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明与众位阁臣说完恩科武举的事情之后,孙承宗突然问道:“陛下,此前军机处传陛下旨意,着九边各镇及天下各省都司衙门,推荐一批将校官佐,赴京师入讲武堂进学,如今讲武堂各项筹办事宜进展顺利,这些人何时入学,明年朝廷开武举,这些人是否参加?”
这个问题倒是朱大明没想过的,他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问讲武堂的情况。孙承宗趁机也是赶紧把讲武堂的筹备事宜禀报给皇帝。
当初把筹办讲武堂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茅元仪倒是呈过折子,孙承宗也曾谈起过,但朝廷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朱大明也一直没时间过问。
茅元仪奉命到通州建讲武堂,先是遣人带着皇帝的旨意,到登州招来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三兄弟,三兄弟都有世袭武职,又皆习武事,老大精通兵法,老二精通阵法,老三则是精通枪棒武艺,茅元仪请示讲武堂总办孙承宗,对三兄弟皆委以讲武堂教授之职。
除了皇帝钦定的孙元化、茅元仪等讲武堂教习,孙承宗又写信请来了当年跟随自己征战辽东,如今罢官在家闲居仍练武不辍的心腹爱将马世龙、江应诏等人,任为讲武堂的左右总教习,并通过兵部传令,请石柱总兵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为讲武堂步兵科主教官,专教石柱土司白杆兵的长枪大阵。
与此同时,孙承宗还请来了当年跟随自己征战辽东,后来随着自己的倒台而被夺官免职的旧将尤世禄、孟乔芳,作为讲武堂骑兵科的左右主教官。
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出身明朝武将世家,他的大哥名叫尤世功,袁应泰督师蓟辽的时候,用之为辽东总兵官,不久就在与建虏后金军队的作战中战死沙场。
尤世禄的二哥,叫尤世威,如今正在山海镇总兵官赵率教的手下做着副总兵。
至于孟乔芳,则是北直隶永平府人,也是军户世家出身,在孙承宗督师蓟辽的期间,做到了参将的职务,后来随着孙承宗的罢官,辽事急转直下,孟乔芳也随之辞官归家。
当然了,后来满清入关侵扰京畿之时,永平陷落,这个孟乔芳在曾经同僚的劝降下,投降了满清,当上了总兵,并且最后跟着满清军队入关,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与吴三桂一起,一路向西追击李自成,并在顺治时期,官至满清朝廷的陕甘总督。
说起来,孟乔芳也是一个人才,可惜的是缺乏气节,如今恢复参将官衔,被孙承宗召至通州,出任讲武堂骑兵主教官之一,他将来的人生轨迹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至于炮兵科的主教官,当然是皇帝钦定的孙元化,至于教授、训导官则有精通西学的李之藻、李天经,还有孙元化奉旨联络,并从西安找回来的德国鬼子汤若望。
李之藻,是徐光启的老友,也是如同徐光启这样的大神级人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数学物理也是无所不知,老先生如今六十多岁,早已致仕在家。孙元化请徐光启写了信,并派人去请,终于请动了这尊大神。
至于李天经和汤若望,孙元化通过徐光启也都请了过来,如今都是在编写炮兵科教学的讲义。对他们来说,讲义一成,就是一部兵书,而这几个人在历史上确实都写有这种介绍西洋火器战法的兵书。
除此之外,由于皇帝的提醒,讲武堂还设有工兵科,这个则由已经写完了《武备志》,对车营阵法战法都有研究的茅元仪亲自担任总务官,而其他的讲官教席在继续联络和聘请过程中。
讲武堂的校址,是孙承宗与张惟贤亲自选定,报给皇帝以后,很快就被皇帝批准同意,同时从内库拨银五十万两用作建造费用。
有了这笔银子,茅元仪一出手自然都是大手笔,一个月内,先花两万两,建起了一圈南北长五里、东西宽三里,周长共十六里的砖石夯土围墙,整个大院坐北朝南,大门朝南开,院内当然是有山有水有平地。然后是在院内接近围墙平地上盖馆舍,规划是沿着围墙,先盖起四排长短不一的传统青砖大瓦房,要先盖个三百来间。
那个时代青砖瓦房,盖一间三两银子足以,又有源源不断的难民到通州应募屯垦,农闲时节给吃饱就干活,也是省了不少银子。
只是如今还只盖起了南舍,南舍又分为东西两部分,两部中间是预留大路,通向讲武堂大院的正门南门。左右各四栋,每栋各十间,每两间为一户。先盖起来的南舍,自然是如今讲武堂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都带有前后的院落,也还算是方便。当然了,给教习讲官住的就是南舍。
至于拟建的北舍将来要作为讲堂,至于正在建设中的东西舍,才是将来入学的讲武堂学员们的宿舍。
听完孙承宗的禀报,朱大明很想亲自去看看讲武堂的校址,看看已经建成部分的样子,至少要借接见一下这些讲武堂的教习讲官们,以示皇帝对他们的重视。
但是作为皇帝并不是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的,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几个月了,每天都是绞尽脑汁布局各种人事和财政问题,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出城看看的问题。别说去看看这个时代的北京城了,就是这个时代的紫禁城,他也没有时间好好走走看看。
想到这里,朱大明略显无奈地对孙承宗说道:“听了爱卿所说的情况,朕都想亲自去讲武堂看看了。将来吧,等到讲武堂正式开学以后,朕一定要找个时间去看看。”
然后不等几个人有所表示,朱大明又接着说道:“至于讲武堂的工期,你们要视情况而定,但是到明年的四月,教习和讲官要全部到位,第一期进学的将校官佐,也要有地方食宿。”孙承宗躬身领旨。
朱大明继续说道:“至于京营、九边及各省都指挥使司,把总以上、参将以下,皆在遴选推荐之列。京营及九边各镇,每镇不少于十人,每个都指挥使司推荐不少于五人。此外,内阁大臣、尚书九卿、六部侍郎,以及各省督抚,皆可推荐一两名宗族、亲友子弟,或者其他青年才俊,入读讲武堂,结业即授官,为朝廷服务。这个旨意,也要在改元大殿之日昭告天下。”
要让大臣办事,当然要给好处,有了这个甜头,估计就能为开办讲武堂减少不少阻力。孙承宗等人一听,也都赶紧领旨谢恩。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谁还没有个三亲六故需要考虑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这个问题倒是朱大明没想过的,他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问讲武堂的情况。孙承宗趁机也是赶紧把讲武堂的筹备事宜禀报给皇帝。
当初把筹办讲武堂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茅元仪倒是呈过折子,孙承宗也曾谈起过,但朝廷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朱大明也一直没时间过问。
茅元仪奉命到通州建讲武堂,先是遣人带着皇帝的旨意,到登州招来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三兄弟,三兄弟都有世袭武职,又皆习武事,老大精通兵法,老二精通阵法,老三则是精通枪棒武艺,茅元仪请示讲武堂总办孙承宗,对三兄弟皆委以讲武堂教授之职。
除了皇帝钦定的孙元化、茅元仪等讲武堂教习,孙承宗又写信请来了当年跟随自己征战辽东,如今罢官在家闲居仍练武不辍的心腹爱将马世龙、江应诏等人,任为讲武堂的左右总教习,并通过兵部传令,请石柱总兵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为讲武堂步兵科主教官,专教石柱土司白杆兵的长枪大阵。
与此同时,孙承宗还请来了当年跟随自己征战辽东,后来随着自己的倒台而被夺官免职的旧将尤世禄、孟乔芳,作为讲武堂骑兵科的左右主教官。
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出身明朝武将世家,他的大哥名叫尤世功,袁应泰督师蓟辽的时候,用之为辽东总兵官,不久就在与建虏后金军队的作战中战死沙场。
尤世禄的二哥,叫尤世威,如今正在山海镇总兵官赵率教的手下做着副总兵。
至于孟乔芳,则是北直隶永平府人,也是军户世家出身,在孙承宗督师蓟辽的期间,做到了参将的职务,后来随着孙承宗的罢官,辽事急转直下,孟乔芳也随之辞官归家。
当然了,后来满清入关侵扰京畿之时,永平陷落,这个孟乔芳在曾经同僚的劝降下,投降了满清,当上了总兵,并且最后跟着满清军队入关,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与吴三桂一起,一路向西追击李自成,并在顺治时期,官至满清朝廷的陕甘总督。
说起来,孟乔芳也是一个人才,可惜的是缺乏气节,如今恢复参将官衔,被孙承宗召至通州,出任讲武堂骑兵主教官之一,他将来的人生轨迹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至于炮兵科的主教官,当然是皇帝钦定的孙元化,至于教授、训导官则有精通西学的李之藻、李天经,还有孙元化奉旨联络,并从西安找回来的德国鬼子汤若望。
李之藻,是徐光启的老友,也是如同徐光启这样的大神级人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数学物理也是无所不知,老先生如今六十多岁,早已致仕在家。孙元化请徐光启写了信,并派人去请,终于请动了这尊大神。
至于李天经和汤若望,孙元化通过徐光启也都请了过来,如今都是在编写炮兵科教学的讲义。对他们来说,讲义一成,就是一部兵书,而这几个人在历史上确实都写有这种介绍西洋火器战法的兵书。
除此之外,由于皇帝的提醒,讲武堂还设有工兵科,这个则由已经写完了《武备志》,对车营阵法战法都有研究的茅元仪亲自担任总务官,而其他的讲官教席在继续联络和聘请过程中。
讲武堂的校址,是孙承宗与张惟贤亲自选定,报给皇帝以后,很快就被皇帝批准同意,同时从内库拨银五十万两用作建造费用。
有了这笔银子,茅元仪一出手自然都是大手笔,一个月内,先花两万两,建起了一圈南北长五里、东西宽三里,周长共十六里的砖石夯土围墙,整个大院坐北朝南,大门朝南开,院内当然是有山有水有平地。然后是在院内接近围墙平地上盖馆舍,规划是沿着围墙,先盖起四排长短不一的传统青砖大瓦房,要先盖个三百来间。
那个时代青砖瓦房,盖一间三两银子足以,又有源源不断的难民到通州应募屯垦,农闲时节给吃饱就干活,也是省了不少银子。
只是如今还只盖起了南舍,南舍又分为东西两部分,两部中间是预留大路,通向讲武堂大院的正门南门。左右各四栋,每栋各十间,每两间为一户。先盖起来的南舍,自然是如今讲武堂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都带有前后的院落,也还算是方便。当然了,给教习讲官住的就是南舍。
至于拟建的北舍将来要作为讲堂,至于正在建设中的东西舍,才是将来入学的讲武堂学员们的宿舍。
听完孙承宗的禀报,朱大明很想亲自去看看讲武堂的校址,看看已经建成部分的样子,至少要借接见一下这些讲武堂的教习讲官们,以示皇帝对他们的重视。
但是作为皇帝并不是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的,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几个月了,每天都是绞尽脑汁布局各种人事和财政问题,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出城看看的问题。别说去看看这个时代的北京城了,就是这个时代的紫禁城,他也没有时间好好走走看看。
想到这里,朱大明略显无奈地对孙承宗说道:“听了爱卿所说的情况,朕都想亲自去讲武堂看看了。将来吧,等到讲武堂正式开学以后,朕一定要找个时间去看看。”
然后不等几个人有所表示,朱大明又接着说道:“至于讲武堂的工期,你们要视情况而定,但是到明年的四月,教习和讲官要全部到位,第一期进学的将校官佐,也要有地方食宿。”孙承宗躬身领旨。
朱大明继续说道:“至于京营、九边及各省都指挥使司,把总以上、参将以下,皆在遴选推荐之列。京营及九边各镇,每镇不少于十人,每个都指挥使司推荐不少于五人。此外,内阁大臣、尚书九卿、六部侍郎,以及各省督抚,皆可推荐一两名宗族、亲友子弟,或者其他青年才俊,入读讲武堂,结业即授官,为朝廷服务。这个旨意,也要在改元大殿之日昭告天下。”
要让大臣办事,当然要给好处,有了这个甜头,估计就能为开办讲武堂减少不少阻力。孙承宗等人一听,也都赶紧领旨谢恩。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谁还没有个三亲六故需要考虑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