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于人事,则比喻人初得重用,不仅要整天自强不息,发奋有为;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险发生一样,才能免除灾祸,顺利发展。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整日自强不息,夜晚小心谨慎就好像如临危境,不能稍懈,(这样)就没有灾难了.意为反思自我。他终日兢兢业业,晚间保持警惕,严厉,无所怪罪。
孔子说到“进德是指内心的修养,修业是内心的修养如何表现于外的问题。进德,自我内心的进取精神,一种理想的追求。做到天天进步,需要以忠信为前提。忠信就是实,就是真。‘居业’,居,存而不失,永远保持。业,也是德,是表现在外面可见的德。‘居业’的途径是‘修辞立其诚’。修辞即言语。言语最能直接表达思想却往往不为人们重视,人们最容易轻视言语,以为言语是随意之事,而不计较。讲话必须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容不得半点虚假,心口如一就是‘立其诚’。‘修业’强调德之进,‘居业’强调德之守。进步不是盲目的,须有一定的奋斗目标,然后本着目标去做,就是‘知至至之’。重点在‘知’,人在未做之前先有一个自觉精神,就距达到目标差不远了。‘知终终之’重点在行,人能够坚持终身‘修辞立其诚’,便‘可与存义’,守义不变了。”:“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时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初九、九二、九三”三要素组合在一起,属于一个“君子”型男子汉。
终日乾乾——整天以男子汉的精神做男子汉的事。终日:整天;自始至终。乾乾:第一个“乾”是动词,后一个“乾”是宾名词。意思是以男子汉精神作男子汉的事。
夕惕若——晚上和白天一样,表现一种严谨惕励的样子。惕(ti):小心严谨。若:置于词尾,用法同“然”,对一种状态的肯定。
厉无咎——即使“理想”目标很高,也不会有过失。厉:过甚;很。这里指九三的属性:目标远大,胸怀大志。无咎:不会有过失
君子每天要过得光明正大,如烈日当空,光明磊落,每天还有过得小心谨慎,不留任何给人诟病的地方。这样就能无过错
先看一首诗;飘然御风游名山,吐咤岚翠陵孱颜。
又随明月堕东海,吹嘘绿水生波澜。
海山苍苍自千古,我于其间歌且舞。
醒来倚枕尚茫然,不识此身在何处。
三更秋虫声在壁,泣露欷风自啾唧。
群鼾相和如吹竽,断魂欲啼凄复咽。
旧游如梦亦迢迢,半敕寒灯影自摇。
西风羸马燕台暗,细雨危樯瘴海遥。这是名人写的一首诗,至于是谁,想必大家都会知道,他是汪先生写的,对是汪先生写的,若此篇一起破空而来,篇终接混茫,自在游行,直不知身在囹圄者,得未曾有。"负责审讯他的肃亲王,对其才具赞叹不已,佩服有加,大力为他开脱,暂免极刑,值辛亥革命爆发,出狱重生。假如汪精卫当年真的去了菜市口,那中国历史上将会再有一位如谭嗣同那样的大英雄。
历史如此地捉弄人,三十年后,当年名满天下的英雄刺客,去满洲与当年刺杀的对象进行一次丑剧似的相会。小皇帝已经长大成人,野心勃勃,虽然失去江山已久,但在日本人的羽翼下,回到东三省,建立了个"满洲国",梦想恢复前清大业。而南京伪政府的总理汪精卫,已经鬓生华发,面色臃肿,那个曾经"慷慨歌燕市"的奇侠,而今从容做倭囚了。在日本人的安排下,这一南一北两个傀儡政权首脑捏着鼻子要表演一次合作与团结木偶戏。这不过是日本大特务土肥原和影佐祯昭的会师。十年前,溥仪在日本人的卵翼下僭号称"满洲国皇帝",汪先生正在南京国民党行政院院长任内,他闻讯大骂:"溥仪没有独立人格,无论其名称为执政或皇帝,都不能改变其傀儡之本质。"今天他竟然作为另一个傀儡总理为"满洲国"成立十周年去祝贺"满洲国皇帝陛下福体康宁,满洲帝国国运兴隆"。
抗战刚刚开始,汪先生没有投敌前路经长沙时,凭吊黄兴墓,写了一首诗:"黄花岳麓两连绵,此日相望倍惕然。百战山河仍破碎,千章林木已烽烟。国殇为鬼无新旧,世运因人有转旋。少壮相从今白发,可堪揽涕墓门前。"他的心宇已萌生万事休的茫然,英豪之气荡然无存,唯有周旋苟且之念。但是,他的周旋可有余地?他走得太远,太偏。他去见"满洲国"皇帝,这是两个国家首脑相见吗?这是两个联邦的会盟吗?不,这不过是日本人导演的一出"大东亚共荣"的片段,他们分别担任两个傀儡、可怜虫的角色。而为了自己的角色,两个丑角竟然为自己可笑的尊严争论不休。
双方为会见的礼仪发生很大矛盾,汪先生坚持一定要以两国元首礼相见,而日本人嗾使溥仪坚持以宋朝礼见。这样,汪精卫成了朝拜,他坚称不可。双方反复争论,最后由日本人斡旋,采用西礼,同意汪精卫入宫和溥仪互相握手,互相致意,双方达成协议。但是当汪精卫走进伪满洲国皇宫,事情突然发生变化,只见溥仪立上方,让汪等人站在下方,站好后,边
上侍卫官高呼"一鞠躬"。事已至此,汪猝不及防,勉强行礼,三鞠躬毕而溥仪不答,汪等礼毕,溥仪始与握手。当天汪精卫还寓,痛哭不已,此哭声何人能解?当年"引刀成一快"的"少年头",如今头颅低得那样卑微,英雄气短?走狗落魄?苍天可语??
从长春途经北平,北平伪华北政府请汪精卫在中南海居仁堂演说,汪精卫上台后久不发语,半天才说出话:"那年我在被清朝逮捕入狱后,有人问我中国何时能好,我说在三十年后,我想今日在座可能也要问,我还是如此答。"说着泪水顺脸颊而下,座中不少青年,抽泣声响成一片。很快十几名佩刀日本军官进来,环立会场,汪精卫演说如故,结束时会场一片寂静。英雄末路如此凄凉,不堪一睹;走狗下场如此悲惨,后人须知。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启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人这一生,我们都在追逐人生的幸福。但是很多人觉得,幸福却好像一直都在前方,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很多人穷尽一生去追赶却还是得不到。为了这份飘渺的幸福,我们放弃了太多,直至生命终结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但生命已经无可奈何地结束了。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幸福,以为有了社会地位就可以快乐。为了名和利,我们让自己变得世故、冷漠、不近人情,我们学会了说谎、阿谀奉承、明争暗斗,我们骄傲、自私、势利。但是我们年轻的时候,只把它看成一种过渡,以为等到名利双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做一个自己理想中渴望成为的人。但那一天却怎么也没有到来,那些坏的习性伴随我们却是长长的一辈子,美好的品德和习惯终究是一个过去的梦。
美好的道德是我们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做人的根本,放弃了这个根本,想要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只能是缘木求鱼,无论如何都得不到。
其实,幸福人生的本质不就是心灵的富足和安详吗。
于人事,则比喻人初得重用,不仅要整天自强不息,发奋有为;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险发生一样,才能免除灾祸,顺利发展。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整日自强不息,夜晚小心谨慎就好像如临危境,不能稍懈,(这样)就没有灾难了.意为反思自我。他终日兢兢业业,晚间保持警惕,严厉,无所怪罪。
孔子说到“进德是指内心的修养,修业是内心的修养如何表现于外的问题。进德,自我内心的进取精神,一种理想的追求。做到天天进步,需要以忠信为前提。忠信就是实,就是真。‘居业’,居,存而不失,永远保持。业,也是德,是表现在外面可见的德。‘居业’的途径是‘修辞立其诚’。修辞即言语。言语最能直接表达思想却往往不为人们重视,人们最容易轻视言语,以为言语是随意之事,而不计较。讲话必须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容不得半点虚假,心口如一就是‘立其诚’。‘修业’强调德之进,‘居业’强调德之守。进步不是盲目的,须有一定的奋斗目标,然后本着目标去做,就是‘知至至之’。重点在‘知’,人在未做之前先有一个自觉精神,就距达到目标差不远了。‘知终终之’重点在行,人能够坚持终身‘修辞立其诚’,便‘可与存义’,守义不变了。”:“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时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初九、九二、九三”三要素组合在一起,属于一个“君子”型男子汉。
终日乾乾——整天以男子汉的精神做男子汉的事。终日:整天;自始至终。乾乾:第一个“乾”是动词,后一个“乾”是宾名词。意思是以男子汉精神作男子汉的事。
夕惕若——晚上和白天一样,表现一种严谨惕励的样子。惕(ti):小心严谨。若:置于词尾,用法同“然”,对一种状态的肯定。
厉无咎——即使“理想”目标很高,也不会有过失。厉:过甚;很。这里指九三的属性:目标远大,胸怀大志。无咎:不会有过失
君子每天要过得光明正大,如烈日当空,光明磊落,每天还有过得小心谨慎,不留任何给人诟病的地方。这样就能无过错
先看一首诗;飘然御风游名山,吐咤岚翠陵孱颜。
又随明月堕东海,吹嘘绿水生波澜。
海山苍苍自千古,我于其间歌且舞。
醒来倚枕尚茫然,不识此身在何处。
三更秋虫声在壁,泣露欷风自啾唧。
群鼾相和如吹竽,断魂欲啼凄复咽。
旧游如梦亦迢迢,半敕寒灯影自摇。
西风羸马燕台暗,细雨危樯瘴海遥。这是名人写的一首诗,至于是谁,想必大家都会知道,他是汪先生写的,对是汪先生写的,若此篇一起破空而来,篇终接混茫,自在游行,直不知身在囹圄者,得未曾有。"负责审讯他的肃亲王,对其才具赞叹不已,佩服有加,大力为他开脱,暂免极刑,值辛亥革命爆发,出狱重生。假如汪精卫当年真的去了菜市口,那中国历史上将会再有一位如谭嗣同那样的大英雄。
历史如此地捉弄人,三十年后,当年名满天下的英雄刺客,去满洲与当年刺杀的对象进行一次丑剧似的相会。小皇帝已经长大成人,野心勃勃,虽然失去江山已久,但在日本人的羽翼下,回到东三省,建立了个"满洲国",梦想恢复前清大业。而南京伪政府的总理汪精卫,已经鬓生华发,面色臃肿,那个曾经"慷慨歌燕市"的奇侠,而今从容做倭囚了。在日本人的安排下,这一南一北两个傀儡政权首脑捏着鼻子要表演一次合作与团结木偶戏。这不过是日本大特务土肥原和影佐祯昭的会师。十年前,溥仪在日本人的卵翼下僭号称"满洲国皇帝",汪先生正在南京国民党行政院院长任内,他闻讯大骂:"溥仪没有独立人格,无论其名称为执政或皇帝,都不能改变其傀儡之本质。"今天他竟然作为另一个傀儡总理为"满洲国"成立十周年去祝贺"满洲国皇帝陛下福体康宁,满洲帝国国运兴隆"。
抗战刚刚开始,汪先生没有投敌前路经长沙时,凭吊黄兴墓,写了一首诗:"黄花岳麓两连绵,此日相望倍惕然。百战山河仍破碎,千章林木已烽烟。国殇为鬼无新旧,世运因人有转旋。少壮相从今白发,可堪揽涕墓门前。"他的心宇已萌生万事休的茫然,英豪之气荡然无存,唯有周旋苟且之念。但是,他的周旋可有余地?他走得太远,太偏。他去见"满洲国"皇帝,这是两个国家首脑相见吗?这是两个联邦的会盟吗?不,这不过是日本人导演的一出"大东亚共荣"的片段,他们分别担任两个傀儡、可怜虫的角色。而为了自己的角色,两个丑角竟然为自己可笑的尊严争论不休。
双方为会见的礼仪发生很大矛盾,汪先生坚持一定要以两国元首礼相见,而日本人嗾使溥仪坚持以宋朝礼见。这样,汪精卫成了朝拜,他坚称不可。双方反复争论,最后由日本人斡旋,采用西礼,同意汪精卫入宫和溥仪互相握手,互相致意,双方达成协议。但是当汪精卫走进伪满洲国皇宫,事情突然发生变化,只见溥仪立上方,让汪等人站在下方,站好后,边
上侍卫官高呼"一鞠躬"。事已至此,汪猝不及防,勉强行礼,三鞠躬毕而溥仪不答,汪等礼毕,溥仪始与握手。当天汪精卫还寓,痛哭不已,此哭声何人能解?当年"引刀成一快"的"少年头",如今头颅低得那样卑微,英雄气短?走狗落魄?苍天可语??
从长春途经北平,北平伪华北政府请汪精卫在中南海居仁堂演说,汪精卫上台后久不发语,半天才说出话:"那年我在被清朝逮捕入狱后,有人问我中国何时能好,我说在三十年后,我想今日在座可能也要问,我还是如此答。"说着泪水顺脸颊而下,座中不少青年,抽泣声响成一片。很快十几名佩刀日本军官进来,环立会场,汪精卫演说如故,结束时会场一片寂静。英雄末路如此凄凉,不堪一睹;走狗下场如此悲惨,后人须知。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启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人这一生,我们都在追逐人生的幸福。但是很多人觉得,幸福却好像一直都在前方,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很多人穷尽一生去追赶却还是得不到。为了这份飘渺的幸福,我们放弃了太多,直至生命终结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但生命已经无可奈何地结束了。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幸福,以为有了社会地位就可以快乐。为了名和利,我们让自己变得世故、冷漠、不近人情,我们学会了说谎、阿谀奉承、明争暗斗,我们骄傲、自私、势利。但是我们年轻的时候,只把它看成一种过渡,以为等到名利双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做一个自己理想中渴望成为的人。但那一天却怎么也没有到来,那些坏的习性伴随我们却是长长的一辈子,美好的品德和习惯终究是一个过去的梦。
美好的道德是我们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做人的根本,放弃了这个根本,想要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只能是缘木求鱼,无论如何都得不到。
其实,幸福人生的本质不就是心灵的富足和安详吗。