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火,让众多蛮部清醒,汉军不是好惹的。<-.也有些蛮部不服气,红着眼睛説汉人耍阴谋诡计,有本事堂堂正正上岸厮杀一场。对此刘备不屑一顾,阴谋诡计也是实力的一种,谁让你们不看兵书来着?有本事也来烧我啊!当然,面对面的厮杀,你们也会见识到我的厉害的!
江州城外,蛮部中,蛮王得报大怒,当场就一脚踢翻了面前案几,一言不发就拨刀架在萧瑗脖子上,萧瑗的面不改色倒是锻炼出来了,于是问道:“蛮王何故如此?”
蛮王双眼血红,怒吼道:“王八蛋!不是説要招安我等?怎么让汉军杀我族人?你们汉人都是出尔反尔之辈!”説完双手用力,萧瑗脖子上已经渗出血丝。
萧瑗心中呼痛,却仍脸带微笑的道:“蛮王,某已带着莫大诚意,在蛮部盘桓数月,若不是某在此拖着,我王师早就直下江州,将尔等一个个锁拿问罪!而不是现在才到垫江城!蛮王,我大汉将士已经不耐烦了,欲争这一份平叛的功劳,是战是降,何去何从,蛮王你该做决定了!”説到最后,萧瑗声色俱厉,字字诛心!
蛮王等萧瑗説完,不禁一阵失神,双手无力的将刀拿开,跌坐在座位上,不知道在想什么。萧瑗心想,看来玄德把他们打击得不清,如此便好。这场叛乱,也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垫江,不甘心的蛮人率众与汉军进行了最后一战,此战,四千精卒硬撼万余蛮人,严颜一骑当先突阵,刘备刘恪率甲士弓手尾随于后,不断diǎn杀头领与勇士,汉军矛阵拱卫四周,不停刺杀。这一战,血流漂杵,陈尸无数。
夏五月,蛮王率部投降。而仍有不驯者,刘备率军四面出击,围而杀之,一个不留。汉军威镇益州,于是叛乱皆定。
萧瑗与蛮王歃血为盟,重申当年大汉与蛮人的盟誓牢固不可侵犯。又告诉蛮王,若汉官再有敢欺蛮部者,可直接上报益州刺史处,益州刺史处置不公者,可直接公车上书,让圣天子裁定。蛮王大喜,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也不用再打生打死了。至于死去的洞主们,你们且走好,你们的妻子部族,我会替你们照顾好他们的。于是蛮人大开筵席,与汉军大宴三天,好多人都吃伤了。前阵子还是操刀子厮杀的仇敌,现在却又转眼亲如兄弟。人世之奇妙,不外如此。
捷报传到朝廷,群臣为天子贺,天子大喜,口称萧瑗不愧柱石之臣,刘备不愧人中才俊。着实猛夸了一阵。没办法,朝廷太需要好消息了。今年二月,公府驻驾庑突然垮塌,三月,梁王薨,四月,江夏蛮叛……曹节随侍帝侧,面如常色,只有双眼在转动,不知道又在动着什么念头。
六月,朝议诏公卿举能通古文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诸经的人各一名,入朝任命为议郎。
然后又议益州之事,既然叛乱已定,那么有功之臣不能不赏,否则寒了将士之心就麻烦了。这一diǎn,皇帝还是很清楚的,他再怎么乱来,对军队着实还不错。不然的话,天下乱成这样,他靠谁去替他平乱呀。
益州因为一场叛乱,无数官员落马。至于落不落头,就看他们运作的手段了。此次有功将士,除了钱财赏赐外,张?转任巴郡郡尉,严颜为垫江令,其余诸校各有升迁。广汉太守与汉中太守功过相当,无罪亦无赏,犍为太守有功,入京,拜将作大匠。
最后轮到萧瑗和刘备了。益州叛乱之所以迅速平定,全赖这两人之力。萧瑗在奏章中更是把刘备列为首功,颇多赞美之词。萧瑗没什么好讨论的,益州需要他,于是赏绢百匹,出为益州刺史。
至于刘备,他未来岳父本来已经帮他想好了去处,也上奏了:“刘玄德博学之士,能通尚书、春秋诸经,可除了议郎。“反正朝廷需要这些人才,不如让刘备来干这个活,刚好还可以替朝廷省一个人的俸禄。
诸臣和皇帝也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刘备之前为郎中观政,再转为议郎最正常不过了。且刘备本身学问就好。于是皇帝就准备开口允了。
曹节一看皇帝嘴唇欲动,立马下拜,奏曰:”陛下,萧瑗推许刘备能通兵法,胆略过人。而益州新定,或有不服。莫若让刘备也任官益州,与萧瑗一起坐镇益州,威慑宵xiǎo。“
旁边就有卢植大怒,不过强自忍着,他想看看这个阉奴还能説些什么出来。
皇
帝被曹节一打岔,觉得也是,益州时不时的乱一下,要不,让萧瑗和刘备到那里替朕坐镇几年?刚好挟大胜之势,看哪个敢不开眼!皇帝便道:”唔,那曹卿以为刘备可为何职?”
曹节左思右想,实在不想刘备官太高,但为了把刘备留在益州,尼玛,拼了,于是对曰:“巴郡蛮人最多,而前太守已论罪去职,可任刘备为巴郡太守。”
此言一出,众臣大惊,开什么玩笑,朝廷培养官员不是这样乱来的,也要看资格的。也就是説任职条件和个人条件。在大汉,想做官,想做高官,得从德行、专业、劳考、功勋、考试、出身等各方面去考虑。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以德行、专业、劳考和功勋为重。
选官中的“学通行修、经中博士”、“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刚毅多略,能才任三辅令”这几条,就是专业资格。医官,天文官等,还有更详细的专业要求。而举孝廉和“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就是德行方面的要求。
劳考就是年劳和考绩获得的资格,非常重要,这是提拨官员的基本因素。所谓任官年久而资深。这个基本就是资历了,你任官多少年了,每年的评语怎么样等等。就算你每年都是个中等,只要你官儿做得比别人久,你也比别人有资格。
至于功勋,那是特殊情况下的升迁,可以无视劳考。相当于后世的火线提拨、火线入党……
刘备论出身,论德行,论才学功勋都算够了。但差就差在劳考上。他为官才多久?治理一县的经验都没有。和他差不多年纪的还都在朝中为郎呢!郡守,方面大臣,如今大汉满天下加起来,郡、国也不过一百挂零,怎么可以让刘备任此要职?就算大家再怎么欣赏刘备,再怎么觉得他有才学,也不能这样做。朝廷任官自有制度,不能拨苗助长,不能任意胡来。
于是大臣们纷纷进言,説刘备资历不够,不足以担当此重任。皇帝想了想,也觉得不妥,更多的是舍不得,要知道,卖一个郡守职位,可以卖好多钱的呢!于是便对曹节道:“曹卿此言不美。”
曹节要的就是如此,便又奏道:“陛下,去岁冬,鲜卑贼子?t我幽、并,今年又有数起。朝中诸经博士众多,不差刘备一人。刘备既然通军事有谋略,不若使为辽东都尉,助辽东太守镇守边地,为陛下分忧。”曹节反正就是不让刘备回来,他也知道皇帝和大臣不会让刘备任太守之职,那么,担任个一郡之副,没事了吧?于是便以退为进,想把刘备扔到辽东去。
卢植勃然大怒,我这女婿和你这阉贼是结了何仇?你要把他弄到辽东去?那是抵御鲜卑的最前线,你还让他去任武职,一个不好就得要了xiǎo命。不是被鲜卑人砍,就是被朝廷砍。老阉贼,你这是让我女儿年纪轻轻便要做**啊!老夫必不与尔干休!
当下出列道:“陛下,辽东乃御鲜卑、乌桓之要地,边郡要职,惯以老臣宿将任之。如此方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刘玄德虽有薄材,但年岁尚轻,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恐其为求军功而擅启战事,不能胜任都尉一职,陛下明察之。”
皇帝想了想,觉得两边説得都有道理。听了曹节的,觉得刘备很能打的样子,放在边郡能让他放心。听了卢植的,又觉得刘备虽然能打,但太年轻容易冲动,万一头脑发热,主动去打鲜卑人,打胜了倒没什么,要是丧师失地呢?算了,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了。
皇帝正在沉吟,曹节就知道自己这个主意恐怕是过不了关了。于是又奏道:“陛下,广阳郡蓟县与广阳两县县令有缺,奴婢听闻刘玄德今年将大婚,不若使刘备为此二职之一,方便他于老家举行婚事。也显得陛下体恤有功之臣。”
卢植又怒,混帐,他在洛阳就不能成亲了?非得弄到边地去是吧?正欲再言,却见皇帝见曹节跪在阶下,忠心耿耿为自己考虑,数次进言,若是自己再拂了他一番心意,恐伤曹节之心,于是便立马允了,道:“卿所言正是。”便转刘备为广阳令,待其婚期定下,再给婚假一月。到时另有赏赐赐下。
见此,众臣也没什么好説的,只要不让刘备突然间去任二千石的太守,刘备任议郎也好,任县令也好,都是份中应有之事。只有卢植一人仍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刘备还在益州,却不知道朝廷经过一番争斗,又把他扔到了幽州。
江州城外,蛮部中,蛮王得报大怒,当场就一脚踢翻了面前案几,一言不发就拨刀架在萧瑗脖子上,萧瑗的面不改色倒是锻炼出来了,于是问道:“蛮王何故如此?”
蛮王双眼血红,怒吼道:“王八蛋!不是説要招安我等?怎么让汉军杀我族人?你们汉人都是出尔反尔之辈!”説完双手用力,萧瑗脖子上已经渗出血丝。
萧瑗心中呼痛,却仍脸带微笑的道:“蛮王,某已带着莫大诚意,在蛮部盘桓数月,若不是某在此拖着,我王师早就直下江州,将尔等一个个锁拿问罪!而不是现在才到垫江城!蛮王,我大汉将士已经不耐烦了,欲争这一份平叛的功劳,是战是降,何去何从,蛮王你该做决定了!”説到最后,萧瑗声色俱厉,字字诛心!
蛮王等萧瑗説完,不禁一阵失神,双手无力的将刀拿开,跌坐在座位上,不知道在想什么。萧瑗心想,看来玄德把他们打击得不清,如此便好。这场叛乱,也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垫江,不甘心的蛮人率众与汉军进行了最后一战,此战,四千精卒硬撼万余蛮人,严颜一骑当先突阵,刘备刘恪率甲士弓手尾随于后,不断diǎn杀头领与勇士,汉军矛阵拱卫四周,不停刺杀。这一战,血流漂杵,陈尸无数。
夏五月,蛮王率部投降。而仍有不驯者,刘备率军四面出击,围而杀之,一个不留。汉军威镇益州,于是叛乱皆定。
萧瑗与蛮王歃血为盟,重申当年大汉与蛮人的盟誓牢固不可侵犯。又告诉蛮王,若汉官再有敢欺蛮部者,可直接上报益州刺史处,益州刺史处置不公者,可直接公车上书,让圣天子裁定。蛮王大喜,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也不用再打生打死了。至于死去的洞主们,你们且走好,你们的妻子部族,我会替你们照顾好他们的。于是蛮人大开筵席,与汉军大宴三天,好多人都吃伤了。前阵子还是操刀子厮杀的仇敌,现在却又转眼亲如兄弟。人世之奇妙,不外如此。
捷报传到朝廷,群臣为天子贺,天子大喜,口称萧瑗不愧柱石之臣,刘备不愧人中才俊。着实猛夸了一阵。没办法,朝廷太需要好消息了。今年二月,公府驻驾庑突然垮塌,三月,梁王薨,四月,江夏蛮叛……曹节随侍帝侧,面如常色,只有双眼在转动,不知道又在动着什么念头。
六月,朝议诏公卿举能通古文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诸经的人各一名,入朝任命为议郎。
然后又议益州之事,既然叛乱已定,那么有功之臣不能不赏,否则寒了将士之心就麻烦了。这一diǎn,皇帝还是很清楚的,他再怎么乱来,对军队着实还不错。不然的话,天下乱成这样,他靠谁去替他平乱呀。
益州因为一场叛乱,无数官员落马。至于落不落头,就看他们运作的手段了。此次有功将士,除了钱财赏赐外,张?转任巴郡郡尉,严颜为垫江令,其余诸校各有升迁。广汉太守与汉中太守功过相当,无罪亦无赏,犍为太守有功,入京,拜将作大匠。
最后轮到萧瑗和刘备了。益州叛乱之所以迅速平定,全赖这两人之力。萧瑗在奏章中更是把刘备列为首功,颇多赞美之词。萧瑗没什么好讨论的,益州需要他,于是赏绢百匹,出为益州刺史。
至于刘备,他未来岳父本来已经帮他想好了去处,也上奏了:“刘玄德博学之士,能通尚书、春秋诸经,可除了议郎。“反正朝廷需要这些人才,不如让刘备来干这个活,刚好还可以替朝廷省一个人的俸禄。
诸臣和皇帝也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刘备之前为郎中观政,再转为议郎最正常不过了。且刘备本身学问就好。于是皇帝就准备开口允了。
曹节一看皇帝嘴唇欲动,立马下拜,奏曰:”陛下,萧瑗推许刘备能通兵法,胆略过人。而益州新定,或有不服。莫若让刘备也任官益州,与萧瑗一起坐镇益州,威慑宵xiǎo。“
旁边就有卢植大怒,不过强自忍着,他想看看这个阉奴还能説些什么出来。
皇
帝被曹节一打岔,觉得也是,益州时不时的乱一下,要不,让萧瑗和刘备到那里替朕坐镇几年?刚好挟大胜之势,看哪个敢不开眼!皇帝便道:”唔,那曹卿以为刘备可为何职?”
曹节左思右想,实在不想刘备官太高,但为了把刘备留在益州,尼玛,拼了,于是对曰:“巴郡蛮人最多,而前太守已论罪去职,可任刘备为巴郡太守。”
此言一出,众臣大惊,开什么玩笑,朝廷培养官员不是这样乱来的,也要看资格的。也就是説任职条件和个人条件。在大汉,想做官,想做高官,得从德行、专业、劳考、功勋、考试、出身等各方面去考虑。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以德行、专业、劳考和功勋为重。
选官中的“学通行修、经中博士”、“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刚毅多略,能才任三辅令”这几条,就是专业资格。医官,天文官等,还有更详细的专业要求。而举孝廉和“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就是德行方面的要求。
劳考就是年劳和考绩获得的资格,非常重要,这是提拨官员的基本因素。所谓任官年久而资深。这个基本就是资历了,你任官多少年了,每年的评语怎么样等等。就算你每年都是个中等,只要你官儿做得比别人久,你也比别人有资格。
至于功勋,那是特殊情况下的升迁,可以无视劳考。相当于后世的火线提拨、火线入党……
刘备论出身,论德行,论才学功勋都算够了。但差就差在劳考上。他为官才多久?治理一县的经验都没有。和他差不多年纪的还都在朝中为郎呢!郡守,方面大臣,如今大汉满天下加起来,郡、国也不过一百挂零,怎么可以让刘备任此要职?就算大家再怎么欣赏刘备,再怎么觉得他有才学,也不能这样做。朝廷任官自有制度,不能拨苗助长,不能任意胡来。
于是大臣们纷纷进言,説刘备资历不够,不足以担当此重任。皇帝想了想,也觉得不妥,更多的是舍不得,要知道,卖一个郡守职位,可以卖好多钱的呢!于是便对曹节道:“曹卿此言不美。”
曹节要的就是如此,便又奏道:“陛下,去岁冬,鲜卑贼子?t我幽、并,今年又有数起。朝中诸经博士众多,不差刘备一人。刘备既然通军事有谋略,不若使为辽东都尉,助辽东太守镇守边地,为陛下分忧。”曹节反正就是不让刘备回来,他也知道皇帝和大臣不会让刘备任太守之职,那么,担任个一郡之副,没事了吧?于是便以退为进,想把刘备扔到辽东去。
卢植勃然大怒,我这女婿和你这阉贼是结了何仇?你要把他弄到辽东去?那是抵御鲜卑的最前线,你还让他去任武职,一个不好就得要了xiǎo命。不是被鲜卑人砍,就是被朝廷砍。老阉贼,你这是让我女儿年纪轻轻便要做**啊!老夫必不与尔干休!
当下出列道:“陛下,辽东乃御鲜卑、乌桓之要地,边郡要职,惯以老臣宿将任之。如此方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刘玄德虽有薄材,但年岁尚轻,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恐其为求军功而擅启战事,不能胜任都尉一职,陛下明察之。”
皇帝想了想,觉得两边説得都有道理。听了曹节的,觉得刘备很能打的样子,放在边郡能让他放心。听了卢植的,又觉得刘备虽然能打,但太年轻容易冲动,万一头脑发热,主动去打鲜卑人,打胜了倒没什么,要是丧师失地呢?算了,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了。
皇帝正在沉吟,曹节就知道自己这个主意恐怕是过不了关了。于是又奏道:“陛下,广阳郡蓟县与广阳两县县令有缺,奴婢听闻刘玄德今年将大婚,不若使刘备为此二职之一,方便他于老家举行婚事。也显得陛下体恤有功之臣。”
卢植又怒,混帐,他在洛阳就不能成亲了?非得弄到边地去是吧?正欲再言,却见皇帝见曹节跪在阶下,忠心耿耿为自己考虑,数次进言,若是自己再拂了他一番心意,恐伤曹节之心,于是便立马允了,道:“卿所言正是。”便转刘备为广阳令,待其婚期定下,再给婚假一月。到时另有赏赐赐下。
见此,众臣也没什么好説的,只要不让刘备突然间去任二千石的太守,刘备任议郎也好,任县令也好,都是份中应有之事。只有卢植一人仍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刘备还在益州,却不知道朝廷经过一番争斗,又把他扔到了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