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无奈。刘备带了刘恪兴冲冲的到了卢府投书,等来的却不是卢植亲自接见,而是一个管事:“书信已收,二位小郎可回府静候,我家郎君必有回复。”
刘恪心想这得静候到什么时候啊,不行,得问个准确时辰。当下便欲上前询问,却被刘备一把扯住,谢过管事之后,二人便怏怏而还。
卢植最近比较烦。他不过是回乡祭祖而已,想不到求托于门下的人络绎不绝。自己的学问真有这么好吗?当世大儒数不胜数,不说别人,师兄郑玄就比自己要厉害多了。
其实,无外乎利益二字罢了。卢植性格开阔,每日所思之事非常人所能比拟,心思自然不会想到这上面去。但下面那些人可想得明白。四府公认卢植之才文武兼备,哪四府?大将军,太尉,司空,司徒这四府,基本上除了天子,就他们说了算。有时候天子说了都不算,得他们说了才算。那么,就算卢植如今辞官不就,那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更关键的是,跟着卢植,就有着随时进入京师上层名流圈的可能。这条大腿,不仅是刘备,还有很多人想抱。
有汉一代,虽然读书人入仕很容易,但现在官场**,州郡察举被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牢牢把持,今年你举我的子弟,明年我荐你的门人。这样一来,好多士子进仕路狭,不得不四处托关系,找门路。卢植这么一回来,自然便被盯上了。
卢植回乡,桑梓父老太热情了,天天宴请,卢植再能喝,也招架不住。到后来,只得托病不出,闭门谢客。刘家兄弟冒然上门,自然是见不到了。
至于那些慕名而至欲求学者,卢植也精力有限。虽然却不过桑梓之情,但也不可能来者不拒什么人都收。有教无类的那是圣人,现在的儒者们都是极度爱惜羽毛的。卢植装病,干脆便把遴选门生的事情交给了长子卢敏。
这次回乡是为了祭祖,而且路途遥远,所以这次随行的只有卢植的亲眷和仆从。没有弟子服其劳,只有派儿子上了。
此时,刘备便看着面前这个高冠儒服的美少年,一脸肃然。只因为这个少年便是今日的考官。
“可曾进学?”
“曾从先父学。”
“哦,原来是家学渊源!曾读得何书?”
“不敢,五经粗粗读过,不大甚解。”
“唔,既如此,且来一试。”说完,卢敏便从身侧选了几卷题目递了过来,皆是五经中所出,刘备不敢怠慢,看得仔细,便一一往竹片上提笔答了。
卢敏代父择徒,自然格外仔细。早先便喜刘备相貌端正,风姿不凡,如今又看到刘备一手古朴的隶书,心中更添几分满意。刘备的籍贯卢敏看过了,刘备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入仕,祖父甚至被察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涿县就这么大,楼桑刘家在此延嗣二百余年,卢敏作为本地人,哪里还不清楚刘备是哪一枝的子弟。
刘家兄弟,双双通过考核,一个是淡定从容,一个是质朴活泼。不由得卢敏心中暗叹:不愧是天家血脉,哪怕是势微百年,也有如此毓秀的弟子出现。
刘备终究是没有动母亲的体己钱。不是他不给,是卢植没收。因为办学的一切费用被那些心怀鬼胎的涿郡土豪们和地方官员给无偿赞助了。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正式成为官方学说,在大汉盛行了数百年。到得如今,有名望的儒门传人,皆是以推广儒学为己任。如今官学势微,私学兴盛。为了儒学的传承,儒者们对大户人家的捐助向来是来者不拒的。像郑玄,一代宗师,门徒数千,要是没人赞助,靠收点束脩早就倒闭了。哪能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能注遍五经?
卢植的办学费用被人们争先恐后抢着上门来赞助。捐资助学的大户人家,捐助落得好名声的同时,也让子弟有了一个拜入名师门下的机会,赞助得心甘情愿,只嫌卢师收得少。
再一个就是地方官了。地方官对兴教办学从来都是兴致高昂的。这个小农经济的年代又不用追求gdp,父母官靠什么获得政绩?无盗匪纠纷无命案,能按时完成税收任务,人口能够持续增长。完成这几点,这便是不得了的超级政绩,可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盗匪命案还好点,严加监控防守,实在不行还可以来个瞒报。税收和人口增长,着实是个蛋疼的问题,21世纪了都还有人欠税逃税呢。至于人口,太平时节还好,一遇上天灾**,黔首不是成了流民就是成了权豪的奴仆。那么,替天子牧守一方的官员们便只能在教化上下功夫了。
办学校,兴教化。倡导百姓男耕女织,遵守秩序的同时,再出几个读书种子,那便再妙不过了。汉代没有科举,那么要入仕,除了以父兄余荫者外,那就是察举了。汉时的天子经常下诏让公卿郡国使举贤才,还屡派使者咨访名士。当然,你要有自信的,也可以直接上书朝廷自荐。卢植就是以布衣身份上书大将军窦武而引起关注的。此事此处不表。
察举,科目很多,孝廉,茂才(秀才),贤良方正,明经明法能知兵的,天子通通都要。而且每年都有机会。孝廉和茂才都是岁举,每年选拔一次,但别忘了其他的都可以特举呢。所以,有这么个机会,地方官们还不得牢牢把握住啊。治下多为朝廷输送几个人才,这份功劳谁也不能抹杀。升迁那是迟早的事。
土豪们捐了钱,地方官比钱比不过土豪,地却多得是。拿着县城地图看了看,便把县学“暂借”给卢植了。
刘备知道这一切后,不由感叹当今学风之盛。有如此多的自觉主动推广学术思想的学者,怪不得有汉一代,儒学大兴。不像某朝,把关乎兴亡的教育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只在乎阿堵物,于是上至教授,下至学生,皆沾满一身铜臭。拜金主义盛行的同时,学术传承却几乎断层。再想移风易俗,再使风俗淳,却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不由令无数有识之士扼腕叹息。
卢植郁闷了,喂喂喂,我还要回洛阳注经好不好,没说在涿县长待啊?没办法,土豪和官员们行动太迅速,卢植憋到嘴边的话又憋了回去。
此时的刘备,便带着刘恪在这学苑里边走边瞧。刘恪看着学苑道:“五哥,这地方可还真大。县里还真舍得啊。“
刘备笑着点拨自家弟弟,道:”有甚舍不得?如今可比不得当初,阉宦弄权,从朝堂到郡县乌七八糟,县学早就荒废得差不多了。有条件的要么出游寻访名师,要么重金聘请西席。像那些世代簪缨的世家豪强们都是家学渊源。谁还把子弟送来县学?像咱兄弟俩,不也是在自家族学启蒙的么?
如今县学学子寥寥无几,偌大地方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让给卢师来讲学。既卖了人情,又获得口碑,县令做得好买卖啊!“
刘恪正要说话,却见门口又进来一人,身高八尺,黄脸微须,相貌堂堂,身着一身玄衣。见得刘备二人,目光一亮,停步微笑道:“可是卢师门下同学当面?”
刘备抬眼望去,见此人年方弱冠,形貌俊郎,气度不凡。当下便上前一礼,道:“某家刘备,携弟刘恪,见过师兄。不知师兄是?”
这人朗笑一声,同施一礼,道:“某乃辽西公孙瓒,草字伯珪。见过二位贤弟,日后同在卢师门下,大家可得相互照顾才是!“
刘备看着这位未来的诸侯,心中无限感慨。公孙氏乃幽州大族,公孙瓒因是庶出,母亲又是奴婢地位低下,向来不受家族重视。公孙瓒长大了只是在辽西郡中当个小小的书佐。后来因为长得帅,声音洪亮,又比较机智。故被辽西太守赏识,把女儿下嫁给他。这次来涿郡拜入卢植门下,也是他岳父资助,让公孙瓒来镀金来了。
当下三人叙了年齿,公孙瓒居长。刘备与刘恪便以伯珪兄呼之。三人都是开朗的性子,三言二语过后便聊得热烈。
断断续续的又有新同学进来,刘备目光扫来扫去,心底下最想见的二个人却未曾出现,颇为遗憾。看来时机未到,只能等来日了。
回家途中,刘备想了想,卢植不收学费,那么遵古礼给师傅送十条腊肉去?束脩是弟子拜师时赠送给教师的一种礼物,表示尊敬。束脩的轻重,和学校的性质以及其他因素有关系。官学轻,私学重。寒家子轻,富家子重。刘母给刘备准备了学费,但卢植因刘备乃故人之子,又怜他幼年丧父,殊为不易,便没收。可卢植不收,不代表刘备便可以不用送束脩了。
这时是炎炎夏天,家中哪里还有腊肉。刘备思来想去,觉得在集市上买些礼物也不好,关键是太大众了,显不出自己的心意来。想了想,还是觉得上山猎两只野兽献与老师比较好。
当下把这想法和刘恪一说,刘恪立马同意,刘备笑道:“那得赶紧回去找三叔,你我二人,要准备二只,时间紧,任务重。得劳驾三叔出马才行!”兄弟二人说说笑笑,一路往楼桑而去。
回家见了叔父,把此事一说,却只见刘恭应了,便匆匆而出。后面婶母跟着一路埋怨:“跟鬼打了似的,整日价的不着家,去跟你的狐朋狗友过日子罢!不要回来了!”
刘备与刘恪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家大人(叔父)又在鼓捣什么事儿。刘备正欲问,却见刘恭去得远了,自家婶娘估计也不清楚,便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和婶娘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自归家去了。
刘恪心想这得静候到什么时候啊,不行,得问个准确时辰。当下便欲上前询问,却被刘备一把扯住,谢过管事之后,二人便怏怏而还。
卢植最近比较烦。他不过是回乡祭祖而已,想不到求托于门下的人络绎不绝。自己的学问真有这么好吗?当世大儒数不胜数,不说别人,师兄郑玄就比自己要厉害多了。
其实,无外乎利益二字罢了。卢植性格开阔,每日所思之事非常人所能比拟,心思自然不会想到这上面去。但下面那些人可想得明白。四府公认卢植之才文武兼备,哪四府?大将军,太尉,司空,司徒这四府,基本上除了天子,就他们说了算。有时候天子说了都不算,得他们说了才算。那么,就算卢植如今辞官不就,那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更关键的是,跟着卢植,就有着随时进入京师上层名流圈的可能。这条大腿,不仅是刘备,还有很多人想抱。
有汉一代,虽然读书人入仕很容易,但现在官场**,州郡察举被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牢牢把持,今年你举我的子弟,明年我荐你的门人。这样一来,好多士子进仕路狭,不得不四处托关系,找门路。卢植这么一回来,自然便被盯上了。
卢植回乡,桑梓父老太热情了,天天宴请,卢植再能喝,也招架不住。到后来,只得托病不出,闭门谢客。刘家兄弟冒然上门,自然是见不到了。
至于那些慕名而至欲求学者,卢植也精力有限。虽然却不过桑梓之情,但也不可能来者不拒什么人都收。有教无类的那是圣人,现在的儒者们都是极度爱惜羽毛的。卢植装病,干脆便把遴选门生的事情交给了长子卢敏。
这次回乡是为了祭祖,而且路途遥远,所以这次随行的只有卢植的亲眷和仆从。没有弟子服其劳,只有派儿子上了。
此时,刘备便看着面前这个高冠儒服的美少年,一脸肃然。只因为这个少年便是今日的考官。
“可曾进学?”
“曾从先父学。”
“哦,原来是家学渊源!曾读得何书?”
“不敢,五经粗粗读过,不大甚解。”
“唔,既如此,且来一试。”说完,卢敏便从身侧选了几卷题目递了过来,皆是五经中所出,刘备不敢怠慢,看得仔细,便一一往竹片上提笔答了。
卢敏代父择徒,自然格外仔细。早先便喜刘备相貌端正,风姿不凡,如今又看到刘备一手古朴的隶书,心中更添几分满意。刘备的籍贯卢敏看过了,刘备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入仕,祖父甚至被察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涿县就这么大,楼桑刘家在此延嗣二百余年,卢敏作为本地人,哪里还不清楚刘备是哪一枝的子弟。
刘家兄弟,双双通过考核,一个是淡定从容,一个是质朴活泼。不由得卢敏心中暗叹:不愧是天家血脉,哪怕是势微百年,也有如此毓秀的弟子出现。
刘备终究是没有动母亲的体己钱。不是他不给,是卢植没收。因为办学的一切费用被那些心怀鬼胎的涿郡土豪们和地方官员给无偿赞助了。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正式成为官方学说,在大汉盛行了数百年。到得如今,有名望的儒门传人,皆是以推广儒学为己任。如今官学势微,私学兴盛。为了儒学的传承,儒者们对大户人家的捐助向来是来者不拒的。像郑玄,一代宗师,门徒数千,要是没人赞助,靠收点束脩早就倒闭了。哪能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能注遍五经?
卢植的办学费用被人们争先恐后抢着上门来赞助。捐资助学的大户人家,捐助落得好名声的同时,也让子弟有了一个拜入名师门下的机会,赞助得心甘情愿,只嫌卢师收得少。
再一个就是地方官了。地方官对兴教办学从来都是兴致高昂的。这个小农经济的年代又不用追求gdp,父母官靠什么获得政绩?无盗匪纠纷无命案,能按时完成税收任务,人口能够持续增长。完成这几点,这便是不得了的超级政绩,可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盗匪命案还好点,严加监控防守,实在不行还可以来个瞒报。税收和人口增长,着实是个蛋疼的问题,21世纪了都还有人欠税逃税呢。至于人口,太平时节还好,一遇上天灾**,黔首不是成了流民就是成了权豪的奴仆。那么,替天子牧守一方的官员们便只能在教化上下功夫了。
办学校,兴教化。倡导百姓男耕女织,遵守秩序的同时,再出几个读书种子,那便再妙不过了。汉代没有科举,那么要入仕,除了以父兄余荫者外,那就是察举了。汉时的天子经常下诏让公卿郡国使举贤才,还屡派使者咨访名士。当然,你要有自信的,也可以直接上书朝廷自荐。卢植就是以布衣身份上书大将军窦武而引起关注的。此事此处不表。
察举,科目很多,孝廉,茂才(秀才),贤良方正,明经明法能知兵的,天子通通都要。而且每年都有机会。孝廉和茂才都是岁举,每年选拔一次,但别忘了其他的都可以特举呢。所以,有这么个机会,地方官们还不得牢牢把握住啊。治下多为朝廷输送几个人才,这份功劳谁也不能抹杀。升迁那是迟早的事。
土豪们捐了钱,地方官比钱比不过土豪,地却多得是。拿着县城地图看了看,便把县学“暂借”给卢植了。
刘备知道这一切后,不由感叹当今学风之盛。有如此多的自觉主动推广学术思想的学者,怪不得有汉一代,儒学大兴。不像某朝,把关乎兴亡的教育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只在乎阿堵物,于是上至教授,下至学生,皆沾满一身铜臭。拜金主义盛行的同时,学术传承却几乎断层。再想移风易俗,再使风俗淳,却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不由令无数有识之士扼腕叹息。
卢植郁闷了,喂喂喂,我还要回洛阳注经好不好,没说在涿县长待啊?没办法,土豪和官员们行动太迅速,卢植憋到嘴边的话又憋了回去。
此时的刘备,便带着刘恪在这学苑里边走边瞧。刘恪看着学苑道:“五哥,这地方可还真大。县里还真舍得啊。“
刘备笑着点拨自家弟弟,道:”有甚舍不得?如今可比不得当初,阉宦弄权,从朝堂到郡县乌七八糟,县学早就荒废得差不多了。有条件的要么出游寻访名师,要么重金聘请西席。像那些世代簪缨的世家豪强们都是家学渊源。谁还把子弟送来县学?像咱兄弟俩,不也是在自家族学启蒙的么?
如今县学学子寥寥无几,偌大地方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让给卢师来讲学。既卖了人情,又获得口碑,县令做得好买卖啊!“
刘恪正要说话,却见门口又进来一人,身高八尺,黄脸微须,相貌堂堂,身着一身玄衣。见得刘备二人,目光一亮,停步微笑道:“可是卢师门下同学当面?”
刘备抬眼望去,见此人年方弱冠,形貌俊郎,气度不凡。当下便上前一礼,道:“某家刘备,携弟刘恪,见过师兄。不知师兄是?”
这人朗笑一声,同施一礼,道:“某乃辽西公孙瓒,草字伯珪。见过二位贤弟,日后同在卢师门下,大家可得相互照顾才是!“
刘备看着这位未来的诸侯,心中无限感慨。公孙氏乃幽州大族,公孙瓒因是庶出,母亲又是奴婢地位低下,向来不受家族重视。公孙瓒长大了只是在辽西郡中当个小小的书佐。后来因为长得帅,声音洪亮,又比较机智。故被辽西太守赏识,把女儿下嫁给他。这次来涿郡拜入卢植门下,也是他岳父资助,让公孙瓒来镀金来了。
当下三人叙了年齿,公孙瓒居长。刘备与刘恪便以伯珪兄呼之。三人都是开朗的性子,三言二语过后便聊得热烈。
断断续续的又有新同学进来,刘备目光扫来扫去,心底下最想见的二个人却未曾出现,颇为遗憾。看来时机未到,只能等来日了。
回家途中,刘备想了想,卢植不收学费,那么遵古礼给师傅送十条腊肉去?束脩是弟子拜师时赠送给教师的一种礼物,表示尊敬。束脩的轻重,和学校的性质以及其他因素有关系。官学轻,私学重。寒家子轻,富家子重。刘母给刘备准备了学费,但卢植因刘备乃故人之子,又怜他幼年丧父,殊为不易,便没收。可卢植不收,不代表刘备便可以不用送束脩了。
这时是炎炎夏天,家中哪里还有腊肉。刘备思来想去,觉得在集市上买些礼物也不好,关键是太大众了,显不出自己的心意来。想了想,还是觉得上山猎两只野兽献与老师比较好。
当下把这想法和刘恪一说,刘恪立马同意,刘备笑道:“那得赶紧回去找三叔,你我二人,要准备二只,时间紧,任务重。得劳驾三叔出马才行!”兄弟二人说说笑笑,一路往楼桑而去。
回家见了叔父,把此事一说,却只见刘恭应了,便匆匆而出。后面婶母跟着一路埋怨:“跟鬼打了似的,整日价的不着家,去跟你的狐朋狗友过日子罢!不要回来了!”
刘备与刘恪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家大人(叔父)又在鼓捣什么事儿。刘备正欲问,却见刘恭去得远了,自家婶娘估计也不清楚,便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和婶娘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自归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