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十二月,天气更加寒冷了。前来文华殿小朝会议事的三位阁臣,都有点忧心忡忡。
虽然募民屯垦才刚开始没有多少时日,但京畿周边乃至山西、河南前来应募的流民,已经超过了两万,可以用来募兵的青壮固然不少,但更多的还是老弱妇孺,而且多数都是行乞而来,没有一点积蓄。
如今天寒地冻,到了良乡、房山、涞水、涿州等各地屯垦之处,都是荒郊野外,先期住的都是地窝子、草棚子,几天后病死的有之,冻死的有之,有的流民安置地官差蛮横霸道,欺压良善,引起冲突争斗死亡的有之,总之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当然,在朱大明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些前来应募的流民不被冻饿而死。
如果第一波次应募而来的流民,很多人熬不过这个冬天,冻饿而死的话,那么今后再招募流民前来屯垦,还有多少人敢来呢?
朱大明进了文华殿,几位阁臣行过礼,然后开始议事。
还是施凤来先说:“陛下,顺天府尹上疏,称近期不少流民涌来京畿,军屯司安置不力,一些流民不去田庄屯垦,反往京师方向汇集,如今天气严寒,若京师流民过多,一旦赈济不周,容易引发骚乱。顺天府建言,可否暂停招募流民,但明年开春或者入夏后再行屯垦。”
这个事情朱大明了解的东西比顺天府的报告详细的多,对京师的动向,那是必须要随时掌握的,这也是锦衣卫和东厂的职责。
这次招募流民开荒屯田,朱大明从内库中拨给银八十万两,足够前期安置流民,购买种子农具之用。
如今的问题,不过是因为时间仓促而已。这也不是杨应乾等军屯司的问题,而是朱大明自己太过急切了。
朱大明以为中国的老百姓向来是安土重迁,即便是朝廷把开荒屯田说成一朵花,恐怕短时间也招募不来多少流民。
但他没想到的是,如今的天下最多的就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人有的到处给人打短工出苦力,有的卖儿卖女,更有的靠全家行乞为生。
一听说皇帝招募流民垦荒,管吃管住,无偿授地,而且是开垦的还是以前皇庄的上好耕地,这些眼看着熬不过冬天的流民,就纷纷前来求食了。
当然了,有的是自愿来的,有的则是被驱赶来的。
但是不管怎么来的吧,到了这里虽然吃的勉强糊口,住的也是地窝草棚,但毕竟有了给自己耕种的地了,再也不会有人把自己撵来撵去了。
一传十,十传百,游荡在京津冀附近的流民,甚至包括宣府、大同等九边的流民,也往这里来了。
流民多了,但是前期的准备却不是为这么多流民准备的,所以就有些措手不及了。
就是地窝草棚都不够分配了,有些穿着破衣烂衫前来的流民,没有一点过冬的衣物,再加上近来天气出奇的冷,有些老弱的就冻死了。
朱大明也是帮着杨应乾等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内库之中抄没来的布匹等物,都已经交给了军屯司。
然而抄没来的东西多数都是绫罗绸缎,并没有多少棉布,所以也还是不够用,需要派人到松江去买。
至于粮食,前期按着五千人的口数准备了一些,但是如今前来应募的流民,已经达到了两三万,粮食也不够了。
朱大明听说流民踊跃应募以后,就给户部下了出粮的旨意,但是如今的户部尚书王永光遭受言官弹劾,背着魏党的嫌疑待罪在家,户部没有堂上官,加上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本来就不高,这下就更慢了。
而且户部也确实不容易,到了年底了,太仓没有多少银子,各仓场也都基本差不多空了,有的仓场还有一些储备,但是不能动,是预防万一,给京师和九边准备的,因为每年春节前,还要给九边的将士们有些钱粮的犒赏。
如今王永光待罪在家,户部左侍郎毕自严名不正言不顺,也实在凑不出多少物资来。
想了一会儿,朱大明说道:“李爱卿,御史倪元璐弹劾户部尚书王永光阿附魏党的奏疏,朕已转回内阁,王永光如今也已经待罪在家,他的魏党罪名是否已经查实?”
李国鐠闻言躬身说道:“当年魏逆权势熏天,朝中大臣与之交往者颇多,从抄没的魏逆文书中确有王永光的信笺,但其中并无投靠阿谀之语,是以三法司尚未有定论。”
这时,孙承宗说道:“陛下,户部堂官至关重要,如今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户部岂可久无堂官?请陛下明鉴。”
孙承宗与王永光打过多少年的交道,王永光或许有些能力,但孙承宗看不上他的人品官德,想直接建议皇帝以阉党嫌疑为名罢免王永光,但已考虑到自己面前还有两位也屡被弹劾为阉党,所以忍了忍,还是没有说出口。
但是朱大明却知道王永光在崇祯三年被定为阉党,并被革职,所以他根本不想再浪费三年时间来考察王永光,于是说道:“王永光既有阉党嫌疑,如今更是上书自劾,待罪家中。朕意,户部尚书不可久空,就令户部左侍郎毕自严接任户部尚书一职,尽快为军机处腾挪部分粮食布匹,支应军机处募民屯田所需。
“至于王永光,准许其致仕回籍。毕自严户部左侍郎之职,由户部右侍郎兼户部仓场总督苏茂相升任,苏茂相户部仓场总督由侍郎南居益接任。”
朱大明的这个安排,可以说是顺利成章,完全是按照官场升迁的规矩来的,施凤来等人也没什么话说。施凤来躬身领旨完毕,又说道:“陛下,顺天府上书所陈事宜,如何处理,还请陛下降旨明示。”
对这个事情,朱大明也有自己的考虑,要利用皇庄募民屯田,前期多是在顺天府治下的州县,顺天府尹如果不积极配合,那么这个事情就会有无数的麻烦,既然如此,干脆换个人来干吧。
朱大明想用杨鹤。杨鹤这个人,书生气很重,不适合领军管兵,但却很适合处理民政,再加上一副菩萨心肠,所以对于招募流民开荒屯垦的事情一直都是很热心,让他来做顺天府尹算是比较合适了。
顺天府尹虽然听起来官不大,但实际上却是正三品,与六部的侍郎是一个级别,如今杨鹤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是从三品,当上顺天府尹算是升任,想来也没什么话说。
因此,朱大明说道:“募民屯垦,编练新军,是军国大事,顺天府尹既然有异议,那就不要做了,内阁可令其致仕回籍,就由都察院副都御史杨鹤升任顺天府尹,全力配合募民屯垦之事。”
此话说话,在座的三位阁臣都是一惊,包括孙承宗都没有想到,看来皇帝对募民屯垦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高啊。
三人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朱大明就又说道:“至于安置流民,保证过冬,军机处要协调户部全力以赴,内库已经拨付银款,该派人去江南购买粮食布匹和明年春耕的种子,就尽快派人前去。就照市价购买,不要怕花银子,银子给了你们,就是让你们花的,只要花到正经地方,缺银子朕再拨付。”
随着抄家的继续,如今内库的存银,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两,即便是过段时间补发一笔九边军饷,也还是够用一段时间的了。孙承宗内心一阵感动,连忙起身领旨谢恩。
顺天府尹上书请旨暂停募民屯垦,结果被皇帝直接罢官的消息,也迅速传开了,京畿各地的州县官,再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推脱掣肘,而各地应募的佃农和流民,也继续源源不断前往数百个募民屯田的田庄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虽然募民屯垦才刚开始没有多少时日,但京畿周边乃至山西、河南前来应募的流民,已经超过了两万,可以用来募兵的青壮固然不少,但更多的还是老弱妇孺,而且多数都是行乞而来,没有一点积蓄。
如今天寒地冻,到了良乡、房山、涞水、涿州等各地屯垦之处,都是荒郊野外,先期住的都是地窝子、草棚子,几天后病死的有之,冻死的有之,有的流民安置地官差蛮横霸道,欺压良善,引起冲突争斗死亡的有之,总之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当然,在朱大明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些前来应募的流民不被冻饿而死。
如果第一波次应募而来的流民,很多人熬不过这个冬天,冻饿而死的话,那么今后再招募流民前来屯垦,还有多少人敢来呢?
朱大明进了文华殿,几位阁臣行过礼,然后开始议事。
还是施凤来先说:“陛下,顺天府尹上疏,称近期不少流民涌来京畿,军屯司安置不力,一些流民不去田庄屯垦,反往京师方向汇集,如今天气严寒,若京师流民过多,一旦赈济不周,容易引发骚乱。顺天府建言,可否暂停招募流民,但明年开春或者入夏后再行屯垦。”
这个事情朱大明了解的东西比顺天府的报告详细的多,对京师的动向,那是必须要随时掌握的,这也是锦衣卫和东厂的职责。
这次招募流民开荒屯田,朱大明从内库中拨给银八十万两,足够前期安置流民,购买种子农具之用。
如今的问题,不过是因为时间仓促而已。这也不是杨应乾等军屯司的问题,而是朱大明自己太过急切了。
朱大明以为中国的老百姓向来是安土重迁,即便是朝廷把开荒屯田说成一朵花,恐怕短时间也招募不来多少流民。
但他没想到的是,如今的天下最多的就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人有的到处给人打短工出苦力,有的卖儿卖女,更有的靠全家行乞为生。
一听说皇帝招募流民垦荒,管吃管住,无偿授地,而且是开垦的还是以前皇庄的上好耕地,这些眼看着熬不过冬天的流民,就纷纷前来求食了。
当然了,有的是自愿来的,有的则是被驱赶来的。
但是不管怎么来的吧,到了这里虽然吃的勉强糊口,住的也是地窝草棚,但毕竟有了给自己耕种的地了,再也不会有人把自己撵来撵去了。
一传十,十传百,游荡在京津冀附近的流民,甚至包括宣府、大同等九边的流民,也往这里来了。
流民多了,但是前期的准备却不是为这么多流民准备的,所以就有些措手不及了。
就是地窝草棚都不够分配了,有些穿着破衣烂衫前来的流民,没有一点过冬的衣物,再加上近来天气出奇的冷,有些老弱的就冻死了。
朱大明也是帮着杨应乾等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内库之中抄没来的布匹等物,都已经交给了军屯司。
然而抄没来的东西多数都是绫罗绸缎,并没有多少棉布,所以也还是不够用,需要派人到松江去买。
至于粮食,前期按着五千人的口数准备了一些,但是如今前来应募的流民,已经达到了两三万,粮食也不够了。
朱大明听说流民踊跃应募以后,就给户部下了出粮的旨意,但是如今的户部尚书王永光遭受言官弹劾,背着魏党的嫌疑待罪在家,户部没有堂上官,加上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本来就不高,这下就更慢了。
而且户部也确实不容易,到了年底了,太仓没有多少银子,各仓场也都基本差不多空了,有的仓场还有一些储备,但是不能动,是预防万一,给京师和九边准备的,因为每年春节前,还要给九边的将士们有些钱粮的犒赏。
如今王永光待罪在家,户部左侍郎毕自严名不正言不顺,也实在凑不出多少物资来。
想了一会儿,朱大明说道:“李爱卿,御史倪元璐弹劾户部尚书王永光阿附魏党的奏疏,朕已转回内阁,王永光如今也已经待罪在家,他的魏党罪名是否已经查实?”
李国鐠闻言躬身说道:“当年魏逆权势熏天,朝中大臣与之交往者颇多,从抄没的魏逆文书中确有王永光的信笺,但其中并无投靠阿谀之语,是以三法司尚未有定论。”
这时,孙承宗说道:“陛下,户部堂官至关重要,如今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户部岂可久无堂官?请陛下明鉴。”
孙承宗与王永光打过多少年的交道,王永光或许有些能力,但孙承宗看不上他的人品官德,想直接建议皇帝以阉党嫌疑为名罢免王永光,但已考虑到自己面前还有两位也屡被弹劾为阉党,所以忍了忍,还是没有说出口。
但是朱大明却知道王永光在崇祯三年被定为阉党,并被革职,所以他根本不想再浪费三年时间来考察王永光,于是说道:“王永光既有阉党嫌疑,如今更是上书自劾,待罪家中。朕意,户部尚书不可久空,就令户部左侍郎毕自严接任户部尚书一职,尽快为军机处腾挪部分粮食布匹,支应军机处募民屯田所需。
“至于王永光,准许其致仕回籍。毕自严户部左侍郎之职,由户部右侍郎兼户部仓场总督苏茂相升任,苏茂相户部仓场总督由侍郎南居益接任。”
朱大明的这个安排,可以说是顺利成章,完全是按照官场升迁的规矩来的,施凤来等人也没什么话说。施凤来躬身领旨完毕,又说道:“陛下,顺天府上书所陈事宜,如何处理,还请陛下降旨明示。”
对这个事情,朱大明也有自己的考虑,要利用皇庄募民屯田,前期多是在顺天府治下的州县,顺天府尹如果不积极配合,那么这个事情就会有无数的麻烦,既然如此,干脆换个人来干吧。
朱大明想用杨鹤。杨鹤这个人,书生气很重,不适合领军管兵,但却很适合处理民政,再加上一副菩萨心肠,所以对于招募流民开荒屯垦的事情一直都是很热心,让他来做顺天府尹算是比较合适了。
顺天府尹虽然听起来官不大,但实际上却是正三品,与六部的侍郎是一个级别,如今杨鹤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是从三品,当上顺天府尹算是升任,想来也没什么话说。
因此,朱大明说道:“募民屯垦,编练新军,是军国大事,顺天府尹既然有异议,那就不要做了,内阁可令其致仕回籍,就由都察院副都御史杨鹤升任顺天府尹,全力配合募民屯垦之事。”
此话说话,在座的三位阁臣都是一惊,包括孙承宗都没有想到,看来皇帝对募民屯垦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高啊。
三人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朱大明就又说道:“至于安置流民,保证过冬,军机处要协调户部全力以赴,内库已经拨付银款,该派人去江南购买粮食布匹和明年春耕的种子,就尽快派人前去。就照市价购买,不要怕花银子,银子给了你们,就是让你们花的,只要花到正经地方,缺银子朕再拨付。”
随着抄家的继续,如今内库的存银,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两,即便是过段时间补发一笔九边军饷,也还是够用一段时间的了。孙承宗内心一阵感动,连忙起身领旨谢恩。
顺天府尹上书请旨暂停募民屯垦,结果被皇帝直接罢官的消息,也迅速传开了,京畿各地的州县官,再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推脱掣肘,而各地应募的佃农和流民,也继续源源不断前往数百个募民屯田的田庄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