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拔剑相助
宋青书一道无形剑气挥出,将那名盗匪连人带马斩作两段之后,立即从马背上飞身而起,身体如一道离弦之箭一般直射向另一名盗匪。只见青光乍现,那名盗匪的头颅便高高飞起,血如泉涌般从他失去了头颅的颈间喷出。
刚开始的时候,宋青书对于这种血溅五尺的场景还有些不适应,但是见多了也就没有什么反应了。
宋青书看也不看,即转杀向下一名盗匪。在这些残忍的盗匪之前,宋青书可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将快剑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真是身如闪电,剑似雷霆,身体如一道毫无重量的影子般在盗匪之间穿来窜去,手上剑光连闪,前一刻还在一名盗匪身前挥剑,下一刻另一名盗匪已经命丧黄泉。只瞧到人影剑影一闪而过,便有一名盗匪头颅高高飞起,血如泉涌般四溅开来。
也幸好这些人,只是盗匪,而不是蒙古兵,根本不懂得相互配合,否则想要快速的将他们杀死,恐怕还没有这么容易。
不得不说,这种快剑不但用来对付高手十分厉害,在这种多人混战的地方更是如鱼得水。这些盗匪根本就是一些不入流的,就算是厉害的也不过是些垫底的三流人物,根本就没有高手。宋青书根本就不用施展什么精妙的招式,一柄快剑,身影如风,剑出如电,手下一剑一个,并无一合之敌。
这队盗匪共有三十多个,在宋青书遇到的盗匪中算人数较多的了。以前遇到的盗匪,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个,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居然就敢在半道上喊什么‘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上前揪脑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乡台,永远回不来’。
宋青书连杀了二十多个,终于给剩余的盗匪杀的胆战心惊。
既然是盗匪,虽然不乏什么被逼无奈的,毕竟生逢乱世,所谓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亡命之徒。
见到宋青书剑出亡命,也激起了这些人的凶性。既然近战不能够奈何你,我远战还不行吗?
于是纷纷躲到远处,想要用弓箭射杀宋青书。
可惜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宋青书修炼的《龙象般若功》虽然还没有练到大成,但是也是比自己的内功修为还要高。
如果是蒙古兵的正规羽箭,宋青书还会退避三舍,不过就这些垃圾弓箭,宋青书还不放在眼里。
宋青书挥剑在身前舞得几下,便将射来的十几支箭全部斩断或拨落,连他的衣角也未伤到。即使有人在背后暗施冷箭,射到宋青书身上也不过是射穿衣服,刺破皮肤罢了。同时脚下不停,已欺近这十来个盗匪身前丈许内。
这么近的距离,盗匪已来不及放箭,便各执兵器一起攻来,有的挥弯刀,有的刺长矛。
宋青书一招“旱地拔葱”,身法急转,从天而降,对着这十来个盗匪,手起剑落,一眨眼十数剑刺出,这些盗匪只感觉脖子一凉,便纷纷倒地,失去了意识。
村民们得救,有的惊吓过度,虽然得救,还是逃命似地直跑得不见踪影。有的则被吓得瘫软在地,半晌起不来。有的见亲人死在盗匪手里,现在正在鞭尸,但还留下来能够走动的,大部分都过来向宋青书拜谢救命之恩。
这些村民们没什么见识,但是也是听说过江湖中人,飞檐走壁,眼见得宋青书施展起轻功来脚不沾地,纵掠如风,一动起来犹似毫无踪迹,便知道宋青书便是江湖中人。都过来伏地磕头拜谢道:“多谢少侠救命之恩!多谢少侠救命之恩!”
宋青书连忙扶起领头的一位,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们的本分,何须道谢,大家快快请起,折煞小生了。”
看到一个个年过甲的老者倒地向自己磕头,宋青书觉得百感交集,手忙脚乱的扶起众人。
“诸位,此处既然已经被地方发现,虽然已经被我杀了,但是焉知他们还有没有同伙,要是我走后,他们同伙到来,恐怕又是一场灾难,所以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大家还是另寻一处深山老林躲藏吧。”
“恩公说的是,咱们听恩公的。”
“对对对。”
“听恩公的。”
......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宋青书等到村民们将东西收拾好,然后在村中老者的带领下,向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行去之后,又在村庄中等待了许久,没有看到盗匪的同伙前来,这才安心的继续上路。
宋青书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马匹和盗匪的马匹因为众人的打斗,早就惊慌之下,跑得无影无踪了。
就在他感叹自己好人没好报,救了人,居然还把自己的马给丢了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头小黑驴。这当真是意外之喜。
为了感谢‘天无绝人之路’,宋青书还给小黑驴取了个名字,叫做‘黑炭’。
学着张果老,宋青书倒骑着小黑驴,一路上优哉游哉的再一次上路了。
宋青书由马换乘了小黑驴,虽然没有了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但是自己又不急着赶路,换乘了小黑驴后,到觉得更加自在了。
宋青书换乘了小黑驴后,便不再走官驿大道,转走乡野小道。
一路上倒是没有了那些盗匪肆掠,官兵纵横的场景,见到的都是山中美景。
冬日的山中没有了夏天的那一团黏稠得化不开,你根本看不清山的真容的绿。而是另一番别样的滋味,特别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山的轮廓,尽收眼底。你甚至能看到那一棵棵疏疏落落的树木。那种清疏的感觉,带给你的是内心的一派明朗。最是黄昏时分,晚霞洒满山顶,远远望去,山在清疏中,溢一份烂漫。那一刻,对于一座山,你会禁不住产生一种神圣的向往。
宋青书行走在山间,不知不觉中似乎感觉这不是在乱世,而是在太平盛世。虽然这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但是一路行来,见到的都是杀戮,都是破坏,在这里心情难得的平静了下来。
宋青书一道无形剑气挥出,将那名盗匪连人带马斩作两段之后,立即从马背上飞身而起,身体如一道离弦之箭一般直射向另一名盗匪。只见青光乍现,那名盗匪的头颅便高高飞起,血如泉涌般从他失去了头颅的颈间喷出。
刚开始的时候,宋青书对于这种血溅五尺的场景还有些不适应,但是见多了也就没有什么反应了。
宋青书看也不看,即转杀向下一名盗匪。在这些残忍的盗匪之前,宋青书可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将快剑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真是身如闪电,剑似雷霆,身体如一道毫无重量的影子般在盗匪之间穿来窜去,手上剑光连闪,前一刻还在一名盗匪身前挥剑,下一刻另一名盗匪已经命丧黄泉。只瞧到人影剑影一闪而过,便有一名盗匪头颅高高飞起,血如泉涌般四溅开来。
也幸好这些人,只是盗匪,而不是蒙古兵,根本不懂得相互配合,否则想要快速的将他们杀死,恐怕还没有这么容易。
不得不说,这种快剑不但用来对付高手十分厉害,在这种多人混战的地方更是如鱼得水。这些盗匪根本就是一些不入流的,就算是厉害的也不过是些垫底的三流人物,根本就没有高手。宋青书根本就不用施展什么精妙的招式,一柄快剑,身影如风,剑出如电,手下一剑一个,并无一合之敌。
这队盗匪共有三十多个,在宋青书遇到的盗匪中算人数较多的了。以前遇到的盗匪,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个,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居然就敢在半道上喊什么‘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上前揪脑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乡台,永远回不来’。
宋青书连杀了二十多个,终于给剩余的盗匪杀的胆战心惊。
既然是盗匪,虽然不乏什么被逼无奈的,毕竟生逢乱世,所谓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亡命之徒。
见到宋青书剑出亡命,也激起了这些人的凶性。既然近战不能够奈何你,我远战还不行吗?
于是纷纷躲到远处,想要用弓箭射杀宋青书。
可惜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宋青书修炼的《龙象般若功》虽然还没有练到大成,但是也是比自己的内功修为还要高。
如果是蒙古兵的正规羽箭,宋青书还会退避三舍,不过就这些垃圾弓箭,宋青书还不放在眼里。
宋青书挥剑在身前舞得几下,便将射来的十几支箭全部斩断或拨落,连他的衣角也未伤到。即使有人在背后暗施冷箭,射到宋青书身上也不过是射穿衣服,刺破皮肤罢了。同时脚下不停,已欺近这十来个盗匪身前丈许内。
这么近的距离,盗匪已来不及放箭,便各执兵器一起攻来,有的挥弯刀,有的刺长矛。
宋青书一招“旱地拔葱”,身法急转,从天而降,对着这十来个盗匪,手起剑落,一眨眼十数剑刺出,这些盗匪只感觉脖子一凉,便纷纷倒地,失去了意识。
村民们得救,有的惊吓过度,虽然得救,还是逃命似地直跑得不见踪影。有的则被吓得瘫软在地,半晌起不来。有的见亲人死在盗匪手里,现在正在鞭尸,但还留下来能够走动的,大部分都过来向宋青书拜谢救命之恩。
这些村民们没什么见识,但是也是听说过江湖中人,飞檐走壁,眼见得宋青书施展起轻功来脚不沾地,纵掠如风,一动起来犹似毫无踪迹,便知道宋青书便是江湖中人。都过来伏地磕头拜谢道:“多谢少侠救命之恩!多谢少侠救命之恩!”
宋青书连忙扶起领头的一位,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们的本分,何须道谢,大家快快请起,折煞小生了。”
看到一个个年过甲的老者倒地向自己磕头,宋青书觉得百感交集,手忙脚乱的扶起众人。
“诸位,此处既然已经被地方发现,虽然已经被我杀了,但是焉知他们还有没有同伙,要是我走后,他们同伙到来,恐怕又是一场灾难,所以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大家还是另寻一处深山老林躲藏吧。”
“恩公说的是,咱们听恩公的。”
“对对对。”
“听恩公的。”
......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宋青书等到村民们将东西收拾好,然后在村中老者的带领下,向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行去之后,又在村庄中等待了许久,没有看到盗匪的同伙前来,这才安心的继续上路。
宋青书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马匹和盗匪的马匹因为众人的打斗,早就惊慌之下,跑得无影无踪了。
就在他感叹自己好人没好报,救了人,居然还把自己的马给丢了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头小黑驴。这当真是意外之喜。
为了感谢‘天无绝人之路’,宋青书还给小黑驴取了个名字,叫做‘黑炭’。
学着张果老,宋青书倒骑着小黑驴,一路上优哉游哉的再一次上路了。
宋青书由马换乘了小黑驴,虽然没有了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但是自己又不急着赶路,换乘了小黑驴后,到觉得更加自在了。
宋青书换乘了小黑驴后,便不再走官驿大道,转走乡野小道。
一路上倒是没有了那些盗匪肆掠,官兵纵横的场景,见到的都是山中美景。
冬日的山中没有了夏天的那一团黏稠得化不开,你根本看不清山的真容的绿。而是另一番别样的滋味,特别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山的轮廓,尽收眼底。你甚至能看到那一棵棵疏疏落落的树木。那种清疏的感觉,带给你的是内心的一派明朗。最是黄昏时分,晚霞洒满山顶,远远望去,山在清疏中,溢一份烂漫。那一刻,对于一座山,你会禁不住产生一种神圣的向往。
宋青书行走在山间,不知不觉中似乎感觉这不是在乱世,而是在太平盛世。虽然这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但是一路行来,见到的都是杀戮,都是破坏,在这里心情难得的平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