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赵桓正要离开的时候,一个脸蛋粉嘟嘟的六七岁的小男孩突然跑进了客厅里,见到赵桓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边向赵桓跑来边叫着:“大哥哥……”
“阿瞒,你到这儿来做什么?”
见到这小男孩儿,林行知脸色一板,斥责道:“父亲在会客,你到其他地方玩去!”
这小男孩本来正开心的向赵桓跑去,听到林行知的训斥,顿时停下来脚步,一脸委屈的模样:“大哥哥上次救了母亲、姐姐还有阿瞒,阿瞒是来感谢大哥哥的!”
听到阿瞒这么说,林行知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抚须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阿瞒你小小年纪就能懂得这个道理,孺子可教也……”
林行知对于这个小儿子虽然非常疼爱,但对于家教却很看重,也忘了赵桓还在旁边,对着阿瞒就说教了起来。
林行知连着说了半刻钟时间,才恍过神现在还有客人在,不是教育儿子的时候,有些讪讪地停了下来。
赵桓倒是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不过他却注意到,阿瞒垂首站在林行知面前,表面上一副乖宝宝的模样,但眼中闪过的狡黠目光却显出他内心显然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老实。
等到林行知停止说教后,阿瞒才又扑到赵桓跟前,拉着他的手跟他道谢起来。
对于这个看起来粉嘟嘟的小男孩,赵桓心中也很喜爱,捏了捏他的脸后,却感觉另一只握着阿瞒的手中好像多了一个纸条一样的东西。
看到阿瞒对着自己调皮地挤了挤眼睛,赵桓心中一动,若无其事地将那纸条收进了袖中。
等到阿瞒蹦蹦跳跳地离开后,赵桓和林行知又交谈了一会儿,这才离开了林行知府上。
“夫君,今日宴请赵捕头,可是为了感谢上次他救了妾身和阿瞒之事?”
等赵桓离开后,那原本在窗外打量赵桓的中年女子走进了客厅,对林行知问道。
原来,这中年女子正是林行知的夫人王氏,而刚才在窗外偷听赵桓和林行知谈话的女子却正是林行知的女儿林妍儿和他的丫鬟小桃。
“唔,正是此事……”林行知含糊了一句,并未提让赵桓帮忙剿匪的事情,毕竟这种事说出来有些丢面子。
“夫君……”王氏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道:“妾身还有些私房钱,若是要感谢赵捕头,夫君可以令人将这些钱给赵捕头送去即可,不用再请他到府上来了……”
“嗯?这是为何?”
听到王氏的话,林行知一愣:在他印象中,王氏并非那种不通情理之人,怎么会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说出这种话来?
“刚才,我见到妍儿……”
王氏将刚才看到林妍儿和小桃在窗外偷听,以及两人打趣的话都告诉了林行知,随后担忧道:“妍儿这丫头,虽然看似端庄,但其实多有离经叛道之举!我担心……所以,我觉得夫君以后还是不要再请赵捕头来府上了!”
听到王氏的话,林行知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此事的确要慎重处置!虽然我也很欣赏赵桓此子,但他身份太过低微了,况且还是商户,终身不得为官,自然做不得我林家的女婿!况且,父亲已经来信,说是准备将妍儿许配给刑部侍郎张至发的孙子,如今两家正在商谈,应该很快就要有准信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有什么风言风语影响了妍儿的清誉,你要看紧她……”
赵桓自然不知道林行知和王氏的对话,他离开县衙后就回了赵府。
在书房中,赵桓给在坐镇栖霞县的赵小宝写了封信,让他抽调出两个排的衙役,等到林行知弄到登州府开具的调令后,就开赴到文登县来剿匪。
至于和周思源商议云云,不过是赵桓迷惑林行知的话罢了,自然直接省掉了。
将诸事安排完毕,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赵桓正要宽衣歇息,刚脱掉外衣,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了阿瞒塞给自己的那张纸条。
赵桓心中有些好奇,不知道这小家伙给自己写了什么,就边坐在床上边喝着茶水,边拿出纸条看了起来。
“咦?这不是阿瞒写的……”
赵桓刚打开纸条,就是一愣:这字迹清秀雅致,明显不是阿瞒这六岁稚童能写出来的,而应该是出自一女子之手。
“上次为赵捕头所救,如此大恩小女子尚未当面致谢,心中甚感不安!今日听闻赵捕头至敝府上,故令阿瞒传书,望赵捕头今日亥时前往县衙前门处,让小女子可以当面致谢……小女子林妍儿敬上”
看到此处,赵桓口中的茶水“噗”的一口,全都喷了出来,手里的信纸顿时湿透,他也剧烈的咳嗽了起来:“咳咳咳……”
赵桓极其惊讶!
在他印象中,这大明的女子,都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笑不露齿、行不回头的,特别是林妍儿这种官宦子女,更应该是其中的典范,怎么可能写信约一个男人大晚上的见面呢!
况且,今日赵桓也见识到了林行知对于阿瞒的家教之严,他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女儿呢?
若不是此信是阿瞒亲手交给他的,再加上信上的笔迹一看就是女子所写,赵桓还以为是谁搞的恶作剧呢!
其实赵桓不知道的是,如今虽然是程朱理学最为严苛的时代,但所谓物极必反,这种对人性的严重压迫也导致了很多人的逆反心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随着《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的盛行,《西厢记》、《桃花扇》等一些明显违背理学思想的戏曲小说也成了女子的闺中最爱,甚至有些女子还收藏了《金~瓶梅》、《灯草和尚》、《肉~蒲~团》之类放到后世的天~朝也会被和谐掉的小说!
那些普通人家的女子不识字还好些,但那些官宦人家的女子,大都识字,哪个枕头下面没有藏着几本违禁的小说呢!
“去,还是不去呢?”
赵桓心动之余也有些纠结,既想看看胆敢如此离经叛道的女子是何模样,又担心其中有些什么猫腻。
“阿瞒,你到这儿来做什么?”
见到这小男孩儿,林行知脸色一板,斥责道:“父亲在会客,你到其他地方玩去!”
这小男孩本来正开心的向赵桓跑去,听到林行知的训斥,顿时停下来脚步,一脸委屈的模样:“大哥哥上次救了母亲、姐姐还有阿瞒,阿瞒是来感谢大哥哥的!”
听到阿瞒这么说,林行知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抚须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阿瞒你小小年纪就能懂得这个道理,孺子可教也……”
林行知对于这个小儿子虽然非常疼爱,但对于家教却很看重,也忘了赵桓还在旁边,对着阿瞒就说教了起来。
林行知连着说了半刻钟时间,才恍过神现在还有客人在,不是教育儿子的时候,有些讪讪地停了下来。
赵桓倒是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不过他却注意到,阿瞒垂首站在林行知面前,表面上一副乖宝宝的模样,但眼中闪过的狡黠目光却显出他内心显然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老实。
等到林行知停止说教后,阿瞒才又扑到赵桓跟前,拉着他的手跟他道谢起来。
对于这个看起来粉嘟嘟的小男孩,赵桓心中也很喜爱,捏了捏他的脸后,却感觉另一只握着阿瞒的手中好像多了一个纸条一样的东西。
看到阿瞒对着自己调皮地挤了挤眼睛,赵桓心中一动,若无其事地将那纸条收进了袖中。
等到阿瞒蹦蹦跳跳地离开后,赵桓和林行知又交谈了一会儿,这才离开了林行知府上。
“夫君,今日宴请赵捕头,可是为了感谢上次他救了妾身和阿瞒之事?”
等赵桓离开后,那原本在窗外打量赵桓的中年女子走进了客厅,对林行知问道。
原来,这中年女子正是林行知的夫人王氏,而刚才在窗外偷听赵桓和林行知谈话的女子却正是林行知的女儿林妍儿和他的丫鬟小桃。
“唔,正是此事……”林行知含糊了一句,并未提让赵桓帮忙剿匪的事情,毕竟这种事说出来有些丢面子。
“夫君……”王氏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道:“妾身还有些私房钱,若是要感谢赵捕头,夫君可以令人将这些钱给赵捕头送去即可,不用再请他到府上来了……”
“嗯?这是为何?”
听到王氏的话,林行知一愣:在他印象中,王氏并非那种不通情理之人,怎么会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说出这种话来?
“刚才,我见到妍儿……”
王氏将刚才看到林妍儿和小桃在窗外偷听,以及两人打趣的话都告诉了林行知,随后担忧道:“妍儿这丫头,虽然看似端庄,但其实多有离经叛道之举!我担心……所以,我觉得夫君以后还是不要再请赵捕头来府上了!”
听到王氏的话,林行知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此事的确要慎重处置!虽然我也很欣赏赵桓此子,但他身份太过低微了,况且还是商户,终身不得为官,自然做不得我林家的女婿!况且,父亲已经来信,说是准备将妍儿许配给刑部侍郎张至发的孙子,如今两家正在商谈,应该很快就要有准信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有什么风言风语影响了妍儿的清誉,你要看紧她……”
赵桓自然不知道林行知和王氏的对话,他离开县衙后就回了赵府。
在书房中,赵桓给在坐镇栖霞县的赵小宝写了封信,让他抽调出两个排的衙役,等到林行知弄到登州府开具的调令后,就开赴到文登县来剿匪。
至于和周思源商议云云,不过是赵桓迷惑林行知的话罢了,自然直接省掉了。
将诸事安排完毕,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赵桓正要宽衣歇息,刚脱掉外衣,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了阿瞒塞给自己的那张纸条。
赵桓心中有些好奇,不知道这小家伙给自己写了什么,就边坐在床上边喝着茶水,边拿出纸条看了起来。
“咦?这不是阿瞒写的……”
赵桓刚打开纸条,就是一愣:这字迹清秀雅致,明显不是阿瞒这六岁稚童能写出来的,而应该是出自一女子之手。
“上次为赵捕头所救,如此大恩小女子尚未当面致谢,心中甚感不安!今日听闻赵捕头至敝府上,故令阿瞒传书,望赵捕头今日亥时前往县衙前门处,让小女子可以当面致谢……小女子林妍儿敬上”
看到此处,赵桓口中的茶水“噗”的一口,全都喷了出来,手里的信纸顿时湿透,他也剧烈的咳嗽了起来:“咳咳咳……”
赵桓极其惊讶!
在他印象中,这大明的女子,都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笑不露齿、行不回头的,特别是林妍儿这种官宦子女,更应该是其中的典范,怎么可能写信约一个男人大晚上的见面呢!
况且,今日赵桓也见识到了林行知对于阿瞒的家教之严,他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女儿呢?
若不是此信是阿瞒亲手交给他的,再加上信上的笔迹一看就是女子所写,赵桓还以为是谁搞的恶作剧呢!
其实赵桓不知道的是,如今虽然是程朱理学最为严苛的时代,但所谓物极必反,这种对人性的严重压迫也导致了很多人的逆反心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随着《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的盛行,《西厢记》、《桃花扇》等一些明显违背理学思想的戏曲小说也成了女子的闺中最爱,甚至有些女子还收藏了《金~瓶梅》、《灯草和尚》、《肉~蒲~团》之类放到后世的天~朝也会被和谐掉的小说!
那些普通人家的女子不识字还好些,但那些官宦人家的女子,大都识字,哪个枕头下面没有藏着几本违禁的小说呢!
“去,还是不去呢?”
赵桓心动之余也有些纠结,既想看看胆敢如此离经叛道的女子是何模样,又担心其中有些什么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