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逸看了常先生一眼,以前还真是高看常家了,以为他们家曾经出过一位进士、两位举人,也算得有几分底蕴了,却没有想到眼界竟然如此狭窄。
他清清嗓子,问黄华三道:“你们村子里有多少户人家?”

黄华三道:“原本有六十几户,如今只有五十八户。”

孙文逸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常先生登时明白过来,他恼羞成怒的瞪了霍柔风一眼,还不到六十户人家,就是没黑没白地织布,又能织出多少?

可恨自己多说了两句话,非但成全了霍家仁义的名声,还显得自己小家子气了。

若是缪福青那种粗人说上几句也就罢了,偏偏是被孙文逸垢病,孙文逸是翰林出身,以后还要入朝为官的,他的堂兄孙文远如今位列小九卿,离入阁之期不远矣。以后常家子弟如要入仕,还要靠孙家看在同乡的情份上多多提携。

霍家真是奸商啊,只花不多的银子,就给自己使了个这么大的绊子,让孙家以后如何看自己啊。

可是一时之间,他又给自己找不到台阶,常家是书香门第,最是不屑行那商贾之事,他对稼穑之事也是一窍不通,另外几人见孙文逸开口了,便争先恐后出银出米,一时之间,把敞厅内搞得像善堂一般。

正在这时,展怀忽然又开口了:“对了,晚辈前阵子在街上遇到几个人欺负一个人,晚辈看着来气,便让人救下了那个被欺负的人,却原来那些欺负人的都是地痞,可却冒用皇亲国戚的名头在外为恶,被欺负的也不是普通人,竟然是朝廷命官。胡大人,您看这件事该如何是好?”

胡泗已经快要恨死这两个小孩子了,那个小的倒也罢了,一看就是被这个大的教唆的,这个大的才最是可恨。

他冷声说道:“休得胡言,当今天下国泰民安,无锡城里虽然不是夜不闭户,可也平安康宁,又怎会有当街欺负朝廷命官之事。”

展怀呵呵一笑,又看向赵清泰:“既然胡大人说没有这事,想来那些冒充赵家家丁的人真的是假冒了,呵呵。”

赵清泰一头雾水,原来这小子说的竟然是赵家家丁?

他想再多问一句,可展怀已经重又坐回座位,还不时地和霍柔风小声说笑,似乎方才那番话都是无心之语。

但是这样的话,又怎会是无心的呢?

赵清泰面色清冷,目光如刀锋一般落到二人身上,他已能肯定,这两个小东西背后一定另有其人。

梅树岭的事既然已经说定,众人便也纷纷告辞,大家定好明天一早便在县衙碰面。

直到所有人都走了,霍柔风和展怀一起慢吞吞走出敞厅,她压低声音问展怀:“你没让傅明扬登场?”

展怀面不改色:“不用。”

不用,他没有想到这件事会这样顺利,当然他更没有想到,霍柔风会下场帮他,他也没有想到霍柔风会认识缪福青,而缪福青被霍柔风三言两语激得应下此事。

他的原定计划,是想让傅明扬站出来的,可是现在用不着了,傅明扬这张牌,还是要用到更关键的事情上。

“小九,今天的事还是要......”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便看到霍柔风正拔着脖子向竹林里张望,他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只见一个玄青色的身影站在那里。

“那是谁?”展怀问道。

“一位神仙般的公子。”霍柔风的声音清清甜甜,展怀想起小时候吃过的野蜂蜜,后来吃过无数次的蜂蜜,但是都没有野蜂蜜好吃。

神仙般的公子?

展怀真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将来他若是有了儿子,万万不能养于妇人之手,否则便会像霍小九这样。

展家的男儿,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可是那个人是谁呢?

展怀不动声色地看了看郎青......

这时采芹小跑着过来,对霍柔风道:“九爷,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城吧。”

说着,还有意无意地瞥了展怀一眼,展怀摸摸耳朵,霍家的这个丫鬟,他是什么时候得罪她了?

霍柔风向展怀抱抱拳:“杨公子,我还有事,就此别过。”

说完,她却站在原地不动,那样子似是要等着展怀先走。

展怀不由自主地向刚才的方向望过去,只见竹叶婆娑之间,那个玄青色的身影正向远处走去。

好好好,小家伙,你是想去追那位神仙般的公子吧,不打扰了。

展怀挥挥衣袖,带着随从们走了。

霍柔风冲着自己的人说道:“你们在这里等着,爷没有回来之前,谁也不许动。”

采芹忙问:“九爷,您......”

霍柔风转过身来,冲她嘘了一声,便轻手轻脚地向前跑去。

采芹急得直跺脚,张升平连忙低声劝她:“姑娘莫急,张亭和张轩应该就在前面,他们会照应九爷的。”

采芹对张升平的两个侄儿印像很好,闻言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九爷越大越不好带了,现在她还在府里,若是她出府了,采荷她们几个哪里管得住她,唉。

霍柔风走了没有多远,便听到有人轻声唤她:“九爷,九爷。”

她回头一看,只见张亭从一块大石后面闪出身来。

“只有你?”她问道。

“我哥跟过去了,我在这里接应着。”张亭说道。

“从这里出去是什么地方?”霍柔风问道。

张亭道:“从这个方向出去,便是下山的路,半山腰有个庵堂,没有什么香火,像是哪个大户人家专为家中长辈女眷建的清修之所。”

“庵堂?这庵堂建在万华寺后山的半山腰里,你以前就知道?”霍柔风好奇地问道,她来这里之前,张升平向她详细讲过万华寺的事情,却没有提到有这样一座庵堂。

张亭摇摇头:“我叔让我们哥儿俩跟着那主仆二人,可他们分头行事了,那个老者便是去了那座庵堂,是小的跟着,险些被那老者发现。那老者在庵堂外面敲门,出来应门的不是尼姑,而是俗家打扮的老妇,因此,小的才猜想那是大户人家为家里长辈建的清修之所。”

***

上架啦,今天五更,这是第一更,上架求订阅,求月票,求打赏,月票五十加更,和氏璧(10000点币)加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