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葫芦口探路的三百亲卫回来了。
耶律沙即刻把带头的大尉招进了自己的大营。
“怎么样?有没有埋伏?”
“回禀大帅,末将带领三百亲卫,围着葫芦口两边的山包转了一圈,未曾在葫芦口一带发现任何埋伏。”
听到这个结果,耶律沙虽然有所狐疑,但心中已是大定,如果在葫芦口未曾发现埋伏的话,那么新宋军看样子是打算死守檀州城了。
对于攻城战,耶律沙还是极有自信的,实在不行,自己就用大军把城给围起来,让城内无吃无喝,饿也能把这些宋人饿死。
“既然刚刚探明没有埋伏,那么就趁现在出发吧,以免夜长梦多,再生事端,去传我旨意,名各部首领,率其部族,即刻上马出发。”
....
耶律沙的命令传下去之后,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这些部落首领本来就是来抢劫的,只不过和军队一起,所以作息都同军队一样。
现在主帅既然下令前进,这些人自然也不会赖着不走,他们一个个反而纷纷上马,生怕去的慢了,城内的好东西都会被别人给抢光。
看着营地内迅速集结的大军,耶律沙也是难得的感到了一丝满意,如果这些人打仗都能这么积极的话,那么大辽的国土将会很快扩张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可惜这些人打仗全都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且他们的眼光狭窄,一点点蝇头小利,便能够让那些首领满意,满意之后,他们就会立即选择打道回府。
“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啊...”耶律沙感叹了一声,随即走到自己的马棚,骑上了部下牵过来的马。
各个部落的首领已经汇聚在此,几十匹马,几十位首领,使得村口的空地显得几分拥挤。
“诸位首领,我已派出探子,探明那葫芦口并无埋伏,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我决定我们今日下午便出发通过葫芦口,傍晚抵达檀州城进行围城,择日攻城,诸位首领可有意见?”
耶律沙的计划一出口,众多的首领便议论起来,他们的话题无非是杀敌何如计算,割脑袋,割鼻子还是割耳朵之类的,抢到的物资怎么分配的老问题。
“诸位首领莫要再吵了”耶律沙打心底反感这种毫无意义的利益纠葛,“现如今还未攻城,犒赏之事,不如等城破之后,吾等首领共聚一堂之时,按功勋来分缴获来的物资如何?至于人头嘛,我们就按照一个人头一两银子算好了。”
耶律沙的这个提议虽然有些和稀泥的味道,但是众首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决策,因此都听从了耶律沙的建议,等到拿下檀州城之后,再考虑怎么分赃的问题。
利益达成一致后,大军出征的异常迅速。
二十五万大军如江河一般南下,平原之上,就只见一排千余米的骑兵在平原上驰骋,他们身后则是跟着数十万的骑兵。
二十五万个单位汇聚成一股洪流的时候,便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气势,草原人打仗,向来不怎么讲求粮草和后方,他们靠着战马的奔袭能力,边打边劫掠,高超的机动性赋予了他们远超汉人的灵活能力,因此他们无需后勤保障,也可以突然发动千里奔袭。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天地,明晃晃的刀剑在日光下反射着寒光。
如果真的是和汉人打的话,恐怕大宋不知道要死多少步兵,才能将这批辽国骑兵给打退。
但是现在这些辽国骑兵的对手,是新宋国。
而新宋国,绝对属于这个世界上几个任何人都不敢招惹的对象之一。
可惜不经过血和泪的教训,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道理.....
......
“各阵营注意,根据最新线报,辽国大军已经逼近葫芦口,初步观察人数超过二十万骑兵,显然是本次辽国的主力部队,各个部队注意,严格按照战前命令行动,重复一遍,严格按照战前命令行动,违令者军法处置。”
原本处在无线电静默频段的接收器,忽然接收到了讯息,而此刻埋伏在葫芦口战场上的所有人,都跃跃欲试地准备大干一场....
...
檀州,新宋大营。
“姜少,前线发来电报,有一股辽国骑兵,人数超过二十万,初步估计是耶律沙所率领的二十五万骑兵。”林越拿着一封电报递给姜胤道。
“嗯。”姜胤却没拿起来看,“刚刚派了三百骑兵巡视一圈,发现没有埋伏之后,才率大军通过葫芦口,这位耶律沙将军倒是位挺小心的。”
“嗯,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姜胤摆了摆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二十五万人今日注定要死在这里,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通知各部,一切按照原计划行事,按照最大杀伤力度打击这批辽军。”
“遵命!”
...
奔驰在骏马上,身后是呼啸着的二十五万骑兵大军,如此有成就感的统帅三军并没有让耶律沙感到兴奋,反倒是这几天,他愈发的感到一阵阵心悸。
曾在战场上,他也经历过这种心悸,不过那时只不过是一瞬而逝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逃脱过两次生死之间的暗算。
不过像现在这样,心悸到没有停止的时候,他还从来没有经历过。
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此时已至下午,太阳西斜,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远处有几座连绵不绝的山包,在山包中间,有一处宽阔的平原。
耶律沙知道,那里便是葫芦口了。
只需看一眼,耶律沙就知道那里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伏击的地方。
如果是耶律沙自己负责防守檀州的话,他一定会在此处设伏。
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命三百骑兵去打探过了。
这几座山包没有伏兵。
想必新宋国也是知道辽国骑兵的强大,在野外和骑兵开战实属不智,只能依仗高墙之利,同辽国大军周旋。
这么解释,倒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耶律沙总还记得,去年耶律休哥带着三万大军南下打草,被新宋国全灭的事情,为此,他不得不长个心眼,他减缓了马速,让四十多位部落首领冲在了最前面...
.....
耶律沙即刻把带头的大尉招进了自己的大营。
“怎么样?有没有埋伏?”
“回禀大帅,末将带领三百亲卫,围着葫芦口两边的山包转了一圈,未曾在葫芦口一带发现任何埋伏。”
听到这个结果,耶律沙虽然有所狐疑,但心中已是大定,如果在葫芦口未曾发现埋伏的话,那么新宋军看样子是打算死守檀州城了。
对于攻城战,耶律沙还是极有自信的,实在不行,自己就用大军把城给围起来,让城内无吃无喝,饿也能把这些宋人饿死。
“既然刚刚探明没有埋伏,那么就趁现在出发吧,以免夜长梦多,再生事端,去传我旨意,名各部首领,率其部族,即刻上马出发。”
....
耶律沙的命令传下去之后,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这些部落首领本来就是来抢劫的,只不过和军队一起,所以作息都同军队一样。
现在主帅既然下令前进,这些人自然也不会赖着不走,他们一个个反而纷纷上马,生怕去的慢了,城内的好东西都会被别人给抢光。
看着营地内迅速集结的大军,耶律沙也是难得的感到了一丝满意,如果这些人打仗都能这么积极的话,那么大辽的国土将会很快扩张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可惜这些人打仗全都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且他们的眼光狭窄,一点点蝇头小利,便能够让那些首领满意,满意之后,他们就会立即选择打道回府。
“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啊...”耶律沙感叹了一声,随即走到自己的马棚,骑上了部下牵过来的马。
各个部落的首领已经汇聚在此,几十匹马,几十位首领,使得村口的空地显得几分拥挤。
“诸位首领,我已派出探子,探明那葫芦口并无埋伏,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我决定我们今日下午便出发通过葫芦口,傍晚抵达檀州城进行围城,择日攻城,诸位首领可有意见?”
耶律沙的计划一出口,众多的首领便议论起来,他们的话题无非是杀敌何如计算,割脑袋,割鼻子还是割耳朵之类的,抢到的物资怎么分配的老问题。
“诸位首领莫要再吵了”耶律沙打心底反感这种毫无意义的利益纠葛,“现如今还未攻城,犒赏之事,不如等城破之后,吾等首领共聚一堂之时,按功勋来分缴获来的物资如何?至于人头嘛,我们就按照一个人头一两银子算好了。”
耶律沙的这个提议虽然有些和稀泥的味道,但是众首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决策,因此都听从了耶律沙的建议,等到拿下檀州城之后,再考虑怎么分赃的问题。
利益达成一致后,大军出征的异常迅速。
二十五万大军如江河一般南下,平原之上,就只见一排千余米的骑兵在平原上驰骋,他们身后则是跟着数十万的骑兵。
二十五万个单位汇聚成一股洪流的时候,便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气势,草原人打仗,向来不怎么讲求粮草和后方,他们靠着战马的奔袭能力,边打边劫掠,高超的机动性赋予了他们远超汉人的灵活能力,因此他们无需后勤保障,也可以突然发动千里奔袭。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天地,明晃晃的刀剑在日光下反射着寒光。
如果真的是和汉人打的话,恐怕大宋不知道要死多少步兵,才能将这批辽国骑兵给打退。
但是现在这些辽国骑兵的对手,是新宋国。
而新宋国,绝对属于这个世界上几个任何人都不敢招惹的对象之一。
可惜不经过血和泪的教训,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道理.....
......
“各阵营注意,根据最新线报,辽国大军已经逼近葫芦口,初步观察人数超过二十万骑兵,显然是本次辽国的主力部队,各个部队注意,严格按照战前命令行动,重复一遍,严格按照战前命令行动,违令者军法处置。”
原本处在无线电静默频段的接收器,忽然接收到了讯息,而此刻埋伏在葫芦口战场上的所有人,都跃跃欲试地准备大干一场....
...
檀州,新宋大营。
“姜少,前线发来电报,有一股辽国骑兵,人数超过二十万,初步估计是耶律沙所率领的二十五万骑兵。”林越拿着一封电报递给姜胤道。
“嗯。”姜胤却没拿起来看,“刚刚派了三百骑兵巡视一圈,发现没有埋伏之后,才率大军通过葫芦口,这位耶律沙将军倒是位挺小心的。”
“嗯,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姜胤摆了摆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二十五万人今日注定要死在这里,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通知各部,一切按照原计划行事,按照最大杀伤力度打击这批辽军。”
“遵命!”
...
奔驰在骏马上,身后是呼啸着的二十五万骑兵大军,如此有成就感的统帅三军并没有让耶律沙感到兴奋,反倒是这几天,他愈发的感到一阵阵心悸。
曾在战场上,他也经历过这种心悸,不过那时只不过是一瞬而逝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逃脱过两次生死之间的暗算。
不过像现在这样,心悸到没有停止的时候,他还从来没有经历过。
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此时已至下午,太阳西斜,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远处有几座连绵不绝的山包,在山包中间,有一处宽阔的平原。
耶律沙知道,那里便是葫芦口了。
只需看一眼,耶律沙就知道那里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伏击的地方。
如果是耶律沙自己负责防守檀州的话,他一定会在此处设伏。
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经命三百骑兵去打探过了。
这几座山包没有伏兵。
想必新宋国也是知道辽国骑兵的强大,在野外和骑兵开战实属不智,只能依仗高墙之利,同辽国大军周旋。
这么解释,倒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耶律沙总还记得,去年耶律休哥带着三万大军南下打草,被新宋国全灭的事情,为此,他不得不长个心眼,他减缓了马速,让四十多位部落首领冲在了最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