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按照宋骁飞提出的坦克三要素:火力、机动和防护,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机动取决于发动机和基本的履带,防护取决于装甲的厚度和装甲的材质,1908年中国的两种坦克克服了第一代原始坦克的一些重大缺陷,完全达到了出口水准。
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法国驻华公使奥居里亲眼见识完坦克的威力,都很兴奋。特别是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他是军人出身,意识到“坦克”在堑壕战中的巨大潜力,接连给柏林发了三封电报,推销中国的这种“秘密武器”,其中一封发给了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
在卢森堡德军总部的施利芬接到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的电报,如获至宝。因为德皇威廉二世自西线和东线大战以来,就经常到德军总部询问战况,他的露面让施利芬很头疼,小毛奇也一样。德皇威廉二世每天总要询问德军胜利的消息,他这么心切想要德军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想穿上最华丽的皇帝制服,到被德军占领的城市去阅兵。一听到德军失利的消息,他就很沮丧,像是一个急躁的少年一样对施利芬和小毛奇大喊大叫,有时甚至想把施利芬的德军总参谋长职位给小毛奇,或者自己亲自指挥。
当德军和协约*队在西线和东线都陷入堑壕持久战时,德军中最着急的人,就是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当他听说中国有一种专门针对堑壕战的秘密武器时,马上赶回到柏林,会见了正在柏林访问的中国外交副总长梁士诒一行。此时中国的驻德大使是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铨。他也一同参加了会见。按照宋骁飞的电话指示,梁士诒和曾广铨明白了中国坦克出口的底线。
德国方面,当时任外交大臣的皮洛夫也参加了谈判。他曾公开说过一句巨牛x的话。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暴露无疑:“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会场上,中德的外交成员经过一番客套礼貌的寒暄后,很快就步入了正题当中。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首先发言,他对中国外交副总长梁士诒说:“德国政府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能从贵国政府的手中得到坦克相关的技术和成品,大概一百辆左右,为此我们可以提供一笔数量可观的资金。”
梁士诒微笑着说:“人们都说德国人实在和认真,今天算是领略到了。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还有生产许可证,但条件是贵国政府不但需要提供一笔现金来购买成品坦克,并且,每辆坦克都要求收一笔专利费用,这个条件不算过分吧?”
专利,是中国人相对比较陌生的一种东西。但却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各国通行的发明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有权力,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力。这个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明创造和创新极为重要。中国人却专利意识淡漠,只顾眼前的迎头微利,盗版模仿满天飞。最后毁坏的是一个国家的创造力。这是短期收益和长期受益的关系,就像是读者看盗版和看正版小说的区别一样。如果大家都看盗版,作者没有收益。他就没有动力写好作品来回报读者。最后大家都只能看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专利也一样,如果大家都去盗版和模仿,搞发明创造的人就没有动力了,这样社会创新的氛围就败坏了。
德国也是一个十分重视专利保护的国家,所以梁士诒提出要收专利费,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和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都觉得这是合理的,这一点两人都是倾向接受的。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迫不及待让梁士诒报价,因为德军没有足够的战略物资打持久战,实在是耽搁不起时间。
梁士诒说:“既然德国如此实诚。那我们中国人也就不绕弯子了。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中国每一辆坦克的生产成本在二十万银元左右。如果订单在500辆以上,我们考虑每一辆再收取二十万银元的专利费。也就是两亿银元左右,不过这次交易我们中国只收黄金。”
当时一辆豪华汽车也就一万银元左右,中国的报价一辆坦克40万银元,实在有点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对梁士诒的回答不怎么满意,这至少比他们心中预期的标准要高出四倍。
于是,中德双方很快便争论了起来,梁士诒却说中国的让步非常有限,因为现在规模化生产坦克还有困难,没办法批量生产,所以价格比较高,如果德国不买,他考虑到伦敦去碰碰运气。
德国自开战以来,军费开支猛增,觉得坦克这价格实在太贵了,这也让谈判陷入了僵局,整场谈判一直谈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能谈出什么成果来。照这个情况继续下去,恐怕再过一个月,这场谈判也未必能谈妥。
然而现在毕竟是战争时期,一切都要从速进行。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不耐烦了,前方的战事让他心情很不好,他一个劲给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施加压力,为了扭转西线战场上的形势,同时也是为了德国的颜面,德皇威廉二世也要求皮洛夫尽快谈妥这项谈判,“哪怕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有了德皇的这番表态,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最终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德皇专门从皇家的私库里拨出了一笔专款赞助。
皮洛夫很快就同意了中国的条件,并且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根据最终协约上的条件,为了支付坦克的专利费用,德国政府应当支付中国政府每年一千万银元,同时只要战争还在继续,德国每年都需要从中国购买至少一千辆坦克。
宋骁飞收到消息之后。大为高兴,当晚还多吃了两碗米饭。历史上的中国,只有向欧洲列强买武器的份。比如曾经向国外购买过飞机,当时是民国二年春。中国采纳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白理索的建议,决定购买飞机。北洋政府并利用借贷方式获得欧洲列强三十万银元的借款,并由财政部拨出其中的二十七万银元交由法人博乐,经他向法国高德隆飞机公司购得该厂的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十二架,其中四十匹、五十匹及八十匹马力的各四架,以及修护厂里的维修器材和设备。现在中国的坦克可以出口德国,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坦克工业以后肯定会蓬勃发展。美国人也没办法说些什么。谁叫他们无法提供德国需要的产品呢。而中国却能。
况且从中国运送战略物资到欧洲,比美国要方便,中国产品的价格相对更低,更有竞争力,这也符合自由贸易的标准,当然,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谈自由贸易,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不过这时的中国,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陆军保证自身的利益。
宋骁飞心想。德国人既然买了坦克,那么接下来英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也不会无动于衷,接下来中国还可以卖反坦克炮。中国的军工业会从这次大战中获得飞跃。
梁士诒一行在柏林获得一笔大的订单后,马不停蹄去了伦敦。伦敦当时处于一片雾霾当中,伸手不见五指。因为18世纪开始,英国借助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煤在燃烧时释放出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滚滚浓烟,成为了人们脑海中工业革命的象征,密密麻麻的烟囱不断排放着黑烟。
也就是说。20世纪初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家庭也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高耸烟囱也成为了伦敦地标之一。在当时,伦敦的雾天一年可达七八十日,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呛人口鼻。
伦敦寒冷漫长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进行取暖,加之地理和气象因素,冬日的伦敦经常大雾弥漫,数日不散。这和中国目前严重的雾霾天气差不多。
但是梁士诒一行在伦敦却受到了冷遇。英国陆军部根本没有意识到坦克的重要性,而且英国人认为自己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皇家海军,在大海战中能牢牢扼住德国人的咽喉,所以根本不想花巨资到中国买坦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极力游说国会,也没什么效果。梁士诒到了伦敦三天,英国政府只派出外交大臣格雷例行公事地和梁士诒见了一面。
梁士诒给宋骁飞发电报,说:“伦敦雾霾严重,我身体不适,请求提前归国。”
宋骁飞知道真相后,便让梁士诒先在欧洲游历一个月,回电说:“我相信过不了一个月,英国政府就会主动来找你。”
梁士诒也确信,坦克在欧洲战场,在堑壕战的威力将是很惊人的,如果英国人不买坦克,这场战争英国人就输定了。所以他便在欧洲各国游历。
当中国的坦克迅速出现在西线的战场时,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逆转。在佛兰德斯,德军马上进行了大反攻。当一百辆坦克轰隆隆开到英国的堑壕里,英军的伤亡令人十分吃惊。当苏格兰第二高地轻兵营被迫退出战场时,来比利时参战的1000多名精锐士兵中,只剩下30人。
在伊普尔周围山脊上,德军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胜利一个接着一个。战斗中,德军的炮火不断轰击山脊上被英军和法军用来当做观察哨所的古老建筑,比利时古老的镇子逐渐被摧毁了。德军的坦克在村庄与森林之间穿梭,发射的榴散弹和高性能炸弹像下雨一样倾泻向每一个可能是目标的地点,在坦克的掩护下,德国步兵带着刺刀勇猛冲锋。英军、法军不断地被击退。
不过,英军和法军、比利时军队也还是很勇敢,把每一间房屋、每一片森林、每一段墙壁都变成可顽抗的据点。但因为德军的坦克摧枯拉朽,每个据点协约国的部队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守住一阵子。
有了坦克。德军势如破竹,第一线的堡垒被拿下后,很快对紧接之后的第二线攻击,坦克的攻击,使得原来英军和法军利用地形使攻击者处于不利地位的优势化为乌有。
原来伊普尔的东部和西南部比北部更复杂,那里有浓密的树篱、铁丝篱笆、宽宽的堤坝。大大小小的树林到处都是,而且林中还生有浓密矮树,通行困难。侦查也困难。德军只能沿着马路走,而英军和法军的机关枪会猛扫马路。德国只能用预备性的跑火攻击,大部分村庄在步兵抵达前就被毁坏了。
现在有了坦克,德军每次夺取都演化为一次完整的战斗,无法用语言形容德*队在这些场合的勇猛顽强。机关枪对德军的装甲坦克根本无济于事。
最终,德军攻下了整个伊普尔地区,协约国部队溃败,伤亡14万人。德军这次取得的重大胜利,还产生了蝴蝶效应,让原本在观望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的阵营。德国买中国的坦克,买得太值当了。
先前中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加同盟国,除了因为派到前线的军事观察员看到德*队利用坦克在比利时战场上所向披靡。取得重大胜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土耳其人想恢复历史上的荣耀,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阿拉伯人的老大帝国之一,能够存活到20世纪初,几乎是个奇迹。它的稳定时期,比历史上该地区的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长久。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时达到巅峰。1520至1566年间,在苏莱曼大帝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不仅在地理上达到巅峰。而且在文化上也达到巅峰。他是帝国的第十代传人,帝国的创立者是一个名叫奥斯曼的土耳其人部落首领。他在苏莱曼大帝出生前300年创立一个王朝,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王朝。奥斯曼帝国的这十代君主。以一种不间断的步伐向外扩张,世界上没有哪个家族曾做到这一点。苏莱曼大帝是十代君主的佼佼者,他浑身充满活力,作战英勇顽强,具有强烈的征服欲。帝国刚建立时,只不过是位处今日土耳其东部的身份低微的小部落,后来逐渐向所有方向扩张,从而帝国逐渐控制周围越来越大的领土。奥斯曼帝国第一次进入欧洲是在1354年,99年后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圣索菲娅大教堂,成为伊斯兰清真寺。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征服了大片多瑙河南面的土地。苏莱曼的父亲谢里姆一世,竟依靠一场战争的胜利赢得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尔及利亚,把帝国的疆界扩大了一倍。他传给苏莱曼领土包括许多著名的城市:亚历山大、阿尔及尔、雅典、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士麦那。奥斯曼帝国不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军事主宰,而且是麦加、麦地那等与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有关的诸多圣地的监护人。这就使得奥斯曼帝国的霸权变得难以被他人挑战。
随着帝国越来越强大,奥斯曼家族变得越来越不像正常意义的家族,而只是一系列没有婚姻的父子关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从来不娶妻子,他们像拥有财产一样占有数百个不能成为婚姻配偶的妇女。这些妇女居住在像监狱的闺阁内,只能与拥有他们的苏丹和监管人接触。这些监管人一般是非洲的黑人,他们的男性生殖器被人切割掉。
与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同时代的苏莱曼大帝,继承罕见的遗产,并赋予新的动力。像他的祖先一样,他是一个亲自带兵参加战斗的武士,他曾经领导过13次战役。他的军队深入欧洲腹地。占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地区。他围攻中欧的标志城市维也纳,要不是遭遇大雨洪流阻碍他把重型武器运输到维也纳的北面。他几乎能占领该城。他是一个诗人,一个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者。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他把君士坦丁堡修建的更宏大、更美丽。他建造了托普卡帕宫,其奢侈程度超过人们的想象。
苏莱曼大帝与300个女人**,他的儿子穆斯塔法是继承人。有人送给他一个叫高润的红发俄罗斯姑娘,后来改名为许雷姆。许雷姆是奥斯曼帝国在一次袭击波兰时的战利品,她被送入苏莱曼大帝的闺阁。她一定是一位美丽非凡的女人,几乎是从苏莱曼大帝见到她的第一天起,苏莱曼大帝再也不与其他女人睡觉。苏莱曼大帝最终做了一件几个世纪以来苏丹从而不做的事:他娶许雷姆为妻。如果不是奥斯曼帝国从此走上令人厌恶的衰败之路的话。他俩的结合是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
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面对欧洲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奥斯曼帝国并非无动于衷,不过与晚清王朝一样,僵化、停滞中一直保持着自大的心态,行动迟缓,直到1821年3月希腊本土爆发起义,并最终获得独立,才被强烈震动。同一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原来的附属国埃及。还出现了一位强权人物穆罕默德.阿里,不仅拥兵自重,而且进攻西亚。威胁伊斯坦布尔,有取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势。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四方求援,俄国趁机出兵驻扎,奥斯曼只能靠签署屈辱的条约,出让利益,来换取安宁。
一系列打击过后,奥斯曼帝国的变革步伐被迫加快。马哈茂德二世在位后期,开始了一场名为“坦齐马特”的运动,“坦齐马特”。在突厥语中的意思就是改革整顿,主要采纳了英法两国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建议。
马哈茂德壮志未酬。因病去世后,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继位。在一群托孤大臣的辅佐下继续改革,向西欧强国学习,改革措施涉及宗教、政治、军事、商业、教育、新闻等诸多方面,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更全面和深入,尽管名义上没有违背《古兰经》的祖训,但实质上是对传统的切割,到1876年底,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布了宪法、设立议会,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因为在1856年,在英法的帮助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击败了沙俄帝国,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铁路、电报等先进武器和设备,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开眼界,奋力追赶。
当然,对于统一的古老帝国来说,就像中国的洋务运动一样,改革会打破*缔造的表面坚固的整体,中央集权遭到破坏,造成列强干涉获利、各种民族主义泛滥、地区权力扩张,国家反而变得更加松散。
到1876年,苏丹哈米德二世继位,又开始废弃改革,走封建*的老路,1878年借口国家危机,宣布议会休会。这一休会,就是三十年,虽未宣布废除宪法,但却恢复了君主*。一晃三十年,到了1908年,民众的不满情绪积累后爆发,由青年土耳其党领导的革命爆发,类似于中国清末的众多革命党,反对君主*,要求恢复宪法,主张保持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1908年从兵变到政变,势如破竹,恢复了1876年的宪法,另立穆罕默德五世为新苏丹,不久实际建立了以恩维尔为首的三人军事寡头政治,采取高压政策,推行奥斯曼的民族主义,对外奉行亲德政策。
除了奥斯曼帝国,伊斯兰世界从此再无大国。而对于一个如此强大的文明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大国坐镇,在工业文明时代,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奥斯曼帝国希望通过战争夺回失地,所以在这次大战中,最终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对此,在和英国、法国对峙的德国,当然表示欢迎。
土耳其参加同盟国,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英国海军的违约。
而保加利亚,原来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附属国,1877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第二年,1878年2月俄土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获得独立,曾一度实现统一。但由于因战争而精疲力尽的俄国无法顶住英、德、奥匈帝国等西方列强的压力,根据1878年7月13日签订的《柏林条约》,保加利亚被一分为三: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
1885年9月6日,在保加利亚人民争取统一的民族民主运动达到*之际,保加利亚又实现了北部王国河东鲁米利亚的南北统一,保加利亚国徽上的格言“统一创造力量”,即来源于此,所以保加利亚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也加入了同盟国。
德国领导的同盟国取得1908年大战胜利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未完待续)
按照宋骁飞提出的坦克三要素:火力、机动和防护,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机动取决于发动机和基本的履带,防护取决于装甲的厚度和装甲的材质,1908年中国的两种坦克克服了第一代原始坦克的一些重大缺陷,完全达到了出口水准。
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法国驻华公使奥居里亲眼见识完坦克的威力,都很兴奋。特别是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他是军人出身,意识到“坦克”在堑壕战中的巨大潜力,接连给柏林发了三封电报,推销中国的这种“秘密武器”,其中一封发给了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
在卢森堡德军总部的施利芬接到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的电报,如获至宝。因为德皇威廉二世自西线和东线大战以来,就经常到德军总部询问战况,他的露面让施利芬很头疼,小毛奇也一样。德皇威廉二世每天总要询问德军胜利的消息,他这么心切想要德军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想穿上最华丽的皇帝制服,到被德军占领的城市去阅兵。一听到德军失利的消息,他就很沮丧,像是一个急躁的少年一样对施利芬和小毛奇大喊大叫,有时甚至想把施利芬的德军总参谋长职位给小毛奇,或者自己亲自指挥。
当德军和协约*队在西线和东线都陷入堑壕持久战时,德军中最着急的人,就是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当他听说中国有一种专门针对堑壕战的秘密武器时,马上赶回到柏林,会见了正在柏林访问的中国外交副总长梁士诒一行。此时中国的驻德大使是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铨。他也一同参加了会见。按照宋骁飞的电话指示,梁士诒和曾广铨明白了中国坦克出口的底线。
德国方面,当时任外交大臣的皮洛夫也参加了谈判。他曾公开说过一句巨牛x的话。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暴露无疑:“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会场上,中德的外交成员经过一番客套礼貌的寒暄后,很快就步入了正题当中。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首先发言,他对中国外交副总长梁士诒说:“德国政府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能从贵国政府的手中得到坦克相关的技术和成品,大概一百辆左右,为此我们可以提供一笔数量可观的资金。”
梁士诒微笑着说:“人们都说德国人实在和认真,今天算是领略到了。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还有生产许可证,但条件是贵国政府不但需要提供一笔现金来购买成品坦克,并且,每辆坦克都要求收一笔专利费用,这个条件不算过分吧?”
专利,是中国人相对比较陌生的一种东西。但却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各国通行的发明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有权力,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力。这个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明创造和创新极为重要。中国人却专利意识淡漠,只顾眼前的迎头微利,盗版模仿满天飞。最后毁坏的是一个国家的创造力。这是短期收益和长期受益的关系,就像是读者看盗版和看正版小说的区别一样。如果大家都看盗版,作者没有收益。他就没有动力写好作品来回报读者。最后大家都只能看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专利也一样,如果大家都去盗版和模仿,搞发明创造的人就没有动力了,这样社会创新的氛围就败坏了。
德国也是一个十分重视专利保护的国家,所以梁士诒提出要收专利费,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和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都觉得这是合理的,这一点两人都是倾向接受的。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迫不及待让梁士诒报价,因为德军没有足够的战略物资打持久战,实在是耽搁不起时间。
梁士诒说:“既然德国如此实诚。那我们中国人也就不绕弯子了。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中国每一辆坦克的生产成本在二十万银元左右。如果订单在500辆以上,我们考虑每一辆再收取二十万银元的专利费。也就是两亿银元左右,不过这次交易我们中国只收黄金。”
当时一辆豪华汽车也就一万银元左右,中国的报价一辆坦克40万银元,实在有点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对梁士诒的回答不怎么满意,这至少比他们心中预期的标准要高出四倍。
于是,中德双方很快便争论了起来,梁士诒却说中国的让步非常有限,因为现在规模化生产坦克还有困难,没办法批量生产,所以价格比较高,如果德国不买,他考虑到伦敦去碰碰运气。
德国自开战以来,军费开支猛增,觉得坦克这价格实在太贵了,这也让谈判陷入了僵局,整场谈判一直谈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能谈出什么成果来。照这个情况继续下去,恐怕再过一个月,这场谈判也未必能谈妥。
然而现在毕竟是战争时期,一切都要从速进行。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不耐烦了,前方的战事让他心情很不好,他一个劲给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施加压力,为了扭转西线战场上的形势,同时也是为了德国的颜面,德皇威廉二世也要求皮洛夫尽快谈妥这项谈判,“哪怕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有了德皇的这番表态,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最终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德皇专门从皇家的私库里拨出了一笔专款赞助。
皮洛夫很快就同意了中国的条件,并且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根据最终协约上的条件,为了支付坦克的专利费用,德国政府应当支付中国政府每年一千万银元,同时只要战争还在继续,德国每年都需要从中国购买至少一千辆坦克。
宋骁飞收到消息之后。大为高兴,当晚还多吃了两碗米饭。历史上的中国,只有向欧洲列强买武器的份。比如曾经向国外购买过飞机,当时是民国二年春。中国采纳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白理索的建议,决定购买飞机。北洋政府并利用借贷方式获得欧洲列强三十万银元的借款,并由财政部拨出其中的二十七万银元交由法人博乐,经他向法国高德隆飞机公司购得该厂的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十二架,其中四十匹、五十匹及八十匹马力的各四架,以及修护厂里的维修器材和设备。现在中国的坦克可以出口德国,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坦克工业以后肯定会蓬勃发展。美国人也没办法说些什么。谁叫他们无法提供德国需要的产品呢。而中国却能。
况且从中国运送战略物资到欧洲,比美国要方便,中国产品的价格相对更低,更有竞争力,这也符合自由贸易的标准,当然,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谈自由贸易,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不过这时的中国,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陆军保证自身的利益。
宋骁飞心想。德国人既然买了坦克,那么接下来英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也不会无动于衷,接下来中国还可以卖反坦克炮。中国的军工业会从这次大战中获得飞跃。
梁士诒一行在柏林获得一笔大的订单后,马不停蹄去了伦敦。伦敦当时处于一片雾霾当中,伸手不见五指。因为18世纪开始,英国借助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煤在燃烧时释放出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滚滚浓烟,成为了人们脑海中工业革命的象征,密密麻麻的烟囱不断排放着黑烟。
也就是说。20世纪初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家庭也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高耸烟囱也成为了伦敦地标之一。在当时,伦敦的雾天一年可达七八十日,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呛人口鼻。
伦敦寒冷漫长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进行取暖,加之地理和气象因素,冬日的伦敦经常大雾弥漫,数日不散。这和中国目前严重的雾霾天气差不多。
但是梁士诒一行在伦敦却受到了冷遇。英国陆军部根本没有意识到坦克的重要性,而且英国人认为自己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皇家海军,在大海战中能牢牢扼住德国人的咽喉,所以根本不想花巨资到中国买坦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极力游说国会,也没什么效果。梁士诒到了伦敦三天,英国政府只派出外交大臣格雷例行公事地和梁士诒见了一面。
梁士诒给宋骁飞发电报,说:“伦敦雾霾严重,我身体不适,请求提前归国。”
宋骁飞知道真相后,便让梁士诒先在欧洲游历一个月,回电说:“我相信过不了一个月,英国政府就会主动来找你。”
梁士诒也确信,坦克在欧洲战场,在堑壕战的威力将是很惊人的,如果英国人不买坦克,这场战争英国人就输定了。所以他便在欧洲各国游历。
当中国的坦克迅速出现在西线的战场时,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逆转。在佛兰德斯,德军马上进行了大反攻。当一百辆坦克轰隆隆开到英国的堑壕里,英军的伤亡令人十分吃惊。当苏格兰第二高地轻兵营被迫退出战场时,来比利时参战的1000多名精锐士兵中,只剩下30人。
在伊普尔周围山脊上,德军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胜利一个接着一个。战斗中,德军的炮火不断轰击山脊上被英军和法军用来当做观察哨所的古老建筑,比利时古老的镇子逐渐被摧毁了。德军的坦克在村庄与森林之间穿梭,发射的榴散弹和高性能炸弹像下雨一样倾泻向每一个可能是目标的地点,在坦克的掩护下,德国步兵带着刺刀勇猛冲锋。英军、法军不断地被击退。
不过,英军和法军、比利时军队也还是很勇敢,把每一间房屋、每一片森林、每一段墙壁都变成可顽抗的据点。但因为德军的坦克摧枯拉朽,每个据点协约国的部队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守住一阵子。
有了坦克。德军势如破竹,第一线的堡垒被拿下后,很快对紧接之后的第二线攻击,坦克的攻击,使得原来英军和法军利用地形使攻击者处于不利地位的优势化为乌有。
原来伊普尔的东部和西南部比北部更复杂,那里有浓密的树篱、铁丝篱笆、宽宽的堤坝。大大小小的树林到处都是,而且林中还生有浓密矮树,通行困难。侦查也困难。德军只能沿着马路走,而英军和法军的机关枪会猛扫马路。德国只能用预备性的跑火攻击,大部分村庄在步兵抵达前就被毁坏了。
现在有了坦克,德军每次夺取都演化为一次完整的战斗,无法用语言形容德*队在这些场合的勇猛顽强。机关枪对德军的装甲坦克根本无济于事。
最终,德军攻下了整个伊普尔地区,协约国部队溃败,伤亡14万人。德军这次取得的重大胜利,还产生了蝴蝶效应,让原本在观望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的阵营。德国买中国的坦克,买得太值当了。
先前中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加同盟国,除了因为派到前线的军事观察员看到德*队利用坦克在比利时战场上所向披靡。取得重大胜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土耳其人想恢复历史上的荣耀,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阿拉伯人的老大帝国之一,能够存活到20世纪初,几乎是个奇迹。它的稳定时期,比历史上该地区的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长久。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时达到巅峰。1520至1566年间,在苏莱曼大帝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不仅在地理上达到巅峰。而且在文化上也达到巅峰。他是帝国的第十代传人,帝国的创立者是一个名叫奥斯曼的土耳其人部落首领。他在苏莱曼大帝出生前300年创立一个王朝,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王朝。奥斯曼帝国的这十代君主。以一种不间断的步伐向外扩张,世界上没有哪个家族曾做到这一点。苏莱曼大帝是十代君主的佼佼者,他浑身充满活力,作战英勇顽强,具有强烈的征服欲。帝国刚建立时,只不过是位处今日土耳其东部的身份低微的小部落,后来逐渐向所有方向扩张,从而帝国逐渐控制周围越来越大的领土。奥斯曼帝国第一次进入欧洲是在1354年,99年后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圣索菲娅大教堂,成为伊斯兰清真寺。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征服了大片多瑙河南面的土地。苏莱曼的父亲谢里姆一世,竟依靠一场战争的胜利赢得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尔及利亚,把帝国的疆界扩大了一倍。他传给苏莱曼领土包括许多著名的城市:亚历山大、阿尔及尔、雅典、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士麦那。奥斯曼帝国不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军事主宰,而且是麦加、麦地那等与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有关的诸多圣地的监护人。这就使得奥斯曼帝国的霸权变得难以被他人挑战。
随着帝国越来越强大,奥斯曼家族变得越来越不像正常意义的家族,而只是一系列没有婚姻的父子关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从来不娶妻子,他们像拥有财产一样占有数百个不能成为婚姻配偶的妇女。这些妇女居住在像监狱的闺阁内,只能与拥有他们的苏丹和监管人接触。这些监管人一般是非洲的黑人,他们的男性生殖器被人切割掉。
与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同时代的苏莱曼大帝,继承罕见的遗产,并赋予新的动力。像他的祖先一样,他是一个亲自带兵参加战斗的武士,他曾经领导过13次战役。他的军队深入欧洲腹地。占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地区。他围攻中欧的标志城市维也纳,要不是遭遇大雨洪流阻碍他把重型武器运输到维也纳的北面。他几乎能占领该城。他是一个诗人,一个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者。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他把君士坦丁堡修建的更宏大、更美丽。他建造了托普卡帕宫,其奢侈程度超过人们的想象。
苏莱曼大帝与300个女人**,他的儿子穆斯塔法是继承人。有人送给他一个叫高润的红发俄罗斯姑娘,后来改名为许雷姆。许雷姆是奥斯曼帝国在一次袭击波兰时的战利品,她被送入苏莱曼大帝的闺阁。她一定是一位美丽非凡的女人,几乎是从苏莱曼大帝见到她的第一天起,苏莱曼大帝再也不与其他女人睡觉。苏莱曼大帝最终做了一件几个世纪以来苏丹从而不做的事:他娶许雷姆为妻。如果不是奥斯曼帝国从此走上令人厌恶的衰败之路的话。他俩的结合是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
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面对欧洲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奥斯曼帝国并非无动于衷,不过与晚清王朝一样,僵化、停滞中一直保持着自大的心态,行动迟缓,直到1821年3月希腊本土爆发起义,并最终获得独立,才被强烈震动。同一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原来的附属国埃及。还出现了一位强权人物穆罕默德.阿里,不仅拥兵自重,而且进攻西亚。威胁伊斯坦布尔,有取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势。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四方求援,俄国趁机出兵驻扎,奥斯曼只能靠签署屈辱的条约,出让利益,来换取安宁。
一系列打击过后,奥斯曼帝国的变革步伐被迫加快。马哈茂德二世在位后期,开始了一场名为“坦齐马特”的运动,“坦齐马特”。在突厥语中的意思就是改革整顿,主要采纳了英法两国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建议。
马哈茂德壮志未酬。因病去世后,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继位。在一群托孤大臣的辅佐下继续改革,向西欧强国学习,改革措施涉及宗教、政治、军事、商业、教育、新闻等诸多方面,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更全面和深入,尽管名义上没有违背《古兰经》的祖训,但实质上是对传统的切割,到1876年底,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布了宪法、设立议会,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因为在1856年,在英法的帮助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击败了沙俄帝国,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铁路、电报等先进武器和设备,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开眼界,奋力追赶。
当然,对于统一的古老帝国来说,就像中国的洋务运动一样,改革会打破*缔造的表面坚固的整体,中央集权遭到破坏,造成列强干涉获利、各种民族主义泛滥、地区权力扩张,国家反而变得更加松散。
到1876年,苏丹哈米德二世继位,又开始废弃改革,走封建*的老路,1878年借口国家危机,宣布议会休会。这一休会,就是三十年,虽未宣布废除宪法,但却恢复了君主*。一晃三十年,到了1908年,民众的不满情绪积累后爆发,由青年土耳其党领导的革命爆发,类似于中国清末的众多革命党,反对君主*,要求恢复宪法,主张保持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1908年从兵变到政变,势如破竹,恢复了1876年的宪法,另立穆罕默德五世为新苏丹,不久实际建立了以恩维尔为首的三人军事寡头政治,采取高压政策,推行奥斯曼的民族主义,对外奉行亲德政策。
除了奥斯曼帝国,伊斯兰世界从此再无大国。而对于一个如此强大的文明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大国坐镇,在工业文明时代,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奥斯曼帝国希望通过战争夺回失地,所以在这次大战中,最终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对此,在和英国、法国对峙的德国,当然表示欢迎。
土耳其参加同盟国,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英国海军的违约。
而保加利亚,原来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附属国,1877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第二年,1878年2月俄土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获得独立,曾一度实现统一。但由于因战争而精疲力尽的俄国无法顶住英、德、奥匈帝国等西方列强的压力,根据1878年7月13日签订的《柏林条约》,保加利亚被一分为三: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
1885年9月6日,在保加利亚人民争取统一的民族民主运动达到*之际,保加利亚又实现了北部王国河东鲁米利亚的南北统一,保加利亚国徽上的格言“统一创造力量”,即来源于此,所以保加利亚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也加入了同盟国。
德国领导的同盟国取得1908年大战胜利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