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太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度系数大,风险系数高,不是一般人说搞就能搞成的事。因为在这个岗位的人将决定国家以后几十年的走向,稍有不慎将万劫不复。所以,一般这个岗位上的人只要不是太不像话,他老爹是不会轻易动这种心思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并且这种例外也不在少数,其中刘盈就很荣幸地归到了这个例外之中。
刘邦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系数很大,因为跪在下边看似很听话的那些人,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离奇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吕雉的对抗能力还有些把握不准。因为这件事办完后就该和吕雉撕破脸了。母以子贵,刘盈要是被废,吕雉也得跟着挪窝,只能跑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养老,几十年的夫妻,刘邦对自己这个厉害老婆还是心存余悸。
因此,在干这件事之前,刘邦准备先放出些风声,观察一下群臣们的态度,也想试探一下吕雉的为人和能力。
易储的风声放出来侯,犹如往茅坑里投了颗炸弹,反对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连刘邦都没想到闹出的动静会这么得大。
在我们讲反对的声音之前,关于吕雉的实力我们还是需要分析一下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女人的实力,就很难理解刘邦此时的行为,也很难理解随后吕雉的疯狂。
我一直相信,实力决定一个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没有足够的实力,无论具有什么样的身份,都是闲扯。当然,身份可以培养实力,但更需要实力来支撑。吕雉能在随后的日子里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绝不仅仅是靠那个“太后”的身份得来的。
好了,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吕家的实力吧。
刘邦当初闹革命时,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捣鼓到了一起,其中有“客”(萧何、王陵)、“中涓”(曹参、周勃)、“舍人”(樊哙)等各种形色的人。
“客”这个身份,还有两个特殊的人,一个叫吕泽(吕雉大哥),另一个叫吕释之(吕雉二哥)。
由于司马迁老先生对吕家的人刻意回避,因此对这两个人的记录很少。而事实上,这两个也是牛人,为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那个吕泽我们在荥阳大战时还提到过,在下邑硬生生地挡住了项羽前进的步伐,让刘邦歇了歇逃亡的脚步。
在当时,“客”代表着一股相对duli的实力。也就是说,在刘邦起兵时,吕家也组织了一支武装,有自己的军事体制。我说这些也许大家会怀疑,可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史料为依据的,因为在中记载:博成侯冯无择就是吕泽的郎中;东武厚郭蒙、阳都侯丁复、曲城侯蛊逢、河陵侯郭亭等都是吕家的部属。连部属们都参加了革命事业,而对老大们却不加以介绍,真佩服司马迁老爷子的能耐。
写到此,我再简单穿插一句题外话。
前一阵我说史官们在很多大事上不敢说真话,而引起一些人的疑惑。有人提出疑义:史官虽然官位小,但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实事记载的,就算是帝皇都不会得罪史官!
在这里我告诉你,从古至今,皇帝不怎么愿意得罪言官,当然也并不是得罪不起,如果惹恼了给他挪挪窝再收拾他也不是不可以。而史官并非言官,帝王们对史官可就不是太客气了。因此,史官们在很多大事上,尤其在一些避讳的人物和事件上是虚于周旋,搞的滴水不漏。
这种事情也同样出现在司马迁老爷子身上,关于吕家的事情就是一个明证,这种结果让人抓狂。
好了,回到吕家的话题上吧。
吕氏武装在当时有相当大的ziyou度,在刘邦嫡系阵营中似乎只有韩信曾有过一段这种ziyou度,而韩信没有自己的班底,而吕家则一直保持这种态势,直至西汉建国。(当然,彭越、臧荼、吴芮、黥布等一些藩王也有这种ziyou度,不过这些人并非刘邦嫡系,因此我们就不再在这些人身上做文章。)
可见,吕氏这支武装在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史料的缺失,这支武装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从后来封侯的食邑和排名来看,多少还是能看出这支武装的重要性的。
阳都侯丁复,食邑7800户,排名17;
曲城侯蛊逢,食邑4000户,排名18;
河陵侯郭亭,食邑不详,排名27;
东武侯郭蒙,食邑2000户,排名41;
丁复前边的十六个名单中,除了王陵和周昌之外,其余十四人全部是清一色的“刘家军”。不过我告诉你,那十四人中,有一个人叫樊哙,而樊哙的老婆叫吕须,吕须的姐姐叫吕雉。
写到此,我不愿意再搞学术研究了,因为这似乎足以让我们明白吕家的实力,如果再研究下去,别说读者不同意,连我都不愿意干了。
刘邦要废太子,就得先向吕家开刀,他抖的精神的确是有点大了。
第一拨反对的浪潮马上就扑了过来。
第一个蹦出来的人恰恰还不是吕家的嫡系,而是萧何。
作为丞相的萧何,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去皇帝跟前为他讲故事去了。萧何把历代换太子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在刘邦面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遍,把自己累的口干舌燥,抬起头时,只见刘邦笑了笑,然后向他摆摆手,“丞相回去吧,我知道了。”
这种不置可否的回答,让萧何无言以对。
要说萧何第一个站出来是有道理的。因为萧何一直以来和吕家的关系很好,尤其和吕雉他爹吕太公更是交往甚密,早在刘邦闹革命前,萧何就和吕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当初能放心地把刘盈交给他,坐镇栎阳的一个原因了。
这么多年来萧何陪着刘盈,应该是事实上的监护人,教他识字、教他做太子,两人的密切程度,早已超出君臣关系。况且刘盈是个实在人,萧何这一点看的很准。刘邦现在想换太子,明显是在欺负老实人。
更重要的是,萧何隐隐已看出了刘邦这次草率行为所隐藏的危险。吕家的实力不容小觑,此时更换储君,不仅仅是动摇国本,更是要和吕家翻脸,如此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萧何的说辞并没能挡住刘邦更换太子的脚步,他在这条路愈走愈远,最终把吕雉气的不轻,也伤的不浅,让这个女人咬牙切齿地把戚姬的全家诅咒了一遍又一遍。
刘邦是要对这次行为付出代价的,并且事实证明他付出的代价的确还真不小。;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并且这种例外也不在少数,其中刘盈就很荣幸地归到了这个例外之中。
刘邦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系数很大,因为跪在下边看似很听话的那些人,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离奇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吕雉的对抗能力还有些把握不准。因为这件事办完后就该和吕雉撕破脸了。母以子贵,刘盈要是被废,吕雉也得跟着挪窝,只能跑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养老,几十年的夫妻,刘邦对自己这个厉害老婆还是心存余悸。
因此,在干这件事之前,刘邦准备先放出些风声,观察一下群臣们的态度,也想试探一下吕雉的为人和能力。
易储的风声放出来侯,犹如往茅坑里投了颗炸弹,反对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连刘邦都没想到闹出的动静会这么得大。
在我们讲反对的声音之前,关于吕雉的实力我们还是需要分析一下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女人的实力,就很难理解刘邦此时的行为,也很难理解随后吕雉的疯狂。
我一直相信,实力决定一个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没有足够的实力,无论具有什么样的身份,都是闲扯。当然,身份可以培养实力,但更需要实力来支撑。吕雉能在随后的日子里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绝不仅仅是靠那个“太后”的身份得来的。
好了,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吕家的实力吧。
刘邦当初闹革命时,把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捣鼓到了一起,其中有“客”(萧何、王陵)、“中涓”(曹参、周勃)、“舍人”(樊哙)等各种形色的人。
“客”这个身份,还有两个特殊的人,一个叫吕泽(吕雉大哥),另一个叫吕释之(吕雉二哥)。
由于司马迁老先生对吕家的人刻意回避,因此对这两个人的记录很少。而事实上,这两个也是牛人,为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那个吕泽我们在荥阳大战时还提到过,在下邑硬生生地挡住了项羽前进的步伐,让刘邦歇了歇逃亡的脚步。
在当时,“客”代表着一股相对duli的实力。也就是说,在刘邦起兵时,吕家也组织了一支武装,有自己的军事体制。我说这些也许大家会怀疑,可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史料为依据的,因为在中记载:博成侯冯无择就是吕泽的郎中;东武厚郭蒙、阳都侯丁复、曲城侯蛊逢、河陵侯郭亭等都是吕家的部属。连部属们都参加了革命事业,而对老大们却不加以介绍,真佩服司马迁老爷子的能耐。
写到此,我再简单穿插一句题外话。
前一阵我说史官们在很多大事上不敢说真话,而引起一些人的疑惑。有人提出疑义:史官虽然官位小,但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实事记载的,就算是帝皇都不会得罪史官!
在这里我告诉你,从古至今,皇帝不怎么愿意得罪言官,当然也并不是得罪不起,如果惹恼了给他挪挪窝再收拾他也不是不可以。而史官并非言官,帝王们对史官可就不是太客气了。因此,史官们在很多大事上,尤其在一些避讳的人物和事件上是虚于周旋,搞的滴水不漏。
这种事情也同样出现在司马迁老爷子身上,关于吕家的事情就是一个明证,这种结果让人抓狂。
好了,回到吕家的话题上吧。
吕氏武装在当时有相当大的ziyou度,在刘邦嫡系阵营中似乎只有韩信曾有过一段这种ziyou度,而韩信没有自己的班底,而吕家则一直保持这种态势,直至西汉建国。(当然,彭越、臧荼、吴芮、黥布等一些藩王也有这种ziyou度,不过这些人并非刘邦嫡系,因此我们就不再在这些人身上做文章。)
可见,吕氏这支武装在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史料的缺失,这支武装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从后来封侯的食邑和排名来看,多少还是能看出这支武装的重要性的。
阳都侯丁复,食邑7800户,排名17;
曲城侯蛊逢,食邑4000户,排名18;
河陵侯郭亭,食邑不详,排名27;
东武侯郭蒙,食邑2000户,排名41;
丁复前边的十六个名单中,除了王陵和周昌之外,其余十四人全部是清一色的“刘家军”。不过我告诉你,那十四人中,有一个人叫樊哙,而樊哙的老婆叫吕须,吕须的姐姐叫吕雉。
写到此,我不愿意再搞学术研究了,因为这似乎足以让我们明白吕家的实力,如果再研究下去,别说读者不同意,连我都不愿意干了。
刘邦要废太子,就得先向吕家开刀,他抖的精神的确是有点大了。
第一拨反对的浪潮马上就扑了过来。
第一个蹦出来的人恰恰还不是吕家的嫡系,而是萧何。
作为丞相的萧何,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去皇帝跟前为他讲故事去了。萧何把历代换太子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在刘邦面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遍,把自己累的口干舌燥,抬起头时,只见刘邦笑了笑,然后向他摆摆手,“丞相回去吧,我知道了。”
这种不置可否的回答,让萧何无言以对。
要说萧何第一个站出来是有道理的。因为萧何一直以来和吕家的关系很好,尤其和吕雉他爹吕太公更是交往甚密,早在刘邦闹革命前,萧何就和吕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当初能放心地把刘盈交给他,坐镇栎阳的一个原因了。
这么多年来萧何陪着刘盈,应该是事实上的监护人,教他识字、教他做太子,两人的密切程度,早已超出君臣关系。况且刘盈是个实在人,萧何这一点看的很准。刘邦现在想换太子,明显是在欺负老实人。
更重要的是,萧何隐隐已看出了刘邦这次草率行为所隐藏的危险。吕家的实力不容小觑,此时更换储君,不仅仅是动摇国本,更是要和吕家翻脸,如此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萧何的说辞并没能挡住刘邦更换太子的脚步,他在这条路愈走愈远,最终把吕雉气的不轻,也伤的不浅,让这个女人咬牙切齿地把戚姬的全家诅咒了一遍又一遍。
刘邦是要对这次行为付出代价的,并且事实证明他付出的代价的确还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