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彦漠纳祜理没从孙奇万口中得到杀父真凶的消息,但他还是不甘心。几年来,每当清军与捻军交战,俘获了捻军将领,或有捻军不坚定者被清军招安,他都派人进行打探消息,但多是谜团种种,不知真凶是谁。一说是张宗禹俘获了僧格林沁,就地处决。一说是受伤后夜走张家店,因身上有财物,被乱军中的捻贼图财害命,真凶逃走,被后发现的捻军报上请功。一说是在混乱中被乱枪戳死。这到底哪一个板本是真的?真凶到底是谁?伯彦漠纳祜理一直闷闷不乐,此仇不报,父亲僧王爷死后怎能闭眼?这个谜谁能破解?只有捉住张宗禹,才知道杀害僧格林沁王爷的凶手是谁。
当荏丘最后一战,捻军被李鸿章、左宗堂的湘淮军合围,捻军全军复没,最后只剩下十七骑,被李鸿章手下活捉时,伯产王爷便亲自带人来到淮军大营,要求参加审讯捻首,追查凶手。
得到这个消息,李鸿章便备轿来到恭王府,将此事禀报六王爷。
得知李鸿章来到府上,六王爷不敢怠慢,亲自出门相迎。
“拜见六王爷。”李鸿章施礼,六王爷急忙还礼止住:“李中堂,免礼免礼,中堂大人乃朝中重臣,亲临寒舍,王爷我脸上有光呀!”
于是,二人携手来到客厅。
二人坐定,六王爷特地让侍女沏上新上市的太平猴奎,说:“中堂大人,这一次若不是淮军与湘军紧密配合。将捻贼彻底剿灭,大清还真不知要乱到什么时候,你为皇上除了心腹大患,功劳不小啊。恭喜你了,中堂大人。”
李鸿章品了一品猴奎,满口的清香沁入脾胃,浑身上下。顿感舒泰,感激地说:“哪里哪里,剿除捻贼,本是臣应尽之责,况且,这一系列的争战,也非淮军一家之功,没有湘军与各省州府合力为之,顽贼定难全歼。况且。皇上决策有方。六王爷你亲自坐阵军机处督战。为皇上、两宫太后及时通报战情,站在大清全局的高处不时调整部署,才取得如此效果。微臣只是效犬马之力,何敢贪大功为己有?”
李鸿章自谦有度。风范非同一般,让六王爷听了心中热乎乎的,说:“李中堂乃人中强人,朝中贤人,世中贵人,佩服呀佩服,这些日子,多亏了你,一会儿南跑北奔,一会儿运筹帷幄,为皇上分忧解难,看看你,都消瘦了不少,等你将战事彻底弄干净了,我替你向皇上告假,好好休息几天。”
李鸿章说:“都是为大清办事,虽理政如种韭,但却不敢偷闲,今臣来府上不为别事,还是僧王案子的事,想禀报六王爷,看看如何处置。”
“僧王爷?僧格林沁大人不是都盖棺定论了吗?为他加了封赏,盖了王庙,他的儿子伯彦漠纳祜理也继承了他的王位,现在还要干什么?”
于是,李鸿章便承上直隶总督刘铭传的上报信,信中写到伯彦漠纳祜理要到淮军大营亲审张宗禹最后的十七骑的事,要找出杀害僧格林沁的直接凶手。
六王爷一听是这么回事,笑了,说:“我当是什么事呢,是这事呀。不瞒你说,自打他父王僧格林沁遇难,他为追查杀父凶手的事不知找我多少回了,死了就死了,大仇由大清替你报,怎么老是钻牛角尖呢?当年丁葆槙就查了一阵子,说法有三,乱军中中又在黑夜里,你知道是谁先杀的第一刀?将捻贼全当作杀害僧王爷的凶手岂不是更好?国仇家仇一齐报,可他就是不死心。好了,你不要管他,至于真凶是谁,只有捉住张宗禹才会知道,现在张宗禹的下落找到了吗?”
“找到张宗禹我也就不要向王爷禀报了,我直接录了他的口供,将事情弄清楚,就让你、皇上、两宫太后放心了。可是,刘铭传的队伍将捻贼围堵在荏丘,在徒骇河岸边,捉到了张宗禹的最后十七骑,却唯独不见了张宗禹,河边留着一双布鞋,据俘虏们交待,这双鞋的确是张宗禹的,可他去了哪里,是投河死了吗?为了证明他的死,我命人沿河十里方圆进行清查,河里也进行多处打捞,好几天过去了,就是不见他的尸体,他可能是投水而死,也可能不是,你说这怎么来定论呢?”
“这个,现在就不好说了,我可以以关东剿匪重任压住伯彦漠纳祜理,不让他到淮军大营纠缠生事,但中堂大人也要尽量给他一个说法,必竟张宗禹是死是活尚不明白,如果活着,捉住他为最好,让他交出杀人凶手,如果他死了,也好说,就说乱军剌死也不是不可,就是这个张宗禹下落不明,就不好说了,捂不住伯彦的嘴呀?”
“六王爷说的有理,那我还是让刘铭传好好地查找一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说罢,李鸿章就起身告辞了六王爷。
连日的暴雨将温柔的徒骇河变得汹涌澎湃,徒骇河果真如其名,让人生骇。这条河原先是大禹治水时疏浚的一条引水入海的河道,几经黄河泛滥使河道迁徒,加上来势凶猛,让人大骇,于是就有了徒骇河之名。
捻军在此打了最后一仗,也可以说是捻军的事灭亡之仗。张宗禹率领的人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叛的叛,最后只剩下不到二十骑,来到了汹涌的徒骇河边。他们想渡过河去,可这里一没有船,二没有木料,饥饿、疲劳加上伤痛,当年的斗志一扫而光,河边有个庵棚,他们疲惫不堪地挤了进去,死是不怕了,参加捻军时就是准备着这一天的,现在这个时候竟然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快,是他们不甘心的。唉,舒服一会是一会儿吧,反正早晚都是个死。于是,他们就挤在庵棚里。不一会儿就打起了鼾声。可一觉醒来,他们却被刘铭传的部队围个水泄不通,他们苦笑着,抱着膀儿跟淮军的士兵对话:“兄弟。你得感谢我啊!”淮军士兵看着无奈的对手,也笑了:“感谢你们杀了我们好多弟兄?”“那倒不是,我们杀了你们好多弟兄,你们也杀了我们好多弟兄不是?我说的感谢我们是你们捉住了我们这最后来捻军将士,我们的头可以为你们升官晋爵了。”
可当他们找不到张宗禹时,却发怒了,气得将那十七位将士一个个地吊起来抽,但张宗禹到底去哪儿了,是投水自尽了还是泅水逃走了。这十七位将士还真是不知道。
沿着徒骇河上百里的县、乡、镇、村。到处都能听到锣响。只见当地的团练头目们一手拿着锣。一手拿着张宗禹的画像,到处吆喝:“各位百姓,父老乡亲。发财的时机已到!奉总督大人传令,凡有提供捻贼贼首张总愚下落者。赏银五百两,活捉张总愚者,赏银一万两,寻到张总愚尸体者,赏银一千两!”
在沾化县流钟镇的一条古街上,一位戴着斗笠的渔夫背着一篓鱼来到了鱼行,他将鱼篓里的鱼倒入鱼行的空筛子里,向掌秤的行主报了价,就将斗笠往下一拉,等着顾客前来买鱼。行里的交易全都交给掌秤的行主了,他报着各种鱼价,顾客们挑鱼他过秤,然后到后面的帐房上付款拿鱼走人。卖鱼者的鱼卖完了,也到帐房那里结帐,扣掉鱼行里的管理费,这个交易就两清了。这位卖鱼者在卖鱼的时候,由于行为有点儿古怪,样子与那画像上的张宗禹也有一点像,就被一位差官盯住了,那差官穿着一身破衣,是化了妆的。当这位古怪的卖鱼者卖完了他的鱼,前去帐房结帐时,只听行主叫行道:“张中玉,卖鱼十二斤,得银六十文,扣行过秤费五文,实得银钱五十五文,帐清!”
一听到此人名叫张中玉,那位便衣差官便暗中指挥着两个身手不凡的团练尾随身后,趁其不备,猛地拿下。
“干啥子,干啥子呀,你们是那里山上的贼人,大白天就来行劫?”那位名叫张中玉的大叫大喊。但是,他却拗不过两位武艺高强的打手,三下五除二就被绑了,拧着他往县衙跑。
县衙知县刘玉坤听说有人拿住了张宗禹,高兴地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可要立大功了,正准备升堂,听到衙门外传来了马队声,为首的是刘铭传手下的一位守备,名叫汪原,拦住了那位差官:“将人犯交还给我,免你一死。”
“你是什么人?我们可是县衙的差官,奉公捉拿捻贼张总愚的,我们要将他押往县衙的,你敢违犯王法?”
汪守备并不与他多话,甩手对他就是一鞭子:“妈的巴子,敢问我是什么人,老子是淮军刘大人的正五品守备,你们七品县衙算个鸟?这人犯我们一直在暗中盯着,看他与谁联络,你倒好,为了抢功,将他在鱼行里捉拿了,破坏了我的大计,我不问你的罪倒也罢了,还敢倒打一耙?”
正在这时,刘玉坤迎了上来:“富士康备大人,本县令不才,不知属下有所冒犯,既然抓到了张贼,别管谁抓到的,都是为皇上效力,什么功不功的,弟兄们这些天冒雨剿匪,实在是辛苦,来到本县,下马吃顿饭吧,我们也好犒劳犒劳为皇上劳苦的弟兄们。”
见刘县令这么说,汪守备说:“嗯,还是刘县令知书达理,懂得人情世故,虽说我等忙碌,不会在这儿吃饭,但有你大人这句话,我们淮军弟兄的心也热了,谢谢你啦,我们军务如山倒,等不得人的,总督大人还急着听信呢,人犯我带走,放心,我不会贪天功为己有,我禀报给总督大人说是你刘县令派人配合捉拿的张贼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无奈之下,刘玉坤只好将捉来的张中玉交给了这位汪守备。
“我不是捻贼,我是打鱼的张中玉,你们抓错人了!”那位卖鱼的张中玉喊道。
“啪”一个重重的皮鞭甩在了张中玉脸上,“他妈的b的,叫。叫,还敢胡叫,是不是捻贼你说了不算,老子说了才算数!”
汪守备腿一夹马。喝令一声“走”,一队人马便押着张中玉向直录总督请功去了。
淮军大营里,各路将领和各有关州府的官员都来了,因为李鸿章要弄清张宗禹的去向。仔细听取方汇报,好向皇上交差。
十多天来,沿着徒骇河数百里,抓人、搜尸,弄得乱哄哄的,好不热闹。
当那位名叫张中玉的卖鱼者被都统押到刘铭传那儿的时候,在那里已经有十几位被当作张宗禹的嫌犯捆在那儿了,另一边,还躺着十几尸体。都是从徒骇河里打捞上来的。尸体已经开始*。臭味熏天,士兵们不得不在尸体周围焚上香,遮盖一下臭味。
刘铭传不说话。手下部将郭松林一个一个地过案子,过一个骂一个。过一个骂一个,好不容易,将张中玉带上来了,都统禀报说:“这位就是捻贼张宗禹。”
刘铭传看了一眼,也不看了,他知道这一位又是个假货。
郭松林问:“你叫什么?”
卖鱼者说:“我叫张中玉,可我不是捻贼。”
郭松林又问汪守备:“你说他是张宗禹,有何证据?”
汪守备说:“你看,他长得可跟张画像上的差不多?他的名字又叫张中玉,他不是张宗禹又是谁呢?”
正说着,知县刘玉坤带着一帮人来了,他禀报刘铭传大人:“刘大人,郭将军,错了,错了,这个张中玉,非捻贼张总愚也。我的差官看着他像张总愚,就暗中盘查,本来想抓到县衙问一问的,结果被你的人马给抢了去。你们前脚走,他一家老小就到大堂喊冤来了,这不,他家亲属,街坊邻居,八方证人都在这里呢,这个张中玉就是徒骇河边打鱼的渔民。”
“大人饶命啊,俺孩子他爹就是个老老实实的打鱼的,没敢犯王法啊!”张中玉的老婆,爹娘、小孩舅一大帮子人跪了一地。
郭松林:“汪原,你他妈的脑子里进屎了还是进尿了,想挣那一万两的赏钱是不是?你以为皇上的银子那么好骗吗?
刘铭传这时候发话了。
刘铭传先是咳嗽了一声,算是打了个招呼,也是震了一下各位领功者。
刘铭传说:“皇上下诏要追查余捻,各位文官武将不敢怠慢,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各地乡绅也不例外,可谓对皇上忠心耿耿啊。可是,事儿一过了头,就有点变味了,天下就一个捻贼张宗禹,怎么会冒出来死的活的十几位张宗禹呢?我想如果皇上没有那一万两赏银,恐怕就不会是这样吧,你们是真心地为皇上效力,还是为那万两赏银而来?汪原你说呢?”
汪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刘大人,没有那一万两赏银,在下也会拼命效力,捉拿捻贼的。”
“嗯?这是你的真心话?”刘铭传忽然脸变了色,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汪原见到刘总督这个样子,知道他的厉害,忙跪下改口道:“禀报刘大人,奴才刚才说的是假话,奴才的确是为那赏银而来。”
刘铭传见汪原说了真话,才又收起了严肃的面容,静心平气地说:“说真话就对了。你们效忠皇上与领赏银并不矛盾,皇上发赏银就是鼓励你们就争头功去领的,没有赏银,就不能激励大家捉贼的激情。再说了,捉拿张宗禹是那么容易的事吗?张宗禹虽然战败出逃,但他武艺高强,就你们这些在座的,没一个是他的对手。更何况,张宗禹造反十多年来,与各地匪贼都有勾结,捉拿张宗禹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赏点银子,也是应该的。问题是你们为了领赏银不该作假呀?你们弄个假张宗禹冒充真的,这是什么行为?是欺君之罪呀!”
刘铭传这个帽子一扣,吓得那些来报功的各路县令巡按和乡绅跪倒一地:“小人知错,望大人饶命!”
刘铭传并没有发火,依然平心静气地说:“起来,起来,都起来,听我把话说完。”
众人起身,但依然心中忐忑不安。
刘铭传说:“办错了事,就得改,知错必改嘛。我若是将你们交来的张宗禹一一写成文案,上报中堂大人,再转到军机处六王爷那儿,然后再由六王爷禀报皇上和两宫太后,你们可就好看了。可我也是人,你们官位儿能坐到今天也不容易,我就不那样做了,给你们一个改正的机会。”
刘铭传说:“你们冤枉了百姓,一句对不住就算了?百姓就会骂你,骂你们不当紧,关键是让皇上背骂名。既然不能得罪皇上,那就要首先不要得罪百姓。你们为这些冤枉的百姓,每人磕一个头,另外加五十两银子算是赔罪礼,我就不追究你们的欺君之罪了。对于那些从河里捞出的尸体,一律由你们买棺材厚葬,你们看怎样?”
“谢大人免罪之恩。”众官员一齐下跪谢恩。
“总督大人开明,是大清的清官啊,我们给刘大人磕头了!”众百姓也齐齐跪下,为刘铭传磕头。
刘铭传将查找张宗禹的情况禀报给李鸿章,李鸿章又奏请六王爷,最后以张宗禹投水而死做出了结论。
做出张宗禹死亡的结论,僧王爷怎么死的就是个谜了,只能推断为乱军所杀。六王爷召见伯彦漠纳祜理,说明了原因,张宗禹就是杀僧王爷的凶手,张宗禹现在死了,伯彦的杀父之仇也就报了,以后不要再纠缠了。
当荏丘最后一战,捻军被李鸿章、左宗堂的湘淮军合围,捻军全军复没,最后只剩下十七骑,被李鸿章手下活捉时,伯产王爷便亲自带人来到淮军大营,要求参加审讯捻首,追查凶手。
得到这个消息,李鸿章便备轿来到恭王府,将此事禀报六王爷。
得知李鸿章来到府上,六王爷不敢怠慢,亲自出门相迎。
“拜见六王爷。”李鸿章施礼,六王爷急忙还礼止住:“李中堂,免礼免礼,中堂大人乃朝中重臣,亲临寒舍,王爷我脸上有光呀!”
于是,二人携手来到客厅。
二人坐定,六王爷特地让侍女沏上新上市的太平猴奎,说:“中堂大人,这一次若不是淮军与湘军紧密配合。将捻贼彻底剿灭,大清还真不知要乱到什么时候,你为皇上除了心腹大患,功劳不小啊。恭喜你了,中堂大人。”
李鸿章品了一品猴奎,满口的清香沁入脾胃,浑身上下。顿感舒泰,感激地说:“哪里哪里,剿除捻贼,本是臣应尽之责,况且,这一系列的争战,也非淮军一家之功,没有湘军与各省州府合力为之,顽贼定难全歼。况且。皇上决策有方。六王爷你亲自坐阵军机处督战。为皇上、两宫太后及时通报战情,站在大清全局的高处不时调整部署,才取得如此效果。微臣只是效犬马之力,何敢贪大功为己有?”
李鸿章自谦有度。风范非同一般,让六王爷听了心中热乎乎的,说:“李中堂乃人中强人,朝中贤人,世中贵人,佩服呀佩服,这些日子,多亏了你,一会儿南跑北奔,一会儿运筹帷幄,为皇上分忧解难,看看你,都消瘦了不少,等你将战事彻底弄干净了,我替你向皇上告假,好好休息几天。”
李鸿章说:“都是为大清办事,虽理政如种韭,但却不敢偷闲,今臣来府上不为别事,还是僧王案子的事,想禀报六王爷,看看如何处置。”
“僧王爷?僧格林沁大人不是都盖棺定论了吗?为他加了封赏,盖了王庙,他的儿子伯彦漠纳祜理也继承了他的王位,现在还要干什么?”
于是,李鸿章便承上直隶总督刘铭传的上报信,信中写到伯彦漠纳祜理要到淮军大营亲审张宗禹最后的十七骑的事,要找出杀害僧格林沁的直接凶手。
六王爷一听是这么回事,笑了,说:“我当是什么事呢,是这事呀。不瞒你说,自打他父王僧格林沁遇难,他为追查杀父凶手的事不知找我多少回了,死了就死了,大仇由大清替你报,怎么老是钻牛角尖呢?当年丁葆槙就查了一阵子,说法有三,乱军中中又在黑夜里,你知道是谁先杀的第一刀?将捻贼全当作杀害僧王爷的凶手岂不是更好?国仇家仇一齐报,可他就是不死心。好了,你不要管他,至于真凶是谁,只有捉住张宗禹才会知道,现在张宗禹的下落找到了吗?”
“找到张宗禹我也就不要向王爷禀报了,我直接录了他的口供,将事情弄清楚,就让你、皇上、两宫太后放心了。可是,刘铭传的队伍将捻贼围堵在荏丘,在徒骇河岸边,捉到了张宗禹的最后十七骑,却唯独不见了张宗禹,河边留着一双布鞋,据俘虏们交待,这双鞋的确是张宗禹的,可他去了哪里,是投河死了吗?为了证明他的死,我命人沿河十里方圆进行清查,河里也进行多处打捞,好几天过去了,就是不见他的尸体,他可能是投水而死,也可能不是,你说这怎么来定论呢?”
“这个,现在就不好说了,我可以以关东剿匪重任压住伯彦漠纳祜理,不让他到淮军大营纠缠生事,但中堂大人也要尽量给他一个说法,必竟张宗禹是死是活尚不明白,如果活着,捉住他为最好,让他交出杀人凶手,如果他死了,也好说,就说乱军剌死也不是不可,就是这个张宗禹下落不明,就不好说了,捂不住伯彦的嘴呀?”
“六王爷说的有理,那我还是让刘铭传好好地查找一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说罢,李鸿章就起身告辞了六王爷。
连日的暴雨将温柔的徒骇河变得汹涌澎湃,徒骇河果真如其名,让人生骇。这条河原先是大禹治水时疏浚的一条引水入海的河道,几经黄河泛滥使河道迁徒,加上来势凶猛,让人大骇,于是就有了徒骇河之名。
捻军在此打了最后一仗,也可以说是捻军的事灭亡之仗。张宗禹率领的人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叛的叛,最后只剩下不到二十骑,来到了汹涌的徒骇河边。他们想渡过河去,可这里一没有船,二没有木料,饥饿、疲劳加上伤痛,当年的斗志一扫而光,河边有个庵棚,他们疲惫不堪地挤了进去,死是不怕了,参加捻军时就是准备着这一天的,现在这个时候竟然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快,是他们不甘心的。唉,舒服一会是一会儿吧,反正早晚都是个死。于是,他们就挤在庵棚里。不一会儿就打起了鼾声。可一觉醒来,他们却被刘铭传的部队围个水泄不通,他们苦笑着,抱着膀儿跟淮军的士兵对话:“兄弟。你得感谢我啊!”淮军士兵看着无奈的对手,也笑了:“感谢你们杀了我们好多弟兄?”“那倒不是,我们杀了你们好多弟兄,你们也杀了我们好多弟兄不是?我说的感谢我们是你们捉住了我们这最后来捻军将士,我们的头可以为你们升官晋爵了。”
可当他们找不到张宗禹时,却发怒了,气得将那十七位将士一个个地吊起来抽,但张宗禹到底去哪儿了,是投水自尽了还是泅水逃走了。这十七位将士还真是不知道。
沿着徒骇河上百里的县、乡、镇、村。到处都能听到锣响。只见当地的团练头目们一手拿着锣。一手拿着张宗禹的画像,到处吆喝:“各位百姓,父老乡亲。发财的时机已到!奉总督大人传令,凡有提供捻贼贼首张总愚下落者。赏银五百两,活捉张总愚者,赏银一万两,寻到张总愚尸体者,赏银一千两!”
在沾化县流钟镇的一条古街上,一位戴着斗笠的渔夫背着一篓鱼来到了鱼行,他将鱼篓里的鱼倒入鱼行的空筛子里,向掌秤的行主报了价,就将斗笠往下一拉,等着顾客前来买鱼。行里的交易全都交给掌秤的行主了,他报着各种鱼价,顾客们挑鱼他过秤,然后到后面的帐房上付款拿鱼走人。卖鱼者的鱼卖完了,也到帐房那里结帐,扣掉鱼行里的管理费,这个交易就两清了。这位卖鱼者在卖鱼的时候,由于行为有点儿古怪,样子与那画像上的张宗禹也有一点像,就被一位差官盯住了,那差官穿着一身破衣,是化了妆的。当这位古怪的卖鱼者卖完了他的鱼,前去帐房结帐时,只听行主叫行道:“张中玉,卖鱼十二斤,得银六十文,扣行过秤费五文,实得银钱五十五文,帐清!”
一听到此人名叫张中玉,那位便衣差官便暗中指挥着两个身手不凡的团练尾随身后,趁其不备,猛地拿下。
“干啥子,干啥子呀,你们是那里山上的贼人,大白天就来行劫?”那位名叫张中玉的大叫大喊。但是,他却拗不过两位武艺高强的打手,三下五除二就被绑了,拧着他往县衙跑。
县衙知县刘玉坤听说有人拿住了张宗禹,高兴地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可要立大功了,正准备升堂,听到衙门外传来了马队声,为首的是刘铭传手下的一位守备,名叫汪原,拦住了那位差官:“将人犯交还给我,免你一死。”
“你是什么人?我们可是县衙的差官,奉公捉拿捻贼张总愚的,我们要将他押往县衙的,你敢违犯王法?”
汪守备并不与他多话,甩手对他就是一鞭子:“妈的巴子,敢问我是什么人,老子是淮军刘大人的正五品守备,你们七品县衙算个鸟?这人犯我们一直在暗中盯着,看他与谁联络,你倒好,为了抢功,将他在鱼行里捉拿了,破坏了我的大计,我不问你的罪倒也罢了,还敢倒打一耙?”
正在这时,刘玉坤迎了上来:“富士康备大人,本县令不才,不知属下有所冒犯,既然抓到了张贼,别管谁抓到的,都是为皇上效力,什么功不功的,弟兄们这些天冒雨剿匪,实在是辛苦,来到本县,下马吃顿饭吧,我们也好犒劳犒劳为皇上劳苦的弟兄们。”
见刘县令这么说,汪守备说:“嗯,还是刘县令知书达理,懂得人情世故,虽说我等忙碌,不会在这儿吃饭,但有你大人这句话,我们淮军弟兄的心也热了,谢谢你啦,我们军务如山倒,等不得人的,总督大人还急着听信呢,人犯我带走,放心,我不会贪天功为己有,我禀报给总督大人说是你刘县令派人配合捉拿的张贼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无奈之下,刘玉坤只好将捉来的张中玉交给了这位汪守备。
“我不是捻贼,我是打鱼的张中玉,你们抓错人了!”那位卖鱼的张中玉喊道。
“啪”一个重重的皮鞭甩在了张中玉脸上,“他妈的b的,叫。叫,还敢胡叫,是不是捻贼你说了不算,老子说了才算数!”
汪守备腿一夹马。喝令一声“走”,一队人马便押着张中玉向直录总督请功去了。
淮军大营里,各路将领和各有关州府的官员都来了,因为李鸿章要弄清张宗禹的去向。仔细听取方汇报,好向皇上交差。
十多天来,沿着徒骇河数百里,抓人、搜尸,弄得乱哄哄的,好不热闹。
当那位名叫张中玉的卖鱼者被都统押到刘铭传那儿的时候,在那里已经有十几位被当作张宗禹的嫌犯捆在那儿了,另一边,还躺着十几尸体。都是从徒骇河里打捞上来的。尸体已经开始*。臭味熏天,士兵们不得不在尸体周围焚上香,遮盖一下臭味。
刘铭传不说话。手下部将郭松林一个一个地过案子,过一个骂一个。过一个骂一个,好不容易,将张中玉带上来了,都统禀报说:“这位就是捻贼张宗禹。”
刘铭传看了一眼,也不看了,他知道这一位又是个假货。
郭松林问:“你叫什么?”
卖鱼者说:“我叫张中玉,可我不是捻贼。”
郭松林又问汪守备:“你说他是张宗禹,有何证据?”
汪守备说:“你看,他长得可跟张画像上的差不多?他的名字又叫张中玉,他不是张宗禹又是谁呢?”
正说着,知县刘玉坤带着一帮人来了,他禀报刘铭传大人:“刘大人,郭将军,错了,错了,这个张中玉,非捻贼张总愚也。我的差官看着他像张总愚,就暗中盘查,本来想抓到县衙问一问的,结果被你的人马给抢了去。你们前脚走,他一家老小就到大堂喊冤来了,这不,他家亲属,街坊邻居,八方证人都在这里呢,这个张中玉就是徒骇河边打鱼的渔民。”
“大人饶命啊,俺孩子他爹就是个老老实实的打鱼的,没敢犯王法啊!”张中玉的老婆,爹娘、小孩舅一大帮子人跪了一地。
郭松林:“汪原,你他妈的脑子里进屎了还是进尿了,想挣那一万两的赏钱是不是?你以为皇上的银子那么好骗吗?
刘铭传这时候发话了。
刘铭传先是咳嗽了一声,算是打了个招呼,也是震了一下各位领功者。
刘铭传说:“皇上下诏要追查余捻,各位文官武将不敢怠慢,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各地乡绅也不例外,可谓对皇上忠心耿耿啊。可是,事儿一过了头,就有点变味了,天下就一个捻贼张宗禹,怎么会冒出来死的活的十几位张宗禹呢?我想如果皇上没有那一万两赏银,恐怕就不会是这样吧,你们是真心地为皇上效力,还是为那万两赏银而来?汪原你说呢?”
汪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刘大人,没有那一万两赏银,在下也会拼命效力,捉拿捻贼的。”
“嗯?这是你的真心话?”刘铭传忽然脸变了色,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汪原见到刘总督这个样子,知道他的厉害,忙跪下改口道:“禀报刘大人,奴才刚才说的是假话,奴才的确是为那赏银而来。”
刘铭传见汪原说了真话,才又收起了严肃的面容,静心平气地说:“说真话就对了。你们效忠皇上与领赏银并不矛盾,皇上发赏银就是鼓励你们就争头功去领的,没有赏银,就不能激励大家捉贼的激情。再说了,捉拿张宗禹是那么容易的事吗?张宗禹虽然战败出逃,但他武艺高强,就你们这些在座的,没一个是他的对手。更何况,张宗禹造反十多年来,与各地匪贼都有勾结,捉拿张宗禹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赏点银子,也是应该的。问题是你们为了领赏银不该作假呀?你们弄个假张宗禹冒充真的,这是什么行为?是欺君之罪呀!”
刘铭传这个帽子一扣,吓得那些来报功的各路县令巡按和乡绅跪倒一地:“小人知错,望大人饶命!”
刘铭传并没有发火,依然平心静气地说:“起来,起来,都起来,听我把话说完。”
众人起身,但依然心中忐忑不安。
刘铭传说:“办错了事,就得改,知错必改嘛。我若是将你们交来的张宗禹一一写成文案,上报中堂大人,再转到军机处六王爷那儿,然后再由六王爷禀报皇上和两宫太后,你们可就好看了。可我也是人,你们官位儿能坐到今天也不容易,我就不那样做了,给你们一个改正的机会。”
刘铭传说:“你们冤枉了百姓,一句对不住就算了?百姓就会骂你,骂你们不当紧,关键是让皇上背骂名。既然不能得罪皇上,那就要首先不要得罪百姓。你们为这些冤枉的百姓,每人磕一个头,另外加五十两银子算是赔罪礼,我就不追究你们的欺君之罪了。对于那些从河里捞出的尸体,一律由你们买棺材厚葬,你们看怎样?”
“谢大人免罪之恩。”众官员一齐下跪谢恩。
“总督大人开明,是大清的清官啊,我们给刘大人磕头了!”众百姓也齐齐跪下,为刘铭传磕头。
刘铭传将查找张宗禹的情况禀报给李鸿章,李鸿章又奏请六王爷,最后以张宗禹投水而死做出了结论。
做出张宗禹死亡的结论,僧王爷怎么死的就是个谜了,只能推断为乱军所杀。六王爷召见伯彦漠纳祜理,说明了原因,张宗禹就是杀僧王爷的凶手,张宗禹现在死了,伯彦的杀父之仇也就报了,以后不要再纠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