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些人对我的小说有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对于小说的背景及设定不了解,因此今天特意写了这个背景设定说明,以做解答。
本小说其实最早的想法,仅仅是:如果张作霖没有被炸死,918事件又没有发生?后来经过前后几年的研究,终于形成大纲。

首先rì本,由于内部的原因,对外政策发行明显的变化,也就是,rì本在对华政策上变得温和,失去发生事变的基础动力。对于历史上的发生的炸死张作霖,发动918事变,不能简单地认为,那只是几个关东军人物的个人行动。这样的事情,无论是事前,还是过程,以及事后的处理,无一不显露出非同寻常的东西,所以这不是单纯的个人人行为,更不能是仅仅与rì本的军队有关,实则与整个rì本军政都得不可解脱的关系。只知道所事情推给几个人,不过是一个掩盖真象的手段。

其实奉系也要发生变化,至少要提高水平。奉系之首领张作霖以受招土匪为出身,以镇压革命起家,一群没有文化的前土匪头子充任了奉系的重要职位,大字不识几个,张口“它妈了吧子”式的粗话开头。奉系兴起之后,确实广招人才,这一点为其它派系所无法比及,这些人的履历之中,陆士,陆大,保定,也许只差黄埔了。可是让一帮子前土匪与一帮子书生友好相处,太难了。更重要的是,整个奉系没有脱摆地方势力的印记。

不过拥有奉系拥有最好的称雄天下的条件,地位位置的因素造成其相当安稳的发展环境,只要它不找别人的麻烦,别人很难打上门来。

东北更拥有发展的大好条件: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所缺少正是中国其它地方最不缺少的东西:人口。再有缺少人才,许多方面的人才奇缺。它自身就没有什么象样的教育。

所以奉系想先发展,要做的首先不是对外扩张,而是先谋建基础,一个是移民,另一个教育,培养人才。

只有经过移民,才能快速增加人口,只有人口的增长才能达到建立大市场的目标,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及劳动力。只有发展教育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不可少的人才保证。

1930年以前,奉系的任务不是扩张,而是内部休整。这样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系以主动出回关外为结局,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系停止于滦河东岸。

由于历史的改变,中原大战可能提前,可能是1928年底,大至于1929年初,进入尾声,这时奉系正可以借机入关,尽占黄河以北。

从1930年开始,奉系可以进行全面的工业化建设,这时正是世界经济危机之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正是时候。

这时新的奉系应拥有大约九千万人口,有足够的市场,也有足够时间培养出大量的人才,至于财力方面的积累也不会小。

我对新奉系在1930年时的实力评估:地盘:华北大部加东北全部,人口:九千万,财政收入:2亿,至于开支可以更多一点,2亿5到3亿之间。

从1930年开始的几年之内,新奉系是无力南下,南京也别想北上。奉系,新领区要稳定,新收编的部队要整编,工业化要进行。南京方面在完成的工作也不少。

奉系工业化的进度速度,按工业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财政收入增加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之间。以钢铁需求水平计算,1930年,50万吨,以6年左右,增加一倍的速度,在1936年时,达到每年一百万吨,这个水平相当于rì本一战时期的水平。

当奉系拥有rì本一战时期能力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除了内战之外的事情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