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李序然对皇上让一驰当北江省按察使这个决定真的是没想到,尽管他知道,一驰和尘远对当今的皇上,原先的太子有护驾之功,但安排一个正三品的实缺,包括一驰本人都觉得很意外。
李序然知道,不管是皇上信任自己还是信任一驰和尘远,前段时间的盘龙山之险已经过去,而皇上这样安排无疑还是想让李序然在两江好好的干一番,毕竟,像按察使这样的官员,对李序然来说是很重要的。
而皇上这样安排他李序然还有什么说的呢?还有比一驰更合适的人,或者说有比他更让李序然信任的人吗?
另外还有一件事同样令李序然没有想到,那就是皇上说的几乎和前端时间杨尚书说的*不离十。
从皇上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看出,他两江总督的主要任务还真是练兵、富民,练兵是指要把两江的兵马练好,包括官差在内,就像当年在太仓县的时候,要做的令行禁止、训练有素,那样的话,不管是攻打这个小沙国,还是做好防守,都对战局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所谓的富民主要还是指田产税赋钱粮等,皇上让他做好民生,改善田产,发展诸如丝绸鱼类等地方特色,为的就是能创收,一旦两江的百姓的富了,那朝廷的税收就增加了,一旦两江尤其是北江的粮食丰收了,粮仓里满满的,那前线的军粮就不愁了。
因为,一旦开战,在北江就近取得粮草要比从各省调粮要快的多,也有效的多,因为北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皇上几乎全部答应李序然条件的原因。
李序然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其他的支持皇上就给他其他的支持。为的就是李序然能在两江尽快的打开局面,迅速的开展他的新思路,能把两江治理好,以便到时一旦开战就能派上用场。
李序然自然知道这个内情。现在皇上将一驰放到了北江省按察使的任上,同时将同州知府也换成了刑部来的官员,他李序然还有什么说的呢?
新任的同州知府是来自刑部的一个四品官,他在刑部之前,当过一任知县,当时干的相当不错,后来被朝廷提拔到刑部,现在是正四品。照例说,知府的话,就是从四品也可以。但像同州这样特殊的府,高配一点也说的过去。
这个信任的知府叫韩德,他虽然没有见过李序然,但对他并不陌生。
李序然在刑部的名气很大,他也从刑部出去的官员中职位最高的一个。想想看,刑部尚书才是个从一品,而李序然现在也就是从一品,可以想象他的官阶有多高。
加上他又是原先刑部杨尚书的学生,这在刑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所以,韩德早就听过李序然的大名。
而李序然呢。虽然没有现在还没有见到他,但他能感觉到这个新任的知府的朝气和能力,同时又是皇上授意朝廷办的,所以,应该是很能靠得住的。
现在有了这些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李序然就是这阵东风。
两江,真正的计划开始了。
李序然向一驰详细的交代了按察使的职责和施政方略:首先,他要一驰先了解北江官场的特点和症结所在的关键因素,同时要求他严厉的惩处贪官和和恶官,同时解决清理掉庸官和昏官。当然,具体处理这些朝廷命官还得要依照朝廷的章法来走程序,这一点一驰是知道的。
从江都府到南江按察使再到太仓县令,包括后来的巡抚甚至两江的总督,李序然的个人经历,一驰都跟随着,所以可以说,一驰有足够的经验和经历,同时,由于李序然这个总督在后面帮着他,所以,对于一驰来说,办好这个差事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
于是,李序然便命令杜唐写好告示,他要告知的两江的百姓和官员们几件事情。
一驰独当一面后,杜唐具体就负责了李序然身边的文职之事,同样,尘远现在也已经是朝廷的三品官,管着实实在在的兵马,所以,安刚在李序然的身边就具体负责者一些原先尘远负责的事情。
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同时综合身边官员和亲信的意见,李序然决定告知如下事项:
从即日起,凡是两江境内荒芜的田地要尽快复耕,同时,要将现有的耕地进行改良,包括修建水渠、施肥施料、合理布局等。两江境内的青壮劳力不得闲置田产,不得参与整日游手好闲参与山匪组织或者在边境贩卖财物。
各个府县,如有盛产丝绸布匹或者有鱼类、陶瓷、马匹等特色的,县衙应专门派人收集此类信息,综合后应成规模的办理,成为该府或县的招牌,总督会给予支持,如因上述地方的百姓忙于丝绸或陶瓷或养鱼养马而没时间种庄稼的,总督府会协调其他府县给予这些地方粮食,同时这些特色朝廷也会引导发展,争取互惠。
从即日起,南江省每个县抽出三百人,北江省每个县抽出五百人,其中同州府的每个府抽出一千人,成立各县的自护队,协助当地官府管理治安和保护百姓。
这些人全部要经朝廷审核才能招录,一旦正式任命后,朝廷会每年给予银两和粮食的补助。同时,一旦朝廷的差役或者士兵出现空缺,自护队的人可以优先录用。
两江各府县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每天要对全部差役安排一个时辰的操练,同时要指导和督促自护队的成员一起操练,衙门里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以督促该项事务的进行。
自本告示发出之日起一个月之内,两江境内各山寨的山匪应自觉归良回家,没有恶行或情节较轻的可以免于处罚,有罪的,也可以从轻处理,回到家后,可以继续种地过日子,朝廷不会追究。
但是,对于执迷不悟者,或者顽抗到底者,朝廷将坚决查办,绝不留情,肃清两江境内所有的匪患是总督府和各级衙门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办事不利的官员,也要坚决办理,绝不姑息。
两江境内所有的将士,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训练,并争取将训练做到实战的地步,包括后方的军需的调度,前方敌情的侦查,以及伤兵的救助等都要纳入到训练的范围,总督府会具体督促训练的情况,并将制定详细的奖惩的制度。
以上任务由两江各个府县的官员完成办理,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督促,各省的提督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各省的巡抚综合各省的执行情况。
一方面,李序然命各级官府积极的办理这些政务,而另一方面,他紧锣密鼓的部署着剿匪的计划。
考虑到效率并结合实际情况,李序然便命令南江的巡抚董连平和按察使司徒晋去全盘负责南江省内的山匪患,因为,他知道,南江的情况要比北江的好多了,再说了,董连平在南江省做了多年的布政使,所以对南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加上和自己的交情不错,所以交给他是再放心不过了。
而他的重点是要放在北江,李序然命尘远来具体负责事情,他要调动督标的兵马来参与到剿匪中来(督标是指清朝总督所辖部队的编制单位,一标有三营),正好可以让他们来实战一下,要是这些将士连个山匪也剿灭不了的话,谈何在战场上打胜仗呢?
同时,李序然命令一驰凡是各府县对各自辖下的山匪剿灭不利的,要严厉惩处,对剿匪有功的,要大加嘉奖。
一驰现在是按察使,督促这些官员正好是他的分内之事,自然可以住他一臂之力。
此外,李序然还命令北江的巡抚和布政使以及提督将军等,要对重点山寨的山匪采取断其后路的策略。
要派官兵和差役驻守,即要对山寨周围进行封锁,断其水路、粮道,还有送信的秘密小道,同时,大力宣传朝廷的政策,要是能主动下山的,一定会宽大处理,以达到扰乱人心的目的。
一方面,李序然感到这些官兵有了实战的机会,因为这些山匪也可能杀死他们,李序然现在要的就是能实战的军队,而不是只会指手画脚的训练。
但另一方面呢,李序然则担心一旦开战,难免会伤及无辜,所以他才想到了对主动下山的人进行宽大处理的计划。
即使伤及无辜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外有小沙国之患,内有山匪之乱,上有皇上的坚决肃清匪患的旨意,他李序然也没有退路啊。
试想,一旦和小沙国开战,前有敌军,后又山匪,而这些山匪中还有小沙国的奸细,到时朝廷就内忧外患了,相信这也是皇上为什么这么坚决肃清匪患的原因了。
李序然在想:坚决肃清匪患,休怪本督无情,即使踏平山寨也是为保我江山社稷。外人怎可私入我两江?混入匪患之中助纣为虐,本督奉旨剿匪,或贼或匪,必灰飞烟灭……
李序然知道,不管是皇上信任自己还是信任一驰和尘远,前段时间的盘龙山之险已经过去,而皇上这样安排无疑还是想让李序然在两江好好的干一番,毕竟,像按察使这样的官员,对李序然来说是很重要的。
而皇上这样安排他李序然还有什么说的呢?还有比一驰更合适的人,或者说有比他更让李序然信任的人吗?
另外还有一件事同样令李序然没有想到,那就是皇上说的几乎和前端时间杨尚书说的*不离十。
从皇上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看出,他两江总督的主要任务还真是练兵、富民,练兵是指要把两江的兵马练好,包括官差在内,就像当年在太仓县的时候,要做的令行禁止、训练有素,那样的话,不管是攻打这个小沙国,还是做好防守,都对战局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所谓的富民主要还是指田产税赋钱粮等,皇上让他做好民生,改善田产,发展诸如丝绸鱼类等地方特色,为的就是能创收,一旦两江的百姓的富了,那朝廷的税收就增加了,一旦两江尤其是北江的粮食丰收了,粮仓里满满的,那前线的军粮就不愁了。
因为,一旦开战,在北江就近取得粮草要比从各省调粮要快的多,也有效的多,因为北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皇上几乎全部答应李序然条件的原因。
李序然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其他的支持皇上就给他其他的支持。为的就是李序然能在两江尽快的打开局面,迅速的开展他的新思路,能把两江治理好,以便到时一旦开战就能派上用场。
李序然自然知道这个内情。现在皇上将一驰放到了北江省按察使的任上,同时将同州知府也换成了刑部来的官员,他李序然还有什么说的呢?
新任的同州知府是来自刑部的一个四品官,他在刑部之前,当过一任知县,当时干的相当不错,后来被朝廷提拔到刑部,现在是正四品。照例说,知府的话,就是从四品也可以。但像同州这样特殊的府,高配一点也说的过去。
这个信任的知府叫韩德,他虽然没有见过李序然,但对他并不陌生。
李序然在刑部的名气很大,他也从刑部出去的官员中职位最高的一个。想想看,刑部尚书才是个从一品,而李序然现在也就是从一品,可以想象他的官阶有多高。
加上他又是原先刑部杨尚书的学生,这在刑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所以,韩德早就听过李序然的大名。
而李序然呢。虽然没有现在还没有见到他,但他能感觉到这个新任的知府的朝气和能力,同时又是皇上授意朝廷办的,所以,应该是很能靠得住的。
现在有了这些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李序然就是这阵东风。
两江,真正的计划开始了。
李序然向一驰详细的交代了按察使的职责和施政方略:首先,他要一驰先了解北江官场的特点和症结所在的关键因素,同时要求他严厉的惩处贪官和和恶官,同时解决清理掉庸官和昏官。当然,具体处理这些朝廷命官还得要依照朝廷的章法来走程序,这一点一驰是知道的。
从江都府到南江按察使再到太仓县令,包括后来的巡抚甚至两江的总督,李序然的个人经历,一驰都跟随着,所以可以说,一驰有足够的经验和经历,同时,由于李序然这个总督在后面帮着他,所以,对于一驰来说,办好这个差事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
于是,李序然便命令杜唐写好告示,他要告知的两江的百姓和官员们几件事情。
一驰独当一面后,杜唐具体就负责了李序然身边的文职之事,同样,尘远现在也已经是朝廷的三品官,管着实实在在的兵马,所以,安刚在李序然的身边就具体负责者一些原先尘远负责的事情。
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同时综合身边官员和亲信的意见,李序然决定告知如下事项:
从即日起,凡是两江境内荒芜的田地要尽快复耕,同时,要将现有的耕地进行改良,包括修建水渠、施肥施料、合理布局等。两江境内的青壮劳力不得闲置田产,不得参与整日游手好闲参与山匪组织或者在边境贩卖财物。
各个府县,如有盛产丝绸布匹或者有鱼类、陶瓷、马匹等特色的,县衙应专门派人收集此类信息,综合后应成规模的办理,成为该府或县的招牌,总督会给予支持,如因上述地方的百姓忙于丝绸或陶瓷或养鱼养马而没时间种庄稼的,总督府会协调其他府县给予这些地方粮食,同时这些特色朝廷也会引导发展,争取互惠。
从即日起,南江省每个县抽出三百人,北江省每个县抽出五百人,其中同州府的每个府抽出一千人,成立各县的自护队,协助当地官府管理治安和保护百姓。
这些人全部要经朝廷审核才能招录,一旦正式任命后,朝廷会每年给予银两和粮食的补助。同时,一旦朝廷的差役或者士兵出现空缺,自护队的人可以优先录用。
两江各府县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每天要对全部差役安排一个时辰的操练,同时要指导和督促自护队的成员一起操练,衙门里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以督促该项事务的进行。
自本告示发出之日起一个月之内,两江境内各山寨的山匪应自觉归良回家,没有恶行或情节较轻的可以免于处罚,有罪的,也可以从轻处理,回到家后,可以继续种地过日子,朝廷不会追究。
但是,对于执迷不悟者,或者顽抗到底者,朝廷将坚决查办,绝不留情,肃清两江境内所有的匪患是总督府和各级衙门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办事不利的官员,也要坚决办理,绝不姑息。
两江境内所有的将士,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训练,并争取将训练做到实战的地步,包括后方的军需的调度,前方敌情的侦查,以及伤兵的救助等都要纳入到训练的范围,总督府会具体督促训练的情况,并将制定详细的奖惩的制度。
以上任务由两江各个府县的官员完成办理,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督促,各省的提督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各省的巡抚综合各省的执行情况。
一方面,李序然命各级官府积极的办理这些政务,而另一方面,他紧锣密鼓的部署着剿匪的计划。
考虑到效率并结合实际情况,李序然便命令南江的巡抚董连平和按察使司徒晋去全盘负责南江省内的山匪患,因为,他知道,南江的情况要比北江的好多了,再说了,董连平在南江省做了多年的布政使,所以对南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加上和自己的交情不错,所以交给他是再放心不过了。
而他的重点是要放在北江,李序然命尘远来具体负责事情,他要调动督标的兵马来参与到剿匪中来(督标是指清朝总督所辖部队的编制单位,一标有三营),正好可以让他们来实战一下,要是这些将士连个山匪也剿灭不了的话,谈何在战场上打胜仗呢?
同时,李序然命令一驰凡是各府县对各自辖下的山匪剿灭不利的,要严厉惩处,对剿匪有功的,要大加嘉奖。
一驰现在是按察使,督促这些官员正好是他的分内之事,自然可以住他一臂之力。
此外,李序然还命令北江的巡抚和布政使以及提督将军等,要对重点山寨的山匪采取断其后路的策略。
要派官兵和差役驻守,即要对山寨周围进行封锁,断其水路、粮道,还有送信的秘密小道,同时,大力宣传朝廷的政策,要是能主动下山的,一定会宽大处理,以达到扰乱人心的目的。
一方面,李序然感到这些官兵有了实战的机会,因为这些山匪也可能杀死他们,李序然现在要的就是能实战的军队,而不是只会指手画脚的训练。
但另一方面呢,李序然则担心一旦开战,难免会伤及无辜,所以他才想到了对主动下山的人进行宽大处理的计划。
即使伤及无辜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外有小沙国之患,内有山匪之乱,上有皇上的坚决肃清匪患的旨意,他李序然也没有退路啊。
试想,一旦和小沙国开战,前有敌军,后又山匪,而这些山匪中还有小沙国的奸细,到时朝廷就内忧外患了,相信这也是皇上为什么这么坚决肃清匪患的原因了。
李序然在想:坚决肃清匪患,休怪本督无情,即使踏平山寨也是为保我江山社稷。外人怎可私入我两江?混入匪患之中助纣为虐,本督奉旨剿匪,或贼或匪,必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