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兵变声势浩大,在辽东诸位将军们的控制下,总算是没有闹出殴打经略大人的事情发生。
高第在惊慌之余,又向朝廷上了一封很有意思的奏折,说的是孙承宗经略辽东三年,兵员数量与军饷数目远远不足,吃了大量空额。
意思就是指责孙承宗贪污多余的军饷,这封奏折递到皇帝那里,皇帝也没有怎么过问。当官的吃空额很正常,若是这么细细的查下去,恐怕所有的将军都会被治上一个贪污的罪名。
当然了,皇帝不问,并不代表阉党的人会不拿这封奏折来做文章,纷纷上书指责孙承宗贪污。
不过令阉党人想不到的是,孙承宗出人意料的居然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也没有出言反驳。
这一点儿让阉党的人摸不到头脑,而孙承宗接下来的反应更是让阉党预料不到。孙承宗居然承认了高第奏折上说的一切,而且表示以后军饷就按照一半来发,并将高第所说的被吃了一半的空额给补上了这个空缺。孙承宗能拿出这么多的钱自然离不了朱由检这个后台在后面帮助。
皇帝本来就偏向孙承宗,现在孙承宗又主动的承认了错误,而且将所欠缺的银两给补了回去,皇帝自然就会不许追纠。
孙承宗问责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高第原本是想通过诬陷孙承宗转移辽东的矛盾,却不成想竟然被孙承宗识破了这个阴险的诡计。这个计划失败了,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对于吃空额这个事情,皇帝竟然真的信以为真,下令户部以后拨给辽东的军饷就按照五万人的规格发下,虽然到不了帐,不过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有一天朝廷的经济状况好转了,那么剩下的空额必将是由高第一人填补上!
高第弹劾孙承宗此举,无疑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还不算是最为惊险刺激的,高第这人真正的诠释了废柴二字的含义,自从清楚了自身处境的危险,高第是寝食难安,日日夜夜的担惊受怕,生怕不远的女真骑兵随时的打过来。
虽然赵率教等人多次的劝说高第,锦州城防坚固,女真人打不进来。
但是高第是死活的都不信,虽然驻扎在城里的明军有三万人,出于对明军战斗力的不信任。高第整个人在提心吊胆中都已经瘦了三圈了。
在这种威胁中,高第干出了一件他经略辽东生涯中最为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是他为官三十三年以来,做过的最为杰出的事迹。他放弃了辽东所有的城防,全部内迁!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一直认为,把防线延伸到锦州、宁远,是不明智的行为,将经略大人直接暴露在辽东最前线这种如此危险的地方,有家都回不去,贪污的银子这都没有地方出去。
与其实冒着生命危险与女真人厮杀,还不如放弃整个辽东,退守到山海关,就算失去辽东这个纵深阵地,敌人攻破关卡,至少自己是安全的。
不止是这么想的,他还是这么干的,当然了,他这种荒唐的想法遭到了所有官兵们的否认!赵率教满桂等人坚定不撤,撤退就是向贼寇示弱,弱了大明帝国的威风!
但是高第坚持要退,他是辽东最大的官,他说的话没人敢不听,赵率教等人只好带着家当撤离了锦州城,只剩下几百个人善后。军队撤走了这个还不算,高第虽然愚昧胆小,但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他知道倘若是军队撤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妇孺百姓就会成为女真人的战利品。
于是他有干出了一个最最想不到的,坚壁清野!不光是军队撤走,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被高第撤走,几十万辽东百姓被他迁入山海关,为了绝了他们回来的心思,一把火将老百姓的住房给你烧着了。
将辽东几十座城池关驿白白的送给了女真。撤退的地方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宁远、右屯、塔山、大小凌河,总之关外的一切据点,全部撤走。
撤退的物资包括:军队、平民、枪械、粮食,以及所有能搬走的物件。将孙承宗几年来辛辛苦苦筹备的防御全部放弃,孙承宗苦心经略了几年的关宁防线彻底丧失。
宁远城中城墙上贴出了告示,聚集了几十个人观看。
“秀才公,这上面写的什么东西?帮忙念一下。”
“我看看,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即日起放弃辽东诸城,无论百姓,士兵,牲畜,粮食,凡是有用物件三天内一律迁出宁远,随大军南下山海关。如若不从,生死不论!我的天哪!新上任的经略大人这是要放弃辽东,让我们搬家呢!”
很快的这城门边就聚集了几百人,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议论。
“这好好的又不打仗,怎么好端端的要放弃这宁远城呢?”
“不能走。绝对不能走,我家祖坟世世代代都在这宁远,打死我也不走!”
“我看,咱们还是赶紧的走了最好,经略大人都要离开了,咱们还留在这里,等女真人打过来,没有当兵的守在这里,咱们一定是个死!”
“是啊,是啊,咱们还是赶紧的搬家好了。”
“不能走,不能走,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辽东,这里是我们的根,要是我们去了内地,会不会被关内的汉人欺负?”
正当他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八个侍卫护送着一个高官爬上了宁远的城墙。
高官呼喊道。“倘若是所有人都走了,**哈赤的铁蹄,就会毫不费力地踩到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想抵抗,也没有人能抵抗,跑路,是唯一的选择。我是宁前道,必与宁前共存亡!我绝不入关,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在此处!我愿与宁远城共存亡!我袁崇焕在此立誓!”……
“荒唐!荒唐!高第这厮怎么能搬出这种荒唐事!”
高第放弃辽东的消息传回了京城,几乎是炸开了锅!满朝震惊,各地上书问责高第的折子几乎都快要将内阁给埋没了!
幸好顾秉谦将不利的折子统统的扣了下来。纸始终是包不住火,辽东兵变的消息还是被皇帝知晓,虽然皇帝不知道辽东有多重要,但是听说几十万上百万的的老百姓被迫从辽东迁往山海关,也大概知道了辽东是多么重要的一块土地。
于是乎勃然大怒,严令兵部问责!
“高第这个混帐究竟是在搞些什么!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是先通知我们一声,做个准备!他是不是反了天了!”
魏忠贤气急败坏的说道。顾秉谦和崔呈秀也没有想到高第会这么大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看来他是真的把自己当成辽东经略了!哼!竟然做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不事先过问本督公!马上通知他回京,送进东厂好好的教训教训他!”
“义父,先不要着急。”顾秉谦劝道。
“现在我党之中已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兵部任职过的了。事出从急,不如暂且留着他。”
顾秉谦一开始就不怎么赞同魏忠贤启用高第,猜到会出事,不过那时候魏忠贤一心宠幸崔呈秀,顾秉谦果断的闭上了嘴。现在果然出了大事情。
魏忠贤不善的看向崔呈秀。“崔呈秀,这人是你找出来的,现在闹出这么大的乱子,你想怎么说!”
崔呈秀哑口无言,这个人分明是你找出来的好不好,当时我又没有在场,现在出了事情却又怪罪到我的头上!哪有这样的事!不过崔呈秀明白,这是魏忠贤面子上过不去,找一个替罪羊而已,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明着得罪魏忠贤。
“义父教训的是,都是我的错,是我的不是,没有看出此人的本质。”
有了崔呈秀揽罪,魏忠贤心中的不悦少了三分。
“说说吧,这个混蛋弄出来的事情要怎么收场,总不能真的将辽东就这么让给关外的女真人吧!”
高第这厮虽然可恶至极,却也动不得,杀不得。崔呈秀纵然是阉党智囊,却也不曾想到高第会搞出此等变故,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义父,依我看与其是责怪高第失职之罪,倒不如说他是战术需要。这样一来,将他的弃城过失换做是瓮中捉鳖。不但可以堵住百官的嘴巴,也可以将他的过失换成战功,一举两得!”
崔呈秀的馊主意果然不少,不过这个主意恰到好处,正中魏忠贤下怀。
魏忠贤沉思道。“如此甚好,只不过这个战术那应该是什么战术?你们谁读过兵书?这封折子应该怎么来写,你们谁知道?”
这个将他们两个直接给难住了,除了所谓的能够当官发大财的八股文以外,其他的各类书籍早就被当成了课外杂物扔掉,谁还稀罕兵书这种科举用不上的玩意儿。
不要说是看了,就是见都恐怕没有见到过。不过顾秉谦能够当上内阁首辅这个职位可不是浪得虚名,他还是有一定见识的。
顾秉谦道。“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兵法上有一计,叫做背水一战!”
高第在惊慌之余,又向朝廷上了一封很有意思的奏折,说的是孙承宗经略辽东三年,兵员数量与军饷数目远远不足,吃了大量空额。
意思就是指责孙承宗贪污多余的军饷,这封奏折递到皇帝那里,皇帝也没有怎么过问。当官的吃空额很正常,若是这么细细的查下去,恐怕所有的将军都会被治上一个贪污的罪名。
当然了,皇帝不问,并不代表阉党的人会不拿这封奏折来做文章,纷纷上书指责孙承宗贪污。
不过令阉党人想不到的是,孙承宗出人意料的居然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也没有出言反驳。
这一点儿让阉党的人摸不到头脑,而孙承宗接下来的反应更是让阉党预料不到。孙承宗居然承认了高第奏折上说的一切,而且表示以后军饷就按照一半来发,并将高第所说的被吃了一半的空额给补上了这个空缺。孙承宗能拿出这么多的钱自然离不了朱由检这个后台在后面帮助。
皇帝本来就偏向孙承宗,现在孙承宗又主动的承认了错误,而且将所欠缺的银两给补了回去,皇帝自然就会不许追纠。
孙承宗问责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高第原本是想通过诬陷孙承宗转移辽东的矛盾,却不成想竟然被孙承宗识破了这个阴险的诡计。这个计划失败了,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对于吃空额这个事情,皇帝竟然真的信以为真,下令户部以后拨给辽东的军饷就按照五万人的规格发下,虽然到不了帐,不过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有一天朝廷的经济状况好转了,那么剩下的空额必将是由高第一人填补上!
高第弹劾孙承宗此举,无疑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还不算是最为惊险刺激的,高第这人真正的诠释了废柴二字的含义,自从清楚了自身处境的危险,高第是寝食难安,日日夜夜的担惊受怕,生怕不远的女真骑兵随时的打过来。
虽然赵率教等人多次的劝说高第,锦州城防坚固,女真人打不进来。
但是高第是死活的都不信,虽然驻扎在城里的明军有三万人,出于对明军战斗力的不信任。高第整个人在提心吊胆中都已经瘦了三圈了。
在这种威胁中,高第干出了一件他经略辽东生涯中最为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是他为官三十三年以来,做过的最为杰出的事迹。他放弃了辽东所有的城防,全部内迁!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一直认为,把防线延伸到锦州、宁远,是不明智的行为,将经略大人直接暴露在辽东最前线这种如此危险的地方,有家都回不去,贪污的银子这都没有地方出去。
与其实冒着生命危险与女真人厮杀,还不如放弃整个辽东,退守到山海关,就算失去辽东这个纵深阵地,敌人攻破关卡,至少自己是安全的。
不止是这么想的,他还是这么干的,当然了,他这种荒唐的想法遭到了所有官兵们的否认!赵率教满桂等人坚定不撤,撤退就是向贼寇示弱,弱了大明帝国的威风!
但是高第坚持要退,他是辽东最大的官,他说的话没人敢不听,赵率教等人只好带着家当撤离了锦州城,只剩下几百个人善后。军队撤走了这个还不算,高第虽然愚昧胆小,但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他知道倘若是军队撤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妇孺百姓就会成为女真人的战利品。
于是他有干出了一个最最想不到的,坚壁清野!不光是军队撤走,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被高第撤走,几十万辽东百姓被他迁入山海关,为了绝了他们回来的心思,一把火将老百姓的住房给你烧着了。
将辽东几十座城池关驿白白的送给了女真。撤退的地方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宁远、右屯、塔山、大小凌河,总之关外的一切据点,全部撤走。
撤退的物资包括:军队、平民、枪械、粮食,以及所有能搬走的物件。将孙承宗几年来辛辛苦苦筹备的防御全部放弃,孙承宗苦心经略了几年的关宁防线彻底丧失。
宁远城中城墙上贴出了告示,聚集了几十个人观看。
“秀才公,这上面写的什么东西?帮忙念一下。”
“我看看,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即日起放弃辽东诸城,无论百姓,士兵,牲畜,粮食,凡是有用物件三天内一律迁出宁远,随大军南下山海关。如若不从,生死不论!我的天哪!新上任的经略大人这是要放弃辽东,让我们搬家呢!”
很快的这城门边就聚集了几百人,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议论。
“这好好的又不打仗,怎么好端端的要放弃这宁远城呢?”
“不能走。绝对不能走,我家祖坟世世代代都在这宁远,打死我也不走!”
“我看,咱们还是赶紧的走了最好,经略大人都要离开了,咱们还留在这里,等女真人打过来,没有当兵的守在这里,咱们一定是个死!”
“是啊,是啊,咱们还是赶紧的搬家好了。”
“不能走,不能走,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辽东,这里是我们的根,要是我们去了内地,会不会被关内的汉人欺负?”
正当他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八个侍卫护送着一个高官爬上了宁远的城墙。
高官呼喊道。“倘若是所有人都走了,**哈赤的铁蹄,就会毫不费力地踩到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想抵抗,也没有人能抵抗,跑路,是唯一的选择。我是宁前道,必与宁前共存亡!我绝不入关,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在此处!我愿与宁远城共存亡!我袁崇焕在此立誓!”……
“荒唐!荒唐!高第这厮怎么能搬出这种荒唐事!”
高第放弃辽东的消息传回了京城,几乎是炸开了锅!满朝震惊,各地上书问责高第的折子几乎都快要将内阁给埋没了!
幸好顾秉谦将不利的折子统统的扣了下来。纸始终是包不住火,辽东兵变的消息还是被皇帝知晓,虽然皇帝不知道辽东有多重要,但是听说几十万上百万的的老百姓被迫从辽东迁往山海关,也大概知道了辽东是多么重要的一块土地。
于是乎勃然大怒,严令兵部问责!
“高第这个混帐究竟是在搞些什么!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是先通知我们一声,做个准备!他是不是反了天了!”
魏忠贤气急败坏的说道。顾秉谦和崔呈秀也没有想到高第会这么大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看来他是真的把自己当成辽东经略了!哼!竟然做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不事先过问本督公!马上通知他回京,送进东厂好好的教训教训他!”
“义父,先不要着急。”顾秉谦劝道。
“现在我党之中已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兵部任职过的了。事出从急,不如暂且留着他。”
顾秉谦一开始就不怎么赞同魏忠贤启用高第,猜到会出事,不过那时候魏忠贤一心宠幸崔呈秀,顾秉谦果断的闭上了嘴。现在果然出了大事情。
魏忠贤不善的看向崔呈秀。“崔呈秀,这人是你找出来的,现在闹出这么大的乱子,你想怎么说!”
崔呈秀哑口无言,这个人分明是你找出来的好不好,当时我又没有在场,现在出了事情却又怪罪到我的头上!哪有这样的事!不过崔呈秀明白,这是魏忠贤面子上过不去,找一个替罪羊而已,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明着得罪魏忠贤。
“义父教训的是,都是我的错,是我的不是,没有看出此人的本质。”
有了崔呈秀揽罪,魏忠贤心中的不悦少了三分。
“说说吧,这个混蛋弄出来的事情要怎么收场,总不能真的将辽东就这么让给关外的女真人吧!”
高第这厮虽然可恶至极,却也动不得,杀不得。崔呈秀纵然是阉党智囊,却也不曾想到高第会搞出此等变故,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义父,依我看与其是责怪高第失职之罪,倒不如说他是战术需要。这样一来,将他的弃城过失换做是瓮中捉鳖。不但可以堵住百官的嘴巴,也可以将他的过失换成战功,一举两得!”
崔呈秀的馊主意果然不少,不过这个主意恰到好处,正中魏忠贤下怀。
魏忠贤沉思道。“如此甚好,只不过这个战术那应该是什么战术?你们谁读过兵书?这封折子应该怎么来写,你们谁知道?”
这个将他们两个直接给难住了,除了所谓的能够当官发大财的八股文以外,其他的各类书籍早就被当成了课外杂物扔掉,谁还稀罕兵书这种科举用不上的玩意儿。
不要说是看了,就是见都恐怕没有见到过。不过顾秉谦能够当上内阁首辅这个职位可不是浪得虚名,他还是有一定见识的。
顾秉谦道。“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兵法上有一计,叫做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