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在后世,过了正月初七就要上班了,但是在这个时空里,当然不必如此。但是过了正月十六这一天,现在这位崇祯皇帝,还是去了乾清宫东暖阁的书房里办公了。因为今天,他要召见新任陕西巡抚洪承畴这个历史上的复杂人物了。
朝廷任命洪承畴接任陕西巡抚一职的圣旨,已经发出去快两个月了,但是一来陕西距离京师毕竟路途遥远,二来时值腊月三九天,天气异常寒冷,长途旅行也是多有不便。
按照常理来说,这一世的崇祯皇帝既然早就知道洪承畴的能力,并不是必须要让洪承畴进京陛见,来面授机宜,完全可以直接命令他就地接任,然后一道密旨就可以告诉他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就行了。
但是考虑到洪承畴这个人物的复杂历史,如今拥有后世阅历的崇祯皇帝,也想亲自当面见一见,而且既然当初已经下了旨意,作为皇帝不能朝令夕改,因此也就没有中途改变。
再者说,即将到来的陕西民乱,规模和影响太大了,最好是当面跟他交代一番,免得在剿灭和赈济的问题上走了弯路。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万历二十年出生,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中进士的当年才二十三岁,如今已经官至陕西巡抚,也不过才三十四岁,应该说,正是年轻有为、胸怀天下的时候。
接到朝廷圣旨的时候,洪承畴才刚刚到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还不满一年,所以朝廷突然将其超擢为陕西巡抚的圣旨一下,整个陕西布政使司衙门都是大吃一惊,而洪承畴本人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在洪承畴这个人自幼就很有才华,而且素怀治国平天下之志,所以接了这样的圣旨虽然有点受宠若惊,但并没有什么畏难情绪。
于是,接完圣旨三天之后,洪承畴在传旨锦衣卫百户官的一再催促下,离开了西安城,一路往东,过了潼关,走河南府、怀庆府、归德府、大名府,然后再转而北上,赶往京师觐见皇帝陛下。
一路上,洪承畴一行也见到了不少携家带口顶风冒雪赶往大名府应募屯田的流民队伍,也见识了保定、真定等地募民屯垦的一派火热场面,就这样一路上一边赶路、一边思考,走走停停,加上除夕前后几天驿站过年休沐,诸事不便,是以耽搁了一些时间,直到崇祯元年正月初九的那一天时候,洪承畴一行才终于来到了通州。而在通州看到的场景,更是令他大开眼界。
此时的通州,街市繁荣,人口众多,百业兴旺,洪承畴从百业凋敝的陕西、河南一路走来,看到通州如今的局面,心中也是振奋不已。这样,在通州停留三天后,崇祯元年正月十二,洪承畴终于进了京师,来到了通政司,住进了通政司安排的馆舍之中。随行的锦衣卫也是各回官衙报告,而通政司当值的左通政徐人龙,自然把洪承畴来京陛见的情况,赶紧报给了内阁。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洪承畴到了,可是正值过年期间,而洪承畴一路奔波初到京师,也该好好休整一下,于是传令洪承畴休息几日,过了正月十五再入宫觐见。
如今在京的阁臣只有李国鐠和徐光启,接见洪承畴这件事情,崇祯皇帝自然也让这两位阁臣一起参加。
正月十六日辰时正,洪承畴在通政司官员引领下,先进了午门,到午门内左侧的内阁职房之中,见到了李国鐠和徐光启,拜见寒暄过后,在两位阁臣的带引下,来到乾清宫门外,值守的锦衣卫和太监通报过后,三人进入,到乾清宫大殿台阶下,即看见皇帝出来相迎,三人皆是就地跪下拜见。
崇祯皇帝降阶而下,连说:“三位爱卿平身。”并上前搀扶年龄最大的徐光启。
洪承畴趁机说道:“臣陕西巡抚洪承畴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三人起身,崇祯皇帝说道:“洪爱卿平身,随朕阁中说话。”说罢,崇祯皇帝转身走上殿前的台阶,进入乾清宫东暖阁书房之中。
等到李国鐠、徐光启、洪承畴三人,在王承恩的引领下入得阁内,重新拜见行礼完毕,崇祯皇帝说道:“洪爱卿一路北来,旅途漫长,所见必多,有何可以教朕?”
洪承畴三四十岁的样子,虽是南方人,但却身材高大,浓眉浓须,面颊清瘦,显得颧骨略高,虽然首次进入乾清宫内,但气度十分沉稳老练,看不出有何局促不安。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仪表堂堂的洪承畴,心情颇为复杂,但是要说放着这样的能臣干吏而不好好利用,那也不是他的作风。再说如今的洪承畴自然是一腔热血报效大明,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投降满清的想法。
听见皇帝看着自己问话,洪承畴赶紧答道:“启禀陛下,臣从西安往东,过河南府、入怀庆府,然后归德府,一路所见满目萧索、荒村遍地,市镇虽繁荣,而民生实凋敝。臣在大名府转而北上,一路所见却大有不同,各地流民扶老携幼蜂拥北来,到通州所见更令臣茅塞顿开,募民屯垦,百业兴旺,虽刚起步,但后续可期。这是臣的一点浅见,请陛下明察。”
洪承畴说这些话,也是经过考虑的,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性子,是他迫切想知道的,若是一个能够直面现实,愿意解决问题的皇帝,他当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若是一个回避现实,只想安逸享乐的皇帝,他则有另外的一套应对之法。
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也知道这个年代的名臣都是有点小脾气的,人家如果觉得你这个皇帝不行,人家也不一定非要伺候你。
所以崇祯皇帝倒是不在乎洪承畴的试探,因为他对如今的大明天下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说:“洪爱卿所言,朕虽未亲见,但也能够想到。朕虽然位居深宫之中,但对天下事也略知一二。卿所言,皆属实。只是朕想在陕西行此募民屯垦之策,洪爱卿能做到吗?”
这也是崇祯皇帝对洪承畴见识的一种检验。陕西这个适宜耕种的土地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关中、汉中一带,其他地方多数都是连绵大山,特别是陕北更是干旱荒凉,适宜屯垦的地方很少,而且陕西开发几千年,多少个王朝在这里兴起又衰亡,人多地少民穷的问题,自唐朝以后就一直存在。若是洪承畴说可以募民屯田,要么就是糊弄应付皇帝,要么就是没有见不及此。
只听洪承畴说道:“陛下,臣天启七年奉命出任陕西参政,到任以后经年无雨,全陕大旱,陕北诸州府旱情尤重,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募民屯垦虽是良策,但却并不适用于陕西。臣以为,即使推行,亦未必能收京畿屯垦之效。”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心里松了口气,但面上依然毫无表情地问道:“既然流民遍地,何不募民屯垦?”
洪承畴说道:“陕西情形,与京畿之地不同,陛下亲捐皇庄,用来屯垦,抄没魏逆等阉党田产十数万顷,也多在京畿周边,募民屯垦名正言顺。而陕北干旱多山,适宜耕种之良田本就不多,且多数集中于官宦世家之手。陛下可以抄没阉党,微臣却不能无故抄没陕北豪族。若无足够多的土地,便安置不了足够多的流民,很难收到京畿募民屯垦之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朝廷任命洪承畴接任陕西巡抚一职的圣旨,已经发出去快两个月了,但是一来陕西距离京师毕竟路途遥远,二来时值腊月三九天,天气异常寒冷,长途旅行也是多有不便。
按照常理来说,这一世的崇祯皇帝既然早就知道洪承畴的能力,并不是必须要让洪承畴进京陛见,来面授机宜,完全可以直接命令他就地接任,然后一道密旨就可以告诉他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就行了。
但是考虑到洪承畴这个人物的复杂历史,如今拥有后世阅历的崇祯皇帝,也想亲自当面见一见,而且既然当初已经下了旨意,作为皇帝不能朝令夕改,因此也就没有中途改变。
再者说,即将到来的陕西民乱,规模和影响太大了,最好是当面跟他交代一番,免得在剿灭和赈济的问题上走了弯路。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万历二十年出生,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中进士的当年才二十三岁,如今已经官至陕西巡抚,也不过才三十四岁,应该说,正是年轻有为、胸怀天下的时候。
接到朝廷圣旨的时候,洪承畴才刚刚到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还不满一年,所以朝廷突然将其超擢为陕西巡抚的圣旨一下,整个陕西布政使司衙门都是大吃一惊,而洪承畴本人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在洪承畴这个人自幼就很有才华,而且素怀治国平天下之志,所以接了这样的圣旨虽然有点受宠若惊,但并没有什么畏难情绪。
于是,接完圣旨三天之后,洪承畴在传旨锦衣卫百户官的一再催促下,离开了西安城,一路往东,过了潼关,走河南府、怀庆府、归德府、大名府,然后再转而北上,赶往京师觐见皇帝陛下。
一路上,洪承畴一行也见到了不少携家带口顶风冒雪赶往大名府应募屯田的流民队伍,也见识了保定、真定等地募民屯垦的一派火热场面,就这样一路上一边赶路、一边思考,走走停停,加上除夕前后几天驿站过年休沐,诸事不便,是以耽搁了一些时间,直到崇祯元年正月初九的那一天时候,洪承畴一行才终于来到了通州。而在通州看到的场景,更是令他大开眼界。
此时的通州,街市繁荣,人口众多,百业兴旺,洪承畴从百业凋敝的陕西、河南一路走来,看到通州如今的局面,心中也是振奋不已。这样,在通州停留三天后,崇祯元年正月十二,洪承畴终于进了京师,来到了通政司,住进了通政司安排的馆舍之中。随行的锦衣卫也是各回官衙报告,而通政司当值的左通政徐人龙,自然把洪承畴来京陛见的情况,赶紧报给了内阁。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洪承畴到了,可是正值过年期间,而洪承畴一路奔波初到京师,也该好好休整一下,于是传令洪承畴休息几日,过了正月十五再入宫觐见。
如今在京的阁臣只有李国鐠和徐光启,接见洪承畴这件事情,崇祯皇帝自然也让这两位阁臣一起参加。
正月十六日辰时正,洪承畴在通政司官员引领下,先进了午门,到午门内左侧的内阁职房之中,见到了李国鐠和徐光启,拜见寒暄过后,在两位阁臣的带引下,来到乾清宫门外,值守的锦衣卫和太监通报过后,三人进入,到乾清宫大殿台阶下,即看见皇帝出来相迎,三人皆是就地跪下拜见。
崇祯皇帝降阶而下,连说:“三位爱卿平身。”并上前搀扶年龄最大的徐光启。
洪承畴趁机说道:“臣陕西巡抚洪承畴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三人起身,崇祯皇帝说道:“洪爱卿平身,随朕阁中说话。”说罢,崇祯皇帝转身走上殿前的台阶,进入乾清宫东暖阁书房之中。
等到李国鐠、徐光启、洪承畴三人,在王承恩的引领下入得阁内,重新拜见行礼完毕,崇祯皇帝说道:“洪爱卿一路北来,旅途漫长,所见必多,有何可以教朕?”
洪承畴三四十岁的样子,虽是南方人,但却身材高大,浓眉浓须,面颊清瘦,显得颧骨略高,虽然首次进入乾清宫内,但气度十分沉稳老练,看不出有何局促不安。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仪表堂堂的洪承畴,心情颇为复杂,但是要说放着这样的能臣干吏而不好好利用,那也不是他的作风。再说如今的洪承畴自然是一腔热血报效大明,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投降满清的想法。
听见皇帝看着自己问话,洪承畴赶紧答道:“启禀陛下,臣从西安往东,过河南府、入怀庆府,然后归德府,一路所见满目萧索、荒村遍地,市镇虽繁荣,而民生实凋敝。臣在大名府转而北上,一路所见却大有不同,各地流民扶老携幼蜂拥北来,到通州所见更令臣茅塞顿开,募民屯垦,百业兴旺,虽刚起步,但后续可期。这是臣的一点浅见,请陛下明察。”
洪承畴说这些话,也是经过考虑的,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性子,是他迫切想知道的,若是一个能够直面现实,愿意解决问题的皇帝,他当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若是一个回避现实,只想安逸享乐的皇帝,他则有另外的一套应对之法。
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也知道这个年代的名臣都是有点小脾气的,人家如果觉得你这个皇帝不行,人家也不一定非要伺候你。
所以崇祯皇帝倒是不在乎洪承畴的试探,因为他对如今的大明天下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说:“洪爱卿所言,朕虽未亲见,但也能够想到。朕虽然位居深宫之中,但对天下事也略知一二。卿所言,皆属实。只是朕想在陕西行此募民屯垦之策,洪爱卿能做到吗?”
这也是崇祯皇帝对洪承畴见识的一种检验。陕西这个适宜耕种的土地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关中、汉中一带,其他地方多数都是连绵大山,特别是陕北更是干旱荒凉,适宜屯垦的地方很少,而且陕西开发几千年,多少个王朝在这里兴起又衰亡,人多地少民穷的问题,自唐朝以后就一直存在。若是洪承畴说可以募民屯田,要么就是糊弄应付皇帝,要么就是没有见不及此。
只听洪承畴说道:“陛下,臣天启七年奉命出任陕西参政,到任以后经年无雨,全陕大旱,陕北诸州府旱情尤重,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募民屯垦虽是良策,但却并不适用于陕西。臣以为,即使推行,亦未必能收京畿屯垦之效。”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心里松了口气,但面上依然毫无表情地问道:“既然流民遍地,何不募民屯垦?”
洪承畴说道:“陕西情形,与京畿之地不同,陛下亲捐皇庄,用来屯垦,抄没魏逆等阉党田产十数万顷,也多在京畿周边,募民屯垦名正言顺。而陕北干旱多山,适宜耕种之良田本就不多,且多数集中于官宦世家之手。陛下可以抄没阉党,微臣却不能无故抄没陕北豪族。若无足够多的土地,便安置不了足够多的流民,很难收到京畿募民屯垦之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