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镇冒领军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在袁崇焕计杀毛文龙之后,曾认真核实了东江镇的兵员实有数目,约在两万人左右。然而即便是如此,毛文龙也不能杀,东江镇也不能削弱。这是崇祯皇帝目前能够确定的为数不多的重大战略抉择之一。
所以毛维张的密折,反而让崇祯皇帝对毛维张有点不放心了,在反馈给毛维张的密旨中,崇祯皇帝明确告诉毛维张,他所上报的事情,自己已经知道了,同时交代毛维张必须以辽东大局为重,以团结东江镇上下为主,军纪饷禄叙功方面,要尊重毛文龙等东江将帅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崇祯皇帝还找来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高时明,并暗授机宜,由其带领锦衣卫若干人马,押解着大批的军粮军械铠甲等军备物资,亲去东江镇传旨,明旨告诉毛文龙,朝廷知道东江镇虚报军功、冒领军饷等情弊,但是念在毛文龙开辟东江镇,抗击建虏有功的份上,对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一律赦免,并明旨令其按照三万员额补足兵员数量,同时所欠军饷也一并按照三万员额如数发放。
此外,明令新募兵员要拨出三千人独建一营,归监军御史毛维张直接指挥调度,营中所需官佐,均从东江镇所属营头之中调转任用。
毛文龙毕竟是杭州生员出身,与后来的刘兴祚、刘兴治等辽东难民毕竟不同,即使其属下真有投降满清之心,毛文龙本人估计也不会坚决想要去投靠异族,除非被朝廷逼得实在是没有活路了。
这一世的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反复猜疑他逼迫他,也不会允许兵部或者户部的某些人减他的饷、断他的粮。
与毛维张的密折相比,大同镇监军御史吴甡、延绥镇监军御史马懋才密折上报的情况,则需要当机立断进行处理。
吴甡的密折,不仅说了大同镇空饷过多的事情,而且同时弹劾大同镇总兵渠家桢和巡抚张翼明,说渠家桢身为总兵不仅不修军备,而且暗通蒙鞑插汗部,家族经营之商号,违反朝廷禁令,与蒙鞑交易,商道直通建虏,走私盐铁禁物,谋取不义之财;而大同巡抚张翼明知情不报,在天启七年插汗部南侵事件中,讳败为胜、讳过为功,并且杀良冒功、欺骗朝廷。
马懋才也是弹劾延绥巡抚岳和声,说延绥三卫流贼肆虐,而巡抚岳和声视若无睹、无所作为,卫所废弛、士兵逃散,而延绥总兵贺时雨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吴甡所弹劾的事情,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在调查之后,判了渠家桢和张翼明死刑,但是对渠家桢所在山西祁县渠氏家族并没有深入追究,而后来这个渠家继续与建虏通商,最终成为晋商之中的大家族,清初八大皇商之一,到了乾隆年间的鼎盛时期,家族财产超过一千万两,真正称得上是富可敌国了。
而延绥总兵贺时雨虽然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却有一个能打的儿子叫作贺人龙。
关于贺时雨最有名的事情是,历史上流贼攻陷了凤阳,挖了朱明皇室的祖坟以后,贺时雨随即在延绥等地,率军找到并掘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祖坟。这两个大贼头的祖坟,一个在米脂,一个在绥德,都在延绥镇的管辖之内。
所以后来,李自成率兵几次攻打延绥镇的治所榆林卫城,榆林卫人都是誓死抵抗。贺时雨与贺人龙父子当然也不可能投降流贼,只能与李自成、张献忠拼到底。
对吴甡、马懋才的密折弹劾,崇祯皇帝没有自己独断处置,而是转给了军机处,由军机处研究处置的办法。
张惟贤与孙承宗、李邦华一商议,最后秉承皇帝的意思,以朝廷旨意勒令延绥巡抚岳和声免职致仕,延绥总兵贺时雨申斥罚俸留任,并勒令约束部伍,配合马懋才整肃军纪。
对于吴甡弹劾的大同镇,军机处则作出了通虏和欺君的定性,大同总兵渠家桢被判斩首,抄没家族财产,族人充军云南的处置,而大同巡抚张翼明则被判抄没家产,家人充军广西;大同巡抚由山西参政范复粹升任,大同镇总兵则由辽东镇锦州副总兵祖大寿升任,并挂征西将军印等等。
军机处的决定,报告皇帝同意后,很快批转内阁,吏部、兵部、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作出反应,分别派人赴各地传旨。对祖大寿的任用,倒不是崇祯皇帝的突发奇想。
事实上,把原来辽东的那些将官世家拆开了,是如今的这个崇祯皇帝,自从来到这个时空以后的一贯想法。但是这一次却是孙承宗的提法。
孙承宗对祖大寿很欣赏,督师蓟辽的时候,对祖大寿也很倚重,当时满桂、赵率教、祖大寿等人,都是他很器重的将领,如今满桂已是辽东镇总兵,赵率教也是山海镇总兵,只有祖大寿还是副总兵,遇上大同镇这样正牌子的总兵位置,他就提议给已经立功无数的祖大寿一个机会。
祖大寿世袭宁远卫军职,其父祖承训,官至辽东镇副总兵。天启元年的时候,祖大寿任职辽东镇中军游击,天启六年的时候因为守卫宁远有功而被升任副总兵,然后带兵四千驻守锦州至今。
这个人很复杂,历史上曾经两次投降满清,第一次据他自己说是假降,当时是崇祯四年,祖大寿率军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中,城中粮尽,而援军也被击败,因此决定投降,并且杀了宁死不降的何可纲;投降之后的祖大寿,请求放自己回锦州,说自己回锦州以后可以说服锦州守军投降,于是就放了他,但祖大寿回锦州之后并没有带领锦州守军投降,而是开始组织抵抗,然后明廷对之信任如初。这是第一次投降。
第二次是崇祯十五年,当时洪承畴率领的明军最后精锐,全军覆没于松山战役之中,洪承畴本人都投降了满清,而驻守锦州的祖大寿也被围困,最后援近粮绝再次投降,随后当上了汉军正黄旗的总兵,跟着满清大军打进关内,顺治十三年死在北京。
后世围绕祖大寿的两次投降有很多争议,至于第一次到底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如今的崇祯皇帝自然也说不清楚,但是他知道一点,历史上祖大寿第一次投降之后,崇祯皇帝曾经三次诏令祖大寿进京陛见,而祖大寿全都推脱拒绝,找了很多理由,总之就是不肯前往。这就有点奇怪了。
而崇祯十五年的松山之战,最初的目的,正是为了救援锦州,锦州被围了一年,祖大寿不断上书求援,朝廷逼迫洪承畴带领大军前往解围,结果在松山中了埋伏,十三万大明最后的精锐全军覆没。随后祖大寿在锦州再次开城投降。这的确是不能不让人怀疑祖大寿第一次投降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对于孙承宗提议任命祖大寿为大同镇总兵,如今的崇祯皇帝心中也是暗喜不已。由于担心祖大寿找理由不想离开辽东,所以在崇祯皇帝的亲自提议之下,干脆连征西将军印都给了出来。
有将军印的总兵,才是大明军队正牌子的总兵,一共也没有多少位。对一个武将世家出身的将领来说,这个征西将军印要比一个总兵官的头衔分量重的多。
历史上,渠家桢被斩首以后,当上大同镇挂印总兵官的人,是如今驻守宁远的辽东镇总兵官满桂。
当然了,历史上,崇祯元年的时候,祖大寿在袁崇焕当上蓟辽督师以后,也如愿当上了总兵,只不过这个总兵是辽东镇的前锋总兵,驻守锦州,在满桂离任之后,平辽将军印给了驻守山海关的赵率教。
这一世,没有锦州前锋总兵这个过渡,直接当上挂征西将军印的大同镇总兵,想来祖大寿应该不会找理由拒绝吧。
至于辽东镇驻守锦州的副总兵,军机处提供的继任人选,是祖大寿的副将何可纲。这个何可纲,也是明末辽东战史上的一员猛将,对此,崇祯皇帝自然也不可能不同意。
与此同时,祖大寿的弟弟祖大乐,也由大凌河参将升任锦州副将。而大凌河参将,这个处于对抗建虏最前线的位置,如今知晓后世历史的崇祯皇帝,则在军机处提供的候选名单里,果断地圈了杏山守备金国凤的名字。
在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之中,一个人的升迁,往往意味着一串人的升迁,相信这也会成为促使祖大寿前往大同镇就任的一个因素。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所以毛维张的密折,反而让崇祯皇帝对毛维张有点不放心了,在反馈给毛维张的密旨中,崇祯皇帝明确告诉毛维张,他所上报的事情,自己已经知道了,同时交代毛维张必须以辽东大局为重,以团结东江镇上下为主,军纪饷禄叙功方面,要尊重毛文龙等东江将帅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崇祯皇帝还找来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高时明,并暗授机宜,由其带领锦衣卫若干人马,押解着大批的军粮军械铠甲等军备物资,亲去东江镇传旨,明旨告诉毛文龙,朝廷知道东江镇虚报军功、冒领军饷等情弊,但是念在毛文龙开辟东江镇,抗击建虏有功的份上,对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一律赦免,并明旨令其按照三万员额补足兵员数量,同时所欠军饷也一并按照三万员额如数发放。
此外,明令新募兵员要拨出三千人独建一营,归监军御史毛维张直接指挥调度,营中所需官佐,均从东江镇所属营头之中调转任用。
毛文龙毕竟是杭州生员出身,与后来的刘兴祚、刘兴治等辽东难民毕竟不同,即使其属下真有投降满清之心,毛文龙本人估计也不会坚决想要去投靠异族,除非被朝廷逼得实在是没有活路了。
这一世的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反复猜疑他逼迫他,也不会允许兵部或者户部的某些人减他的饷、断他的粮。
与毛维张的密折相比,大同镇监军御史吴甡、延绥镇监军御史马懋才密折上报的情况,则需要当机立断进行处理。
吴甡的密折,不仅说了大同镇空饷过多的事情,而且同时弹劾大同镇总兵渠家桢和巡抚张翼明,说渠家桢身为总兵不仅不修军备,而且暗通蒙鞑插汗部,家族经营之商号,违反朝廷禁令,与蒙鞑交易,商道直通建虏,走私盐铁禁物,谋取不义之财;而大同巡抚张翼明知情不报,在天启七年插汗部南侵事件中,讳败为胜、讳过为功,并且杀良冒功、欺骗朝廷。
马懋才也是弹劾延绥巡抚岳和声,说延绥三卫流贼肆虐,而巡抚岳和声视若无睹、无所作为,卫所废弛、士兵逃散,而延绥总兵贺时雨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吴甡所弹劾的事情,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在调查之后,判了渠家桢和张翼明死刑,但是对渠家桢所在山西祁县渠氏家族并没有深入追究,而后来这个渠家继续与建虏通商,最终成为晋商之中的大家族,清初八大皇商之一,到了乾隆年间的鼎盛时期,家族财产超过一千万两,真正称得上是富可敌国了。
而延绥总兵贺时雨虽然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却有一个能打的儿子叫作贺人龙。
关于贺时雨最有名的事情是,历史上流贼攻陷了凤阳,挖了朱明皇室的祖坟以后,贺时雨随即在延绥等地,率军找到并掘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祖坟。这两个大贼头的祖坟,一个在米脂,一个在绥德,都在延绥镇的管辖之内。
所以后来,李自成率兵几次攻打延绥镇的治所榆林卫城,榆林卫人都是誓死抵抗。贺时雨与贺人龙父子当然也不可能投降流贼,只能与李自成、张献忠拼到底。
对吴甡、马懋才的密折弹劾,崇祯皇帝没有自己独断处置,而是转给了军机处,由军机处研究处置的办法。
张惟贤与孙承宗、李邦华一商议,最后秉承皇帝的意思,以朝廷旨意勒令延绥巡抚岳和声免职致仕,延绥总兵贺时雨申斥罚俸留任,并勒令约束部伍,配合马懋才整肃军纪。
对于吴甡弹劾的大同镇,军机处则作出了通虏和欺君的定性,大同总兵渠家桢被判斩首,抄没家族财产,族人充军云南的处置,而大同巡抚张翼明则被判抄没家产,家人充军广西;大同巡抚由山西参政范复粹升任,大同镇总兵则由辽东镇锦州副总兵祖大寿升任,并挂征西将军印等等。
军机处的决定,报告皇帝同意后,很快批转内阁,吏部、兵部、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作出反应,分别派人赴各地传旨。对祖大寿的任用,倒不是崇祯皇帝的突发奇想。
事实上,把原来辽东的那些将官世家拆开了,是如今的这个崇祯皇帝,自从来到这个时空以后的一贯想法。但是这一次却是孙承宗的提法。
孙承宗对祖大寿很欣赏,督师蓟辽的时候,对祖大寿也很倚重,当时满桂、赵率教、祖大寿等人,都是他很器重的将领,如今满桂已是辽东镇总兵,赵率教也是山海镇总兵,只有祖大寿还是副总兵,遇上大同镇这样正牌子的总兵位置,他就提议给已经立功无数的祖大寿一个机会。
祖大寿世袭宁远卫军职,其父祖承训,官至辽东镇副总兵。天启元年的时候,祖大寿任职辽东镇中军游击,天启六年的时候因为守卫宁远有功而被升任副总兵,然后带兵四千驻守锦州至今。
这个人很复杂,历史上曾经两次投降满清,第一次据他自己说是假降,当时是崇祯四年,祖大寿率军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中,城中粮尽,而援军也被击败,因此决定投降,并且杀了宁死不降的何可纲;投降之后的祖大寿,请求放自己回锦州,说自己回锦州以后可以说服锦州守军投降,于是就放了他,但祖大寿回锦州之后并没有带领锦州守军投降,而是开始组织抵抗,然后明廷对之信任如初。这是第一次投降。
第二次是崇祯十五年,当时洪承畴率领的明军最后精锐,全军覆没于松山战役之中,洪承畴本人都投降了满清,而驻守锦州的祖大寿也被围困,最后援近粮绝再次投降,随后当上了汉军正黄旗的总兵,跟着满清大军打进关内,顺治十三年死在北京。
后世围绕祖大寿的两次投降有很多争议,至于第一次到底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如今的崇祯皇帝自然也说不清楚,但是他知道一点,历史上祖大寿第一次投降之后,崇祯皇帝曾经三次诏令祖大寿进京陛见,而祖大寿全都推脱拒绝,找了很多理由,总之就是不肯前往。这就有点奇怪了。
而崇祯十五年的松山之战,最初的目的,正是为了救援锦州,锦州被围了一年,祖大寿不断上书求援,朝廷逼迫洪承畴带领大军前往解围,结果在松山中了埋伏,十三万大明最后的精锐全军覆没。随后祖大寿在锦州再次开城投降。这的确是不能不让人怀疑祖大寿第一次投降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对于孙承宗提议任命祖大寿为大同镇总兵,如今的崇祯皇帝心中也是暗喜不已。由于担心祖大寿找理由不想离开辽东,所以在崇祯皇帝的亲自提议之下,干脆连征西将军印都给了出来。
有将军印的总兵,才是大明军队正牌子的总兵,一共也没有多少位。对一个武将世家出身的将领来说,这个征西将军印要比一个总兵官的头衔分量重的多。
历史上,渠家桢被斩首以后,当上大同镇挂印总兵官的人,是如今驻守宁远的辽东镇总兵官满桂。
当然了,历史上,崇祯元年的时候,祖大寿在袁崇焕当上蓟辽督师以后,也如愿当上了总兵,只不过这个总兵是辽东镇的前锋总兵,驻守锦州,在满桂离任之后,平辽将军印给了驻守山海关的赵率教。
这一世,没有锦州前锋总兵这个过渡,直接当上挂征西将军印的大同镇总兵,想来祖大寿应该不会找理由拒绝吧。
至于辽东镇驻守锦州的副总兵,军机处提供的继任人选,是祖大寿的副将何可纲。这个何可纲,也是明末辽东战史上的一员猛将,对此,崇祯皇帝自然也不可能不同意。
与此同时,祖大寿的弟弟祖大乐,也由大凌河参将升任锦州副将。而大凌河参将,这个处于对抗建虏最前线的位置,如今知晓后世历史的崇祯皇帝,则在军机处提供的候选名单里,果断地圈了杏山守备金国凤的名字。
在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之中,一个人的升迁,往往意味着一串人的升迁,相信这也会成为促使祖大寿前往大同镇就任的一个因素。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