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荣定齐、返还三秦,这两个影响时局的战役在史料里记录的很少,尤其对项羽的态度和行为只是一笔带过。田荣在东边闹腾,刘邦在西边肆虐,项羽好像什么也没有干,一直这样静静的欣赏。看着张耳失意的逃亡,看着章邯绝望的自杀。做为分封天下的老大,cāo着如此态度,好像有悖常理,不可思议。当然,这也是此段历史中的疑点。
田荣定齐时间太短。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分封天下,田安、田都纷纷前去齐地就职,还没站稳脚跟田荣就领兵而来,只经过几次简单的较量,一死一跑,随后田荣杀死田市,平定齐地而称王。田荣称王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5月,也就是说只用一个月时间田荣就进行了一次鱼龙变化。这么高的办事效率,弄得项羽措手不及,别说前去救援,就连求救的信使也还没跑到项羽跟前呢。
项羽还没来得及教训田荣,陈余又跑去了赵国,没几天就赶走了张耳。就在张耳痛苦逃亡的那一刻,项羽还不明就里。这只能说田荣和陈余的执行力太强,办事效率太高。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田荣和陈余的称王速度也是靠实力争取来的。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前,田荣已经营齐地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他在这里是最强悍的军阀,如果谁想染指这一亩三分地,先得征求他田荣的意见。而项羽不卖他的帐,也不愿意搞平衡,因此自作主张地把齐地一分为三,并且还没有田荣什么事,这使得田荣异常恼怒。
恼怒的田荣最终向项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你不封我为王,我就用一个月时间自己称王。称王后的田荣把项羽当成了自己头号的敌人。
田荣如此,陈余也是如此。张耳手下的两万多人大多数曾跟陈余混过,都是老熟人,在陈余面前他们并没有较真的决心,在他们的心里,张耳、陈余是一回事,你俩老大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些人不愿意参和。
而陈余现在领的兵却没跟过张耳,因为这些人都是从田荣那里借来的,因此这些人跑过来一点都不客气,也不手软,发了疯似的逢人就砍。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最终,陈余只用半个月时间就获得赵地全境。
当齐、赵造反的消息传来,项羽异常震怒,然而震怒归震怒,最终还是不能轻易出兵。因为就在齐、赵刚闹腾结束,刘邦在汉中做了一件事——“明修栈道”。北边和西边同时闹腾,项羽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轻易动身,难免会有人从背后袭击老窝。更为重要的是,经田荣、陈余这一阵闹腾,项羽的实力也有所下滑。
正反方军事力量对比。
当初项羽进入关中之时,拥兵四十万,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当然这四十万是包含各路诸侯的兵力在内的。随后,项羽分封十八王,这十八王中有十二个人跟随他进入关中,分别是章邯、司马欣、董翳、申阳、司马昂、张耳、英布、吴芮、共敖、臧荼、田都、田安。这十二个人就国后,各自带走了两三万人,就按每人带走两万人算,总人数就是二十五万人(关中三王各自兵力在三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项羽自己的总兵力也仅在十五万左右。
就此看来他的实力也并不比刘邦高出多少。但在当时,他所拥有的支持者比较多,刘邦简直没法比。这就是为什么刘邦会灰溜溜地跑去汉中的缘故了。
而田荣起兵后,正反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田荣定三齐后总兵力达到六万多人;陈余定赵后总,兵力也在四五万人左右;还有能闹腾的彭越也有一万余人;魏豹(被项羽驱逐,此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反抗项羽的行列)也有两万人;再加上刘邦的十几万人,也就是说反抗项羽的总兵力已达到近二十四万人。
而项羽这边,田都、田安先后灭亡,张耳随后奔逃,原有六万支持者消于无形,也就是说项羽现在总兵力(包含明面上支持他的各路诸侯兵力)不到三十四万人,并且这里面可能随时都会爆出冷门。
从四十万对十万转变成三十四万对二十四万,数字的变化,显示着双方力量的布局。如此军事力量对比下,在形势明朗之前,项羽没准备亲自动手教训这些人。
不亲自动手不代表就不动手。因此,项羽准备布局了。
第一步棋:齐赵两地都在楚国北边,而在齐赵的北边还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臧荼。项羽送信给燕王臧荼,让其出兵攻赵。而此时的臧荼却存了私心,自从他私自杀了韩广兼并其地后,多少有些怕项羽找他麻烦,并且田荣和陈余已手挽手连成了一片,自己也不会傻着脸去寻晦气。因此,臧荼对项羽的命令不置可否。这个人虽然没有动静,但在事实上牵制着齐赵的后方,因为有他的存在,田荣和陈余不敢放手一搏。
第二步棋:任命萧公角(萧为地名,公为官职,角为名,姓不祥)率军攻击彭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彭越闹腾的太为厉害,带着他的一万多人四处打游击,见人就砍、见钱就抢、见粮食就吃,这个人让项羽很头疼。更关键是他在昌邑,把齐国和赵国连成一片,使得西边的田荣和北边的陈余能及时救援,有效配合。因此项羽准备灭了这个人,隔开田荣和陈余的联系,便于各个攻破。可事实证明他派去这个人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因为就在刘邦攻破陈仓的同时,彭越把这个人打的满地找牙、四处乱窜。
第三步棋:申阳救三秦。就在项羽正在摆棋子时,刘邦进军了。从陈仓陷落到咸阳丢失,一连串不幸的消息刺激着项羽的神经,因此他下令河南王申阳兵救三秦。正在洛阳享受的申阳接到这个命令后,无比痛苦,但老大下了命令不出兵也不行,因此这个人进军了。而这个人的办事效率有些低下,从整队到出发,前前后后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等他到达函谷关时候,司马欣已经投降了。在这里叫了几天板,结果挨了一顿打,败的一塌糊涂,更过分的是被刘邦围着不放,万般无奈的申阳最终也举起了双手。
第四步棋:任命郑昌为韩王。刘邦平定三秦的消息传来,项羽大怒,立马任命郑昌为韩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颗棋子,用得好足以稳定时局。可项羽这一次明显用错了筹码,他最大的弊端就是任人唯亲,而非唯贤。项羽早年在吴县时,郑昌为县令,和项氏关系交好,但此人没有多大本事,吹牛皮、拍马屁、侃大山可能还可以,但领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叫这么一个人去当韩王,项羽休矣。因为韩国地处中原腹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苏秦曾说过一句话,“韩地虽轻,得韩者重”。如果这颗棋子用好,刘邦出关很有难度,同时直面赵、齐两国,亦是项羽的屏风。而项羽却用了这么一个人,想不败都难。
项羽试图稳定局势的四步棋下了出去,但收效甚微。也正是这四步棋,为他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田荣定齐时间太短。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分封天下,田安、田都纷纷前去齐地就职,还没站稳脚跟田荣就领兵而来,只经过几次简单的较量,一死一跑,随后田荣杀死田市,平定齐地而称王。田荣称王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5月,也就是说只用一个月时间田荣就进行了一次鱼龙变化。这么高的办事效率,弄得项羽措手不及,别说前去救援,就连求救的信使也还没跑到项羽跟前呢。
项羽还没来得及教训田荣,陈余又跑去了赵国,没几天就赶走了张耳。就在张耳痛苦逃亡的那一刻,项羽还不明就里。这只能说田荣和陈余的执行力太强,办事效率太高。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田荣和陈余的称王速度也是靠实力争取来的。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前,田荣已经营齐地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他在这里是最强悍的军阀,如果谁想染指这一亩三分地,先得征求他田荣的意见。而项羽不卖他的帐,也不愿意搞平衡,因此自作主张地把齐地一分为三,并且还没有田荣什么事,这使得田荣异常恼怒。
恼怒的田荣最终向项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你不封我为王,我就用一个月时间自己称王。称王后的田荣把项羽当成了自己头号的敌人。
田荣如此,陈余也是如此。张耳手下的两万多人大多数曾跟陈余混过,都是老熟人,在陈余面前他们并没有较真的决心,在他们的心里,张耳、陈余是一回事,你俩老大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些人不愿意参和。
而陈余现在领的兵却没跟过张耳,因为这些人都是从田荣那里借来的,因此这些人跑过来一点都不客气,也不手软,发了疯似的逢人就砍。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最终,陈余只用半个月时间就获得赵地全境。
当齐、赵造反的消息传来,项羽异常震怒,然而震怒归震怒,最终还是不能轻易出兵。因为就在齐、赵刚闹腾结束,刘邦在汉中做了一件事——“明修栈道”。北边和西边同时闹腾,项羽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轻易动身,难免会有人从背后袭击老窝。更为重要的是,经田荣、陈余这一阵闹腾,项羽的实力也有所下滑。
正反方军事力量对比。
当初项羽进入关中之时,拥兵四十万,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当然这四十万是包含各路诸侯的兵力在内的。随后,项羽分封十八王,这十八王中有十二个人跟随他进入关中,分别是章邯、司马欣、董翳、申阳、司马昂、张耳、英布、吴芮、共敖、臧荼、田都、田安。这十二个人就国后,各自带走了两三万人,就按每人带走两万人算,总人数就是二十五万人(关中三王各自兵力在三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项羽自己的总兵力也仅在十五万左右。
就此看来他的实力也并不比刘邦高出多少。但在当时,他所拥有的支持者比较多,刘邦简直没法比。这就是为什么刘邦会灰溜溜地跑去汉中的缘故了。
而田荣起兵后,正反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田荣定三齐后总兵力达到六万多人;陈余定赵后总,兵力也在四五万人左右;还有能闹腾的彭越也有一万余人;魏豹(被项羽驱逐,此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反抗项羽的行列)也有两万人;再加上刘邦的十几万人,也就是说反抗项羽的总兵力已达到近二十四万人。
而项羽这边,田都、田安先后灭亡,张耳随后奔逃,原有六万支持者消于无形,也就是说项羽现在总兵力(包含明面上支持他的各路诸侯兵力)不到三十四万人,并且这里面可能随时都会爆出冷门。
从四十万对十万转变成三十四万对二十四万,数字的变化,显示着双方力量的布局。如此军事力量对比下,在形势明朗之前,项羽没准备亲自动手教训这些人。
不亲自动手不代表就不动手。因此,项羽准备布局了。
第一步棋:齐赵两地都在楚国北边,而在齐赵的北边还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臧荼。项羽送信给燕王臧荼,让其出兵攻赵。而此时的臧荼却存了私心,自从他私自杀了韩广兼并其地后,多少有些怕项羽找他麻烦,并且田荣和陈余已手挽手连成了一片,自己也不会傻着脸去寻晦气。因此,臧荼对项羽的命令不置可否。这个人虽然没有动静,但在事实上牵制着齐赵的后方,因为有他的存在,田荣和陈余不敢放手一搏。
第二步棋:任命萧公角(萧为地名,公为官职,角为名,姓不祥)率军攻击彭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彭越闹腾的太为厉害,带着他的一万多人四处打游击,见人就砍、见钱就抢、见粮食就吃,这个人让项羽很头疼。更关键是他在昌邑,把齐国和赵国连成一片,使得西边的田荣和北边的陈余能及时救援,有效配合。因此项羽准备灭了这个人,隔开田荣和陈余的联系,便于各个攻破。可事实证明他派去这个人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因为就在刘邦攻破陈仓的同时,彭越把这个人打的满地找牙、四处乱窜。
第三步棋:申阳救三秦。就在项羽正在摆棋子时,刘邦进军了。从陈仓陷落到咸阳丢失,一连串不幸的消息刺激着项羽的神经,因此他下令河南王申阳兵救三秦。正在洛阳享受的申阳接到这个命令后,无比痛苦,但老大下了命令不出兵也不行,因此这个人进军了。而这个人的办事效率有些低下,从整队到出发,前前后后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等他到达函谷关时候,司马欣已经投降了。在这里叫了几天板,结果挨了一顿打,败的一塌糊涂,更过分的是被刘邦围着不放,万般无奈的申阳最终也举起了双手。
第四步棋:任命郑昌为韩王。刘邦平定三秦的消息传来,项羽大怒,立马任命郑昌为韩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颗棋子,用得好足以稳定时局。可项羽这一次明显用错了筹码,他最大的弊端就是任人唯亲,而非唯贤。项羽早年在吴县时,郑昌为县令,和项氏关系交好,但此人没有多大本事,吹牛皮、拍马屁、侃大山可能还可以,但领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叫这么一个人去当韩王,项羽休矣。因为韩国地处中原腹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苏秦曾说过一句话,“韩地虽轻,得韩者重”。如果这颗棋子用好,刘邦出关很有难度,同时直面赵、齐两国,亦是项羽的屏风。而项羽却用了这么一个人,想不败都难。
项羽试图稳定局势的四步棋下了出去,但收效甚微。也正是这四步棋,为他的败局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