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孔子故里,阵阵厚重的书香和幢幢典雅的建筑,充斥着不凡的文化内涵,但对润子来说,除了开眼界就只剩下走马观花。三转四拐,两人走进一条整齐划一的平房区,没走两步,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稀发老汉倚着门远望。润子爹慌忙跑了过去,开口便说:“我的老班长,您怎么出来了,家里出什么事了,是不是您老病了?”
“呵呵,不碍事儿,不碍事儿,那不是心急等着你么。”蒋介正看到润子爹,故作轻松地说道,伸了伸那条半瘸的小腿,往后一瞧,指着润子问:“这个小伙子是谁?”
润子爹忙把润子推到面前,说:“我儿子,润子,快叫蒋伯伯!”
“蒋伯伯好!”润子瞅着面前的老人炭黑的皮肤,浓眉大眼,锐利的眼神,怎么看怎么不像好人。
蒋介正“哦”了一声,附耳轻声问道:“峰子,你怎么把孩子带来了?”
“不是他非得跟来,我寻思让他出来见见世面也不错,就带过来了,有什么事您就尽管说吧!”润子爹瞅见蒋介正的脸色很难看,黑眼圈很重,从电报的内容来看,这事应该小不了,而且是他没办法解决的。
“这件事说来话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释清楚的,反正是一件怪事……还是到屋里唠吧。”说着蒋介正把门打开,让进了两人。
润子听他父亲说过,蒋介正的一生都献给了部队,直到现在还是一个人,至于原因倒不是他不愿意娶,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谁不想给自己留个根,只不过世事无常。
刚入伍时,他也谈过一段恋爱,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对方是同个连队的医护女兵,可后来在一次紧急撤退中,未过门的媳妇被一颗流弹击中脑袋,连句遗言都没说上。从那以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整天不言不语,看谁都像是欠他钱似的,不只是在部队生活,就是在战场上,他也像是发了疯。不管战斗多么惨烈,敌人多么凶残,他都是冲在最前头,谁也拦不住,完全成了一个“超人”,枪林弹雨在他面前好比是毛毛细雨。还是老天爷可怜苦命人,这么多年下来,只坏了一条腿,并不伤及性命,不但没牺牲功勋却获了不少。
但他对这些根本不上心,只是成天念叨着想见未过门的媳妇一面。可现实的压力让他的性格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但对下级,对上级也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有时一句话说不通,就开腔骂人,甚至到了拔枪的地步,惹得所有人都不待见他,最后不但没升职,倒给他记了个大过,提前退伍了。
几年过去,蒋介正一直单身,守着这间老房子,虽然一个人住,这屋里倒也干净(其实是没什么家俱),一个炕,一个橱,三把小板凳,用砖垫成的所谓的桌子上散乱放着一把烟杆和一盒烟草,连个可以喝水的茶碗都没有。
蒋介正到了屋里,把拐杖往炕上一放,拿过桌上的旱烟自顾抽了起来,完全没有应有的待客之道,润子爹和润子早就想到了,也没有在意。他盘腿斜坐,两段烟圈吐出,又等了一分钟,才面有难色地说道:“其实这次通知你来,就是想找你给我分析分析,我怕估计错误,耽误了别人。”
润子爹心想,果然和预计的一样,这件事小不了,但是和蒋介正相处了这么多年,到底有什么事能够让他这么苦恼,实在摸不清门路,难道是他太孤单,想找人说媒,这个想法太过可笑,不用说就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一旁的润子“噗哧”一笑,显然和润子爹想到一块去了。
润子爹故作镇定,问道:“诶,我的老班长,以前你经常和我们几人说,天塌下来自然有高个子盯着,能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您呐,我想你还是顾虑多了。”
蒋介正直直地看着润子爹,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变得更加犀利,说:“你还记得当兵那会儿,我和你提过的‘丧气风灯’,还有印象吗?”
润子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以为自己听错了,小声地问:“神奇风灯,什么东西?”
润子爹咳嗽一声,使了个眼色,示意润子不要插嘴,接话道:“当然记得,那会儿我还追着您问了半天呢!”
蒋介正像是想起来当兵时的往事,呵呵一笑,说:“既然润子想知道,你就和他说说。”
话匣子一开,润子爹回忆起当年的过往……
民国三十年,抗日战争进入焦灼之期,国共合作在这期间显得若即若离,为维护抗战大局,长江以南的共军部分军队开始往北转移,刚参军半年不到的润子爹也在其中,行至安徽南部,天气异常寒冷,他所在的大部队就在山坳间的一块平地休整。
“峰子,我看快下雪了吧!”蒋介正背着步枪,对走在队伍最后的润子爹说道。
“真冷啊,不知道会不会遇到鬼子。”润子爹呼了一口寒气,怀抱着身子。
“现在咱们是两面受敌,遇到谁都不是好事儿,走一步算一步吧!”
“这山还真高,是黄山吗?”
“啥黄山,还绿山呢,这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山林。”
“谁说话呢!”队伍前头的连长严厉地质问道。
蒋介正对润子爹“嘘”了一声,队伍继续前行。
这支巡逻队从山坳出发,由北往西巡逻,下了一天的雨,到晚上才停,山路泥泞,可大家都打起了十分的精神,为的是保证大部队的安全,以免被敌人偷袭。过了不久,队伍突然停住,连长指示所有人隐蔽,在队伍最后的蒋介正和润子爹马上钻入路边的草丛,严正以待。
两人相视一眼,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路的前方出现了一点光亮,白灿灿的火光慢慢飘近。蒋介正瞪大了双眼,心里犯起嘀咕,这东西瞧着怎么那么邪乎。因为一般来说,火光都泛黄,偏暖色调,可眼前的火光却是阴森森的白色,给寒冬的夜晚更添了一丝冰冷。
“呵呵,不碍事儿,不碍事儿,那不是心急等着你么。”蒋介正看到润子爹,故作轻松地说道,伸了伸那条半瘸的小腿,往后一瞧,指着润子问:“这个小伙子是谁?”
润子爹忙把润子推到面前,说:“我儿子,润子,快叫蒋伯伯!”
“蒋伯伯好!”润子瞅着面前的老人炭黑的皮肤,浓眉大眼,锐利的眼神,怎么看怎么不像好人。
蒋介正“哦”了一声,附耳轻声问道:“峰子,你怎么把孩子带来了?”
“不是他非得跟来,我寻思让他出来见见世面也不错,就带过来了,有什么事您就尽管说吧!”润子爹瞅见蒋介正的脸色很难看,黑眼圈很重,从电报的内容来看,这事应该小不了,而且是他没办法解决的。
“这件事说来话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释清楚的,反正是一件怪事……还是到屋里唠吧。”说着蒋介正把门打开,让进了两人。
润子听他父亲说过,蒋介正的一生都献给了部队,直到现在还是一个人,至于原因倒不是他不愿意娶,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谁不想给自己留个根,只不过世事无常。
刚入伍时,他也谈过一段恋爱,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对方是同个连队的医护女兵,可后来在一次紧急撤退中,未过门的媳妇被一颗流弹击中脑袋,连句遗言都没说上。从那以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整天不言不语,看谁都像是欠他钱似的,不只是在部队生活,就是在战场上,他也像是发了疯。不管战斗多么惨烈,敌人多么凶残,他都是冲在最前头,谁也拦不住,完全成了一个“超人”,枪林弹雨在他面前好比是毛毛细雨。还是老天爷可怜苦命人,这么多年下来,只坏了一条腿,并不伤及性命,不但没牺牲功勋却获了不少。
但他对这些根本不上心,只是成天念叨着想见未过门的媳妇一面。可现实的压力让他的性格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但对下级,对上级也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有时一句话说不通,就开腔骂人,甚至到了拔枪的地步,惹得所有人都不待见他,最后不但没升职,倒给他记了个大过,提前退伍了。
几年过去,蒋介正一直单身,守着这间老房子,虽然一个人住,这屋里倒也干净(其实是没什么家俱),一个炕,一个橱,三把小板凳,用砖垫成的所谓的桌子上散乱放着一把烟杆和一盒烟草,连个可以喝水的茶碗都没有。
蒋介正到了屋里,把拐杖往炕上一放,拿过桌上的旱烟自顾抽了起来,完全没有应有的待客之道,润子爹和润子早就想到了,也没有在意。他盘腿斜坐,两段烟圈吐出,又等了一分钟,才面有难色地说道:“其实这次通知你来,就是想找你给我分析分析,我怕估计错误,耽误了别人。”
润子爹心想,果然和预计的一样,这件事小不了,但是和蒋介正相处了这么多年,到底有什么事能够让他这么苦恼,实在摸不清门路,难道是他太孤单,想找人说媒,这个想法太过可笑,不用说就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一旁的润子“噗哧”一笑,显然和润子爹想到一块去了。
润子爹故作镇定,问道:“诶,我的老班长,以前你经常和我们几人说,天塌下来自然有高个子盯着,能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您呐,我想你还是顾虑多了。”
蒋介正直直地看着润子爹,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变得更加犀利,说:“你还记得当兵那会儿,我和你提过的‘丧气风灯’,还有印象吗?”
润子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以为自己听错了,小声地问:“神奇风灯,什么东西?”
润子爹咳嗽一声,使了个眼色,示意润子不要插嘴,接话道:“当然记得,那会儿我还追着您问了半天呢!”
蒋介正像是想起来当兵时的往事,呵呵一笑,说:“既然润子想知道,你就和他说说。”
话匣子一开,润子爹回忆起当年的过往……
民国三十年,抗日战争进入焦灼之期,国共合作在这期间显得若即若离,为维护抗战大局,长江以南的共军部分军队开始往北转移,刚参军半年不到的润子爹也在其中,行至安徽南部,天气异常寒冷,他所在的大部队就在山坳间的一块平地休整。
“峰子,我看快下雪了吧!”蒋介正背着步枪,对走在队伍最后的润子爹说道。
“真冷啊,不知道会不会遇到鬼子。”润子爹呼了一口寒气,怀抱着身子。
“现在咱们是两面受敌,遇到谁都不是好事儿,走一步算一步吧!”
“这山还真高,是黄山吗?”
“啥黄山,还绿山呢,这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山林。”
“谁说话呢!”队伍前头的连长严厉地质问道。
蒋介正对润子爹“嘘”了一声,队伍继续前行。
这支巡逻队从山坳出发,由北往西巡逻,下了一天的雨,到晚上才停,山路泥泞,可大家都打起了十分的精神,为的是保证大部队的安全,以免被敌人偷袭。过了不久,队伍突然停住,连长指示所有人隐蔽,在队伍最后的蒋介正和润子爹马上钻入路边的草丛,严正以待。
两人相视一眼,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路的前方出现了一点光亮,白灿灿的火光慢慢飘近。蒋介正瞪大了双眼,心里犯起嘀咕,这东西瞧着怎么那么邪乎。因为一般来说,火光都泛黄,偏暖色调,可眼前的火光却是阴森森的白色,给寒冬的夜晚更添了一丝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