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李序然辗转难眠,道士的话再次在他耳边萦绕着:“生老病死,新老交替,本是自然规律,但一生一死,便可使人间万物生变,人世无常,仕途尤杂,万物皆有首,人世亦如此,此乃天道。如非择良木而栖,则也要摆明立场,百官再大,也无非一个臣字,大人应该要深谙此道啊”。
李序然虽然不敢妄自揣测,但是他大概意思他还是能听明白的。

道士的这席话分明就是说:皇上上了年纪,身体不佳,那样的话新太子就会接替皇位,是为新老交替。而一旦新君即位,便会引起官员的变动,乃至天下制度的变化,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道士所说的万物生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择良木而栖,摆明立场之类的,说的就是投入那个人的门下,就是那一派的意思。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皇上真的不行了,皇上的年事已高这是忠臣皆知的,最近也可能真的是因为废太子的事情,皇上受了打击,上了年纪的人,身体说不行就不行了,这也能说的过去,用道士的话说就是:自然规律吧。

但是,李序然知道最关键的是最后的那句话:百官再大,也无非一个“臣”字。

这一直是李序然遵循的一个道理,其实,大师说的对,作为臣子应该将精力和心血应该放在报效国家上面,而不是去擅自揣摩圣意。

因为,权力既然可以获得,就可以失去,当官不易,稍有不慎,就可能毁于一旦。

这时,李序然的心里好受了一些,虽然由董连平的劝说,有道士所谓的点拨,但是,他自己主意已定,除非有皇上的旨意,否则他绝不兴风作浪,参与到权斗和党争之中。

还是做好自己的三品按察使吧,其他的事情和他无关,因为,那些事情是他根本左右不了的。

这才是做一个合格的“臣子”。

就这样,李序然慢慢的入睡了……

按察使司很快就进入了更加严格和有序的轨道,一驰和尘远按照李序然的命令开始他们自己的差事,按察司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活。

当然,这在按察使司的差官来看,是很正常的,几年前他们就都领教过了李序然的风格,知道在李序然的手下当差是不会那么容易的,不过,跟着他,才好像真正的找到了在衙门做事的感觉,所以,李序然的此举,他们是早有准备的。

而作为他们的领头,李序然自然也没有闲下来,昨天他已经说过了,尘远负责操练,一驰负责督促查案,而他负责的就是督促这些官员。

在王天远和太仓的经历使李序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样一个职务,同样一个地方,同样一个差事,交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鉴于自己只是个按察使,所以,只能通过考核刑狱和司法来整顿南江的吏治,至于全面整顿,那就是巡抚甚至总督的事情了。

虽然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李序然的心里还是有个结,那就是董连平和那个道士说的话。

其实,李序然已经习惯了宦海起起落落了,他现在最为担心的是皇上。

相信和其他的官员一样,在李序然的心里,皇上在他们的心目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君臣所能概括了的。

更何况,皇上对李序然有恩,有知遇之恩,像他这种小小的地方官,全国多如牛毛,而皇上却对他几次三番的历练和教育,尤其是在上次的牢房里的那段对话,以及派他去太仓历练的那段经历,更是让李序然终生难忘。

还是那句话,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在关键时刻,李序然还是听皇上的,因为,他要走的是——正道。

过了几天,清理和督促各衙门查办的案子在如期的进行着,这天早上,一驰跑来向李序然禀报:“大哥,泰州知府尹大人求见”。

“泰州知府?他有没有说是什么事?”。由于李序然这位尹大人不是很熟,所以他这样问一驰。

“他没说什么事,但是我们在最近的清理积案中,查出了泰州府有一宗多年未了的疑案,原本是等我们再找到一些更多的信息再向大哥禀报的,但没想到现在这个泰州府自己上门来了,我估计十有*和这个案子有关”。一驰认真的说道。

“你说的那个疑案具体是什么案件?”,李序然问道。

“是一个集体失踪案”,一驰说道。

集体失踪?失踪了多少人?

目前有几十人,具体的还不清楚,因为这个案子还没有结论。

这时,李序然变得严肃起来,看样子这不是个小案子,不管怎么说,还是先去看看这位泰州知府再说吧。

“下官泰州知府参见臬台大人”,尹知府说道。

“尹大人快快请起,来人,看茶,哦,对了,不知尹大人来按察使司有何贵干?”,李序然开门见山的说道。

“臬台大人,是这样的,下官管辖的泰州府城去年发生了一件了怪事,几天之内,有七十六人失踪了,这个案子一点线索也没有,就这样在压着。时间久了,也就每人关注了,可是前段时间又发生了同样的奇案,一下子就有一百多人不见了。

下官早就听闻臬台大人断案如神、办案有方,这段时间正好臬司衙门在清理往年的积案,所以下官就特来这里求臬台大人能去趟我们泰州府,亲自坐阵指挥查办该案,救黎明百姓于水火,还泰州一个太平吧”,尹知府战战兢兢的说道。

李序然在南江省为官的时间也不短了,对于这个泰州府还是知道一点的,这个府出丝绸,而且有一些地方能挖出金子,所以这里的人都比较富足,多年前做按察使的时候,李序然曾经去过这里,包括底下的几个县,对这里的情况还是有一点了解。

只是,这个尹知府是在李序然做的太仓县令后才当的这个知府,所以,他们只是在公文上知道彼此的名字,并无什么交情。

现在,这个尹知府亲自来请李序然,作为南江的按察使,他是如论如何也要去的。

不过,李序然还是有点生气,这么大的案子怎么拖了这么长时间还没了解,看来这个周超还真是魄力不够。

于是,李序然将一驰和尘远叫来,向他们安排了一些事物便吩咐杜唐、安刚和他一同前往泰州府。

南江省城距泰州城不是太远,下午的时候,李序然一行就到了泰州府。

泰州的街道比一般的府县都款,同时街上的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

但是,李序然没有闲心欣赏这些风景,来的路上,他已经在轿子里看了这个案子的卷宗,他现在要和这位尹知府直接去案发地。

其实所谓的案发地也不太准确,因为,根据尹知府的描述,他们能知道的就是失踪的人是那几个村庄的,但是,至于他们是如何失踪以及失踪的地点,就没人知道了。

案卷上说的,失踪的人都是泰州城附近的一些村庄,总共有八个村庄,可是,附近总共也就十几个村庄,看来这个线索的价值不是很大。

但是,目前,他们能掌握的也就这些线索了,于是,李序然打算去每个村庄看看再说。

根据李序然的安排,他们都没有穿官服,这样是为了办案的方便。

到了城里后,再走一会的就到了这些村庄,李序然看着这些村庄,不由的失望起来。

这些人住的很密集,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人来人往的,谁也不会留意谁的来去,这些住在城乡结合部,就像现在的城中村一样,本地人和外地人混在一起,房东和房客混在一起,这无疑给办案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李序然已经看了卷宗,失踪的人主要是一些青壮年人,另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姑娘,这一点已经足以让李序然担心了。

因为,这已经可以说明,这绝不是一个意外或者自然灾害导致的失踪,而是一个有人专门设计制造的,有针对性的一场阴谋。

照着卷宗上提供的住址,李序然来到其中的一家,这家失踪的人叫大力,二十五岁,在家中排行老大,家里养着不少蚕,蚕丝也能卖不少银子,家境还算可以。

“老人家,请问这是大力的家吗?”,李序然对一个老妇人说道,这位应该是大力的母亲吧。

考虑到百姓们的情绪,所以,李序然只带了少数人进去。

看着李序然他们几个斯斯文文的,也不像是什么坏人,老人就开口了:“是啊,你们是力儿的什么人?”。

“大娘,我们是大力的朋友,刚从外地回来”,李序然说道。

“你们是力儿的朋友,哎呀,造孽啊,我儿再也找不到了,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你们是力儿的朋友,你们能不能帮老生一个忙,看能不能找到他?”。

“好啊,大娘,我经常走南闯北的,还认识一些人,你把具体情况给我说一下,我帮你老人家找找看”。

于是,老人就把大力失踪的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大力这个人,顾名思义,人长得高高大大,力气大的很,同时也为人比较仗义,经常帮人一些忙,却从不计较得失,所以,在这一带还是有些名望的。

去年的一天,他老母亲快过寿辰了,于是,大力就高高兴兴的去街上准备给他母亲买几尺好布做身衣服,结果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之后,大力的老母亲几乎每天都以泪洗面,一年多下来,眼睛都快要哭坏了,逢人就问大力回来了没有?大力回来了没有?

真是可怜的很。

这和案卷上说的情况差不多,老妇人再也没有说出什么新的线索,总是重复她方才的话,李序然只好好言相劝几句,然后起身告辞。

接下来,李序然他们去了其他的几家了解情况,可是得到的线索和大力家的差不多,都是那个时间段看,都是出去办事,结果就再也没有回来,同时,再也就没有其他的线索了。

这时,日渐西沉,到了吃完饭的时间了,李序然只好命令大家先回府衙,等明天再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