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此次南征是否真是为了去吊民伐罪,外人难以臆测,不过刘鋹对国内的残暴统治,却给他这次出兵披上了一件正义的外衣。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九月,赵匡胤正式委任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命他挂帅出征,率朗州团练使尹崇珂、道州刺史王继勋等大将,会同诸道兵马攻打南汉。

潘美就是《杨家将演义》中潘仁美的原形,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奸臣之一,论知名度大致与南宋初年宰相秦桧相当。然而,潘美这个奸臣形象来的非常冤枉,完全是源自于小说家们的污蔑。《杨家将演义》成书于明代中期,讲述的是北宋初年名将杨业一家四代人抗辽的故事。

由于该书作者文学功底深厚,语言生动活波,人物形象饱满,情节跌宕起伏,具备了成为畅销书的一切必要条件。所以一经上市,立即杀入国内各大书市排行榜的前列,风靡海内外,其后数百年间,该书一版再版,旺销势头不减,并被改编成多种版本的京剧、话剧等舞台剧及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部常销书之一。

该书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就把潘美刻画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奸臣,以此来衬托该书主人公杨业的高大形象。这种写作手法,是小说家常用的手段,可是由于这部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都深入人心,潘美也因此被弄得声名狼藉,一直蒙冤含垢到了今天。

潘美的真实身份是北宋初年著名将领,主要开国功臣之一。他的资历还是非常老的,早在柴荣任后周开封府尹时。潘美就以中涓官的身分事奉柴荣,而此时赵匡胤是开封府的马直军使,所以早在柴荣即位前。潘美就已经与赵匡胤有了来往。

柴荣称帝后,对这些藩邸老人也都给以重用。立即将潘美补为供奉官,又把赵匡胤调入了禁军,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后周的中层干部,地位相差也不是很多。

但没过多久,高平大战就爆发了,赵匡胤因为在这一战中的表现出色,被柴荣直线提升为殿前军都虞候,成为了禁军中的头面人物。而潘美在这一战中的表现普普通通。只是被升为了西上阁门副使,与赵匡胤拉开了距离。但这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疏远,反而越走越近。

陈桥兵变时,潘美以客省使的身份随军出征,参与了这场兵变的全过程,并在兵变结束后,被赵匡胤派回京城向后周皇室通报事件经过。

其后不久,赵匡胤听说后周保义节度使袁彦在陕州修理城郭、缮治兵器,有造反的迹象,便派潘美去保义军做监军。力图将陕州形势稳住。潘美受命之后,毫不犹豫,单人独骑进了陕州城。当即说服袁彦回朝受命,又给赵匡胤立一大功。

其后李重进在淮南叛乱,潘美是征讨叛军的副帅,湖南被宋军收复后,因境内局势不稳,赵匡胤又将潘美调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任防御使,对他还是非常倚重。潘美坐镇潭州后,曾多次率军击退了南汉的进犯,又征服了湘西溪峒一带的蛮夷部落。为稳定当地局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潭州与南汉辖境相接,所以这次宋军征讨南汉。赵匡胤便命潘美挂帅出征。这里还要说一句,潘美不但是征南汉的主帅。还是后来曹彬征南唐的都监、党进征北汉的副帅,太宗灭北汉的主帅,一生立功无数,荣宠不衰,死后还得到了配享太宗庙的殊荣,至于演义中对他的污蔑,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当年九月,潘美受命出征,率诸道兵马,直扑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这个消息传到广州后,刘鋹并没有过分恐慌,只是命掌权宦官龚澄枢骑马去贺州慰问巡视,连兵都没有给他派。

南汉自建国以来,就很少打仗,历代帝王又都沉湎酒色,根本就不重视军队建设,士兵长期不训练,连手中的兵器都已生锈,战斗力极其低下,所以龚澄枢心里很清楚,汉军根本就不是宋军的对手,可是领了圣命,又不能不去,只好硬着头皮赶往贺州。

数日后,龚澄枢抵达贺州,当地士兵因为长期得不到朝廷重视,生活极度贫困,好容易赶上要打仗了,满以为龚澄枢会带来大批赏赐犒军,哪知道龚澄枢身上仅有一张圣旨,其余再无一物,只能对士兵们进行了一下精神安慰,没有任何物质奖励。

士兵们见后大失所望,立刻一哄而散,跑得一干二净。龚澄枢没想到当地士兵觉悟这么低,毫无应对之策,不多时又听人报知宋军已到了芳林(今广西贺县北),顿时惊慌失色,急忙乘小船逃回了广州。

早在龚澄枢刚从广州起身赶往贺江时,刘鋹便在朝中召开会议,商量如何抵御宋军,群臣们都推荐老将潘崇彻率军救援,刘鋹也表示认可,随即传旨潘崇彻,命他率军出征。

潘崇彻是南汉的老将,像他这种人几乎都被刘鋹杀绝了,就连他本人也在此前被无故解除了兵权,所以早已心灰意冷,接旨之后就推说眼睛有病,拒不受任。

刘鋹接到使者回报后,勃然大怒,大声说道:“为什么非用潘崇彻呢?难道伍彦柔就不能替我退兵了吗?”于是命大将伍彦柔率水师赴援贺州。

伍彦柔倒是没有推辞,领命之后就率万余水师乘船出西江入贺水(今贺江)北上,于九月二十日晚到达贺州城外,遂传令安营于南乡(今广西贺县南),准备第二日入城。这个时候,潘美已经率军围困了贺江,他得知南汉援军抵达的消息后,心生一计,随即传令全军后撤二十里,却连夜在贺水岸边设下埋伏。

第二日一早。伍彦柔听说了宋军后撤的消息,顿时大喜,自以为宋军是被他吓退。于是得意洋洋地安坐在胡床(交椅)上传令全军开拔,向贺江城内进发。然而刚过贺水。就遭到了宋军的伏击,汉军仓促之间,无力应战,被杀得全军覆没,伍彦柔惨遭俘杀,宋军随即乘胜攻克了贺江。

这个消息传回广州后,刘鋹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启用潘崇彻。将其加封为内太师、马步军都统,领兵三万出镇贺江口,防止宋军顺流而下。

这一次,潘崇彻倒没有推辞,可是到任之后只求自保,绝不找宋军交战。而潘美则趁此机会,接连攻克了昭州(今广西平乐西)、桂州(今广西桂林)、连州(今广东连县)等州。

到这个时候,形势已对南汉十分不利了,满朝文武群情震骇,唯独刘鋹仍不恐慌。反过头去安慰手下人,说道:“昭、桂、贺、连本属湖南,北军要夺就让他们夺去好了。你们放心,北军得了这几州后,绝对不会南下了。”

可是刘鋹这番说出没多久后,就接到消息,称潘美攻克上述几州后一刻不停,现已带兵逼近韶州(今广东韶关)。

韶州乃是广州门户,该州若失,广州也难保。到了这个时候,刘鋹才感到事态严重。只得大举国内精兵十余万,任命大将李承渥为都统。北上迎战宋军。

两军于莲花峰(今广东曲江南)遭遇,列阵相对。此时宋军与汉军在人数上相差无几。但汉军中有一支大象部队,每头象上可载士兵十余人,都手持兵器,算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种,李承渥为壮声势,便故意将这支象军布在阵前。

宋军都是北方人,从来没见过大象这种陆地最大动物,所以都被象军的声势震住,不敢向前。唯独潘美神态自若,见汉军排出象军后,立即尽调军中强弩射手于阵前,传令射击。眨眼间宋军万箭齐发,铺天盖地般向汉军射去。

汉军阵前的那些大象因吃痛不住,掉头惊跃狂奔,顿时将汉军阵脚冲得大乱。潘美趁机传令全军进击,将汉军杀的大败,斩俘不计其数,汉军都统李承渥拼死力战,仅以身免,狼狈逃回广州。

李承渥败走之后,潘美顺势攻占了韶州。这一来,广州门户洞口,刘鋹被吓得大惊失色,到这时候才想起来派人修筑防御工事,又召集群臣商议御敌之策。可是在李承渥战败之后,南汉已无将可派了,刘鋹一筹莫展。

这时宫内有个叫梁鸾真的老妇人向刘鋹推荐自己的养子郭崇岳,结果刘鋹急病乱投医,真就把郭崇岳封为招讨使,命他率六万大军去守马径(今广东广州北)。

郭崇岳本是个无赖之徒,没有半点军事才能,到任之后,什么也不会做,每天就知道摆好香案,求神拜佛,祈祷宋军能自行撤退。

此时已经到了北宋的开宝四年(971年),潘美率领宋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克了英(今广东英德)、雄(治浈昌,今广东南雄)二州。

原本拥兵镇守贺江口的潘崇彻,因见大势已去,也主动向宋军投降,潘美便趁势向马径进军。郭崇岳不敢迎战,掉头就跑,回到广州劝刘鋹投降。

刘鋹毫无办法,但又不甘心就此投降,思来想去之后,决定派亲信王珪和左仆射萧漼等人去宋军中求和。

仗打到这样,讲和是宋军根本就不可能接受的,所以潘美见到萧漼等人哈哈大笑,又取出此前赵匡胤下的密旨给他们看,上面写着“敌人能战就跟他战下去,不能战就劝他防守,不能防守就叫他投降,不能投降就叫他死,不能死就叫他逃跑,除此五条,其余一概不予接受。”然后就把萧漼等人押回大梁听后发落。

刘鋹得知是这么个结果,只得试图做垂死挣扎,集合了国内全部败兵、勤王部队、无辜百姓,凑齐了一支达十五万人的乌合之众,命弟弟祯王刘保兴率领,出城相拒。

临近二月,刘保兴率军来到了广州以北一百二十里的栅头,依托高山深谷布下防线。

此时潘美也恰巧率军赶到,趁机传令部队原地休整,同时召开军事会议,与诸将商议道:“敌军编竹为栅,施以火攻,敌必溃乱,再以精兵于两侧夹击,此万全之策也。”于是当晚就派出精兵数千人,每人手持两支火把,沿小路潜行至汉军栅栏之下,随后万炬齐发,投向汉军营内。

说来也巧,这时突然刮起大风,火借风势,越烧越旺,汉军被烧得一踏糊涂,自相践踏,死伤狼藉。紧跟其后,潘美又率宋军主力杀到,汉军一战击溃,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南汉的最后一支部队了,此战败后,刘鋹既无险可守,又无兵可派,只好想着逃跑,于是命人找来十余艘大船,满载珍宝,准备出海逃亡。

可是船刚备好,就被宦官乐范伙同一队卫兵盗走。刘鋹无路可逃,又自作聪明地认为宋军出兵,完全是因为垂涎自己的珍宝,所以只要把珍宝先行毁掉,让宋军进城之后一无所获,他们不久之后就会撤军,于是立即下令纵火烧城。一夜之间,就把广州城内的府库宫殿烧得一干二净,无数珍宝化为灰烬。

然而宋军也并没有因为刘鋹纵火而撤军。二月四日,潘美率军抵达广州城下,是时宋军大军云集,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刘鋹自知无力抵抗,又无处可逃,只好率近侍家人素服出城,向潘美投降。自此,南汉灭亡,享国六十六年。其六十州、二百一十四个县、十七万二百六十三户人口,尽归北宋所有。

刘鋹为人虽然愚昧残暴,但也不是一无长处。一是刘鋹的手工很巧,他在宫中无事的时候,经常以珍珠玉石,甚至是鱼脑骨为原料,编制或雕刻成龙、马等艺术品,无论材料贵贱,只要是他亲手做出的作品,无不纤毫毕现、细入毫芒,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就连许多成了名的工匠见后,都自叹不如。

潘美得胜还师后,曾将刘鋹的私财带回献给了赵匡胤,赵匡胤为人不爱财物,看都不看就将原物还给了刘鋹。刘鋹为表感激之情,特意用珍珠宝石编制出一件龙形工艺品献给赵匡胤。赵匡胤见后观赏良久,才又赞又叹地对左右说道:“刘鋹好工巧,习与性成,若能移治国家,何致灭亡?”(未完待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