到点子上去,当然不可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史可法讲刷新吏治,李孟辰讲选人用人,夏允彝讲开新图强,张溥讲文教化育,宋应星讲兴工倡农,吴伟业讲平定辽东,李信则讲轻徭薄赋,其中比较另类的要算牛金星和沈廷扬这两个人。

牛金星说了募民屯垦,也说了操练士卒,但主要的意见却是向西开疆拓土,恢复汉唐故地,也就是进军西域,认为要中兴大明,就要向汉唐学习,要有进取心,将大明的疆域不断向西推进,不断地开疆拓土,让大明的百姓拥有更多的土地,而不是把西部的疆域停留在甘肃的河西。

沈廷扬则是倡议大开海禁,大兴海贸,并由此得出必须大练水师,保护航线,开疆土于海外的结论。

看着下面的贡士们,已经陆陆续续地动起了笔,崇祯皇帝起身离开御座,在大殿之中的贡士中间,象征性地走了两个来回,然后一转身离开了大殿,只留下几个内阁大臣,仍然坐在御座的两侧,算是充作监考官。毕竟皇帝是主考官,而他们也只有做监考官的份儿了。

因为这次皇帝出的策论题通俗易懂,十分浅显,所以到了下午的申时初刻,五百名贡士就已经全都答题完毕,然后统一被礼部官员带离了皇极殿,统一安置在京师的会同馆,等候第二天的进士排名。

考完了殿试,本次恩科,算是画上了句号,对于那些无意于排名前后的人来说,这次进京赶考已经圆满完成了任务,可以彻底放松一下了。但是五百名进士统一被安排在了一起,而且由礼部官员看管,所以尽管很多人心里迫切希望出去庆祝一番,但还是强忍着那股兴奋和冲动,在会同馆里,循规蹈矩地住了一宿。

第二天卯时,照例是新科进士的传胪大典,同样是在皇极殿里举行。皇帝亲自念出一甲三人的名单,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名字,然后由内阁首辅念出二甲的名单,最后由这一科的主考官阁臣兼礼部尚书徐光启念出三甲的名单。

所有这一切完成之后,新科进士的排名,则张榜贴在礼部衙门口的墙上,公告天下。

其实对于这个排名,皇帝并没有多大的自主权,除非自己能在短短几天内,把所有的策论答卷看完,并给出评分,要不然,就只能在考官们给出的排序里略作调整。

最后,皇帝看到的,也只是内阁大臣阅卷完毕后呈给他的前十名殿试策论。除非皇帝本人对前十名非常不满,想要大动干戈,否则就只能在这前十名中根据自己的喜好略作调整。

而崇祯皇帝并没有大动干戈,只是把排在前十名之中的史可法提到了第一而已。

史可法一甲第一,夏允彝一甲第二,张溥一甲第三,三人赐进士及第;吴伟业、沈廷扬、牛金星等二甲一百五十七人次,赐进士出身;吕大器、王章、高斗枢、宋应星、李信等三百四十人,赐同进士出身。

因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之时对史可法民族气节的无限景仰,原本在崇祯元年恩科之中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史可法,这一次高中状元。

二十七岁的史可法,虽然曾经也幻想过这么一天,但却绝对不敢奢望这个美梦真的会变成现实。所以自从皇帝在皇极殿中念出状元的名字之后,史可法就始终处在一种有点迷醉和恍惚的状态之中。

直到传胪大典结束,新科进士们再次回到会同馆后,在众人的恭贺声中,才渐渐变得清醒。

李孟辰、牛金星、李信等一众同乡,也是围着他起哄让他请客摆酒,并不缺钱的史可法自然是连忙答应。朝廷对新科进士的安排,很快就出来了。

一甲三人,自然是按照惯例进入翰林院任职,史可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务,夏允彝、张溥则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

其余人等,则要在吏部举行的朝考之后,按照综合排名,参考个人意愿,然后分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或者六部主事、观政、中书舍人、行人,以及七品州县官等职务。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