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局波谲云诡,几天之内,宋理宗连着下发了几道极为重要的诏书。
第一道诏书是令以董槐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这是宋代宰相退休之后的惯例,给一个闲官,领俸禄。有宋一朝,对官员极其宽厚,不似明清时一般,退休就没有俸禄了。只要不是犯下什么大罪,宋代官员退休后都会给一个闲官,照样领薪俸。董槐虽然被丁大全参倒,但宋理宗也并不想要让他下大狱,依宋朝官场惯例,若真让董槐下狱,那对整个朝廷来说,都将是一场极其猛烈的风暴。

在这一点上,宋朝比明朝要好太多了,明朝的官员,动不动就要进大狱,上断头台。

第二道诏书是拜程元凤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加封新安郡公。

赵昀这么做,一则是考虑到拜程元凤为相对朝局的影响最小;其二嘛,这个老家伙不是顶撞自己,坚决不同意丁大全为相吗!你这么做,不就是为了自己博一个敢言的名声吗?我赵昀偏不让你如愿!我拜你为相,别人就会认为,你不同意丁大全为相,是在为自己争这个相位。

程元凤自然是坚辞不受,宋朝的惯例,拜宰相之人,都要先上表请辞,然后皇帝再谢辞挽留,宰相感激皇恩,接受挽留,正式上任。

程元凤则是一辞二辞三辞,宋理宗赵昀再三挽留,程元凤只能接受,再辞下去,满朝文武大臣和天下士人都要骂他不识抬举了。

第三道诏书是迁丁大全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赵昀仍然有意要拜丁大全为相,只不过,暂时将时间缓一缓,以稳定朝局。

第四道诏书是授右正言文天祥为新军总领,负责筹建新军一事。

这并不符合宋朝一直以来的惯例,但既然有意训练新军,便是要打破惯例。如今宰相易人,官员大规模变动,朝中又是一番新气象,倒也没有大臣上书反对文天祥负责训练新军一事。

不过,对于临安城的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却是购买国债一事。

国债以十贯钱起卖,约定十年后归还本息。

让临安百姓津津乐道的是,凡购买国债者,不但可以得到本息归还,还能分得一块土地,一块并不在大宋境内的土地。

为此,户部官员专门翻出了尘封多年的藏馆,北宋时期的土地资料,供老百姓们挑选,先买先挑,虽不能具体量地,但大抵可以分出在哪个州哪个县……

土地价格当然是极其廉价的,反正现在,那些地方都还在蒙古的手中,啥都捞不到。只能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大家一起分土地!

一则官府担保了到期本金如数偿还,还有一些利息,虽然不高,但也是有收益的。

二则买国债就能分一块土地,买得越多,分的地越大,这事儿倒是新鲜,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反正怎么做都不亏本,万一真的收复了,那就发财了。辽国灭了,金国灭了,说不定哪天蒙古也灭了,大宋光复河山,那便为子孙后代赚了一份厚实的家业了。

三则虽然南宋很多地方并不希望北征,巨额的战争开支和重建北方需要大量的钱财,这迫使朝廷收更多的税,让他们不堪承受。但宋人并非没有爱国心和羞耻心,收复故国领土的口号喊得仍然是很响亮的,也是大多数老百姓所渴望的,只是担心承受不起巨额的开支而已。

好比今天有人说,打xx我捐一个月工资,打xx我捐一年工资之类的,实际上,真正打起来,全国所有工人全部捐一年工资,也不够一场战争的开支。美国打打伊拉克,阿富汗都消耗了数万亿美元。

对于这种不用付出,官府担保归还本息,又能赚土地,又能赚名声的“爱国国债”,南宋老百姓还是愿意买帐的,地主阶层作为乡贤,也纷纷带头响应,反正这事怎么算都不吃亏。

国债发行没多久,便被抢购一空,宋理宗赵昀和度支司的官员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今年财政支出的钱总算有着落了,不用拆了东墙补西墙。

赵昀暗赞文天祥果然是一个人才,朝廷诸公都对大宋的财政困局束手无策。文天祥却想出了一个新鲜的法子,轻轻松松便解决了迫在眉捷的财政危机。而按他所言,以后每年发行一定量的国债,可使朝廷十年内都无财政困难之忧。

拔给文天祥的新军经费,仅仅是全部所筹款项的一小部份,但对于组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来说,却是绰绰有余了。

文天祥在临安城外圈了一块地,作为军营,开始组建新军。

宋制,军队皆以指挥为基本单位,一指挥为五百人,这支新军一共编制十个指挥。

文天祥去国子员找到刘保勋,刘保勋一见到文天祥,便拱手拜道:“学生见过文大人。那日在国子员中,我却是有眼无珠,不识得文大人这位新科状元郎了,还道只是寻常学生,多有冒犯,还望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啊!“

刘保勋并非朝中官员,不知道文天祥的具体官职,因此,只以大人和状元郎相称。

文天祥冲他胸口打了一拳,大笑道:“你我一见如故,那便是兄弟。既是兄弟,又何必如此客气呢?莫非看不起我文天祥不成?“

刘保勋没料到文天祥这样一个状元及第出身的读书人,竟如此豪爽,全无半分读书人的酸儒气,他也是一个豪迈汉子,当下说道:“如此,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却是要高攀大人了!文大哥,请受小弟一拜!”

他也不问文天祥的年龄,生辰八字,直接便以大哥相称。这却是宋人的惯例,对于身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宋人都以哥,姐,爷,爹,叔……等等来称呼,以表示尊敬。文天祥的身份地位比他要高出许多,两人年龄相差不大,文天祥让他称兄弟,他便直接以大哥相称了。

文天祥将他扶起,道:“我今日来,却是有事相请。我如今受了皇命,令我组建一支新军,刘兄你是一个将才,不如过来帮我吧。”

刘保勋顿时喜出望外,他身为国子员的武学学员,对于朝廷要组建新军一事,也有所耳闻。听说朝廷有意练就一支精锐之军,给新军的待遇极其优厚。他原本就想着能否加入新军,去谋一份军职,却想不到新军的统领竟然亲自来邀请自己了。

“那个……“刘保勋不停地搓着双手,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那个,我来参加新军,能谋一个什么差使?“刘保勋终于问出了口。

文天祥心中暗道:“这人倒是一个官迷,迫不急待便问要当什么官了,不过,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也是一个将才,只是要注意小心驾驭了。“

“你放心吧,一个指挥使跑不了!“文天祥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真的?“刘保勋激动得大叫了起来:”我要当指挥使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